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隆回县万和实验学校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答案不全)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隆回县万和实验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
试题(答案不全)新人教版
时量:6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某班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孟子的同学所设计的台词应该有
A.“无为而治” B.“民贵君轻” C.“克己复礼” D.“以法治国”
2.如果你生活在北宋时期,有可能发生的事是
A.听孔子讲学 B.阅读《西游记》
C.在书院里听“二程”兄弟讲授理学 D.接受王夫之的唯物主义思想
3.“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随子”这是封建社会里束缚女性自由的纲常信条,对此持明确反对
态度的人物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李贽
4.某班历史兴趣学习小组开展“程朱理学”思想的探究学习,下列与探究内容无关的是
A.“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B.“存天理,灭人欲”
C.“以法治国” D.“格物致知”
5.下列人物与其思想对应不正确的一组是
A.普罗泰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B.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
C.孟德斯鸠—“三权分立” D.伏尔泰—“社会契约说”
6.启蒙运动的核心是
A.现实主义 B.人文主义 C.蒙昧主义 D.理性主义
7.启蒙运动的影响不包括
A.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B.影响法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
C.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斗争 D.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8. 苏格拉底的名言是“认识你自己”,亚里士多德说“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两者的共同之处体现了
A.追求真理的人文精神B.追求理性的自由主义
C.追求完美的理想主义D.追求自我的个人主义
9.“每一个基督徒,即使不购买赎罪券,但只要虔诚的信仰上帝,灵魂同样
可以得到救赎。
”这句话最有可能出自
A.《圣经》 B.《神曲》 C.“九十五条论纲” D.《十日谈
10.某班历史兴趣学习小组就宗教改革影响进行讨论,其中观点不正确的是
A.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B.解放了人们思想
C.直接影响了法国大革命爆发 D.使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和发展
11.秦始皇时,丞相给他上奏了一份有关废分封、设郡县的奏章,该奏章书写的材料应是:
A.甲骨
B.青铜拓片
C.竹、木简
D.纸
12.马克思称之为帮欧洲人“打开了世界市场,建立了殖民地”的我国古代重大发明是指
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13.词是宋代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下列属于豪放派词人的是
A.柳咏、李清照
B.苏轼、辛弃疾
C.李白、杜甫
D.关汉卿、马致远
14.我国文字演变的先后顺序是①甲骨文②小篆③隶书④楷书
A.③①②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②③
15.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的古代医学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 《本草纲目》
D.《授时历》
16.四位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以“北宋的科技文学艺术辉煌及影响”为题各命一个小题目,其中错误的是
A.活字印刷术——中国与世界文化发展的助推器
B.指南针——地理大发现时代到来的曙光
C.造纸术发明——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基石 D.《清明上河图》——北宋商品经济繁荣的缩影
17.关于拉马克早期生物进化思想,四位同学有不同的解释,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生物是由低级向高级进化的
B.“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存”
C.标志早期生物进化思想开始形成
D.标志生物进化论创立
18.下列关于电气革命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产力迅猛发展 B.垄断组织形成
C.城市面貌和人们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
D.英、法、美等国开始成为工业国家
19.从根本上改变了19世纪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的地位看法的是
A.经典力学
B.细胞学说
C.相对论
D.生物进化论
20.蒸汽时代给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带来了新的变化,其表现是
A.给朋友打电话 B.坐电车去市中心 C.乘火车外出旅游 D.利用网络进行交流
21.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90年代的美国,不可能发生在你身边的事情是
A.在大街上看到一起汽车交通事故 B.美国纽约街头有了电灯
C.上网和朋友聊天 D.圣诞夜给亲人打电话问好
22.下列人们的日常生活现象源于互联网的是①乘坐火车外出旅游②开汽车出去郊游③网上学习
④网上交友⑤网上购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23.
A.重大科学理论的出现是科技革命的先导
B.欧洲是当今世界的科技中心
C.伟大的科技革命造就伟大的科学家
D.伟大的历史人物推动历史进程的大发展
24. 17世纪上半期,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李贽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19世纪末,康有为则把孔子奉为变革的先师;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人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这三种观点在本质上
A.是自相矛盾的 B.都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C.都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 D.李贽进步,康有为反动,陈独秀偏激
25.在道德问题上陈独透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孔教和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下列观点与其一致的是
A.无心插柳柳成荫 B.泼洗澡水也把孩子一起泼掉
C.闭上眼睛就没有悬崖D.跪着造反
2014年下学期万和实验学校高二历史中考答题卷
时量:60分钟总分:100分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他认为“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即物质是普遍存在的,客观规律也是普遍存在于物质本身的;他又说:“气者,理之依也”。
材料二“有亡国,有亡天下。
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
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
请回答:(1)材料一是哪位思想家的主张?他的独到之处何在?(6分)
(2)材料二是哪位思想家的主张?他提出了哪两者之间的区别,后人是如何高度概括他的这种主张的?(6分)
27.(2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二: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
……除了法律以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伏尔泰语录》
材料三: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
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
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
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
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
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各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
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
随着政府职位诱惑力的加大,人民应采取更有力的监督手段。
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绝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
这时,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1)归纳材料一所体现的思想,并指出这一思想的历史影响。
(6分)
(2)材料二体现了什么思想?有何进步意义?(6分)
(3)据材料三,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治学说诸方面,各提出了什么主张?(6分)(4)在“自由”这个问题上,材料二与材料一、三各侧重什么?(6分)
33.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但是,正是在物理学领域,牛顿进行了最有意义的研究。
在这方面,他以伽利略的研究为基础,将后者的成果发展到辉煌的顶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但是,在某些方面,特别是在教士中间,却存在着激烈的反对。
这是可理解的,因为正如以往哥白尼的天文学体系废除了地球在宇宙中的中心地位一样,达尔文主义似乎废黜了人
类在地球历史上的中心地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20世纪初,在物理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的革命,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果,相对论和量子论则是这场革命中最伟大的理论成果。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牛顿的研究”指的是什么?(3分)
(2)根据材料二,达尔文在生物学上的主要贡献是什么?其标志是什么?意义是什么?(6分)(3)根据材料三分析相对论和量子论分别是谁提出的?(5分)
考答案26.(1)①思想家:王夫之;②独到之处:用“气”和“理”来比做物质实体与是客观规律,(或精神是依赖于物质的,由物质产生的,离开物质,精神就不存在)强调物质是普遍存在的(或物质是第一性的),这使他成为一位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
(2)①思想家:顾炎武;②提出: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
③概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7参考答案:(1)“分权与制衡”(即权力分立,制约与平衡)的思想。
为资本主义确立一套政治构想,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2)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的思想。
对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起了进步作用。
(3)国家学说:建立契约国家;政府官员是人民公仆,受人民严格监督。
人权学说:人民主权高于一切,人民主权就是公共意志,自由并不是不受限制的自由。
法治学说:以法律保障人民主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材料二侧重于要求获得自由平等、天赋人权;材料一、三侧重于通过规范国家权力来保卫自由和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