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常见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则
1、本检查标准仅作为施工人员、现场管理人员和质检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及完工时对工程质量进行自检、监督、质检。

2、本标准汇集和兼顾了各种设备的安装质量检查要点,作为检查标准和依据。

3、本检查标准所列的内容均为工程中容易发生的错误,不作为工程施工和验收的规X(特别是含土建的交钥匙工程),具体规X标准请参照相关的技术文件资料,凡与产品验收规X 中含“必须”和“严禁”字样的条款不符的过程和结果均为严重错误,其它为一般错误,本标准所列指标与产品验收规X不一致的以产品验收规X为准,一般错误如引起严重后果可作为严重错误。

本标准中未列出的但与相关技术标准和规X不符的仍属错误。

在本标准中未做详细说明的部分产品类的软调检查参照本标准。

第一章机房环境
1.1 严重错误
1.1.1安装设备时,机房土建、装修工程未完工;
1.1.2机房门窗及通到户外的过线孔处理不好,雨水和老鼠可能进入;
1.1.3机房温度、湿度不在X围之内,地面有积水,墙面、天花板或室内其它物件上多处
挂有水滴;
1.1.4机房内有易燃、易爆、放射性或腐蚀性的物体存放。

1.2 一般错误(每设备现场为一处错误)
1.2.1机房内未配备消防器材或消防器材失效;
1.2.2室内走线槽道、走线架不平整光洁、有毛刺,尺寸及空洞的数量不符合设计要求;
1.2.3机房不具备常用、备用、事故照明条件;
1.2.4交流输入线径、颜色及走线不符合设计规X要求;
1.2.5货物堆放占用机房消防通道;
机房内地面不清洁,物品、工具等乱堆乱放。

第二章机架设备
2.1 严重错误
机架未按设计文件安装(无设计文件时不符合用户要求),机架安装位置偏差超过设计偏差X围;
2.1.2走线槽道安装位置偏差超过50mm;
2.1.3机架(配线架、电源柜等)垂直误差超过3mm;
2.1.4多机架并排时主走道侧未成直线,整列机架面不在同一平面,有凹凸现象,偏差大
于5mm;
2.1.5相邻同类机架高低不一、偏差大于2mm;
2.1.6机架(设备)未座实、可摇动,同一机架固定平面超过两只以上(含两只)螺栓未
装或未拧紧(如弹簧垫未压平等),走道支(吊)架不牢固、有歪斜现象;
2.1.7要求做抗震加固处理的机架(设备)未做抗震加固处理。

2.2一般错误
2.2.1相邻机架未紧密靠拢,缝隙超过3mm(每缝隙为一处错误);
2.2.2固定设备的膨胀螺丝安装错误(每螺丝为一处错误);
2.2.3底座未做防腐防锈处理(每机架底座为一处错误);
2.2.4抗震地脚附件安装不正确(每机架为一处错误);
2.2.5机框安装未卡到位(每机框为一处错误)。

2.2.6同类螺丝的安装方式及露出螺帽的长度不一致(每螺丝为一处错误);
2.2.7并柜安装的机架紧固定位的螺栓未装或错装(每螺丝为一处错误);
2.2.8机架线缆出入口防鼠防尘封板破损(每封板为一处错误);
2.2.9机架出入线口保护条未装或安装不正确(每出入线口为一处错误);
2.2.10设备内外有灰尘(每设备为一处错误);
2.2.11设备出厂标识遗失或损坏(每设备为一处错误)。

第三章电源线、地线
3.1 严重错误
未按规定使用相应线径的电源线、地线;
设备综合接地电阻大于1Ω;
机架、配线架未接地线或多机架时保护地线串接;
电源线、地线在中间接驳或绝缘层破损;
使用错误的规格型号保险丝及开关;
接地端子压接不紧固,户外接地端子未经过防腐、防锈处理;
电源线、地线系统的走线、连接方式与设计文件不符;
3.2 一般错误
电源线、地线与其他电缆在机架内未分开绑扎布放或机架外布放间距小于150mm(每根电源线或地线为一处错误);
电源线、地线无标签,标签未紧贴端头粘贴或标注不可读(每标签为一处错误);
电源线、地线颜色不合标准时未做色标(每根线为一处错误);
电源线、地线铜鼻子压焊处未做绝缘处理,绝缘胶布颜色未与电源线、地线色标保持一致(每根线为一处错误);
3.2.5地线排接线柱有2条以上地线并入(每根线为一处错误);
3.2.6设备外放置电池的接线柱无绝缘防护(每电池为一处错误);
3.2.7布放电源线、地线时弯度太小,长度太长或太短(每根线为一处错误);
3.2.8接线耳(铜鼻子)安装时没有加平垫和弹垫(每接线耳为一处错误)。

第四章机架内外线缆
4.1严重错误
4.1.1电缆严重受损,电缆芯线外露;
4.1.2尾纤上方压有重物或被重物压过,在机架外布放时未使用保护套管并延伸至机架内;
4.1.3电力线交叉走线时无隔离措施,未远离高温或腐蚀性物体或管道;
4.1.4天线安装在铁塔上,馈线在下塔拐弯前1.5米处未接地;如果此接地点到馈线入机
房的长度大于20米,在馈线拐弯进机房前1.5米处未接地;
4.1.5塔高大于60米时,馈线未在每隔20米处接地、未顺着馈线下行方向接地或每根馈
线的接地点未分开;
4.1.6当机房上没有铁塔,天线固定在支撑杆上时,馈线进机房前未接地;
4.1.7天馈线防雷接地不正确(虚假接地、松动、未做防腐防锈处理等);
4.1.8线缆基本无绑扎或绑扎不正确。

4.2一般错误
4.2.1绑带未齐根剪断(每绑带为一处错误);
4.2.2电缆上有杂物(每电缆为一处错误);
4.2.3电缆转弯处有绑带绑扎(每电缆为一处错误);
4.2.4同类电缆绑扎使走线弧度不一致(每电缆为一处错误);
4.2.5绑带头朝向不一致,绑带间距不均匀(每束电缆为一处错误);
4.2.6线缆或尾纤经过锋利的边缘而未加保护(每根为一处错误);
4.2.7预制电缆未很好地卡在卡线格内(每根为一处错误);
4.2.8插头悬空未放入走线槽内(每插头为一处错误);
4.2.9线缆走线路径错误(上下线顺序错误、交叉、悬空、不顺畅等)(每束为一处错误);
4.2.10线缆太长或太短,过长的电缆未盘放整齐(每束为一处错误);
4.2.11尾纤盘放不规X,弯曲直径在80mm以下(每根为一处错误);
4.2.12绑带索得太紧或太松(每绑带为一处错误);
4.2.13馈线接头两侧波导卡不全(每接头为一处错误);
4.2.14馈线进入机房之前,未做“滴水弯”(每馈线为一处错误);
4.2.15馈线未贴上标签或虽贴有标签但未注明编号及所属小区(每标签为一处错误);
4.2.16下走线电缆在地面最高叠加超过200mm(每机架为一处错误);
4.2.17线槽里的电缆有交叉、不整齐(每线槽为一处错误);
4.2.18使用错误型号的绑带(每绑带为一处错误);
4.2.19电缆肮脏、表面有施工记号、字迹(每根为一处错误);
4.2.20标签粘贴位置错误、标签书写和使用不规X、遗失或不可读(每标签为一处错误);
4.2.21穿套管时,套管连接处或端头未用电工绝缘胶布做固定处理(每连接处或端头为一
处错误);
电缆外皮轻微破损(每电缆为一处错误)。

第五章打线、焊线、压头
5.1严重错误
打线出现大面积错位。

5.2一般错误
5.2.1横列、直列卡线排穿线时有重叠,绝缘部分严重损坏,存在短路危险(每卡线排为
一处错误);
5.2.2使用与电缆不相配的线耳,线耳未压紧、夹实,压线耳压制位置错误,使用未压接
完的线耳或压坏的线耳(每线耳为一处错误);
5.2.3插头定位卡等附件损坏、丢失或漏装(每插头为一处错误);
5.2.4插头接触不良,未按规定套上热缩套管或缠上绝缘胶布(每插头为一处错误);5.2.5线缆中有些芯线被剪掉、有些芯线存在断路危险(每根线缆为一处错误);
绝缘层剥皮太长或太短(每根线缆为一处错误);
第六章最终装配
6.1 严重错误
6.1.1电路单板安装槽位不正确、损坏单板;
6.1.2机架、门、顶侧挡板严重损伤,大面积掉漆或变形;
6.1.3插头或插板的底针被插弯、插断;
6.1.4设备安装完毕,防静电地板安装不平整、不牢固;
6.1.5机架内未装防静电手环;
6.1.6天线安装不在避雷针的保护X围内;
6.1.7天线安装铁件材料未做防氧化处理;
6.1.8全向型天线安装不垂直,定向天线方位角和下倾角不符合网络规划要求;
6.1.9各扇区驻波比的测试值大于1.3;
6.1.10馈线接地卡、防雷地、主机箱接地未做或接地不正确,天线或直放站主机箱固定不
牢靠;
基站或直放站馈线接头松动或密封不正确。

6.2一般错误
6.2.1单板固定螺钉未拧紧或定位卡未卡到位(每单板为一处错误);
6.2.2侧磁条、侧板损坏或安装错误(每机架为一处错误);
6.2.3机架门保护接触条丢失或损坏,门保护地线未牢固连接(每扇门为一处错误);6.2.4机架防尘网丢失或损坏(每机架为一处错误);
6.2.5机架表面刮伤掉漆、未补漆(每机架为一处错误);
6.2.6机架外表面脏或机架内有杂物(每机架内、外各为一处错误);
6.2.7机架行、列标签未贴或错误(每机架为一处错误);
6.2.8空光环路接口、空插座无防护帽(每接口、插座为一处错误);
6.2.9插、接头未拧紧(每插、接头为一处错误);
6.2.10无单板槽位未装假面板(每槽位为一处错误);
6.2.11电源柜内断路器未用规X标签标明连接去向(每标签为一处错误);
6.2.12电源柜内断路器标签粘贴不工整(每机架为一处错误);
6.2.13天线的抱杆与水平面垂直误差超过±1度(每根抱杆为一处错误);
6.2.14天线下倾角度同固定支架上的角度指示不一致,误差超过±2度(每根天线为一处
错误)。

第七章 DDF、MDF、ODF
7.1 严重错误
7.1.1走线架上、下线顺序不合理;
7.1.2端子板后侧的预留线杂乱,不整齐。

7.2一般错误
端子板附件丢失、漏装或固定不牢固(每端子板为一处错误);
端子板安装不整齐、不美观(每端子板为一处错误);
线缆和尾纤局部绑扎有交叉不顺畅(每架为一处错误);
绑带未剪或剪切处不平齐(每绑带为一处错误);
机架上有污渍、杂物(每架为一处错误);
机架上的绑带位置不均匀,绑带头朝向不一致(每架为一处错误);
未按规定粘贴电缆标签(每标签为一处错误)。

第八章机房控制室
8.1一般错误
8.1.1控制室服务热线宣传牌未贴(每控制室为一处错误);
8.1.2告警箱、传感器安装位置不合理(每控制室为一处错误);
8.1.3告警箱、传感器电缆在地板下及墙面走线不在套管或线槽内(每控制室为一处错误);
8.1.4计算机及外设的紧固装置未牢固固定,易脱落(每紧固件为一处错误);
8.1.5计算机及外设的防尘挡板不全或机箱盖未装(每零部件为一处错误);
8.1.6计算机及外设、告警箱表面有污迹(每件设备为一处错误);
8.1.7计算机及外设上放置杂物及影响设备安全的物品(每件设备为一处错误);
8.1.8控制室工作台面不整洁,有不相关物品放置(每控制室为一处错误);
8.1.9控制室散乱摆放工具及终端设备(每控制室为一处错误);
8.1.10多告警箱时未帖标签(每告警箱为一处错误)。

第九章设备调试
9.1 综合类
9.1.1 综合类严重错误
.1 各级电源未按产品规X要求进行常规测试;
9.1.1.2 各级电源现场测试的结果不在标称值X围内;
9.1.1.3 虚构测试数据和记录;
9.1.1.4告警系统存在一、二级告警;
9.1.1.5 电路板上开关、跳线设置错误,内部线缆连接错误,单板状态显示错误;
9.1.1.6 告警箱不能准确通过声光告警;
9.1.1.7 告警库处于打开状态时,不能接收和记录告警信息并正确反映告警信息;
9.1.1.8 网管、终端软件安装错误,系统全部或部分功能不能正常工作;
9.1.1.9 未经授权的人可进入网管系统;
9.1.2 综合类一般错误
9.1.2.1 未进行数据备份、备份不正确或未及时更新(每份需要备份的文件为一处错误);
9.1.2.2存在三、四级告警(每告警为一处错误,中继因用户电路调配产生的告警除外);
9.1.2.3 告警屏蔽和环境变量告警参数不能正常设置(每一项不符合为一处错误);
9.2 交换接入类设备
交换接入类设备调试严重错误
.1 前台系统主处理器中版本不是当前适用版本;
.2 前台系统主处理器的网络节点配置不符合安装设计文件或技术协议的要求;
.3 前台系统各子处理器的版本与硬件不匹配;
.4 前台系统各子处理器的版本与主处理器版本不匹配;
.5 后台版本与前台不一致;
.6 后台网络结构不符合产品技术要求和安装设计文件或技术协议要求;
.7 后台服务器与维护终端上应用程序未按照产品技术要求和安装设计文件的要求安装完毕;
.8 本交换局配置中国家代码、交换局编号、本局网络的CIC码、交换局网络类型、交换局类别、信令点类型等内容不符合本地网络规划和安装设计文件的要求;
.9 本交换局信令点配置中内容信令编码和七号用户配置不符合本地信令网络规划和安装设计文件的要求;
.10 MP不能可靠的倒换或倒换后系统工作不正常;
.11 MP主备数据不一致;
.12 DSN和DSNI不能可靠倒换,或倒换后系统工作不正常;
.13 CFBI、FBI不能可靠倒换,或倒换后系统工作不正常;
.14 SP和SPI不能可靠倒换,或倒换后系统工作不正常;
.15 任务分担模块间通信板MPMP不能单独正常运行;
.16 任务分担模块内通信板MPPP 不能单独正常运行;
.17 前后台通讯不正常;
.18 前后台文件拷贝不正常,拷贝的文件有差错;
.19 模块内诊断测试24小时误码出现达10-6;
.20 模块间诊断测试24小时误码出现达10-6;
.21 诊断测试系统的即测或例测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22 从低级局来的数字链路上获取定时作为本局时钟的同步定时信号;
.23 未提取时钟(应至少接受两路同步定时信号主备方式并选择不同的传输路由,独立局除外);
.24 在主备同步方式中安排备用时钟链路时,发生定时环路现象;
.25 全系统没有在同一时刻只选取同一个定时信号作为本局时钟的同步定时信号;
.26 CKDR和SYCK不能可靠倒换或倒换后系统工作不正常;
.27 整局各个模块的时钟系统的连接不符合技术文件的要求,或连接不准确、不可靠;
.28 系统内部时钟系统连接方式发生定时环路现象;
.29 时钟系统始终处于快捕或自由运行状态,未处于正常跟踪状态;
.30 长时通话48小时断话,计费不准确;
.31 观察2万次的呼叫记录,模块内呼叫和跨模块呼叫的呼损不大于万分之四,计费准确率
为99.96%;
.32 同一方向V5的物理C通道未分在不同的终端设备上;
.33 V5接口数据配置不正确;
.33 V5的主备通道不能保护切换,或切换中业务发生中断;
.34 同一方向的不同七号链路不是均可用,链路间倒换中业务不发生中断;
.35 同一信令链路组的两条信令链路未分在不同的信令终端设备上;
.36 配置的中继系统有滑码、帧失步和对端帧失步;
.37 接收和发送七号信令消息的应符合国标并能正常完成接续;
.38 接收和发送随路消息的应符合国标并能正常完成接续;
.39 接收和发送DSS1消息的应符合国标并能正常完成接续;
.40 系统不能正确进行将系统数据备份到备份数据库中;
.41 系统不能正确从备份数据库中进行数据恢复;
.42 计费数据库空间的容量不符合产品技术要求和用户近期需求;
.43 计费设置不符合安装设计文件的要求;
.44 各种违例话单条件的设置没有依据,不是所有违例话单能得到用户认可;
.45 用户段规划和用户要求不一致;
.46 产品测试手册中其他测试项目不合格;
交换接入类设备调试一般错误
.1 前台系统主处理器中文件有非设备运行需要的文件或系统自动产生的文件(每一文件为一处错误);
.2 后台网络具备对外接口时,无网络保护措施(每一接口为一处错误);
.3 后台服务器和维护终端的配置不符合产品技术要求(其中一项不满足为一处错误);
.4 后台服务器与维护终端上系统管理员密码为空(其中一项不满足为一处错误);
.5 后台操作员XX、密码、权限未按要求设置(其中一项XX不满足为一处错误);
.6 后台服务器和维护终端未安装有防病毒程序(其中一项不满足为一处错误);
.7 后台服务器上安装了与后台应用系统无关的其它应用程序(防病毒程序除外)(每一文件为一处错误);
.8邻接交换局的局向、交换局网络类别、七号配置、交换局编号、长途区域编码、连接方式、测试业务号、交换局类别、信令点类型等数据配置不符合本地信令网络规划和安装设计文件的要求(其中一项不满足为一处错误);
.9 邻接交换局的配置有遗漏(遗漏一个局为一处错误);
.10 交换局的物理结构(模块、机架、机框、电路板的层次结构等)不符合安装设计文件的要求(其中一项不满足为一处错误);
.11 各模块局容量的配置不符合产品技术标准(其中一局不满足为一处错误);
.12 告警局配置不能准确反应实际配置,机架图不正确(其中一机架不满足为一处错误);.13 后台网络中各终端网络节点配置不符合安装设计文件的要求,不能均与服务器通过TCP/IP协议连通(其中一节点不符合为一处错误);
.14 未按照批准的同步网规划安排的同步路由实施同步连接(一局为一处错误);
.15 时钟系统系统时间与当地标准时间相差超过±3秒(一局为一处错误);
.16 时钟系统只有一路时钟(一局为一处错误,应至少接受两路同步定时信号主备方式并选
择不同的传输路由,独立局除外);
.17 计费报表的输出内容和格式不满足用户需求(其中一项不满足为一处错误);
.18 提供给本地计费中心的话单格式不符合要求,与其他厂家的计费系统的配合不正常(其中一项不满足为一处错误);
.19 按验收(含补测,下同)手册,PSTN基本业务部分项目测试不通过(每一分项不通过为一处错误);
.20 按验收手册,系统提供的PSTN所有新业务部分项目测试不通过(每一分项不通过为一处错误);
.21按验收手册,系统提供的PSTN所有补充业务部分项目测试不通过(每一分项不通过为一处错误);
.22按验收手册,系统提供的业务功能测试中所有提示音测试部分项目测试不通过(每一分项不通过为一处错误);
.23 按验收手册,系统提供的业务功能测试中所有定时器测试部分项目测试不通过(每一分项不通过为一处错误);
.24 按验收手册,ISDN基本通话业务部分项目测试不通过(每一分项不通过为一处错误);.25 按验收手册,系统提供的所有ISDN补充业务部分项目测试不通过(每一分项不通过为一处错误);
.26 按验收手册,系统提供的所有信令系统测试部分项目测试不通过(每一分项不通过为一处错误);
.27 按验收手册,系统提供的所有话务统计功能测试部分项目测试不通过(每一分项不通过为一处错误);
.28 按验收手册,112受理测量台测试部分项目测试不通过(每一分项不通过为一处错误);.29 按验收手册,112系统管理员测试部分项目测试不通过(每一分项不通过为一处错误);.30 按验收手册,Centrex群功能测试部分项目测试不通过(每一分项不通过为一处错误);.31 按验收手册,话务台功能测试部分项目测试不通过(每一分项不通过为一处错误);
.32 按验收手册,远端集成单元(含集中监控)测试部分项目测试不通过(每一分项不通过为一处错误);
.33 按验收手册,鉴权系统测试部分项目测试不通过(每一分项不通过为一处错误);
.34 按验收手册,立即计费功能测试部分项目测试不通过(每一分项不通过为一处错误);.35 112系统不能准确测量出用户线路故障、能对用户进行振铃、能测拨号音(其中一项每一用户为一处错误);
.36 存在未被引用的分析子、中继组、中继路由等(其中一项为一处错误);
.37 用户线号一致,配置数据不全(每不一致线号为一处错误);
.38 路由设置不符合安装设计文件的要求,遵循先选直达路由,再选迂回路由,最后选择基干路由的原则(其中一项不符合为一处错误);
.39 对于本地或长途呼叫,分析不到规定程度就占中继(每一局向不符合为一处错误,对于本地呼叫应在完后才占中继,对于长途呼叫,应在分析到局号(PQR)后才占中继);
.40 信令路由的选择不符合最小时延的原则,迂回路由不都是经过STP的准直联信令路由(其中一项不符合为一处错误);
.41 配置的部分中继不可用(每一不可用中继不可用为一处错误);
.42 V5链路不能确认(每一链路为一处错误);
.43用户与物理地址的相互转换、L3地址的分配情况与实际要求、用户与L3地址的相互转换不一致(每一用户为一处错误);
.43 前台、后台机器时间与当地标准时间误差超过1分钟,日期设置错误(每一机器为一处错误);
9.3传输类设备
9.3.1传输类设备调试严重错误
9.3.1.1 网管与网元通讯不正常,性能采集及告警信息不能及时上报;
9.3.1.2登录后的用户对子网及网元的访问权限未与设定值或用户要求相一致;
9.3.1.3 网内公务选址呼叫功能不正常;
9.3.1.4 网内公务群呼功能不正常;
9.3.1.515分钟性能监测有误码;
9.3.1.624小时误码测试有误码;
9.3.1.7LOS 、AIS保护倒换不正常;
9.3.1.8定时源倒换不能在定时信号丢失10秒内启动倒换,或在倒换过程中设备出现误码;
9.3.1.9 光口平均发送光功率不在标称值X围内;
9.3.1.10 光口平均接收光功率不在标称值X围内;
9.3.1.11单板(交叉板、时钟板等)不能正常倒换;
9.3.1.12告警等级设置不符合产品规X要求;
9.3.1.13时钟频率精度测试值不符合产品规X要求;
9.3.1.14抖动特性测试值不符合产品规X要求;
9.3.1.15支路、群路输出口脉冲波形测试值不符合产品规X要求;
9.3.1.16发送眼图、消光比测试值不符合产品规X要求;
9.3.1.17电输入口允许衰减测试值不符合产品规X要求;
9.3.1.18电输入口允许频偏测试值不符合产品规X要求;
9.3.1.19电输出口信号比特率测试值不符合产品规X要求;
9.3.1.20光输入口允许频偏测试值不符合产品规X要求;
9.3.1.21 光输出口(包括AIS)比特率容差测试值不符合产品规X要求;
9.3.1.22漂移容限测试值不符合产品规X要求;
9.3.1.23光口工作波长测试值不符合产品规X要求;
9.3.1.24接收灵敏度测试值不符合产品规X要求;
9.3.1.25数字配线架同轴连接器内外导体间、平衡连接器端子间及端子对地的绝缘电阻测试不合格;
9.3.1.26数字配线架回线间串音防卫度测试不合格;
9.3.1.27环回插入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9.3.1.28 验收测试手册中其他测试项目不合格;
9.3.1.29当网络中任一网元发生告警时,利用网管告警管理中的“当前告警”和“当前越门限告警”功能不能查询网元的当前告警信息;
9.3.1.30 网元单板软件版本不一致、影响设备性能;
9.3.1.31 告警蜂鸣器工作不正常;
9.3.2传输类设备调试一般错误
9.3.2.1 风扇未开或运转不平稳,异常声响(每台风扇为一处错误);
9.3.2.2风扇单元不能根据网管的启动、关闭命令切换到相应的状态(每台风扇为一处错误);
9.3.2.3 公务通话音质不清晰、有杂音;(每台公务为一处错误);
9.3.2.4网元的NCP时间、服务器、终端机器时间与当地标准时间误差超过1分钟,或日期设置错误;(每台机器为一处错误);
9.4电源类设备
9.4.1电源类设备调试严重错误
9.4.1.1各种电压、电流测试显示不正确;
9.4.1.2 电源模块各项输出指标不在产品规定标称值X围内;
9.4.1.3 事故、过压、欠压、缺相等自动保护电路不能准确动作并发出指示信号;
9.4.1.4 不能自动接通、转换“市电”和“油机”电源,并有指示信号;
9.4.1.5 “市电”停电时不能自动接通事故照明电路,并发出可见可闻信号,或“市电”恢复供电时不能自动切断事故照明电路。


9.4.1.6“浮一均”充电测试显示不正确;
9.4.1.7 电压过高、过低、熔断器熔断不能发出可见可闻信号;
9.4.1.8 配电设备内部电压降不符合设计要求;
9.4.1.9 监控接口性能不正常;
9.4.1.10 变换器输入电压、电流、杂音电平不满足产品说明书要求;
9.4.1.11 变换器事故、过压、开路、欠流、过流或短路等保护电路动作不可靠,或告警电路工作不正常;
9.4.1.12 具有自动均分负载性能的主备用变换器当其中一台故障时,另一台不能自动负担全部负载;
9.4.1.13 变换器稳压精度、限流X围不符合产品说明书要求;
9.4.1.14 接地电阻的测量指标不符合产品说明书要求;
9.4.1.15 模块风扇运转不平稳,异常声响;
9.4.1.16 产品测试手册中其他测试项目不合格;
9.5 视讯类设备
9.5.1视讯类设备调试严重错误
9.5.1.1MCU控制台不能正常联接MCU服务器;
9.5.1.2 MCU软件安装设置错误,不能召开会议;
9.5.1.3多MCU组网时,时钟选择设置错误,时钟稳定度不合要求;
9.5.1.4多MCU组网时,会议配置错误,系统级联异常;
9.5.1.5 T.120会议功能不正常;
9.5.1.6 多画面控制功能不正常;
9.5.1.7终端的自环功能不正常;
9.5.1.8终端摄像机图像不清晰逼真;
9.5.1.9终端摄像机控制(转动、变、调焦、预设位置等)功能不正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