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精选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第七单元 《韩非子》选读拔高训练五十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精选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第七单元《韩非子》选读拔高训练五十六
第1题【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孔子师郯子、苌弘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特殊句式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B、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C、大王来何操?
D、若属皆且为所虏。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各组加横线词语的解释,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
A、或命巾车(有的人)非矫厉所得(造作勉强)而后乃今培风(培育)问征夫以前路(征发戍守
的人)
B、门衰祚薄(福分)台隍枕夷夏之交(倚、据)皆口腹自役(自己役使)穷彭蠡之滨(发出声
响)
C、去以六月息(气息,风)聊乘化以归尽(顺随自然)将有事于西畴(有耕种之事)潦水尽而寒
潭清(清冽的水)
D、如鸟斯革(翅膀)秦无亡矢遗镞之费(箭)将出一两银子(拿)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美玉,
比喻雪)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高余冠之岌岌兮
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风乎舞雩,咏而归
C、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圣心备焉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活用情况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徐孺下陈蕃之榻屈贾谊于长沙
B、梁以此奇藉砭人肌骨
C、此天之亡我目吴会于云间
D、无不膝行而前百忧感其心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列划线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
A、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天理:客观道德法则
B、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辟易:击退
C、抑本其成败之迹本:本来
D、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趋登:快步走上堂去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下列句式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问征夫以前路多于九土之城郭去以六月息者也倚叠如山
B、其自视也而莫之夭阏者杨意不逢歌台暖响
C、明星荧荧,开妆镜也彼且奚适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宾主尽东南之美
D、有不见者,三十六年则告诉不许宇文新州之懿范剽掠其人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各句的加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宴:形容词,快乐
B、宁溘死以流亡兮。

溘:突然,忽然
C、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载:动词,承载
D、子所依,小人所腓。

腓:动词,遮蔽
【答案】:
【解析】:
第9题【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曹修古,字述之,建州建安人。

进士起家,累迁秘书丞、同判饶州。

宋绶荐其材,召还,以太常博士为监察御史。

奏曰:“唐贞观中,尝下诏今致仕官班本品现任上,欲其知耻而勇退也。

比有年余八十,尚任班行,心力既衰,官事何补?请下有司,敕文武官年及七十,上书自言,特与迁官致仕,仍从负观旧制,即宿德勋贤,自如故事。

” 因著为令。

修古尝偕三院御史十二人晨朝,将至朝堂,黄门二人行马不避,呵者止之,反为所詈。

修古奏:“前史称,御史台尊则天子尊。

故事,三院同行与知杂事同,今黄门侮慢若此,请付所司劾治。

”帝闻,立命笞之。

晏殊以笏击人折齿。

修古奏:“殊身任辅弼,百僚所法,而忿躁亡大臣体。

古者,三公不按吏,先朝陈恕于中书榜人,即时罢黜。

请正典刑,以允公议。

”久之,擢尚书刑部员外郎、知杂司事、权同判吏部流内铨。

未逾月,会太后兄子刘从德死,录其姻戚至于厮役几八十人,龙图阁直学士马季良、集贤校理钱暖皆缘遗奏超授官秩,修古与杨偕、郭劝、段少连交章论列。

太后怒下其章中书大臣请黜修古知衢州余以次贬太后以为责轻命皆削一官以修古为工部员外郎同判杭州。

会赦复官,卒。

既没,人多惜之。

家贫,不能归葬,宾佐赙钱五十万。

女泣白其母曰:“奈何以是累吾先人也。

”卒拒不纳。

太后崩,帝思修古忠,特赠右谏议大夫,赐其家钱二十万。

修古无子,以兄子觐为后。

曹氏自修古以直谅闻,其女子亦能不累于利,世以是贤之。

(节选自《宋史》)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宿德勋贤勋贤:美好贤能
B、自如故事故事:旧的典章制度
C、请付所司劾治劾治:审查治罪
D、宾佐赙钱五十万赙钱:为助办丧事而赠送给丧主的钱财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后怒/下其章中书大臣/请黜修古知衢州/余以次贬/太后以为责轻/命皆削一官/以修古为工部员外郎/同判杭州
B、太后怒/下其章中书/大臣请修古知衢州/余以次贬/太后以为责轻/命皆削一官/以修古为工部员外郎/同判杭州
C、太后怒/下其章中书大臣/请黜修古知衢州/余以次贬/太后以为责轻/命皆削/一官以修古为工部员外郎/同判杭州
D、太后怒/下其章中书/大臣请黜修古知衢州/余以次贬/太后以为责轻/命皆削/一官以修古为工部员外郎/同判杭州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修古精明强干,力除积弊。

他担任监察御史时,上奏皇帝,要求效仿贞观年间的做法,汰除心力已衰的官员,皇帝采纳了他的这条建议。

B、曹修古据理而争,捍卫尊严。

他与御史们一起去上早朝时,在路上遭到两名宦官的羞辱,他认为这有损天子的尊严,请求将两名宦官依法治罪。

C、曹修古正直无私,不畏权贵。

马季良、钱暖都因临终前留下奏章而使其家属被越级提拔,他联合杨偕、郭劝等人上奏此事。

D、曹修古两袖清风,教女有方。

他去世后因为家境贫穷而无法归葬,亲戚朋友想要帮助他家人,而他的女儿却最终拒绝了大家。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殊身任辅弼,百僚所法,而忿躁亡大臣体。

②曹氏自修古以直谅闻,其女子亦能不累于利,世以是贤之。

【答案】:
【解析】:
第10题【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沈瑀字伯瑜,吴兴武康人也。

父昶,事宋建平王景素。

景素谋反,昶先去之,及败坐系狱。

瑀诣台陈请得免罪,由是知名。

齐尚书左丞殷沵与语及政事,甚器之,谓曰:“观卿才干,当居吾此职。

”司徒竟陵王子良闻瑀名,引为府行参军,领扬州部传从事。

时建康令沈徽孚恃势傲瑀,瑀以法绳之,众惮其强。

子良甚相知赏,虽家事皆以委瑀。

子良薨,瑀复事刺史始安王遥光,尝使送人丁,速而无怨。

乃令瑀专知州狱事。

明帝使瑀筑赤山塘,所费减材官所量数十万。

帝益善之。

为建德令,教人一丁种十五株桑、四株柿及梨粟,女子丁半之。

人咸欢悦,顷之成林。

随陈伯之军至江州。

会梁武起兵围郢城瑀说伯之迎武帝伯之泣曰余子在都瑀曰不然人情匈匈皆思改计若不早图众散难合伯之遂降。

及帝即位,时天下初定,陈伯之言瑀催督运输,军国获济。

帝以为能。

以母忧去职,起为余姚令。

县大姓虞氏千余家,请谒如市,前后令长莫能绝。

自瑀到,非讼诉无所通,以法绳之。

县南又豪族数百家,子弟纵横,递相庇荫,百姓甚患之。

瑀召其老者为石头仓监,少者补县僮,皆号泣道路,自是权右屏迹。

瑀初至,富吏皆鲜衣美服以自彰别,瑀怒曰:“汝等下县吏,何得自拟贵人!”悉使著芒屦粗布,侍立终日,足有蹉跌,辄加榜捶。

瑀微时尝至此鬻瓦器,为富人所辱,故因以报焉。

后为信威萧颖达长史,瑀性屈强,每忤颖达,颖达衔之。

天监八年,因入咨事,辞又激厉。

颖达作色曰:“朝廷用君作行事邪?”瑀出,谓人曰:“我死而后已,终不能倾侧面从。

”是日于路为人所杀,多以颖达害焉。

子续累讼之。

遇颖达寻卒,事不穷竟。

(节选自《南史·列传第六十》)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梁武起兵/围郢城/瑀说伯之迎武帝/伯之泣/曰/余子在都/瑀曰不然/人情匈匈/皆思改计/若不早图/众散难合
B、会梁武起兵围郢城/瑀说伯之迎武帝/伯之泣曰/余子在都/瑀曰/不然人情匈匈/皆思改计/若不早图/众散难合
C、会梁武起兵/围郢城/瑀说伯之迎武帝/伯之泣曰/余子在都/瑀曰/不然人情匈匈/皆思改计/若不早图/众散难合
D、会梁武起兵围郢城/瑀说伯之迎武帝/伯之泣曰/余子在都/瑀曰不然/人情匈匈/皆思改计/若不早图/众散难合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又称“表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一般有关联。

B、领,为“兼任”之意,一般指兼任较大官职。

行、权、署等也有此意。

C、母忧,指遭遇母亲丧事,子女要守丧,三年不做官、不婚娶、不应考。

D、权右,古代尊崇右,以右为尊贵的地位,所以,旧指势力强大的家族。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瑀勇气过人,陈请救父。

他父亲受萧景素牵连被定罪拘囚。

沈瑀到官署为父申诉,使之得以免罪,并因此闻名。

B、沈瑀才干卓越,为政有方。

“送人丁”快而无怨,“筑赤山塘”节省费用数十万,“催督运输”使军国都能获益。

C、沈瑀法令严明,不畏权贵。

做余姚令时,畅通诉讼之路,抑制豪强,让其老少服役,使“权右屏迹”,解百姓之患。

D、沈瑀坚持正义,死而后已。

他趁着入府商议事情,言辞激切严厉,得罪萧颖达,后来在路上被萧颖达暗中派人杀害。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建康令沈徽孚恃势傲瑀,瑀以法绳之,众惮其强。

②后为信威萧颖达长史,瑀性屈强,每忤颖达,颖达衔之。

【答案】:无
【解析】:
第11题【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目。

羊耽妻辛氏,字宪英,陇西人,魏侍中毗之女也。

聪朗有才鉴。

初,魏文帝得立为太子,抱毗项谓之曰:“辛君知我喜不?”毗以告宪英,宪英叹曰:“太子,代君主宗庙社稷者也。

代君不可以不戚,主国不可以不惧,宜戚而喜,何以能久!魏其不昌乎?”
弟敞为大将军曹爽参军,宣帝将诛爽,因其从魏帝出而闭城门,爽司马鲁芝率府兵斩关赴爽,呼敞同去。

敞惧,问宪英曰:“天子在外,太傅闭城门,人云将不利国家,于事可得尔乎?”宪英曰:“事有不可知,然以吾度之,太傅殆不得不尔。

明皇帝临崩,把太傅臂,属以后事,此言犹在朝士之耳。

且曹爽与太傅俱受寄托之任,而独专权势,于王室不忠,于人道不直,此举不过以诛爽耳。

”敞曰:“然则敞无出
乎?”宪英曰:“安可不出职守人之大义也凡人在难犹或恤之为人执鞭而弃其事不祥也。

且为人任,为人死,亲昵之职也,汝从众而已。

”敞遂出。

宣帝果诛爽。

事定后,敞叹曰:“吾不谋于姊,几不获于义!”
其后钟会为镇西将军,宪英谓耽从子祜曰:“钟士季何故西出?”祜曰:“将为灭蜀也。

”宪英曰:“会在事纵恣,非持久处下之道,吾畏其有他志也。

”及会将行,请其子琇为参军,宪英忧曰:“他日吾为国忧,今日难至吾家矣。

”琇固请于文帝,帝不听。

宪英谓琇曰:“行矣,戒之!古之君子入则致孝于亲,出则致节于国;在职思其所司,在义思其所立,不遗父母忧患而已,军旅之间可以济者,其惟仁恕乎!”会至蜀果反,琇竟以全归。

祜尝送锦被,宪英嫌其华,反而覆之。

其明鉴俭约如此。

泰始五年卒,年七十九。

(选自《晋书·列女》)
下列各项中,对加横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代君不可以不戚戚:忧愁
B、太傅殆不得不尔殆:危险
C、吾不谋于姊谋:谋划,商量
D、不遗父母忧患而已遗:遗留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安可不出职守/人之大义也/凡人在难犹或恤之/为人执鞭而弃其事/不祥也
B、安可不出职守/人之大义也/凡人在难/犹或恤之/为人执鞭而弃其/事不祥也
C、安可不出/职守/人之大义也/凡人在难/犹或恤之/为人执鞭而弃其事/不祥也
D、安可不出/职守/人之大义也/凡人在难犹或恤之/为人执鞭而弃其/事不祥也
下列与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子”指侄子。

从,堂房亲属,又如“从兄、从弟、从父”等。

B、曹爽蒙难,辛敞终随鲁芝赴险,虽救援未果,却成就了自己的义行,这得力于姐姐的帮助。

C、钟会有反心,在做镇西将军时,请羊琇任随军。

羊琇坚决地推辞,文帝也不同意,只好依母命而行,终于化险为夷。

D、宪英有独特的审美趣味,羊祜送去的锦被,她反复看了之后,认为锦被过于华丽,于是就用东西压在锦被上面。

请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明皇帝临崩,把太傅臂,属以后事,此言犹在朝士之耳。

②会在事纵恣,非持久处下之道,吾畏其有他志也。

【答案】:
【解析】:
第12题【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凡再变矣再:两次
B、乳二世乳:喂养
C、大母过余曰过:责备
D、比去,以手阖门比:等到
下列句子中“于”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然予居于此
B、室西连于中闺
C、鸡栖于厅
D、而母立于兹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睹物怀人,既悲又喜,笔意极清淡,而感情极其深挚。

B、以感情为线索,串联生活琐事,使文章形散而神不散。

C、撷取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善于以朴素之笔写身边琐事。

D、语言明净、流畅,通俗自然之中蕴含着丰富的表现力。

【答案】:
【解析】:
第13题【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

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拔剑,剑长,操其室。

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

秦王目眩良久。

(节选自《荆轲刺秦王》)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B、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C、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D、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郡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一些诸侯国陆续在新兼并的地区设郡县,秦统一后,在全国实行郡县制。

B、“九宾”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主国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迎上殿。

C、“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

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后来“陛下”就成为对帝王的敬称,文中的“陛下”指对秦王的敬称。

D、“郎中”本是官名,始置于战国,职掌侍卫,秦汉沿置,为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宋代以后称中医医生为“郎中”。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荆轲计划周密。

荆轲为了刺杀秦王,到秦国后首先贿赂蒙嘉,得以见到秦王;然后献地图,得以接近秦王;最后实施刺杀计划。

B、荆轲富有谋略。

荆轲到秦国见到秦王,和秦王说燕国愿举国为内臣,并愿献上樊於期的头颅和督亢的地图,取悦秦王。

C、荆轲善于随机应变。

荆轲等人到殿上后,秦武阳感到害怕,露出破绽,荆轲上前谢罪,解释原因,消除了秦王的猜疑。

D、荆轲视死如归。

荆轲刺杀秦王,身受多处剑伤,见事情不能成功,还是倚柱而笑,箕踞大骂。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②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答案】:
【解析】:
第14题【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墨子·节用》:“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证天下,天下可倍也。

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

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无不加用^①而为者。

是故用财不费,民德^②不劳,其兴利多矣。


【注】①加用:更有用,更有价值。

②德:通“得”。

从这段文字看,“节用”的含义是□□□□□□ 。

(不超过6个字)
根据选文,理解并概括墨子的“为政”思想。

【答案】:
【解析】:
第15题【选择题】
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我因为命运不好,一直遭遇不幸。

B、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古人对大夫加重施刑的原因,大概就是这个缘故。

C、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风聚积得也不雄厚,它也无力承载巨大的翅膀。

D、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又在庭院中错杂栽种了兰、桂、竹子、树木,
旧时的栏杆,也因而增添了光彩。

【答案】: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