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质量分析卷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质量分析卷及答案
(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
班级: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战国时期,《墨经》中记载了影子的形成、平面镜的反射等光学问题.图中的光学现象与影子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A.湖中倒影B.日食现象C.海市蜃楼D.雨后彩虹
2、下列过程中,有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类,它是()
A.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B.进站的火车受阻力缓缓停下
C.苹果受重力竖直下落D.用力把铅球推出
3、下列流程图是用来说明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及涉及到的主要能量转化情况.关于对图中①②③④的补充正确的是()
A.①做功冲程②内能转化为机械能③压缩冲程④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①压缩冲程②内能转化为机械能③做功冲程④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①压缩冲程②机械能转化为内能③做功冲程④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①做功冲程②机械能转化为内能③压缩冲程④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4、一只可口可乐瓶,其侧壁有a、b两个小孔并用塞子塞住,瓶内盛有一定质量的酒精,如图所示,把可口可乐瓶放入水中,当瓶内、外液面相平时,拔出a、b两个小孔上的塞子,则()
A.a、b两个小孔均有水流入
B.a、b两个小孔均有酒精流出.
C.酒精从a小孔流出.水从b小孔流入
D.水从a小孔流入.酒精从b小孔流出.
5、如图所示,盛有水的杯子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杯子重1N,高9cm,底面积30cm2;杯内水重2N,水深6cm,水的密度为1.0×103kg/m3,g取10N/kg.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水对杯底的压强为900Pa B.水对杯底的压力为2N
C.水杯对桌面的压强为1000Pa D.水杯对桌面的压力为2.8N
6、如图所示是电阻甲和乙的U-I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阻甲和乙都是阻值不变的电阻
B.当乙两端电压为2V时,R
=5Ω
乙
C.甲、乙串联在电路中,当电路电流为0.2A时,源电压为2V
D.甲、乙并联在电路中,当电源电压为2V时,电路总功率为1.2W
7、为了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小丽做了一些测量,其中记录错误的是()A.身高16m B.质量40kg C.体温37℃ D.1min心跳75次
8、吉他上的弦绷紧时发声的音调比它不紧时高,则绷紧的弦发声比它不紧时()
A.振幅一定更大B.振幅一定更小
C.振动频率一定更低D.每秒内振动次数一定更多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跳远运动员快速助跑后,飞身鱼跃,受惯性力的作用在空中继续前进B.在水平道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C.要让自行车更快的停下来,用力捏闸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减小摩擦
D.拉力越大,弹簧被拉得越长,由此可知,力的作用效果只与力的大小有关10、如图所示,王爷爷推着失去动力的汽车在平直道路上匀速前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汽车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汽车所受的推力与地面对汽车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C.汽车所受的重力与汽车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汽车对王爷爷的推力与地面对王爷爷的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11、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由于液化形成的是()
A.立春时节冰化成的水B.白露时节草叶上的露珠C.大雪时节落在地上的雪D.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挂
12、甲、乙、丙三个轻质泡沫小球用绝缘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场景如图所示,已知丙球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乙两球均带正电B.甲、乙两球均带负电
C.甲球带正电、乙球一定带负电D.甲球带负电、乙球可能不带电
13、如1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b 端滑到a端,电压表示数U与电流表示数I的变化关系如2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源电压是9V
B.定值电阻R的阻值是6Ω
C.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范围是0~18Ω
D.若定值电阻R出现接触不良时,电流表示数为0,电压表示数为9V
14、冰在熔化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比热容改变,内能增加,温度不变
B.比热容改变,内能和温度都不变
C.比热容改变,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D.比热容不变,内能和温度都不变
15、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两物体分别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G甲>G乙.甲受到的摩擦力()
A.大于5N B.等于5N
C.大于乙受到的摩擦力D.等于乙受到的摩擦力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重50N的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当用5N的水平力向右推它时没有推动,物体所受摩擦力为____N;当将水平向右的推力增大到10N时,物体刚好由静止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体的受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N,方向为
________;当将水平向右的推力增大到15N时,物体沿推力方向做加速直线运动,此时物体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_____N.
2、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有______作用。
拍照时,镜头与被拍摄对象之间的距离应大于______。
某次小明去博物馆参观,想把石碑上的文字拍得更大些,可将照相机的镜头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石碑。
3、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两电流表示数之比5:3,则R1与R2两端的电压之比U1:U2=______.电阻之比R1:R2=______.
4、一台起重机在10 s内将重为3 600 N的货物匀速提高了4 m,起重机做的有用功是______J.若起重机做的额外功是9 600 J,则机械效率是_______,起重机的功率是_________W.
5、游乐园的小朋友从滑梯上匀速下滑过程中,动能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同时臀部有灼热感,这是通过________方式来改变内能的.
三、作图题(每题5分,共10分)
1、A、B为某一发光点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长MN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试做出这两条反射光线的入射光线,并确定发光点的位置.
2、画出图中人眼通过平面镜M看到桌底下球的光路.
四、实验探究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如图乙所示是冰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特征可判断冰是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当冰熔化一段时间后,试管中冰的质量_____(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2)冰在熔化过程中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大约持续了_____min.
(3)加热到第3min时,物质的状态为_____(选填“液态”、“固态”或“固液共存”).
(4)再加热过程中,杯口上方出现“白气”,“白气”是水蒸气_____(填一物态变化)而成的.
(5)在实验过程中,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而是把装有冰的试管放在水中加热,这样做不但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冰的温度上升速度较_____(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用温度计测量液体吸收热量后升高的温度值,并用钟表记录加热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物质质量/g 初始温度/℃加热时间/min 最后温度/℃水60 20 6 45
食用油60 20 6 68
(1)在实验过程中控制加热时间相同,通过比较______来研究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差异.
(2)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_____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3)通过实验可以得到不同的物质吸热能力不同,物质的这种特性用______这个物理量来描述.
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为6V,灯泡L标有“6V 3W”的字样,R1为定值电阻,R2为标有“20Ω 1A”字样的变阻器,电流表的量程为0~3A,电压表的量程为0~3V.
(1)求灯泡L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和电阻.
(2)当S
1、S
2
、S
3
均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1.7A,求R
1
的阻值.
(3)当闭合S
1,断开S
2
、S
3
时,在保证电路中各元件安全工作的情况下,求变
阻器R
2
连入电路的阻值为多大时电路总功率最小?此最小值为多少?
2、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沙子和水谁的吸热本领大”时,选用了两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都是200g的沙子和水加热。
他们绘制出沙子与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
103J/(kg·℃),问:
(1)图a、b中,哪个是沙子吸热升温的图像?
(2)加热2min,水吸收了多少热量?
(3)试求出沙子的比热容。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B
2、A
3、C
4、A
5、C
6、D
7、A
8、D
9、B
10、B
11、B
12、D
13、C
14、A
15、B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5 10 水平向左 10
2、会聚二倍焦距(或2f)靠近
3、1:1 3:2
4、1.44×104 60% 2400
5、不变做功
三、作图题(每题5分,共10分)
1、如图
2、见下图
四、实验探究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晶体减少吸热 3 固液共存液化慢
2、升高的温度(或温度升高的多少等)水大于比热容
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1)0.5A,12Ω;(2)5Ω;(3)5Ω,3.6W
2、(1)图a;(1)4.2×104J;(1)0.9×103J/(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