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作者:窦素芸全雪萍
来源:《甘肃教育》2012年第07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新课改;作业
设计;趣味性;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07—0092—01
合理的数学作业设计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进而使学生在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并形成乐于探究的态度,从而从根本上全面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但是在长期的现实教学中,我们的作业设计仍停留在对知识的重复模仿、机械记忆上,严重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对作业产生了厌烦情绪,认为作业是一种负担。
那么,新课程标准出台后,我们如何在学生作业设计上落实新课标理念呢?下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一、作业设计要富有趣味性,让学生主动地学习
小学生对数学学习往往是以兴趣开始,然后由兴趣到探索,由探索至成功,再从成功的体验中产生新的兴趣,从而推动数学学习不断取得成功。
对于小学生而言,趣味性的作业能使他们学习数学的过程成为一个生动有趣、主动学习的过程。
l.设计生动的情境式作业。
为了避免单一的计算,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数学的计算作业设计成情境,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学习。
如,学习了“10-()=()”的减法后,我根据课本图片设计了“小猫钓鱼”的作业:假如你是小猫,河里有10条小鱼,如果你钓上1条,河里还剩几条?钓上2条呢?钓上3条呢?……并列式计算。
这样把枯燥的数学作业设计成鲜活的有趣味的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能使其真正认识到知识的作用,从而主动地学习。
2.设计有趣的游戏式作业。
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的根本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
因此,游戏活动就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载体。
游戏作业带有“玩”的色彩,学生的内心活动可以通过游戏变为外部的自我表现,从而获得愉快和满足。
把数学作业设计成游戏,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如,复习“10以内的加法”时,我设计了“小小邮递员”的游戏:让学生们扮演成邮递员小鹿送信,信封上写着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小鹿要算出得数,送到黑板上有相应数字的信箱里。
这种作业方式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巩固了知识。
二、作业设计要生活化,让学生乐于成为知识的实践者
数学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生活。
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可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从自己的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l.设计调查性作业。
课本上许多生活素材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很多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
所以,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生活条件的差异,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或实践经验解决问题。
如,学习“多位数大小的比较”时,我让学生从各个电器超市里调查常用电器的价格,第二天在课堂上进行比较。
由于收集到的数据是从生活中来的,学生很容易就能比出大小,从而总结出位数相同和位数不同的比较方法。
2.设计操作性作业。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如,学习了“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后,我布置的家庭作业是:量出你自己房间的长和宽,算出面积;你家客厅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用了哪种规格的地转?算一算共用了几块地砖?
3.设计实践性作业。
从生活中得到的数学才是“活”的数学、有意义的数学。
因此,数学作业的设计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如,在学习了“元、角、分”的计算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用10元钱替家里买两件生活用品,提个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
这种让学生动手实践的数学作业更能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从而促进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
编辑:刘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