幼儿园学前_大班美术:找动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美术活动《找动物》教学设计
课前学习活动设计:
1.有趣的动物园:教师制作“有趣的动物园”课件,引导幼儿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

2. 请家长在周末的时间带领幼儿去动物园,引导幼儿观察动物的外形特征及身上的花纹并可以制作亲子小报和小伙伴之间交流自己认识熟悉的动物。

3. 欣赏大师的画:引导幼儿了解线条和抽象画的创作方式,从而对线条、图形有一定的认知和联想。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名称:大班美术《找动物》
执教人:国文慧
单位:青岛市市北区通榆路幼儿园
活动目标:
1.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运用线条造型想象绘画出不同的动物。

2.学习用涂抹法对创作的动物进行装饰,使其更加生动逼真。

3.体验与同伴合作进行绘画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能够借助线条造型想象绘画不同的动物,并用涂抹法的方式进行装饰。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了解各种动物的身体外形特征及花纹。

物质准备:《杜鹃圆舞曲》、课件、画纸、炫彩棒、马克笔、展板、纸巾。

活动过程:
一、幼儿随音乐舞蹈,激发活动兴趣。

引导幼儿随音乐翩翩起舞,并能说出几种自己熟悉的舞蹈。

二、创设“跳舞的线条”游戏情境,鼓励幼儿用各种线型创作。

1.教师随音乐在画板上随意创作线条,引导幼儿欣赏。

2. 鼓励幼儿随音乐采用合作的方式画出各种线型的组合。

三、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学习运用线条的组合造型进行动物联想。

1.出示ppt,引导幼儿观察动物形象。

2.鼓励幼儿从教师绘画的线条中寻找动物,学习借形想象的创作方式。

提问:跳舞的线条里藏着许多小动物,你们有没有发现它们是谁?
怎样会让这个小动物更像?
小结:勾画出头部或身体轮廓、点上眼睛非常重要。

引导幼儿了解作画步骤。

3.变换示范板方向,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观察动物。

提问:换个方向,你又发现了什么不一样的动物?
小结:不同的方向会让你有不同的发现。

4.观看视频,引导幼儿直观了解“涂抹法”的创作技巧。

提问:这两个小动物给了你什么不一样的感觉?引导幼儿发现涂抹法的创作方法会让动物形象更加生动活泼。

四、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组协商,鼓励幼儿用合作的方式从不同角发现动物形象。

2.鼓励幼儿大胆使用色彩并能用涂抹法的方式装饰动物。

五、分享讲评
1.集体分享:引导幼儿整体欣赏展板,发现不同样的小动物。

2.个别评价:请几位幼儿介绍自己的创作想法,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创作评价。

课后延伸活动:
1.借助幼儿现有经验,尝试绘制色块的方式进行色块联想创作。

2.在《甜蜜一家亲》的主题背景下,可以用线条图形组合的方式有主题的命题创作。

如“小鹿的一家”等。

大班美术《找动物》学情分析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学习要来源于生活,以生活为基础,建立在生活之上”。

小动物这个话题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并不陌生并且十分喜爱,而且能滔滔不绝的讲述自己熟知的动物,他们通过很多途径了解了动物种类的多样性、动物的本领等……这也为本节活动的创作积累了关键经验。

《找动物》这节活动恰巧需要孩子们的已知经验为借形想象的创作奠定基础。

大班年龄段幼儿对于物体的造型、色彩的掌握都有了质的飞跃,想象力也是空前活跃时期。

他们已经具备了独立构思画面的能力,并愿意尝试更有挑战性的创作,与此同时大班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也在不断的进步中,他们愿意与同伴通过协商来一起合作完成一项小任务。

为了充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培养他们欣赏美感受美得能力,在活动之前,教师利用活动区时间,引导幼儿欣赏大师们画,如蒙德里安的格子画、马蒂斯的抽象画等,让幼儿对线条和造型有一定的认知。

其次搜集各种不同造型、花纹的动物图片引导幼儿去观察,然后利用各种基本的图形引发幼儿的联想。

有了这些的前期经验,为幼儿的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大班美术《找动物》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意义和设计意图
美术活动《找动物》选自《山东省幼儿园课程指导教师用书》(大班下册)《甜蜜一家亲》主题下的一节借形想象艺术创作活动。

借形
想象是指借助现有的图形或物体展开想象创作。

《找动物》这节活动正好契合了指南“鼓励幼儿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精神,通过艺术实践来最大限度的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本节活动主要引导幼儿在观察线条组合的基础上围绕动物形象
进行联想创作。

该年龄段的幼儿对于动物形象并不陌生,可以用绘画的方式创作出可爱的小动物,但是借助随意创作的线条,通过合作的方式创作动物形象还是有一定的挑战性。

活动中教师组织“线条的舞蹈”让幼儿在无拘无束的涂鸦创作中感知线条造型的多样性。

采用同伴示范、多媒体展示、旋转示范板等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多角度思考,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可以很好的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

二、活动目标及重难点
活动目标:
1、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运用线条造型想象绘画出不同的动物。

2、学习用涂抹法对创作的动物进行装饰,使其更加生动逼真。

3、体验与同伴合作进行绘画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能够借助线条造型想象绘画不同的动物,并用涂抹法的方式进行装饰。

三、实施策略
1、有效引导,解决重难点。

ppt展示动物形象让幼儿模糊零散的动物形象以直观、清晰、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给幼儿以很好的视觉冲击;旋转的示范板让幼儿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对线条组合造型进行细致的观察,同时,同伴的示范巧妙的将创作方式“寻找—勾画—装饰”很自然的传递给幼儿,做到让难点不难,让幼儿有更浓厚的创作兴趣。

2、巧妙示范,学习新技能,
本节活动“涂抹法”这是一个新的知识经验,教师拍摄了小视频引导幼儿更加直观的感受小动物如何变得更加生动活泼。

这样,既体现了示范的有效性,有能避免了传统意义上示范的呆板。

大班美术《找动物》课后反思
《找动物》是一节趣味性极强的借形想象活动,本次活动中将线条拟人化,以“跳舞的线条”形式开场,通过“找找隐藏的小动物”等活动形式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通过执教《找动物》这个活动,认为这节活动有以下“4好”方面:
一、活动设计好
活动中始终以游戏贯穿绘画过程。

通过“一起来舞蹈”“线条的舞蹈”“找找小动物”多样的形式“以情激趣”激发幼儿的创作愿望。

活动环节层层深入,环环紧扣,重点突出。

二、师幼关系好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尊重幼儿,凸显幼儿主体的地位,让幼儿现场示范,这种同伴的带动作用会让幼儿更加积极主动的探索学习。


绘画过程中,教师融入幼儿小组讨论,主动成为孩子们中的一员,体现了平等、宽容对待幼儿的理念,对于幼儿的作品,教师秉承着悦纳的态度欣赏着,给了幼儿莫大的鼓励。

三、教具运用好
教师设计可旋转展板,引发幼儿多角度观察思考,不仅趣味性足,更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创作愿望。

在涂抹法的难点演示环节,教师采用视频欣赏示范的方法,更加直观、快速的让幼儿理解了涂抹法的创作技巧,多媒体及教具的合理运用有效的解决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四、课堂气氛好
以《杜鹃圆舞曲》音乐开场,是课堂气氛变得愉悦欢快,让幼儿能很快融入活动中,在幼儿绘画创作的时候播放轻音乐,使幼儿能够静心绘画,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始终以开放性的问题引发幼儿多种可能的思考,幼儿愿意与教师有效互动,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