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培优综合训练题及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培优综合训练题及解析
一、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选择题
1.下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

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B.该反应中反应物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2
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D.该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2.在化学反应2A+B2=2AB中,A 与B2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现将6g A和8g B2充分反应,则生成AB的质量是
A.12g B.11g C.9g D.14g
3.图反映了某个化学反应各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
C.丙是反应物,甲和乙是生成物
D.t1时,丙的质量一定等于甲、乙的质量之和
4.在化学反应A+B2=2C中,已知20gA和足量B2充分反应后,生成30gC。

已知B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20B.32C.48D.96
5.一定量的木炭在盛有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中燃烧后生成CO和CO2,且测得反应后所得CO、CO2、N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反应后氮气的质量分数可能为
A.70%B.50%C.30%D.10%
6.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物质X Y Z Q
反应前质量/g410121
反应后质量/g01215待测
A.反应物是X和Y,成物是Q和Z
B.参加反应的Y和Q的质量比是1∶1
C.参加反应的X与Q的质量比是1∶3
D.反应后生成15 g Z
7.用下列装置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托盘天平未画出),能达到目的是()
A.B.
C.
D.
8.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见下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物质的质量(g)83254
反应后物质的质量(g)16X524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甲、丁两物质反应前后质量变化之比为2:5
D.X值为28
9.物质X、Y之间存在如下关系:X+2Na0H2Y+Cu(OH)2↓,则()
A.X一定是Cu(N03)2 B.X的式量比Y大
C.Y中阴离子的化合价为-2 D.该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10.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AlO﹣﹣氧化铝B.2N﹣﹣2个氮元素
C.H+﹣﹣1个氢离子D.Cl2﹣﹣2个氯原子
11.下列化学用语及结构正确的是()
A.3个铁离子:3Fe2+B.氦气:He2
C.4个氢原子:4H D.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12.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B.该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C.参加反应的“”和“”分子个数比为2:3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13.40%的甲醛(CH2O)溶液被称为福尔马林。

工业上可用甲醇(CH2O)氧化得到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参加反应的A与B的分子个数比为2:1
B.生成C与D的质量比为15:18
C.40%的C溶液能使蛋白质凝固变性
D.其中A、C、D属于化合物
14.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见下表
物质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461114
反应后的质量(g)待测15084
依据上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待测值为22
C.生成A和B的质量比为22:9D.D物质是该反应的反应物
15.在不同时刻,某反应中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已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丁的 2 倍。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甲的质量/g乙的质量/g丙的质量/g丁的质量/g
反应前6410116
t 时刻48a未测未测
反应后054b0
A.乙和丙为生成物
B.a 等于 21
C.b 等于 37
D.该反应方程式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1:2
16.用“”和“”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该反应有2种生成物
C.每个生成物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
D.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 3:1
17.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数目均不变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比是1:2
D.该反应的生成物均为氧化物
18.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W、G、H、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
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关于此反应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物质W G H P
反应前质量/g181232
反应后质量/g待测26212
A.物质H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C.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中,G、P的质量比为5:4
D.待测值为13
19.用甲醛(HCHO)水溶液浸泡动物标本,使标本能长期保存,下列有关甲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醛分子中含有16个质子
B.甲醛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质量比为1:2
C.甲醛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甲醛由碳原子、氧原子、氢原子构成
20.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
A.反应前后均为混合物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①②⑤
D.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④⑤
21.科学家发现亚硝酸氮是一种新型火箭燃料,亚硝酸氮的化学式为N(NO2)3,下列有关N(NO2)3的说法错误的是()
A.N(NO2)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B.N(NO2)3中含有4个氮原子和6个氧原子
C.N(NO2)3属于氧化物
D.N(NO2)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8%
22.冰晶石(Cryolite),一种矿物,化学式为Na n AlF6,常用在电解铝工业作助熔剂。

已知冰晶石中F显-1价,则n的值为()
A .1
B .2
C .3
D .4
23.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和“
”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

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B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C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2
2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 、Y 、Z 、W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 20 5 2 37 反应后的质量
待测
35
2
12
A .物质Z 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 .待测物质的值为15
C .物质Y 一定是单质
D .反应中Y 、W 的质量比为6: 5
25.如图表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反应物甲的质量等于生成物丁的质量
C .甲和丙均为有机物
D .甲的化学式为C 2H 2
26.某纯净物3g 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 二氧化碳和5.4g 水。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纯净物中含有C 、H 元素,不含O 元素 B .该反应中2O 和2CO 的质量比为14:11 C .该反应中2O 和2H O 的分子数之比为7:6 D .该纯净物中C 、H 原子的个数比为1:4
27.把一定质量的a ,b ,c ,d 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
(g)
6.4 3.2 4.0 2.8
反应后质量(g) 5.2X7.2 2.8
A.a和c是反应物B.d一定是催化剂
C.X=2.0g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28.下列是酒精被氧化,最终生成乙酸的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完全燃烧的产物不同B.转化②中乙和氧气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1
C.转化①和转化②都是化合反应D.丙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甲物质29.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有两种单质和两种氧化物B.反应前后原子、分子个数都不变
C.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30.过氧乙酸(C2H4O3)是常见的消毒剂。

下列有关过氧乙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中含O3分子 B.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4:3
C.分子中有9种元素 D.碳的质量分数为24%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选择题
1.D
【解析】
试题分析:A、所以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错误,B、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中反应物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错误,C、反应前是两种单质,元素的化合价为0,反应后是化合物,故各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错误,D、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正确,故选D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元素的化合价规律
2.A
【解析】
【详解】
由两者反应时的质量关系可知,两者反应的质量比是1:1,则可判断6g A和8g B2充分反应时B2会剩余2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AB会是12g。

故选A。

3.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图知从0到t1时间内丙物质逐渐减少,甲乙两物质逐渐增加。

所以,丙为反应物,甲、乙为生成物,该反应分解反应,描述错误;
B、甲的生成量比乙多,但分子个数不知,相对分子质量甲不一定比乙大,描述错误;
C、丙是反应物,甲和乙是生成物,描述正确;
D、t1时,参加反应的丙质量一定等于甲、乙的质量之和,描述错误。

故选C。

4.C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20gA和B2充分反应生成30gC时参加反应的B2质量应为:30g-
20g=10g;设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x,则
A+B2=2C
32 2x
10g 30g
3210 230g
x g
x=48
答案:C。

点睛: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B2的质量,进而确定了B2和C的质量关系,然后依据化学反应中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和的比求解即可。

5.C
【解析】
【详解】
假设碳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则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3:4,混合气体中碳
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
3
×24%=32%,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
24%-32%=44%;
假设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则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2)=3:8,混合气
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
3
×24%=64%,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为1-24%-64%=12%;
题目中燃烧后生成的是CO和CO2的混合气体,所以氮气的质量分数应该介于12%~44%之间,故选C。

6.C
【解析】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X的质量减少了4 g﹣0 g=4 g,故X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为4 g;反应前后Y的质量增加了12 g﹣10 g=2 g,故Y是生成物;同理确定Z 是生成物,生成的Z的质量为15 g﹣1 g=14 g;由质量守恒定律,Q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Q的质量为14 g+2 g﹣4 g=12 g,故待测的数值为21g﹣12 g=9 g。

A、根据分析,可知反应物是X和Q,生成物是Y和Z,故选项说法错误;B、参加反应的Y的质量为12 g ﹣10 g=2 g,参加反应的Q的质量为14 g+2 g﹣4 g=12 g,故参加反应的Y和Q的质量比是1∶6,故选项说法错误;C、参加反应中X、Q的质量比为4 g∶12 g=1∶3,故选项说法正确;D、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反应后生成Z的质量为15 g﹣1 g=14 g,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7.D
【解析】
试题分析:A、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装置也不是密闭容器,不能验证;B、两种物质不反应,不能验证;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后固体质量会明显增大,因为有氧气参加,另外该装置也不是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不能验证;D、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与硫酸亚铁,反应物中没有气体参加生成物中也没有气体生成,装置可不密闭,可以验证。

故选D。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8.D
【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各质量总和,反应后增加的是反应物,减少的是生成物。

【详解】
A、反应后甲增加了16g-8g=8g,则甲是生成物,丁增加了24g-4g=20g,则丁是生成物,丙反应前后质量没变,丙可能没参加反应或是催化剂,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有
8g+32g+5g+4g=16g+X+5g+24g,则X=4g,则反应表达式是+
乙甲丙,属于分解
反应,故A正确;
B、丙反应前后质量没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或者没参加反应,故B正确;
C. 反应后甲增加了16g-8g=8g,丁增加了24g-4g=20g,则甲、丁两物质反应前后质量变化之比为8:20=25:,故C正确;
D、在密闭容器中,则有8g+32g+5g+4g=16g+X+5g+24g,则X=4g,故D不正确。

故选D。

9.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中的叙述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是可溶性铜盐且其阴离子的化合价为-1价;因为反应物为盐和碱,故该反应的类型为复分解反应,因为氢氧化铜的相对分子
质量大于2分子氢氧化钠的相对分子质量,所以X的式量一定比Y大,故答案选择B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类型
10.C
【解析】
【详解】
A. 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氧化铝的化学式为Al2O3,此选项错误;
B. 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N表示2个氮原子,此选项错误;
C. 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H+表示一个氢离子,此选项正确;
D. 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二个氯原子表示为2Cl,Cl2可表示一个氯分子,此选项错误。

故选:C。

11.C
【解析】
【详解】
A、铁离子带有3个单位的正电荷,故A选项错误;
B、氦气直接由原子构成,故化学式为He,故B选项错误;
C、4个氢原子表示为4H,故C选项正确;
D、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的电子数是8,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12.C
【解析】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前后原子个数不变,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两个分子和一个分子反应,生成两个分子和一个分子,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两个分子和一个分子反应,生成两个分子和一个分子,参加反应的“”和“”分子个数比为2:1,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
D、由反应可知,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了新的单质和化合物,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B
【解析】
【分析】
由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是:2CH3OH+O2一定条件
2CH2O+2H2O;
【详解】
A、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A与B的分子个数比为2:1,故A正确;
B 、由方程式可知,生成
C 与
D 的质量比为(30×2):(18×2)=15:9,故B 错误; C 、40%的C 溶液能使蛋白质凝固变性,故C 正确;
D 、由物质的组成可知,其中A 、C 、D 属于化合物,故D 正确。

故选B 。

【点睛】
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先根据微观示意图确定物质的种类,后解决相关问题。

14.C
【解析】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B 的质量增加了9g ,是生成物,生成B 的质量为9g ;C 的质量减少,是反应物,减少的质量是111g ;同理可以确定D 是生成物,生成D 的质量为80g ;由质量守恒定律,A 应是生成物,且生成的质量为111g-9g-80g=22g ,反应后丁的质量为4g+22g=26g 。

A 、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反应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三种物质,所以属于分解反应,错误;B 、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 的质量为26g ,错误;C 、生成A 和B 的质量比=22g: 9g= 22:9,正确;D 、D 物质是该反应的生成物,错误。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是反应物。

15.D
【解析】
【详解】
A 、b =64+10+1+16﹣54=37,根据题目提供信息可知,甲、丁是反应物,乙、丙是生成物,故A 正确;
B 、设t 时刻生成乙的质量为x
++64g 54g-10g
64g-48g x
→甲丁乙丙
64g 64g-48g =54g-10g x
x =11g a =10g+11g =21g ,故B 正确;
C 、根据A 中计算结果可知b =37,故C 正确;
D 、设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 ,则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m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a +
b
c +
d 26416am bm g g
→甲丁乙丙
2am 64g =bm 16g
a :
b =2:1,故D 错误。

故选:D 。

16.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通过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看出,反应物中有一个分子过量,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A不正确;
B、该反应只有1种生成物,故B不正确;
C、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看出,每个生成物分子由4个原子构成,故C不正确;
D、由于反应物中有一个分子过量,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 3︰1,故D 正确。

故选D。

17.D
【解析】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点燃2H2O+CO2。

A、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该变、数目不变,错误;B、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生成物中没有单质,不属于置换反应,错误;C、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比是(12+1×4):(2×16×2)=1:4,错误;D、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是H2O和CO2,均为氧化物,正确。

故选D。

18.A
【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待测”的值,再根据化学反应后,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

【详解】
A、物质H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A 不正确;
B、W、P质量都减少,是反应物,G增加,是生成物,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H 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属于化合反应而不是分解反应,故B正确;
C、反应中G、P的质量比为25g:20g=5:4,故C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18+1+2+32=待测+26+2+12,因此待测=13g,反应后物质待测值W的质量为:18g﹣5g=13g,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
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总和。

19.C
【解析】
【详解】
A、每个甲醛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1个碳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每个甲醛分子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2+6+8=16,故选项错误;
B、甲醛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质量比为12:(1×2)=6:1≠1:2,故选项错误;
C 、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
×100%,故质量分数之比=质量比,甲醛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12:(1×2):16=6:1:8,由此可知,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正确;
D 、甲醛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C 。

【点睛】
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100%。

20.C
【解析】
【分析】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实质是:2
222CO O CO +点燃。

【详解】
A 、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前的物质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属于混合物,反应后有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分子和反应过程中过量的氧气分子,为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 、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C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故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①②③,符合题意;
D 、由于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所以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碳原子和氧原子,即④⑤,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21.B
【解析】
【详解】
A .亚硝酸根NO 2的化合价为﹣1,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1)×3=0,则x =+3价,故正确;
B .该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每个N (NO 2)3分子中含有4个氮原子和6个氧原子,故错误;
C .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N (NO 2)3是由氮、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属于氧化物,故正确;
D .三亚硝酸氮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36.8%,故正确。

故选:B 。

22.C
【解析】
【详解】
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1)n+(+3)+(-1)×6=0,则 n=3,故选C 。

23.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没有发生改变,选项A错误;
B、图中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选项B错误;
C、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选项C正确;
D、图中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选项D错误。

故选C。

24.C
【解析】
【分析】
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Y质量增加了
30g,Y是生成物;W质量减少了25g,W是反应物;Z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还少5克,X是反应物,待测值为15。

【详解】
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Z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物质Z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正确;
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待测物质的值为15,正确;
C、根据上述分析可知,X是反应物,W是反应物,Y是生成物,该反应是化合反应,物质Y一定不是单质,错误;
D、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反应中Y、W的质量比=30g:25g=6: 5,正确。

故选C。

25.D
【解析】
【分析】
【详解】
A、该反应中生成物为两种,而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为一种,选项说法错误;
B、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总和=生成的丙和丁的质量总和,选项说法错误;
C、丙为二氧化碳,具有无机物的性质,属于无机物,选项说法错误;
D、因为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也没有增减,反应后碳氢氧的原子个数分别为:4、2和10,已知反应前有10个氧原子,故2甲中一共有4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

故甲的化学式为C2H2,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26.D
【解析】
【分析】
【详解】
某纯净物3g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水中氢元素一定来源于有机物,碳元素的质量为2.4g,氢元素的质量为0.6g,所以该纯净物中只含有碳氢元素不含有氧元素,是正确的叙述;
B.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8.8g+5.4g-3g=11.2g;该反应中O2和CO2的质量比为14:11是正确的叙述;
C.有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和生成的水的质量可知反应中O2和H2O的分子数之比
(11.2g/32):(5.4g/18)=7:6,是正确的叙述;
D.该纯净物中C、H原子的个数比为(2.4g/12):(0.6g/1)=1:3,故是错误的叙述,故选D。

27.D
【解析】
【分析】
【详解】
A、a的质量变化后减小,为反应物,c的质量变化后增大,为生成物。

此项不正确。

B、d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未发生变化,可能为催化剂或没有参与该反应。

此项不正确。

C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可列式为:6.4g+3.2g+4.0g+2.8g=5.2g+X+7.2g+2.8g,可解得X=1.2g 。

此项不正确。

D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b的质量变化后减小,为反应物,c的质量变化后增大,为生成物。

所以反应为化合反应。

此项正确。

故选D项。

28.B
【解析】
【详解】
A、甲乙均为有机物,完全燃烧的产物相同,故A错误;
B、由反应的图示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1:2,故B 正确;
C、根据反应图示可知,转化①不属于化合反应,故C错误;
D、根据甲和丙的化学式,丙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甲物质,故D错误。

故选B。

29.D
【解析】
【分析】
【详解】
图中有一种单质三种化合物,故A不正确;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分子的数目发生改变,故B不正确;
C、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是错误的叙述,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2,故C不正确;
D、反应物是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生成物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故D正确。

故选D。

30.B
【解析】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过氧乙酸分子中含有氧原子,不是O3分子,错误;B.由化学式可知,过氧乙酸(C2H4O3)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4:3,正确;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不是由元素组成的,错误;D.过氧乙酸(C2H4O3)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 =31.6%,错误。

故选B。

点睛: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