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第一章考试必背的复习知识点(人教).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点必记
姓名: 完成情况:
知识点一:单位
▲长度的单位
▲时间的单位
知识点二:单位换算
原理:1、先区分大、小单位 2、根据单位,计算进率 3、如图:▲大变小,乘进率
▲小变大,除进率(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该数的倒数) ▲先换单位,后计算
大单位
小单位
乘进率
除进率
米 m
10
3
分米 dm
10
厘米 cm
10
10
微米 μm
毫米 mm
103
103
时 h
分 min
秒 s
60
60
基本单位
纳米 nm
千米 km
基本单位
知识点三:长度的估测
▲食指指甲的宽度约1cm
▲拳头的宽度约1dm
▲人的一步长约60cm
▲食指、中指间的长度约10cm
★日光灯管长约1.2m
★课桌长约80~100cm
★课桌高约80cm
★一层楼高度约3m(四楼高度为9 m)知识点四:长度的测量
1、选——观察量分零,根据需要选
①量程——测量范围(例如0~15cm)
②分度值——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
分度值计算步骤
1、找大格长度s(带上单位)
2、数这个大格中小格格数n
3、大格/小格数s/n,即为分度值
③零刻度线——★有无磨损,★是否从零刻度线开始
④单位——必须带上单位
2、放——紧贴平行放
①两紧贴
▲零刻度线或整数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
▲有刻度线的一面紧贴
②一平行刻度尺平行于被测边
3、读——视线要垂直
▲视线要正对刻度线
▲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不能斜视)
4、记——估读带单位
测量结果包括:
①数值
▲准确值——直接读刻度线,注意0不能少
▲估读值——看分度值,分度值所在位的下一位
注意:所有0都不能少■估读值与分度值的关系:
估读值:分度值所在位的下一位
长度读数最后一位必为估读值分度值:估读值的前一位
②单位——必须带上单位
知识点五:长度——特殊的测量方法
累积法(测多算少)
配合法(组合法、平移法)
曲直法(化曲为直和化直为曲两种)
知识点六:停表的读数
知识点七:误差与错误
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客观存在,不可避免
错误——未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造成
▲误差的来源
测量仪器——不够精密
测量方法
因此,■误差不可避免,只能减小
■误差≠错误
■错误可以避免
2、减小误差的方法
▲方法1.提高精度
▲方法2.改进方法
▲方法3.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知识点八:物理关于测量计算结果的原则
▲a去掉错误值
▲b 结果位数与测量结果保持一致
▲c遵循四舍五入
1.2运动的描述——知识点必记
姓名:完成情况:知识点一、机械运动的定义
三层含义
▲物体——宏观物体(肉眼看得到,摸得着)
▲随时间
▲位置的变化——相对位置的变化
知识点二、参照物
◎1、参照物实质——一个物体,被选作标准的物体
◎2、参照物的选取原则
▲任意——可以是运动的物体,可以是静止的物体
▲排己——排除研究对象自己
▲假定不动——被选作参照物的物体静止不动
▲默认地面
◎3、参照物选取注意事项:
▲只有选好参照物才能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或运动形式。
▲同一个物体选取不同参照物时可能有不同的运动形态。
▲要比较几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必须选取同一参照物。
知识点三:物体运动情况的判断步骤
①定研究对象(确定被研究物体)
②选合适的参照物(把他看作静止)
③断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距离变化
知识点四: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对于同一个物体来说,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
其运动情况可能不同,
但这些结论都是正确的。
1.3运动的快慢——知识点必记
姓名: 完成情况:
知识点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式
▲影响因素:①路程 ②时间
▲控制变量法:㈠相同的时间,比路程——长 ㈡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短
知识点二、速度(运动快慢)
▲1、定义——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比值定义法) ▲2、物理意义: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例如:骑自行车的速度为5m/s
○其意义为:骑自行车1s 内通过的路程为5m ▲3、单位
➢ 基本单位m/s ➢ 其他单位km/h
1m/s = 3.6k m/h
1km/h= 1
3.6
m/s
大单位
小单位
乘进率
除进率
运动快
km/h
3.6
m/s
▲4、公式:
★必会:四种除号:— 分数线 / 斜除 ÷ 除号 :比
◆路程=速度x 时间 s=vt
知识点三:三个物理量
知识点四:速度的估测
➢ ①人步行的速度 1m/s ➢ ②骑自行车的速度 5m/s
➢ ③小轿车的速度 120km/h (33m/s ) ➢ ④高铁的速度 300km/h ➢ ⑤飞机的速度 900km/h
◆速度=
路程
时间
v=
s t
◆时间=
路程 速度
t=
s
v
知识点五:运动的分类
知识点六: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物体沿直线,且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
▲注意: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恒定不变,每时每刻都相同
◎速度的大小与s、t的大小无关
两种错误说法:速度与s成正比(x)
速度与t成反比(x)
▲图像
1、路程-时间图像中(s-t图)
当路程s=4m时,时间t=4s 当路程s=8m时,时间t=6s 机
械
运
动
按运动
路线
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速度是否
变化
速度是否
变化
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曲线运动
变速曲线运动
所以速度v=1m/s 所以速度v=1.33m/s 同一s-t 图像中, 越靠近s 轴,速度越大 所以,v 乙>v 甲
2、速度-时间图像(v-t 图)
甲的速度为5m/s 乙的速度为3m/s
3、四种图像: 匀速直线运动
其他运动
甲 乙
5、频闪技术
时间——相邻两个图像之间的时间间隔相同
三种运动
(1
)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相同,是匀速直线运动
(2)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是加速直线运动
(3)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小,是减速直线运动
知识点七:变速直线运动
▲定义:物体沿直线,且速度变化的运动
▲注意:变速直线运动中:
用平均速度来粗略表示运动快慢
静止状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
位置一直不变
(路程不变)
变速直线运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
速度逐渐变大V平均=
s总
t总
s,v,t一一对应
t是总时间,s是总路程
变速直线运动
知识点八:物理计算题步骤
▲1、列出已知条件,并变换单位
▲2、根据所求◎列出公式
◎代入数据和单位
◎写出计算结果和单位
注意:各个物理量一一对应,单位统一
★s路程m 路程km
★t时间s 时间h
★v速度m/s 速度km/h
知识点九:生活中的标志
▲最大速度不能超过80km/h
▲此地距离南国桃园9km
1.4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必记
姓名: 完成情况:
知识点:实验必会
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3、实验器材
4、实验装置
5、记录数据
6、注意事项
7、实验结论
1、实验目的: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2、实验原理(公式)
3、实验器材
平均速度=
总路程
总时间
v=
s
t
辅助器材
长木板(斜面):让小车沿斜面自由下滑
木块:垫起长木板,形成斜面
小车:下滑运动
金属挡板:小车与挡板接触时,停止计时,便于测量时间测量器材
刻度尺: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
停表:测量小车所用时间
4、实验装置
5、记录数据
根据实验步骤
①全程 用刻度尺测量全程的路程 用停表测量全程所用时间 ②前半程 用刻度尺测量前半程的路程 用停表测量前半程所用时间
6、注意事项:
①斜面的坡度较小:增加小车下滑的时间,便于测量时间 ②多测几组数据,使结论更具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
7、实验结论:
①小车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做变速直线运动 ②前半程平均速度<后半程平均速度 v 前<v 后
前半程平均速度<全程的平均速度<后半程平均速度 v
前
<v
全
<v
后
精品文档
测
量
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