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过秦论》一轮复习 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析
陈涉
(与九国之师相比)
兵力非抗,战术非及
成败异变
中 心 论
因 秦 致万乘势,百又余年
点
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功业相反
结果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想一 想
陈涉与九国的比较
项目 出身地位
对象
陈涉
瓮牖绳枢 之子,甿 隶之人, 迁徙之徒
军队数量 军队素质 数 百 疲弊之卒
武器装备 才 能 锄耰棘矜 不及中人
诸侯:人才云集、十倍之地,百万之众 秦:一国之力
衬托
诸侯:逡巡不敢进 诸侯:已困
对 秦:开关延敌 比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诸侯:纵散约败,割地赂秦 秦:追亡逐北,宰割天下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动词,丢失,损失
路不拾遗
名词,遗失的东西
蒙故业,因遗策 动词,遗留
遗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 动词, wèi,送给
陛下
成败异势者,以攻守之势异也
——探究“为国者”该从中吸取怎样的经验教训
准备:1. 导学案,课本,典题本、双色笔。 2.课前放声朗读《寡人之于国也》。 3.带上你的好奇心和热情投入学习。
学习目标
1.自主构建《过秦论》中“固、斗、属”等重点实词以及“之、 而、与”等重点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2.结合秦朝兴亡的历史演变探究“为国者”该从中吸取怎样的 经验教训。 3.对比分析贾谊《过秦论》上篇和中篇中作者对秦朝灭亡的看 法。
因力乘便 因 因遗策
虎因喜,计之曰
介词,趁着 动词,沿袭 介词,因此
以致天下之士 致 致万乘之势
而致千里
动词,招纳 动词,达到 动词,到达
第三段:写秦始皇统一天下。
前期: 奋余烈、履至尊、吞二周、亡诸侯、
(攻天下) 取百越、却匈奴
极
盛 后期:
焚百家、隳名城、杀豪杰、销锋镝、
(守天下) 弱人民、守要害
理清思路(1-4段) ——叙兴亡过程
地理优势 —地利
1段—固基业:秦孝公的故事(24年) 政治雄心
(崛起) (前361~前338)
商君辅佐
人和
惠文王(前337~前331) 攻
兴
武王(前330~前307) 139
2段—充国力:五王的故事(90年) 昭襄王(前306~前251) 年
(发展)
孝文王(前250,仅三天)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向南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用破瓮
用草绳
名词做状语
•有包举宇内 •席卷天下 •囊括四海之意 •天下云集响应
•赢粮而景从
像包裹一样 像席子一样 像口袋一样 像云一样 像回声一样 像影子一样
概括第二段主要内容
秦势力得到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在秦国实力发展的过 程中诸侯实力怎样?交战时诸侯和秦各有怎样的表现? 发展的体现:1、地盘扩大2、诸侯纵散约败3、诸侯强 国请服,弱国入朝
秦的过失给我们的启示: ——人心向背对治国的重要性
动词,巩固 形容词,固执
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副词,本来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坚持、坚决 固请
内立法度
名词,制度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 动词,丈量,计算
长絜大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动词,同渡,越过
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 动词, duó,考虑
宁信度,无自信也
名词,尺码
度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 则物力必屈
小学而大遗,吾未 动词,遗漏、忽略
见其明也
1.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2.赵奢之朋制其兵
制
3.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4.终岁不制衣则寒
5.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
万之众,受制于人
动词,制服 动词,统率 名词,规模 动词,制作
动词,控制
一词多义
追亡逐北 北 北收要害之郡
将军战河北
名词,败北的军队
名词作状语,向北 名词,北方
庄襄王(前250~前247)
3段—统天下:秦始皇的故事 前246
(25年)
(统一) (37年)
前221(统一)
前210
(12年) 守
15
亡 4段—义军起:陈涉的故事 二世(胡亥)(前209~前208)
年
(灭亡)
三世(子婴)(前208~前207) 3年
国力,天下非小弱
第秦 五
地利,崤函自若也
段
地位非尊,武器非銛
子孙是二世,三世…直 至万世
•
贾谊
•
毛泽东
• 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 梁王坠马寻常事,何需哀伤付一生。
•
贾谊怀才不遇,空有抱负,曾深情吟
咏出《吊屈原赋》。梁王落马而死本是寻
常之事,贾谊又何必为此自悲自责,抑郁
而终呢?毛泽东《七律咏贾谊》:“少年
倜傥廊庙才”。 贾谊年少有才,豪爽洒脱
,是国家的栋梁之才。
九 国 君 主 百万之众 名将统率 钩戟长铩 深谋远虑
多次运用对比的手法:
1.九国联盟与秦国实力的对比;(2) 2.九国会盟之时与惨败之后的对比;(2) 3.陈涉与九国的对比;(5) 4.陈涉与秦国的对比;(4) 5.秦国前后兴亡的对比。(1—5)
不施仁义
陈涉 < 九国 < 秦国 <
(最弱)
层层对比揭秦过
有哪些有力因素? 地利——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雄心——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 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人和——君臣固守 政通————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商鞅变法) 外连衡而斗诸侯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名词,险固(地势)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副词,牢固地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固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秦朝
(最强)
“一夫作难”
“七庙隳”
理清全文思路:
兴 一 兴亡过程
(1-4)
(4) 亡
二、分析原因(5)
崛起(1) 发展(2) 极盛(3)
始皇 陈涉
总结全文
1、秦创业——雄心勃勃 2、秦日盛——所向披靡 3、秦统一——势如破竹 4、秦灭亡——一败涂地
5、秦教训: 仁义不施 攻守势异
(叙事)
(议论)
探究学习
任务:探究“为国者”该从中吸取怎样的经验教训 活动一:吟唱千古,诵读经典 要求:再次朗读全诗,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活动二:探究学习 1、翻译文章内容自主构建1-2段中的中的重点文言 实词和虚词,梳理出前两段中的主要内容。
2、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写了秦国的那几个方面?
概括第一段主要内容
秦王朝势力的崛起
设想: 据高城;临深渊;守要害;传万世
写秦始皇统一天下,阐明秦的强盛达到极 点,秦的骄横暴虐也达到极点。
统一
总
分
总
振履
对外
对内
子 孙
、、
帝
吞执
南 北 愚弱防
王
、
取 筑 民民民
万
威
百长
奋 、
越城
世 之 业
之子、
灭 亡
氓隶之人、迁徙之徒
陈涉:才能——不及中人
兵力——疲弊之卒,数百之众
武器——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结果:天下响应,并起亡秦
对比 陈涉
地 位 “瓮牖绳枢之 子,迁徙之徒”
出 身 “行伍之间”
军队数量 “数百”
军队素质 武器状况 地理条件
“疲弊之卒” “斩木为兵” “阡陌之中”
秦始皇
“至尊”
王侯之家
万乘 良将、精卒 “劲弩”“利 兵” 据亿丈之城
名词,限度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名词,风度/常态
一年一度秋风劲
量词,次、回
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动词,谱写/创制
理有未安,妄以臆度
动词,推测/猜测
名词做状语
•内立法度
对内
•外连横而斗诸侯
对外
•南取汉中
向南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在北面
•南取汉中
向南
•西举巴蜀
向西
•东割膏腴之地
向东
•南取百越之地
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