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海中考语文命题趋势预测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预测
——2015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2016年中考语文命题趋势预测及对策
一、2015年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试卷分析
2015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延续了近年来“关注现实生活,引领精神成长”的命题思路,试卷分值、整体阅读量、题量等方面基本不变,在关注生活的广度和深度的同时,考查思维能力层次方面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试卷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气息和上海城市文化特色,呈现出不少亮眼的创意。
试卷整体上有“文言文”、“现代文”、“综合运用”和“写作”四个板块。
整体难度与去年基本保持一致,呈现出“稳定中有微调,传承中有变化”的特点。
(一) 文言文阅读总体有难度
随着初中考试的改革,文言文部分成了39分,分值上比2014年少了3分,总体上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课外文言文阅读。
1.第一大题默写15分。
默写的内容以唐宋名家的作品为主,其中3道题是古诗默写,2道题是默写文言文。
2.第二大题诗词理解4分。
今年的诗词阅读第一次采用独句比较的形式,而且是三首作品的末句。
填空题从以往的考注解、考常识,到今年的考情感、考体会。
很明显,命题者想努力跳出强化记忆中心主旨的藩篱,对于用死记硬背来对付诗词理解考查的考生来说,难度无疑是加大了。
其次是对诗词理解的难度增加。
今年尽管只出现三句,题目的考查都明确指向这三句话,但背后其实是要求对三首诗词的内容都能整体理解,如果孤立理解这三句话,是很难准确答题的,显然考查内容的容量加大,难度也随之加大,对于学习转化能力较弱的同学来说则尤甚。
从得分情况来看,第6题与往年同类题相比,得分率确有下降。
3.第三大题课内文言文9分。
第8题将文学常识、词语解释、句子翻译放在同一张表格里,作为基础积累出现,难度较低。
文学常识今年不再追求简单死记作家、作品、朝代,从本质上讲,还是“学业考”内容,和以往差异不大,只不过是在形式上稍加改变,不至于呆板与雷同。
但第9题的选择题,对于考生来说是比较“纠结”的,它需要考生不仅对文章整体内容有较清晰的把握,还需要对局部内容有比较深入的理解。
因此,从课内文言诗文的考查来看,尽管命题者在难度上还是符合“学业考”的要求,但在努力回避考试只需要死记硬背就能得高分的老路子,致力于对文言诗文的理解,提升思维含量。
这一点,应引起下一届考生的注意。
4.第四大题课外文言文11分。
本大题共设计了3题,有两个特征,一是对《考试手册》新增文言实词“市”的考查;二是重内容理解。
第一个特征对初三考生与教师都是一个提醒,要重视对《考试手册》的研究以及与往年的比对,要发现每年的变化内容,以做好复习应对。
第二个特征要求文言文的学习不仅需要掌握文本的核心内容,还要对文章有整体的把握。
对于第12题“笑”的含义,不仅需要读懂文章,还必须有深入的体会和感受。
这个“笑”意味深长,类似于《卖油翁》中的“笑而遣之”。
比起常考的用文中原句回答问题、用词语评价文中主要人物等,写出“笑”的含义,的确增加了文言文阅读的难度。
可见,就文言文阅读来说,对学生理解文意、品读文脉、感悟文心,提出了更深远的训练目标。
(二) 现代文阅读局部理解与整体把握要求并存
说明文板块考题共5道,第13题是常用字词的书写,第14题是句意的理解,第15题为文意的概括,皆是常规考点题,一般情况下,考生在考前都有大量的训练,难度不大。
但第16题的4个选项分别涉及2、3、5、6四段内容,学生应就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仔细斟酌。
最后一道是文段辨别题,一方面是考查学生对文章整体把握的能力,另一方面是检测考生对重点段落内容的理解。
整篇文章的考查从读懂文章整体说明内容,到甄别个别语句说明的实质,再到看清各个段落的说明内容,本次说明文的考查主要集中于文章都说清了什么,也就是说,读懂文章是重中之重。
记叙文的阅读仍注重考点的考核,试题出现了内容概括、句式判断、心理分析、人物描写、动词运用、归纳主旨、题目理解等多个考点。
同时,继续推崇记叙中的“三感”,即让学生感知文章内容、感受语言表现、感悟中心主旨。
但第20题对考生而言有点难度,这也是2015年《考试手册》变化的地方。
2014年《考试手册》的表述是:能依据文意,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表达方式、语言特点,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2015年《考试手册》变为:能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常见写作手法及语言表现力,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学生对何为“语言表现力”大多理解不清晰。
对这些现代文阅读中难度比较大的考点要引起重视。
(三)综合运用以教材内容为依据
今年是第二年考综合运用,仍然是“四平八稳”,综合学习依旧需要在材料中检索信息,并能根据材料内容结合个人的生活经历,而且对语言表达能力有一定要求,体现了写作的特点。
以对教材的“综合学习”为依据,考生并不会感觉到陌生。
从综合运用的地域传统游戏的内容来看,与七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风俗世情”综合学习内容有相似之处:从生活中(居住地或旅游地)选择一处类似“胡同”的地方,写一段文字表现它的特点,并反映你对它的认识,题目自拟。
而第24题:请选择一枚邮票,描述邮票中的画面。
要求35字左右,运用一种修辞方法。
应该在六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域外风情”单元的综合学习中有所了解。
(四)写作审题梯度明显
写作的题目是“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还是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秉承着“我以我手写我心”的原则,力求真情实感。
与“这里也有乐趣”“悄悄地提醒”等题目的出发点类似,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范围较广,合适的话题很多。
但是被关键词语限制,“尝试”“努力”“不止一次”,学生需要通过仔细审题,明确梯度,一一兼顾,还得相融相生,给不同层次的考生都留足空间。
一句话,难度不大,但得高分不易。
总之,2015年中考语文试卷在坚持与变化中构建完成。
试卷的思维容量增大,能力考核增多,选择题和简答题的比例加重,题目灵活又层次分明。
它提醒我们:基础内容要夯实,但死记硬背不是良方,多积累、多运用、多思考才会药到病除;阅读能力要锻炼,分清体裁,注重辨析,动脑、用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写作兴趣要培养,观察生活,蓄积言语,求真、求实、求诚。
二、2016年中考语文趋势预测及对策
纵览初中语文教育改革的趋势与特点,可以乐观地预计:2016上海中考语文总体上还是延续2015的试卷模式,试卷结构、基本题型、题量和分值、核心考点、选文体裁、作文类型及命题特色保持基本不变。
(一)文言文部分
1.文言诗文默写:预计2016年题型还是上下句填空,不会出现理解性默写。
范围以2016年《评价指南》要求的篇目为准,考新增默写篇目的几率比较大。
2.诗词理解:预计2016年出题方式基本上沿袭2015年的样式,侧重于考查对古诗词的理解及思想感情的把握。
3.课内文言文:预计2016年语文中考,课内史传类的文章、诸子散文、其他的笔记文是考试的一个重点。
4.课外文言文:预计2016年选文的难度与2015年持平。
150个实词仍然是中考中必考的;翻译也会延续去年的考法,侧重考查文章的内容及主旨。
(二)现代文部分
(1)不管2016年是继续考说明文还是又转过来考议论文,对两种文体都应熟练掌握相关知识要点、出题规律和应考技巧。
这部分往年出题一般都很简单,很多学生在中考中都能拿到第一篇现代文的满分。
预计2016年的中考,这两种文体的阅读理解其难度会有所提升。
2007—2010年,连续四年考说明文,2011—2013年,连续三年考议论文,2014—2015
年,两年考说明文。
(2)记叙文阅读从把握文章内容入手
近几年中考记叙文阅读,选文都是质文并茂的优秀选文,在主题上或是表达亲情,或是体现成长,或是表达人间有爱等等,都符合考生的鉴赏水平和认知能力。
大家可以参考一下近年的记叙文选文:
2007年《老海棠树》——记叙文
2008年《年轻的国旗》——记叙文(小说)
2009年《在可可西里回头》——记叙文
2010年《蘑菇转了一个弯》——记叙文
2011年《龙眼与伞》——记叙文
2012年《第一声喝彩》——记叙文
2013年《和老妈过招》——记叙文
2014年《列车上》——记叙文(微型小说)
2015年《评语》——记叙文
大家还可以参考一下2007-2015年这部分出题的情况以及相应的考点:从记叙文的考点来看,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都是考试的重点。
(三)综合运用部分
2016年将继续设立“综合运用”部分。
考查目标为,将课内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运用到课外层面上,作知识和能力的迁移。
考查考生对社会热点的看法,或对社会现象的评论。
这部分试题分为两类,第一类偏重于基础知识的运用,分值为4分左右,要求考生对命题者所提供的文字材料,或提炼基本观点,或概括基本内容,或发表自己主张。
第二类偏重于基本能力的运用,分值为7分左右,要求考生表述对文字材料基本观点的判定与分析,或对文字材料基本内容的理解与感受,该题重在引导学生在答题过程中的实践和创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这一题型有一定的难度,对学习语文能力差的同学而言,是一只难以对付的“老虎”。
(四)作文部分
预计2016作文的题型没有变化,基本上是全命题作文,其题目可能是“虚题实写”或者类似于去年的题目类型。
建议考前精心准备三种类型的作文,经过自己反复修改的,至少有三篇。
大作文范围主要为三类:学校篇、家庭篇、自我成长篇。
(注意这方面的素材积累)
【附1】试卷结构
【附2
1.试卷总分:150分。
2.考试时间:1OO分钟。
3.考试形式:闭卷书面考试,分为试卷与答题纸两部分,考生必须将答案全部做在答题纸上。
4.基本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写作题。
三、获取中考语文高分的秘诀
关键词:脚踏实地锐意进取勇夺高分
(一)脚踏实地着力打造坚实的文化底蕴
多看一些现代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之类的著作,着力打造坚实的文化底蕴。
(二)锐意进取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
(1)了解。
看课文、看注释、看课后的“思考与练习”,看单元知识和训练,了解了这些信息后,对单篇课文和整个单元就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和全面的了解。
(2)查寻。
查寻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扫除文字障碍。
(3)善思。
可根据提示、文章、练习题进行思考。
如提示的内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旨的概括、层次的划分、段意的归纳、句子的理解、写作特色的分析等问题能否解决,课后习题能否回答。
(4)批注。
就是在不懂的地方标上符号,或者对精彩的语句进行赏析。
(5)质疑。
就是对文章的见解、修辞手法、表达方法等提出疑问。
学生只有成为一个批判型学习者,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6)记录。
就是做好课堂笔记与读书笔记,这便于解题技巧的积累与文化知识的积淀。
(三)勇夺高分提高学习效率
积极备战2016,就要端正学习态度和改进学习方法;积极备战2016,就要明确学习目的,制定缜密的学习计划;积极备战2016,就要多请教老师或同学,解题时要“知其然,知所以然。
”以提高学习效率。
老师寄语:
愿你积极备战2016,勇夺高分;愿你精通解答语文各种题型的方法与技巧,以积极的态度,平和的心态,去迎战2016年的语文中考,让美丽的青春,燃烧在2016年灿烂的六月;愿你用累累的学习硕果,为九年的寒窗生活划上圆圆的句号。
愿你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六月的玫瑰,让美丽的青春绽放出别样的风采!
2016年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