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幼保健院医院支出管理办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妇幼保健院医院支出管理办法
一、总则
1.1 制定目的
为了加强妇幼保健院支出管理,规范财务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医院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管理规定,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1.2 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妇幼保健院的所有支出活动,包括预算内支出、预算外支出、专项资金支出等。
1.3 基本原则
(1)合法性原则:支出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循财务制度;
(2)效益性原则:支出活动要注重效益,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安全性原则:确保资金安全,防范财务风险;
(4)公开透明原则:支出活动要公开透明,接受监督。
二、支出预算管理
2.1 预算编制
(1)财务部门应根据医院发展战略、业务计划和财务状况,编制年度支出预算;
(2)各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提出年度支出预算建议,报财务部门汇总;
(3)预算编制应遵循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2 预算审批
(1)预算编制完成后,报医院领导审批;
(2)医院领导审批通过后,报主管部门备案。
2.3 预算执行
(1)财务部门应根据预算执行情况,定期对各部门进行预算执行情况的检查和分析;
(2)各部门应按照预算要求,合理使用资金,确保预算的顺利执行。
2.4 预算调整
(1)预算执行过程中,如发生重大事项,需要调整预算的,应及时报医院领导审批;
(2)预算调整应遵循严格、审慎的原则,确保预算调整的合理性和合规性。
三、支出审批管理
3.1 支出审批权限
(1)医院领导对重大支出事项具有审批权;
(2)财务部门对预算内支出具有审批权;
(3)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预算内支出具有审批权。
3.2 支出审批程序
(1)支出申请:各部门根据业务需求,提出支出申请,填写《支出申请表》;
(2)支出审核:财务部门对支出申请进行审核,确保支出符合预算、合规合法;
(3)支出审批:根据支出金额和审批权限,分别由财务
部门、部门负责人、医院领导审批;
(4)支出报销:审批通过后,财务部门根据支出凭证进
行报销。
四、支出监督管理
4.1 内部审计
(1)医院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对支出活动进行定期审计;
(2)审计部门对支出活动中的不规范行为进行查处,并
提出整改建议。
4.2 外部监督
(1)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财务监督;
(2)接受审计、税务等部门的检查。
4.3 社会监督
(1)医院通过官方网站、公告等方式,公开支出预算和
执行情况;
(2)鼓励社会各界对医院支出活动进行监督。
五、支出效益评价
5.1 财务效益评价
(1)财务部门定期对支出效益进行评价,分析资金使用
效率;
(2)评价结果作为预算编制、审批和调整的重要依据。
5.2 业务效益评价
(1)各部门对支出效益进行业务评价,分析支出对业务
发展的影响;
(2)业务效益评价结果作为部门负责人考核的重要依据。
六、附则
6.1 本办法由财务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6.2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通过以上内容丰富的妇幼保健院支出管理办法,可以规范医院支出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医院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具体内容的详细阐述:
一、支出预算管理
支出预算管理是医院支出管理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和调整。
1. 预算编制
预算编制是支出预算管理的第一步,要求财务部门在充分了解医院业务需求和市场环境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编制支出预算。
预算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
(1)量入为出:根据医院收入情况,合理安排支出,确
保预算的平衡;
(2)收支匹配:支出预算与业务需求相匹配,避免资源
浪费;
(3)优先保障:优先保障医院重点业务和民生项目支出;
(4)风险控制:合理预测风险,预留风险准备金。
2. 预算审批
预算审批是确保预算合理性和合规性的重要环节。
预算审批应遵循以下程序:
(1)财务部门将编制好的预算报告提交给医院领导;
(2)医院领导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审查,提出修改意见;
(3)财务部门根据审查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4)医院领导审批通过后,报主管部门备案。
3. 预算执行
预算执行是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要求各部门严格按照预算要求,合理使用资金。
预算执行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规合法:支出活动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
(2)效益最大化:注重支出效益,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风险控制:防范财务风险,确保资金安全。
4. 预算调整
预算调整是预算执行过程中对预算内容进行调整的活动。
预算调整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严格审批:预算调整需经医院领导审批;
(2)审慎调整:预算调整应充分考虑业务需求和财务状况,确保调整的合理性和合规性;
(3)及时反馈:预算调整后,及时向财务部门反馈调整情况,以便进行预算执行情况的跟踪分析。
二、支出审批管理
支出审批管理是确保支出合规合法、合理使用资金的重要环节。
支出审批管理主要包括支出审批权限和支出审批程序。
1. 支出审批权限
支出审批权限分为医院领导、财务部门和各部门负责人三个层次。
具体审批权限如下:
(1)医院领导:对重大支出事项具有审批权;
(2)财务部门:对预算内支出具有审批权;
(3)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预算内支出具有审批权。
2. 支出审批程序
支出审批程序是确保支出合规合法、合理使用资金的关键环节。
支出审批程序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支出申请:各部门根据业务需求,提出支出申请,填写《支出申请表》;
(2)支出审核:财务部门对支出申请进行审核,确保支
出符合预算、合规合法;
(3)支出审批:根据支出金额和审批权限,分别由财务
部门、部门负责人、医院领导审批;
(4)支出报销:审批通过后,财务部门根据支出凭证进
行报销。
三、支出监督管理
支出监督管理是确保支出合规合法、合理使用资金的重要保障。
支出监督管理主要包括内部审计、外部监督和社会监督。
1. 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医院对支出活动进行自我监督的重要手段。
内部审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独立于财务部门和其他业务
部门;
(2)权威性:内部审计结果具有权威性,对支出活动中
的不规范行为具有查处权;
(3)全面性:内部审计范围应涵盖所有支出活动;
(4)及时性: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建议。
2. 外部监督
外部监督是指审计、税务等政府部门对医院支出活动的监督。
外部监督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审计部门对医院支出活动进行审计;
(2)税务部门对医院税收情况进行检查。
3. 社会监督
社会监督是指社会各界对医院支出活动的监督。
社会监督主要包括以下途径:
(1)医院通过官方网站、公告等方式,公开支出预算和执行情况;
(2)鼓励社会各界通过来信、来访、网络等方式,对医院支出活动进行监督。
四、支出效益评价
支出效益评价是衡量医院支出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支出效益评价主要包括财务效益评价和业务效益评价。
1. 财务效益评价
财务效益评价是通过对医院支出活动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评价资金使用效率。
财务效益评价主要包括以下指标:(1)支出总额:反映医院支出规模;
(2)支出结构:反映医院支出分布情况;
(3)支出效益:反映医院支出产生的经济效益。
2. 业务效益评价
业务效益评价是通过对医院支出活动的业务数据进行分析,评价支出对业务发展的影响。
业务效益评价主要包括以下指标:(1)业务收入:反映医院业务规模;
(2)业务成本:反映医院业务成本水平;
(3)业务效益:反映医院业务发展状况。
通过以上支出效益评价,可以全面了解医院支出管理水平,为提高支出效益提供有力支持。
总之,通过制定内容丰富的妇幼保健院支出管理办法,可以规范医院支出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医院健康、稳
定、可持续发展。
在此基础上,医院应不断加强支出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为妇幼保健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