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辩证法全
一、自然辩证法
1、辩证法代表人物:
苏格拉底的辩证法--对话和辩论/柏拉图--古代辩证法的创始人/亚里士多德辩证法/康德辩证法--二律背反/黑格尔辩证法:唯心/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
2、定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

3、研究对象:自然观、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技术关于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与社会
4、学科性质: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组成部分
2)在科技和哲学的认识层次上,自然辩证法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学科中间层次的科学
3)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5、自然辩证法学科的意义:
激发研究兴趣
拓宽研究视野
撞击研究思维
提升研究境界
6、自然辩证法学科的价值:
1)树立合理的自然观,正确认识科学技术和自然、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2)认识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学会正确分析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
3)掌握一般的科学技术方法论,提高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理论思维
4)掌握科学技术研究的一般规律,形成正确的科学技术管理方法
二、人类自然观的演化阶段;
1、人类自然观的发展经历了5个过程。

(1)原始神话自然观
特点:1)天地万物各有神灵,都是人类崇拜景仰的对象
2)认为自然界是从原始混沌中创造出来的。

评价:1)远古人类由于对自然的敬畏,常常把自然设想成为有意识有目的的力量,这就在总体上形
成了各种拟人化的、万物有灵论的自然观。

2)虽然从现代的认识来看,其中包含很多谬误的东西,但它的确是人类最早试图解释和理解自
然,向往美好生活的一种努力,是我们今天的宝贵文化遗产。

(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内容:把自然看成是自发组织和自我运动的有机整体,认为自然界具有统一性、统一于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之中,认为阴阳、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推动力,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特点:1)总体上都认为自然界是自然而然的;
2)认为自然界是有规律的、统一的;
3)强调事物的普遍联系;
4)认为自然界是演化发展的,并且认为这种演化是从某种混沌到秩序的变化发展过程。

5)在人与自然关系上认为人类源于自然界
典型:古代中国自然观
古希腊自然观:
泰勒斯的哲学观点:1.用自然的原因解释自然本身,把神灵排除在自然之外。

2.对感官经验产生怀疑和批判,是人类理性思维的开端。

(万物源于水)
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万物皆流”
评价:
总结:整体性、直观性;思辨性、猜测性;自发性、不彻底性。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缺陷:不彻底的唯物主义/不能满足民众需要/ 不能科学地说明自然界
(3)宗教神学自然观。

(4)形而上学(机械)自然观。

内容:物质观/时空观/运动观/因果观/相互作用观/人与自然的关系
特点: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性/机械还原论
评价: 历史功绩:反对神学和迷信;解放人性和自然科学;反对思辨,强调经验实证的方法。

孤立、片面、静止的思维导致对事物最终错误的认识。

不得不把造物主请回来,把神从前面赶出去,最终又把神从后门请进来。

随着科学进步,形而上学自然观陈腐了,将要被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所取代代表观点:牛顿的力学思想和机械论
(5)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三、技术
1、本质特征:自然性与社会性/物质性与精神性/中立性与价值性/主体性与客体性/跃迁性和累积性
2、技术乐观主义:1)人类只要掌握了科学技术,就可以把握自己的命运并决定人类自身的发展。

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可以征服自然,使人类成为自然的主宰,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并创造无比美好的未来社会。

(2)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3)人类社会的发展所带来的一切问题都可以由科学技术的发展来解决,尽管技术现在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但许多问题在将来肯定能够得到解决。

(4)如果人们能足够早地认识到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并且相应做出一些预防措施,科学技术进程中所有对人类社会将产生的不利因素都能够被克服。

因此,增长是没有极限的,人类的前景是美好的。

技术悲观主义:(1)认为科学技术和工程的发展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冲突,甚至对立。

因为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因此增长是存在着极限的。

(2)认为技术化社会中人类丧失了自由,人性被扭曲。

(3)认为科学技术是当代环境问题和人类困境的元凶。

四、科学
1、科学精神:科学研究过程和成果中所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所独有的精神气质及相应的科学思想和方法。

科学问题:在科学认识中起支配作用;问题指矛盾或不一致(新观察与旧理论间、理论与理论间、同一理论内部矛盾);矛盾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动力。

2、从认识论角度看科学两种典型的观点:
科学是人类理性所把握的系统化的关于世界的知识体系;
科学是以人类经验为基础的关于自然的知识体系。

从前面的两个观点可以看出,近代科学有两种典型的传统形象,有人建议称之为所谓笛卡尔形象和培根形象,分别代表了古典的理性主义传统和经验主义和功利传统。

笛卡尔的名言“我思故我在”意思是:“当我怀疑一切事物的存在时,我却不用怀疑我本身的思想,因为此时我唯一可以确定的事就是我自己思想的存在”。

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分别是这两种传统形象的宣言。

3、科学的三种品质
(1)科学是理性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
(2)(近代以来)科学是系统化普遍性的知识
(3)科学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革命性力量
4、科学的基本特征
1)解释性和预见性
2)精确性(首先,任何科学定律或原理都只能在特定条件下、有限的范围内成立,同时,科学的应用也是有边界的;其次,科学结论的表述也必须系统、严格、精确、明晰,它应该能够提供具体而明确的知识。


3)可检验性(科学是组织起来的系统化的知识;科学知识包含相互联系的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

)4)可错性或可变性
5)系统性
6)主体际性(科学知识作为社会意识形式被不同认识主体所理解,接受不同认识主体的实验检验,并在主体间畅通地讨论、交流。


5、三种科学发展模式
累积式发展观:实证主义与累积式发展观(科学的发展模式-惠威尔的归纳主义/汉森-观察渗透理论/)否证式发展观:波普尔的证伪主义与否证式发展观
社会历史观:库恩的科学革命论(科学共同体/科学范式)
6、科学的划界
1)、实证主义与归纳主义
2)、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3)、库恩的历史主义
4)、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
5)、劳丹的进步模式
7、科学的发展模式
科学的发展,就是进步的研究纲领通过竞争取代退化的研究纲领的过程。

科学研究纲领的进步阶段→退化阶段→新的进步纲领取代退化的纲领→新纲领的进步阶段·······进步的研究纲领是能够包含更多经验事实的研究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