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2024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部编版质量检测过关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邢台市2024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部编版质量检测过关卷
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总分栏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关于环境中生态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B.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大类
C.生态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D.阳光,温度,水,空气和土壤是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
2.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反映的生物学知识以及它所隐含的食物链至少含有营养级的个数是( )
A.捕食关系,4B.食物链,3C.捕食关系和食物链,4D.都不是,3
3.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生物圈B.海洋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D.草原生态系统
4.
当今青少年近视现象严重,为了解本校全体学生视力情况,适合采取的研究方法是()
A.实验法B.文献法C.调查法D.观察法
5.
南召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国储林项目建设为龙头,积极探索林药、林果、林蚕、林游等“林
+N”特色工程,走出产业振兴、农民增收的新路子。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林+N”使森林生态系统中生物的关系更复杂
B.“林+N”特色工程能够有效促进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增加农民收入
C.相比于常规树木种植,“林+N”特色工程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D.“蚕粪肥林,秋果满仓”,蚕粪中的有机物被植物直接吸收,提高产量
6.
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弱的是()
A.农田生态系统B.森林生态系统C.海洋生态系统D.草原生态系统
7.
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南橘北枳是生物影响环境
B.“大树底下好乘凉”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C.蚯蚓能增加土壤肥力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生物不仅能适应一定的环境,而且还能影响环境
8.
“苦寒坏我千竿绿,好雨还催众笋长。
”该诗句体现了( )
A.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B.环境能够影响生物
C.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D.环境能够适应生物
9.
某地山坡植被分布情况为:下层热带雨林,中层常绿阔叶林,上层温带针叶林,顶端为高山草甸。
决定该山坡植被分布的生态
因素主要是()
A.水分B.阳光C.温度D.其他生物
10.
生物圈指的是( )
A.地球上所有的动物
B.地球上所有的动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C.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D.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11.
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大豆、鱼、鹰为陆生生物
B.小麦、玉米、水稻为农作物
C.猪、牛、鸭为家畜
D.螃蟹、莲藕、鸵鸟为水生生物
12.
进行校园生物调查的一般步骤为( )
①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②整理分析③确定调查范围④如实记录⑤制定调查方案
A.①④⑤②③B.①⑤③④②C.⑤④③②①D.①③⑤④②
13.
“草盛豆苗稀”体现了草和豆苗之间的关系是( )
A.共生B.寄生C.竞争D.捕食
14.
小米想探究植物空气湿度的影响,用干湿计在一天内的不同时间段分别测量不同植被条件下的湿度。
处理测量数据之后绘制如下统计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时段灌丛的空气湿度最小
B.由图可知,植物能降低空气湿度
C.应该多次测量,求取平均值
D.同一地点,晚上的空气湿度大
15.
著名的散曲作品《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作品中属于生物的是( )
A.小桥B.昏鸦C.古道D.西风
16.
在生态系统中,关于能量流动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之间能量守恒,基本不变B.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
C.能量沿着食物链逐级增加D.循环流动
17.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圈范围的是( )
A.大气圈的上层B.大气圈的下层
C.水圈全部D.岩石圈的表面
18.
海豚捕食大马哈鱼这一现象体现出的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进行呼吸
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19.
日本将核污染水排入大海后,其中的一些有害物质会随着食物链进行传递。
在食物链“海藻→虾→鱼→人”中,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
A.海藻B.虾C.鱼D.人
20.
今年十二中科技艺术节的主题是“科技赋能艺术,经典彰显魅力”,小明制作了一个生态瓶(如图所示),参加科技节生物学项目的评选。
下列对此生态瓶的分析正确的是()
A.该生态瓶中只存在生产者和消费者
B.为了保鲜,该生态瓶应放在冰箱中
C.影响生态瓶里小鱼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只有水和泥沙
D.该生态瓶中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水草→食草小鱼
21.
下列关于生物基本特征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生物都能够光合作用制造营养物质
B.生物都能繁殖
C.绝大多数生物都能够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D.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22.
猪笼草有独特的吸取营养的器官—捕虫笼。
当小昆虫跌进笼里时,笼盖会自动关闭,猪笼草在消化液的帮助下将小昆
虫“吃”掉。
猪笼草的果实成熟后会散出种子。
以上事实不能说明的是()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生物体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C.生物能生长和繁殖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3.
生长在我国西北荒漠干旱地区的梭梭树,其叶退化为鳞片状,该现象说明()
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改变环境
C.生物适应环境D.环境适应生物
24.
“早秋惊落叶“”、“秋雨梧桐叶落时”,说明植物( )
①需要营养
②能排出体内废物
③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④能适应环境
⑤能繁殖后代
⑥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A.②③⑤B.②③④
C.③④⑤D.④⑤⑥
25.
下列选项中,全部属于生物的是( )
A.钟乳石、金鱼
B.含羞草、转动的电扇
C.猴痘病毒、向日葵
D.豆腐、珊瑚
26.
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它们的相对能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丙→甲→乙→丁
B.甲和乙是消费者,丁是最高级消费者
C.丙固定的太阳能是食物链中各种生物的能量来源
D.若乙的数量增加,则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
27.
生物具有共同的特征,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母鸡下蛋B.植物落叶
C.生石花开花D.机器人弹钢琴
28.
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生存的所有生物
B.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存环境
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D.生物圈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29.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了三种动物的捕食关系。
下列有关三种动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形成的食物链为:蝉→螳螂→黄雀B.都是恒温动物
C.靠翼飞行D.都是卵生,进行有性生殖
30.
在某热带雨林中,影响青蛙生活的因素有很多,下列因素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
A.阳光B.空气C.蛇D.温度
评卷人得分
二、非选择题(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40分)
1.
下面是有关珊瑚的介绍。
阅读回答问题:
(1)珊瑚虫体内生活着种海藻叫做虫黄藻。
造礁珊瑚虫生长发育需要的氧气以及有机物由虫黄藻提供,而其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氮、磷等无机物则提供给虫黄藻。
虫黄藻与珊瑚虫之间的关系是_____。
各种珊瑚,都向见光面扩展,背光面即使有充裕的空间,也不向这方向发育。
通常在10~20m阳光充足和温暖的浅水区,珊瑚虫才得以充分发育,造就出珊瑚礁。
珊瑚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方向和范围的原因是_____。
(2)珊瑚礁和珊瑚岛上生活的所有生物和它们生活的环境可以看作是一个_____。
如图为海岛珊瑚礁发展过程中,不同年份,珊瑚礁体积,生物的种类数、生物个体数变化。
由曲线可知,三者变化规律为_____,本图可以反映出_____之间以及生物之间能相互制约、相互依存。
2.
下图是一个食物网示意图:
(1)这个食物网中有食物链______条。
(2)蛇减少,短时间内老鼠的数量会______。
(3)作为完整生态系统,还缺少的是_______。
(4)蛇和鹰的关系是______。
3.
毛乌素沙漠曾经水草丰美,由于不合理开垦、植被破坏严重,自唐代开始有积沙,至明清时已形成沙漠。
自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治理沙漠,通过种植沙棘、沙柳、甘草等沙漠植物,经过70年时间,林木覆盖率由0.9%提高到34.8%,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沙棘不仅在防风固沙、改良土壤中发挥巨大作用,还能作为经济树种,其营养物质丰富的果实,被开发成不同的保健产品被人们所喜爱。
沙棘在毛乌素沙漠中承载的功能以及它的形态、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系列特点成了兴趣小组研究的主要内容。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毛乌素实现从“生命禁区”到“塞上绿洲”的逆转。
兴趣小组绘制了毛乌素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示意图。
请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
(1)曾经水草丰美的毛乌素,由于不合理开垦逐渐沙漠化,这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能力是有限的。
(2)沙漠里的沙棘地下部分的长度是地上部分的十多倍,这种现象体现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______水土流失的治理与沙棘根的生长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根的数量越多,越有利于保持水土,沙棘根的生长主要依靠______区细胞分裂和______区细胞体积增大。
(3)在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沙棘属于______。
除了图中所示生物外,该生态系统中还应该具有的成分是______。
(4)图中共有______条食物链,请你写出该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
其中,春尺蠖与白眉天蛾之间的关系是______。
4.
“六月鱼苗放下田,九月再闻稻花香”是江南稻鱼生态系统的景象,被评为首批世界农业文化遗产。
下图为稻鱼生态系统简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稻鱼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水稻、稗草等属于生产者,稻飞虱、泥包虫等昆虫和鱼类属于____,除此之外,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还包括分解者和______。
(2)在该生态系统中,鱼类取食杂草,可以缓解杂草与水稻的______关系,有利于水稻生长。
(3)在该生态系统中,稻飞虱、泥包虫等害虫可能使水稻减产,但它们同时是鱼类的食物,人们经常养殖鲤鱼来防治害虫,请写出养殖鲤鱼防治害虫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
(4)由下表可知,稻鱼种养结合模式的化肥使用量相比常规水稻种植模式明显__________,这是因为鲤鱼排出的粪便中含有丰富的氮、磷和钾等元素。
这种种养结合模式有效地增加土壤肥力,促进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模式化肥使用量(kg/hm2)农药使用量(kg/hm2)
常规水稻种植模式18837.02
稻鱼种养结合模式15974.20
节约比例15.2%40.2%
(5)相比于常规水稻种植模式,稻鱼种养结合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物种的多样性,使得该生态系统的_____能力增强。
综合来看,稻鱼种养结合模式不仅提高了空间利用率,而且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缓解土壤和水体的污染,是生态农业的典范。
5.
分析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校园里有许多花草树木,有时候树叶上有小毛毛虫,小毛毛虫往往被鸟类捕食;有时候潮湿、富有有机质的土壤中钻出一两条蚯蚓,特别是下雨过后。
蚯蚓纷纷爬到地面上来;校园里的一块地里原来种了很多小树苗,过了一段时间,地里杂草丛生,有的杂草长势超过了小树苗。
(1)校园多种多样的生物体现了校园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__________的多样性。
(2)影响校园里树木生长的生态因素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类。
(3)蚯蚓生活在潮湿、富有有机质的土壤中,能从土壤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要营养,这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是_____________。
蚯蚓活动过程使得土壤疏松,土壤肥力提高,这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