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上半年度债务融资工具存续企业基本财务状况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上半年度债务融资工具存续企业基本财务状况分析报告
D
目录
一、总体概况 (1)
(一)CP、MTN和SCP存续企业情况 (2)
1、主体级别情况 (2)
2、行业分布情况 (2)
3、区域分布情况 (2)
4、到期分布情况 (2)
5、债务融资工具单支规模变化情况2(二)SMECN存续企业情况 (2)
1、主体级别情况 (3)
2、债项级别情况 (3)
3、区域分布情况 (3)
4、到期分布情况 (3)
5、信用增进情况 (3)
二、财务情况分析 (3)
(一)盈利水平 (4)
1、利润水平 (4)
2、总资产收益率 (4)
3、净资产收益率 (4)
(二)偿债水平 (4)
(三)综合及其它类财务分析 (5)
(四)存续企业家数较少的行业财务分析 (6)
(五)SMECN存续企业财务情况分析 (6)
三、总体结论及下一步工作安排 (6)
2011年上半年,非金融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市场保持稳步发展态势。

为及时掌握存续债务融资工具发行人及所在相关行业运行情况及变化趋势,加强后续管理的针对性,提高后续管理的效率,协会在对存续期债务融资工具发行企业进行持续跟踪监测基础上,对截至2011年8月31日1769家2存续企业披露的2011年上半年度财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总结存续债务融资工具市场特点,并依据偿付能力变化情况及存续企业特点筛选出近期应重点关注的企业,同时,对下一阶段的后续管理工作做出相应安排,具体情况如下:
一、总体概况
截至2011年8月31日,处于存续期的债务融资工具共1240期,涉及发行人3770家。

其中短期融资券(简称CP)537期,发行人405家;中期票据(简称MTN,含美元中期票据)657期,发行人339家;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简称SMECN)30期,发行人131家,超短期融资券(简称SCP)12期,发行人5家;汇金债4期,发行人1家。

存续规模总计26463.25亿元4,同比增长35.59%,其中CP 为6941.5亿元,同比增长12.07%;MTN为17232.83亿元,同比增长41.26%;SMECN为88.92亿元,同比增长161.15%;SCP为1110亿元;汇金债为1090亿元。

债务融资工具余额占企业信用类债券余额57%,较一季度环比上升6.19个百分点。

1按照协会相关规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人公布半年度财务报告的截止日期为每年的8月31日,故选择该日期为时间节点对发行人的相关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2不含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3以下“发行人”指债务融资工具处于存续期的发行人。

4含2期美元中期票据,其金额均以发行当日美元汇率收盘价将其折算为人民币,以下货币单位“元”均指人民币。

(一)CP、MTN和SCP存续企业情况
1、主体级别情况
单体存续企业5主体信用级别分布相对较高。

405家CP发行人主体评级分布较为集中,AA-级别(含)以上存续企业365家,占90.12%
2、行业分布情况
638家单体存续企业分属于18 个NAFMII 一级行业,行业分布集中度仍较高,但呈下降态势。

其中,能源、交通运输和金属三个行业的存续企业家数及存续规模仍排在前三位。

3、区域分布情况
除央企及子公司外,492家存续企业分布在全国29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西藏、宁夏和港澳台地区目前暂无存续债务融资工具。

协会积极响应国家继续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和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号召,继续大力支持西部以及东北地区企业的融资工作,相应地区存续企业家数和存续规模增幅明显。

4、到期分布情况
CP到期兑付规模变动呈交替、平稳态势,兑付周期分布与历史情况相比没有明显差异。

MTN兑付规模呈上升趋势。

5、债务融资工具单支规模变化情况
CP单支平均存续规模呈稳中偏降态势;MTN单支平均存续规模变化则呈现持续下降态势。

(二)SMECN存续企业情况
2009年以来,协会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中小企5CP、MTN和SCP存续企业以下简称“单体存续企业”。

业发展的政策,积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大力推进中小企业融资工作。

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融资规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截至2011年8月31日,处于存续期的SMECN共29支、30期,同比增加20期;存续企业131家,同比增长147.17%;存续规模88.92亿元,同比增长161.15%。

1、主体级别情况
存续企业主体信用评级分布相对单体企业较低,但93.89%的存续企业主体评级在BBB-以上。

2、债项级别情况
由于采用信用增进措施,SMECN债项级别相对较高,AA级别以上债项24期,占比为80%。

3、区域分布情况
存续SMECN分布于13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山东省存续企业家数最多,为35家;存续规模最大,32.9亿元。

4、到期分布情况
SMECN存续期限均在三年以内。

从年度兑付情况来看,2013年将是兑付高峰。

5、信用增进情况
12家信用增进机构为SMECN提供信用增进服务,其中,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主体评级最高,为AAA;由其增信的债项为10期。

二、财务情况分析
今年以来,受益于宏观经济平稳发展,多数NAFMII一级行业存续企业呈现出生产平稳运行、经营稳健、效益继续改善的良好
局面,绝大部分行业保持较高的盈利水平,偿债水平稳定。

中小企业盈利水平有所下降,偿债水平稳定。

个别企业出现一定程度的不利变化,。

(一)盈利水平
2011年上半年,各行业整体均实现盈利,大部分行业盈利水平较一季度有所提升。

其中,公用事业、城市建设与产业投资、电信业务等行业盈利水平相对较低;汽车与汽车零部件等少数行业盈利水平相对较高,但增速明显放缓。

1、利润水平6
各行业之间EBIT同比变化差距明显。

12个行业同比上升;环比来看,除汽车与汽车零部件行业外,其他行业EBIT均有所增长。

2、总资产收益率7
各行业之间总资产收益率差距不大。

其中,汽车与汽车零部件、能源和原材料行业较高。

3、净资产收益率8
各行业之间净资产收益率差距较为明显。

其中,汽车与汽车零部件、纺织服装与消费品及批发和零售贸易行业较高。

(二)偿债水平
2011年上半年,稳健货币政策实施的效果逐渐显现,流动性呈明显紧缩态势,行业整体偿债水平基本保持稳定。

从绝对水平上看,电信业务、能源、交通运输、金属等行业短期偿债水平
6EBIT=样本利润总和+样本财务费用总和
7总资产收益率=样本EBIT/样本平均总资产
8净资产收益率=样本净利润总和/(样本资产总和-样本负债总和)
较低;同比来看,汽车与汽车零部件、电信业务等行业偿债水平有所上升,城市建设与产业投资、土木建筑等行业偿债水平出现下滑。

1、资产负债率
各行业之间资产负债率9差异明显,总体基本符合各自行业特点。

其中,土木建筑、纺织服装与消费品和原材料行业较高。

同比来看,各个行业资产负债率基本保持稳定。

2、利息保障倍数
各行业长期偿债水平相对较强,10个行业利息保障倍数大于2。

其中,汽车与汽车零部件行业最高。

3、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
各行业的流动比率10和速动比率11大致保持稳定,8个行业流动比率值大于1,7个行业速动比率值大于0.7。

4、现金流动负债比
各行业之间现金流动负债比12差距明显,9个行业为正,4个行业为负。

其中,电信业务、能源和交通运输行业现金流动负债比较高。

(三)综合及其它类财务分析
综合及其它类存续企业盈利和偿债水平基本稳定。

截至2011年8月31日,综合及其他类行业存续企业有62家,涉及债务融资工具116期,存续规模1636.5亿元。

综合及其他类企业评级整体水平较高,评级AA及以上的企业有39家,占62.9%。

9资产负债率=样本负债总和/样本资产总和
10流动比率=样本流动资产总和/样本流动负债总和
11速动比率=样本速动资产总和/样本流动负债总和
12现金流动负债比=样本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总和/样本流动负债总和
(四)存续企业家数较少的行业财务分析13
总体来看,医药、IT、酒店餐馆与休闲旅游、媒体与文化行业大部分存续企业财务状况良好,盈利和偿债水平相对较高。

少数企业的部分财务指标表现不佳。

(五)SMECN存续企业财务情况分析
总体来说,中小企业资产规模小、易受宏观经济变化影响,自身应对原材料成本上升能力较弱,因此财务状况波动幅度较大。

2011年上半年,大多数存续企业实现盈利,但盈利水平总体有所下降。

总体偿债水平基本保持稳定,但短期偿债水平有所下降。

三、总体结论及下一步工作安排
2011年上半年行业及企业财务数据显示,大部分企业的生产经营稳健,财务状况较好。

作为各行业中的优质企业,存续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财务情况整体也呈现平稳发展态势。

但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的矛盾仍然存在。

经济运行正处在变化的敏感期,国民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增加,个别企业面临的偿付压力可能增大。

针对上述分析结果和重点关注企业名单,协会将对部分行业做重点监测,对筛选出的重点关注企业的生产经营、财务状况及跟踪评级情况保持密切跟踪;对财务状况恶化明显、受经济周期影响较大的企业开展现场调研;进一步加强对各主承销商的后续管理工作督导,对监测发现存在重大问题的企业,提示主承销商
13截至2011年8月31日,存续企业中,医药行业有15家、IT行业有11家、酒店餐馆与休闲旅游行业有8家、媒体与文化行业有7家。

由于行业内存续企业家数少、易受个别企业波动影响,四个行业将单独做财务分析。

6
密切关注并做好后续管理工作。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