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盘机械加工工艺设计说明文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的作用
题目所给的零件是法兰盘(见附图1),其为盘类零件,用于卧式车床上。

车床的变速
箱固定在主轴箱上,靠该法兰盘定心。

法兰盘孔与主轴的中间轴承外圆相配,外圆与变速箱
体孔相配,以保证主轴三个轴承孔同心,使齿轮正确啮合。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法兰盘共有两组加工表面,它们之间有一定的位置要求。

现分述如下:
1. 以①80孔为中心的加工表面
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①62 ± 0.015孔及其倒角以及与其垂直的端面,①80h11外表面, 两个M64X 1.5的槽,①36 0+0.62孔以及与其垂直的端面,① 52g6外表面B及退刀槽,三个互成
120°的①16.5阶梯孔的两端面。

2•以A面为基准的加工表面
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三个互成120°的血16.5阶梯孔,一个侧面C,一个平面D。

这两组表面之间有着一定的位置要求,主要是:
①62 ± 0.015孔对B端面的径向圆跳动公差为0.04mm
由以上分析可知,对于这两组加工表面而言,可以先加工其中一组表面,然后借助于专
用夹具加工另一组表面,并且保证它们之间的位置精度要求。

二、工艺规程设计
(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材料为HT15-33。

考虑到法兰主要承受静压力,因此选用铸件。

(二)基面的选择
基面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

基面选择得正确与合理,可以使加工质量
得到保证,生产率得以提高。

否则,加工工艺过程中会问题百出,更有甚者,还会造成零件的大批报废,使生产无常进行。

(1)粗基准的选择。

按照有关粗基准的选择原则(如果必须首先保证工件上欲加工表面与不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要求,则应以不加工表面为粗基准) ,孔①62± 0.015与B端面有0.04mm的圆跳动公差
要求,现选择①52g6外表面B为粗基准,利用三爪自定心卡盘加持外圆A,并且使卡盘端面
紧靠A端面,这样可以消除所有六个自由度,达到完全定位。

(2)精基准的选择。

主要应考虑基准重合的问题。

当设计基准与工序基准不重合时,应该进行尺寸换算,这在以后还要专门计算,此处不再重复。

(三)制订工艺路线
制定工艺路线的出发点,应当是使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能
得到保证。

在生产纲领已确定为大批生产的条件下,可以考虑采用万能性机床配以专用夹具,
并尽量使工序集中来提高生产率。

除此以外,还应当考虑经济效果,以便使生产成本尽量下降。

1. 工艺路线方案一
工序1粗车①16.5端面,粗、精车外圆①80h11及车倒角,车两个槽① 64,车外圆① 52g6、退刀槽及倒角,车端面A
工序2扩孔①62± 0.015,扩孔①36。

+0.62,绞孔①62± 0.015,绞孔①36。

+0.62
工序3 车两个槽M64X 1.5,车孔①62 ± 0.015倒角。

工序4镗刀镗R3圆角
工序5 铳①80h11端面.
工序6 钻三个孔①16.5,钻三个孔①11。

工序7拉槽6X 6。

工序8 磨外圆①80h11,磨外圆①52g6。

工序9 铳侧面保证尺寸34.5mm
工序10铳平面保证尺寸54mm
工序11表面处理,检验入库。

2. 工艺路线方案二
工序1 粗车①80h11外圆柱面,车①120外圆柱面,车①80h11端面及倒角,车①16.5 端面及倒角,精车外圆① 80h11 ,粗车①62±0.015孔,精车①62± 0.015孔及倒角,车螺纹
M64X 1.5,车两个密封槽① 64。

工序2车①52g6端面,车端面A,车①52g6外圆柱面、倒角及退刀槽,钻孔①36。

+0.62, 精车孔
①36 0 +0.62。

工序3钻三个孔①16.5,钻三个孔①11。

工序4拉槽6X 6。

工序5镗刀镗R3圆角
工序6 铳侧面保证尺寸34.5mm
工序7铳平面保证尺寸54mm
工序8 磨外圆①80h11,磨外圆①52g6。

工序9表面处理,检验入库。

3. 工艺方案的比较与分析
上述两个工艺方案的特点在于:方案一选择对孔①36 o+0.62进行铸造然后在机加工(扩、绞),对①62 ± 0.015孔采取先扩后绞。

在加工过程中,要进行七次装夹,用五套夹具,共八道工序。

方案二选择对孔①36 0 +0.62进行先钻后车,对①62 ± 0.015孔采取先粗车后精车。

在加工过程中,要进行六次装夹,用五套夹具,共七道工序。

相比之下,方案工序更为简单。

在工序安排中,装夹次数越多,定位次数越多,造成的定位误差也就越大,而且所用工时会
越多。

而且方案一没能完成车螺纹M64X 1.5工序。

除此以外,方案二的1、2工序可合并为
一个工序,两个方案都没有考虑到零件毛坯为铸件,因而在所有机加工之前,应先安排除砂
工序。

综合考虑以上各方面,对方案进行改进,改进后的具体工艺方案确定如下:
工序1 除砂。

工序2 粗车①80h11外圆柱面,车①120外圆柱面,车①80h11端面及倒角,车①16.5 端面及倒角,精车外圆① 80h11 ,粗车①62±0.015孔,精车①62± 0.015孔及倒角,车螺纹M64X 1.5,车两个密封槽①64。

(以①52g6外圆柱面为粗基准,采用三爪卡盘夹持① 52g6 外圆柱面)车①52g6端面,车端面A,车①52g6外圆柱面、倒角及退刀槽,钻孔① 36。

+0.62,精车孔①36
0+0.62。

(以①80h11外圆柱面为精基准,采用三爪卡盘夹持①80h11外圆柱面)工序3钻三个通孔①11,钻三个孔①16.5,惚沉头孔①16.5 (以端面A为精基准,)
工序4拉槽6 X 6。

工序5镗刀镗R3圆角。

工序6 铳侧面保证尺寸34.5mm
工序7铳平面保证尺寸54mm
工序8 磨外圆①80h11,磨外圆①52g6。

工序9表面处理,检验入库。

将以上容一并填入工艺过程卡片,见附表1。

(四)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法兰盘”零件材料为HT15-33,硬度为170-240HBS,毛坯的重量为 2.5kg,生产类型为大批生产,采用铸件。

根据上述原始资料及加工工艺,分别确定个加工表面的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
尺寸如下:
1. 外圆表面(①80h11,①52g6,①120)
外圆①80h11,表面粗糙度要求1. 6卩m,公差等级为6级,查《机械加工技术手册》 (以下简称《手册》)表3-9 ( P87)采用先车(只能达7级精度),然后再磨(可达6级精度)。

根据其尺寸,选用粗车的双边余量为2Z=2mm精车双边余量为2Z=1mm查《手册》15-13(P 567), 选用磨削的双边余量为2Z=0.4mm t
夕卜圆①52g6,表面粗糙度要求为 1.6卩m公差等级为6级,查《手册》表3-9 ( P*7)采用先车,然后再磨。

根据其尺寸,选用粗车的双边余量为2Z=2mm精车双边余量为2Z=1mm 查《手册》15-13(P 567),选用磨削的双边余量为2Z=0.4mm
夕卜圆© 120,选用粗车的双边余量为2Z=2mm
2. 孔表面(① 62± 0.015,① 36 0+0.62)
孔①62± 0.015,查《手册》表3-9 ( P87),采取先粗车再精车。

根据其尺寸,选用粗车的双边余量为2Z=2mm查《手册》9-11(P 401),选用精车的双边余量为2Z=0.4mm。

孔①36 0 +0.62,查《手册》表3-5 ( P74),为9级公差要求,查《手册》表3-9 ( P87),采取先钻孔后精车。

根据其尺寸,选用钻孔的双边余量为2Z=35.6mm查《手册》9-11(P 401),
选用精车的双边余量为2Z=0.4mm t
3. 外圆端面加工余量及公差(①80h11及①52m6端面)
外圆①80h11端面粗糙度要求为 3.2卩m轴向无公差要求。

查《手册》表3-13 ( P91), 粗铳的表面粗糙度为 3.2- 6.3卩m可达要求,因而选用粗车即可。

选用粗车的加工余量为
Z=1mm.
夕卜圆①52g6端面粗糙度要求为 6.3卩m轴向无公差要求。

查《手册》表3-13 ( P91),粗车的
表面粗糙度为 3.2- 6.3卩m可达要求,因而选用粗车即可。

选用粗车的加工余量为Z=1mm.
4. ①16.5端面
①16.5端面的粗糙度要求为 3.2卩m轴向无公差要求。

查《手册》表3-13 ( P91),粗车的表面粗糙度可达 3.2卩m因而选用粗车即可。

选用粗车的加工余量为Z=1mm.
5 .端面A
端面A粗糙度要求为1.6卩m轴向无公差要求。

公差等级为6级,查《手册》表3-9 ( P87) 采用先车,然后再磨。

根据其尺寸,选用粗车的余量为Z=1mm精车余量为Z=0.5mm查《手册》15-13(P 567),选用磨削的余量为Z=0.2mm>
6.侧面C,平面D
平面D距孔①36中心的距离为54mn,无公差要求,表面粗糙度要求为 6.3卩m计算得
其需切削量为6 ± 0.5mm,根据《手册》P480叙述,选用一次铳削成型。

侧面C距孔①36中心
的距离为34.5 -0.40-0.20,表面粗糙度要求为 6.3卩m公差为200卩m查《机械制图》表8.5 ( P232), 为12级公差要求,计算得其需切削量为26.5 ± 0.5mm根据《手册》P48。

叙述,选分四次铳
削成型。

(五)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工序I:除砂
工序H:粗、精车①80h11外圆柱面,车© 120外圆柱面,车①80h11端面及倒角,车
①16.5端面及倒角,,粗车①62 ± 0.015孔,精车①62 ± 0.015孔及倒角,车螺纹M64X 1.5 , 车两个密封槽①64。

(以①52g6外圆柱面为粗基准,采用三爪卡盘夹持①52g6外圆柱面) 车①52g6端面,车端面A粗、精车①52g6外圆柱面、倒角及退刀槽,钻孔①36 0+0.62,
精车孔①36 0 +0.62。

(以①80h11外圆柱面为精基准,采用三爪卡盘夹持①80h11外圆柱面) 工件材料:HT150, HB=150,金属模铸造。

加工要求:车外圆①80h11及车倒角,表面粗糙度要求为 1.6卩m 6级公差要求;车两个槽
M64X 1.5 ;车外圆①52g6、退刀槽及倒角,表面粗糙度要求为3.2卩m 6级公差要求;车端面A,表面粗糙度要求为 6.3m
机床:C620-1卧式车床。

刀具:YT15外圆车刀、YT15端面车刀、YT15圆车刀、高速钢螺纹车刀,刀杆尺寸为
2
16X 25mm
切削用量:
1.粗车①80h11外圆柱面
1) 进给量f 根据《手册》表8-58 ( P380),当刀杆尺寸为16mm< 25mm a p=1mm工件直径为80mnfl寸
f=0.8-1.2mm/r
取f=0.8mm/r
2) 计算切削速度根据《手册》表8-60 ( P381),切削速度的计算公式为(寿命选60T)
V c=C V X K/(T m a p x f y)m/min
其中:C=158, x=0.15, y=0.40, m=0.20 。

修正系数见《手册》表8-61至表8-69,即Ki v=1.44, k sv =0.8, k kv=1.04, k krv =0.81, k BV=0.97。

所以v c=158X 1.44 X 0.8 X 1.04 X 0.81 X 0.97/(60 0.2X 1°.15X 0.8 °.4°) =71.85(m/mi n)
3) 确定机床主轴转速
n s=1000vj( n d)=1000 X 71.85/(3.14 X 80)=286(r/min)
4) 切削工时根据《手册》表8-56 (巳79)
t m=(l+y+ △)/nf=(41+1)/286 X 0.8=0.18(min)
2.精车外圆①80h11
1) 进给量f根据《手册〃表8-58 ( P380)
取f=0.6mm/r
2) 切削速度根据《手册〃表8-60 (P381)
V c=102m/min
3)确定机床主轴转速
n s=1000V c/( n d)=1000 X 102/(3.14 X 80)=406(r/min)
4)切削工时根据《手册》表8-56 ( P379)
t m=(l+y+ △)/nf=(40+1)/406 X 0.6=0.17(min)
3.车①120外圆柱面
1) 进给量f根据《手册〃表8-58 ( P380)
取f=1.0mm/r
2) 切削速度根据《手册〃表8-60(P381)
V c=85m/min
3) 确定机床主轴转速
n s=1000v c/( n d)=1000 X 85/(3.14 X 120)=225(r/min)
4) 切削工时根据《手册》表8-56 ( P379)
t m=(l+y+ △)/nf=(15+1)/225 X 1.0=0.07(mi n) 4.车①80h11端面及倒角
1) 进给量f 根据《手册》表8-58 ( P380)
取f=0.8mm/r
2) 切削速度根据《手册》表8-60 (巳81)
V c=105m/m
in
3)确定机床主轴转速
n s=1000v c/( n d)=1000 X 105/(3.14 X 80)=418(r/min)
4)切削工时根据《手册》表8-56 ( P379)
t m=(l+y+ △)/nf=(40+1)/418 X 0.8=0.12(min)
5. 车①1
6.5端面及倒角
1) 进给量f 根据《手册》表8-58 (巳80)
取f=0.4mm/r
2) 切削速度根据《手册》表8-60 ( P381)
v c=35m/min
3) 确定机床主轴转速
n s=1000v c/( n d)=1000 X 35/(3.14 X 16.5)=675(r/min)
4) 切削工时根据《手册》表8-56 ( P379)
t n=(l+y+ △)/nf=(8.3+1)/675 X 0.4=0.04(min)
6. 粗车①62 ± 0.015孔
1 )进给量f 根据《手册》表8-58 ( P380)
取f=0.6mm/r
2) 切削速度根据《手册》表8-60 (巳81)
V c=106m/mi n
3) 确定机床主轴转速
n s=1000v c/( n d)=1000 X 106/(3.14 X 60)=560(r/min)
4) 切削工时根据《手册》表8-56 ( P37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