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物流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提升路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壮族自治区物流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提升路径研究
[摘要]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历史机遇使得广西壮族自治区物流人才匮乏凸显。
本文分析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物流人才的供需现状,指出广西壮族自治区在物流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应大力引进高层次物流人才、健全物流人才培训体系和注重实践教学的提升路径。
[关键词]物流人才;培养;问题;路径
1 引言
随着经济的增长与科技的进步,作为“第三利润源泉”的物流越来越受到重视,2009年2月25日温家宝总理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物流业振兴计划。
物流业的振兴必须拥有一大批精通物流业务、熟悉现代物流技术、深谙物流运作规律、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手段的物流人才。
2 广西壮族自治区物流人才供需现状分析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加快,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不断消除,经贸和投资便利化措施的实施,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量必然大幅度增加,物流量也将迅速扩大,广西壮族自治区物流发展空间将进一步拓展。
物流产业的发展需要物流人才,2006年颁布的《北部湾经济开发区人才开发目录》中也明确指出物流人才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最为紧缺的人才之一。
2001年教育部批准物流专业恢复招生以后,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物流产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大高校开始进行物流专业的建设,培养物流专业人才。
从培养物流人才的角度看,广西壮族自治区培养的物流人才主要是本科生和高职生,另外有少量的物流研究方向的硕士生,没有博士生;从培养规模看,目前广西壮族自治区物流专业毕业人数在500人左右,其中多数为高职生,离市场的需求量差距仍然很大,而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尤其是高职生的扩招,物流专业人才将呈倍数增长。
3 广西壮族自治区在物流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3.1 物流人才培训体系不健全
目前广西壮族自治区物流人才的培养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正规的学科专业教育,二是上短期培训课程,考物流职业资格证书。
就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实际情况看,广西壮族自治区物流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着不合理性:一方面物流专业学科教育发展比较缓慢,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内还没有物流专业硕士点,远未形成较为理想的“金字塔”式的人才层次结构;另一方面对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也不够完善,没有找到合适的发展道路。
物流从业人员的在职教育,特别是大专以上人员的继续教育,缺乏指导,比较混乱,上岗资格培训进展相对缓慢。
特别是社会上不少物流培训项目由于受商业操作的影响,培训计划不规范,培训质量参差不齐,无统一标准体系,物流培训的质量不能得到有效保证。
3.2 教学内容与物流业发展的差距仍然较大
几年前,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高等院校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符合广西壮族自治区物流人才需求的培养模式,设置了一些新的课程,或对原有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修订,在这一方面比较典型的高校如广西民族大学。
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比其他同类专业增设了东南亚经济、东南亚国家历史与文化、越语、泰语等课程,并安排学生在东南亚语言对象国留学一年(实行3+1培养模式),使学生熟悉并掌握东南亚对象国的语言、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使其知识结构、专业能力能够较好地适应中国与东南亚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要求,成为在面向东南亚的涉外经济部门、物流企业从事实际业务、管理和策划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这种培养模式的探索使广西壮族自治区物流教育的内容及课程体系大大丰富,物流教育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国内外物流业的发展特别是发达国家物流业的发展状况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3.3 师资力量薄弱
广西壮族自治区内没有交通运输类、物资管理类院校,自身能转移从事物流教学的师资力量很少,而且由于地理位置及经济教育水平的原因,广西壮族自治区很难从国内其他经济发达省份和地区引进高层次的物流人才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总的来讲,广西壮族自治区物流师资的数量不足,补充渠道不畅,特别是教师的实践能力较缺乏。
3.4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简单化
长期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物流教育主要是课堂授课,注重理论上的传授,学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较差,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由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物流业的发展缓慢和落后,在教育体制上,使得广西壮族自治区对物流人才的培养模式也相对滞后,实行关门办学,闭门教书。
具体到教学中,往往理论讲述多,实习实践少。
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是导致物流人才进入企业后不知从何处下手
进行工作的主要原因。
4 广西壮族自治区物流人才培养的提升路径
4.1 大力引进高层次物流人才
美国、日本和西欧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物流发展起步较早,目前已经建成了一整套完备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不论是在物流管理、物流操作还是在物流教育等方面,都有一大批优秀的高级物流人才,国内经济发达省份和地区在物流人才培养方面也领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
国内外优秀的物流人才能够带来先进的物流理念、物流技术和物流运作模式,传授与国际接轨的先进物流理念和系统的物流理论知识,这样有助于加快广西壮族自治区物流教育的国际化进程,从而提高广西壮族自治区物流教育的整体水平。
因此,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行业协会及各类物流企业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建立吸引人才机制,引进各类物流管理人才、高级物流技术人才、高级教育人才,使广西壮族自治区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起有效的物流人才体系,以适应广西壮族自治区物流业飞速发展的需要。
4.2 健全物流人才培训体系
在正规的学科专业教育上,有实力的院校应尽量申报硕士点,培养符合广西壮族自治区需求的高级物流人才,形成高职—本科—硕士—博士的完善物流人才的正规教育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应体现职业定向性的特点,保证学生至少具备一门专门技术,物流本科生教育主要培养中层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以培养各类企业的物流管理人才和物流企业的管理人才为核心;物流博士及物流研究生教育主要培养高层次管理人才、科研人才和高校师资,以培养物流科技创新、知识型和研究型物流人才为核心。
4.3 注重实践教学
物流专业强调系统性、信息网络技术含量高,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非常紧密。
因此,高校的物流教育不可忽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物流教育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加实践课,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去理解理论知识、掌握实际技能。
德国是欧洲物流业发展最好的国家,与其物流人才的培养模式有很大的关系。
德国大学物流专业重视实践教学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尽可能地模拟真实的职业环境,使得其教学模式独具特色。
德国物流专业实践教学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企业实习、实验室实习、案例分析、虚拟游戏、角色扮演、项目教学等。
德国的实践教学模式很值得我们借鉴,各院校应尽可能采纳德国物流专业的实践教学形式。
如可与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建立现代化多媒体教室和模拟物流实验室、建立物流管理信息软件系统、建立物流管理模拟配
送实验室和虚拟项目模拟等,实现学生与企业、学生与就业的“零距离”。
参考文献:
[1]王又军.构建多层次物流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8(3):72-73.
[2]范珍.德国大学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启示[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9):40-41.
[3]曲丽娜.上海现代物流人才的需求预测及人才战略研究[D].上海:上海海事大学,2005.
[4]郭丽环.我国物流人才现状分析及培养对策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