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试题A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顶山学院2006 ~ 2007学年第一学期期终考试
《现代文学(上)》A 卷
适用年级 06 适用专业 汉语言文学 考试形式 闭卷 考试时间 110 (分钟)
一、填空题(共15分,每空0.5分)
⒈五四文学革命的发生,是以1917年 发表的

》和 发表的《
》为标志的。

⒉《呐喊》收入的第一篇小说是《 》,它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一问世就引起巨大的反响;《呐喊》的最后一篇小说《 》则是作者一段少年时代与农民朋友交往的美好回忆。

⒊《野草·题词》第一段这样写到:“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 , 。

”开篇便表现出作者精神世 界中虚无的特点。

⒋胡适最早尝试写作白话新诗,出版有诗集《 》,这是新文化运动中第一部白话新诗别集;其《 》则是新文学史上第一个话剧剧本。

⒌《死水》的最后一节是:“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 ,/ 。

//
⒍郭沫若早期历史剧的代表作是被合称为“三个叛逆女性”的《 》、《 》和《 》。

⒎朱自清散文的艺术魅力,概括来说,约略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① ;② ;
③ ;④ 。

⒏ 被鲁迅称之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的是 。

⒐ 湖畔诗社的主要诗人有 、 、 和冯雪峰等。

⒑ 1928年,最早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两社是指 和 。

⒒“两个口号的论争”是指“ ”口号的提出者与“ ”口号提出者之间的论争 。

⒓ 30年代小说繁荣的标志是:小说新人迭出,小说体式日益丰富, , 。

二、选择题(共20分)
㈠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
⒈郭沫若以爱情为题材的诗集是( )。

A.《星空》
B.《瓶》
C.《前茅》
D.《恢复》
⒉鲁迅认为,20年代取得成就最大的文体是( )。

A.小说 B.诗歌 C.散文 D.戏剧
⒊鲁迅的名言“人必须活着,爱才有所附丽”出自他的小说( )。

A.《明天》 B.《离婚》 C.《故乡》 D.《伤逝》
⒋《莎菲女士的日记》中莎菲的最后结局是( )。

A.愤然而前行 B. 颓废堕落 C.发疯 D. 自杀
⒌《包氏父子》中的包国维是( )。

A.国民党员
B.共产党员
C. 工人
D. 学生
⒍中国话剧发端于留日学生组织的( )。

A.太阳剧社
B. 民众剧社
C. 春柳社
D.秋柳社
⒎眉间尺的形象出自《故事新编》的( )。

A.《铸剑》
B.《非攻》
C.《理水》
D.《出关》
⒏20年代乡土小说中的河南作家有()。

A.许杰
B.台静农
C.徐玉诺
D.冯沅君
⒐林语堂在20年代出版的散文集是()。

A.《翦拂集》
B.《京华烟云》
C.《风声鹤唳》
D.《大荒集》
⒑《死水微澜》所描绘的社会内容、民风民情属于()。

A.河南
B.陕西
C.山西
D.四川
㈡多项选择(含双项,每小题2分)
⒈鲁迅知识分子题材的作品有( ) 。

A.《孤独者》
B.《伤逝》
C.《在酒楼上》
D.《明天》
⒉《女神》浪漫主义美学特征体现在()上。

A.丰富的想象
B.神奇的夸张
C.激越的音调
D.浓烈瑰丽的色彩
⒊朱自清写景抒情的散文名篇有()。

A.《背影》
B.《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C.《荷塘月色》
D.《绿》
⒋“左联”主要从事的文学活动有()。

A.马列主义文艺理论的译介、传播与应用
B.提倡人文主义文学思想
C.自觉加强了与世界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联系
D.推进文艺大众化运动
⒌冰心散文的主要内容是()。

A.歌唱祖国
B.赞颂母爱
C.赞美爱情
D.讴歌大自然
三、名词解释(共15分,每小题5分)
1、文学研究会
2、新感觉派小说
3、东北作家群
四、简答题(共21分,每小题7分)
1、《凤凰涅槃》中的“群鸟歌”写了哪几种鸟?它们分别象征(或比喻)世间什么样的人?
2、简述周作人小品散文的基本风格。

3、郁达夫小说的艺术特征有哪些?
五、分析论述题(共29分,第1题15分,第2题14分)
1、试析鲁迅小说中的“社会群体形象”。

3、结合《再别康桥》,谈谈徐志摩怎样实践了闻一多提出的“三美”主张。

附:
平顶山学院2006 ~ 2007学年第一学期期终考试
《现代文学(上)》A卷答案
一、⒈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⒉《狂人日记》《社戏》⒊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⒋《尝试集》《终身大事》⒌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⒍《卓文君》《王昭君》《聂》⒎“真”是其散文的核心写出了情致细腻的描写清秀隽永的语言⒏冯至⒐应修人潘漠华汪静之⒑后期的创造社太阳社⒒国防文学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⒓中长篇小说数量激增三部曲作品大量出现
二、㈠⒈B ⒉C ⒊D ⒋B ⒌D ⒍C ⒎A ⒏C ⒐A ⒑D
㈡⒈ABC ⒉ABCD ⒊BCD ⒋ACD ⒌BD
三、⒈文学研究会是1921年1月在北京由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叶绍均、许地山、孙伏园等发起成立的新文学史上第一个文学社团。

该社主张文艺为人生服务,强调写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其机关刊物是《小说月报》。

在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

⒉新感觉派小说是20年代末期至30年代前半期由于受日本新感觉派和法国都市主义文学影响在上海形成的一个现代主义的小说流派。

其主要作家有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等。

该派小说在题材上主要表现半殖民地大都市形形色色的日常现象和世态人情,并侧重表现都市生活的畸形与病态;在艺术上引进多种现代派手法,在小说结构、形式、方法、技巧等方面有所创新。

⒊东北作家群是指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之后,一批东北青年作家流亡到关内所形成的一个作家群落。

其主要作家有萧军、萧红、端木蕻良、舒群、白朗等,他们的作品传达出作家们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故乡人民誓死保卫家乡的激赞之情。

四、答案要点:
⒈①岩鹰,象征凶残、有野心的人;②孔雀,象征傲慢的、自我欣赏、自得其乐的人;③鸱枭,象征贪婪的、自私自利的利己主义者;④家鸽,象征苟且偷生的奴隶主义者;⑤鹦鹉,象征高谈阔论不重实际的人;
⑥白鹤,象征故作清高的虚无主义者
2.①写出了情趣;②随手征引,左右逢源(知识性);③语言简练,文字精当④平和冲淡的风格。

3.①自我的写真;②感伤的抒情;③结构的散文化;④流丽、清新的文笔。

五、答案要点:⒈①社会群体形象,即指鲁迅小说中的庸众形象;
②具有愚昧麻木的特点;③具有严重的看客心理;④具有严重的集体无意识特征。

⒊①音乐美;②绘画美;③建筑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