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温克旗天然草原有毒植物分布状况及生态防控与利用的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㊂一是加快牧区草产业发展,应采取制定科学合理的草产业发展规划,明确阶段发展目标和不同区域草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建立不同类型的牧草产业化加工生产基地,推动草产业发展㊂二是大力培育草产业龙头企业,进一步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吸引社会资金,发展规模种植,提高草产品加工水平,按照布局区域化㊁经营规模化㊁生产专业化㊁产品标准化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选择基础条件好的地区,扶持草产业产业化经营项目,从牧草良种推广㊁种植收获加工机械㊁仓储等环节给予支持,拉动草产业快速发展㊂三是加大草业科研开发和推广力度,提高草产业科技水平㊂要加大牧草良种㊁种植技术㊁收储加工利用技术的推广,达到饲草料科学种植㊁合理搭配㊁种养结合㊁增产增收的目的㊂加大对优良牧草种子研发和扩繁的支持力度,积极发展适应性强㊁品质优㊁产量高㊁易商品化的草产品㊂四是制定草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促进草产业可持续发展㊂研究制定相应的草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草产业持续健康发展㊂
参考文献:
1 内蒙古畜牧业发展 十三五 规划
2 内蒙古统计局.2016年内蒙古经济运行稳中有进㊁稳中
提质
[收稿日期]2018-01-23
[基金项目]内蒙古草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为内蒙古科学技术协会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闫志辉(1965-),女,高级畜牧师,内蒙古锡林浩特市人,从事草原建设与保护技术推广工
作㊂
内蒙古鄂温克旗天然草原有毒植物分布状况
及生态防控与利用的建议
蒋立宏1,陈广夫2,洪杰1,阿焱1,丽娜1,苏晶1,吴中杰1,苏冬梅1
(1.鄂温克族自治旗草原工作站,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021100;
2.鄂温克族自治旗农牧业机械技术推广管理站,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021100)
[摘要]有毒植物是指在自然状态下,以鲜草或干草形式被家畜采食后,妨碍了家畜的正常生长发育或引起家畜的生理异常现象甚至发生死亡的植物㊂长期以来,因草原干旱㊁超载过牧等因素影响,造成有毒植物的大量繁衍,可食牧草大幅度降低,草地呈逆向演替,近年来,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客观理性地认识有毒植物在草群中的存在,从生态和资源保护角度重新审视有毒植物的科学防控,将成为今后草原生态保护研究工作的重要课题㊂[关键词]有毒植物;生物多样性;生态防控;资源
[中图分类号]Q948.1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5952(2018)01 0032 05
1研究地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地区概况
鄂温克族自治旗位于大兴安岭西北坡,地处大兴安岭山地向呼伦贝尔高平原过渡地段,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平均海拔800~1000米,年均气温-4ħ,年均降水320~500mm㊂植被类型呈多样㊁独特㊁复杂的特点,是呼伦贝尔地区地带性与非地带性交替分布的典型代表区域㊂鄂温克旗天然草原面积127万h a,占全旗土地总面积的68%㊂草
23草原与草业 G r a s s l a n dA n dP r a t a c u l t u r e第30卷2018年第1期
原 三化 总面积50万h a,占草原总面积的39%㊂其中退化草原面积42万h a,占草原总面积的33%;沙化草原面积3万h a,占草原总面积的2%;盐渍化草原面积5万h a,占草原总面积的4%㊂鄂温克旗天然草原上生长着88科㊁872种野生种植物,其中有毒植物36科㊁91种,具有毒性与危害较大的10种,季节性或含毒较弱的81种㊂近年来,全旗危害较大的有毒植物的发生面积一直稳定在10万亩左右㊂
1.2研究方法
通过对鄂温克旗境内生长的有毒植物进行调
查,针对调查中发现的各种有毒植物进行拍照㊁G P S定位㊁记录其生境㊁数量,并提出防控和利用建议㊂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鄂温克旗有毒植物资源的种类
2.1.1毒性危害较大的植物种类及分布
鄂温克旗共有毒性危害较大的有毒植物10种,分属6科,其中大戟科和毛茛科数量最多,各3种;其次为百合科,共2种;另外罂粟科㊁瑞香科㊁伞形科各1种㊂(详见表1)
表1鄂温克族自治旗天然草原毒性危害性较大的有毒植物种类及分布统计科种分布
毛茛科R a n u n c u l a c e a e 草乌头A c o n i t u mk u s n e z o f f i i生于阔叶林下,林缘草甸及沟谷草甸㊂主要分布在伊敏苏木㊁
锡尼河东苏木㊁红花尔基镇㊁巴彦嵯岗苏木㊁大雁镇等地㊂
东北高翠雀花D e l p h i n i u mk o r s h i n s k y a n u m生于河滩草甸及山地草甸㊂主要分布在伊敏苏木㊁锡尼河东苏
木㊁红花尔基镇等地㊂
翠雀花D e l p h i n i u m g r a n d i f l o r u m
生于森林草原㊁山地草原及温性草原带的草甸草原㊁沙质草原
及灌丛中,也可生于山地草甸及河谷草甸中,是草甸草原的常
见杂类草㊂全旗各苏木乡镇均有分布㊂
罂粟科P a p a v e r a c e a e白屈菜C h e l i d o n i u m m a j u s生于山地林缘㊁林下㊁沟谷溪边㊂全旗各苏木乡镇均有分布㊂
大戟科E u p h o r b i a c e a e 乳浆大戟E u p h o r b i a e s u l a多零散分布于草原㊁山坡㊁干燥沙质地和路旁㊂全旗各苏木乡
镇均有分布㊂
狼毒大戟E u p h o r b i a f i s c h e r i a n a生于森林草原及草原区石质山地向阳山坡㊂全旗各苏木乡镇
均有分布㊂
瑞香科T y m e l a e a c e a e狼毒S t e l l e r a c h a m a e j a s m e广泛分布于草原区,为草原群落的伴生种,在过度放牧影响下,
数量常增多,成为景观植物㊂全旗各苏木乡镇均有分布㊂
伞形科U m b e l l i f e r a e毒芹C i c u t a v i r o s a生于河边㊁沼泽㊁沼泽草甸和林缘草甸㊂主要分布在巴彦嵯岗
苏木㊁锡尼河西苏木㊁锡尼河东苏木㊁伊敏苏木等地㊂
百合科L i l i a c e a e 藜芦V e r a t r u m n i g r u m生于林缘㊁草甸或山坡林下㊂全旗各苏木乡镇均有分布㊂
兴安藜芦V e r a t r u m d a h u r i c u m生于山地草甸和草甸化草原㊂主要分布在锡尼河东苏木㊁伊敏
苏木㊁红花尔基镇等地㊂
2.1.2季节性有毒或含毒较弱的有毒植物种类
鄂温克旗共有季节性有毒或含毒较弱的有毒植物81种,分属34科,其中毛茛科数量最多,共计16种;其次为菊科,共计7种㊂(详见表2)
表2鄂温克族自治旗天然草原季节性有毒或含毒弱的有毒植物统计科种
木贼科E q u i s e t a c e a e(1种)问荆(E q u i s e t u ma r v e n s e)
蕨科P t e r i d i a c e a e(1种)蕨(P t e r i d i u m a q u i l i n u m)
麻黄科E p h e d r a c e a e(1种)草麻黄(E p h e d r a s i n i c a)
荨麻科U r t i c a c e a e(2种)麻叶荨麻(U r t i c a c a n n a b i n a)㊁狭叶荨麻(U r t i c a a n g u s t i f o l i a)33
草原与草业 G r a s s l a n dA n dP r a t a c u l t u r e第30卷2018年第1期
科种
蓼科P o l y g o n a c e a e(4种)酸模(R u m e x a c e t o s a)㊁水蓼(P o l y g o n u m h y d r o p i p e r)㊁蔓首乌(F a l l o p i a c o n v o l v u l u s)㊁苦荞麦(F a g o p y-r u m t a t a r i c u m)
藜科C h e n o p o d i a c e a e(3种)盐角草(S a l i c o r n i a e u r o p a e a)㊁滨藜(A t r i p l e x p a t e n s)㊁藜(C h e n o p o d i u ma l b u m)
苋科A m a r a n t h a c e a e(1种)反枝苋(A m a r a n t h u s r e t r o f l e x u s)
石竹科C a r y o p h y l l a c e a e(1种)麦毒草(A g r o s t e m m a g i t h a g o)
毛茛科R a n u n c u l a c e a e(16种)白花驴蹄草(C a l t h a n a t a n s)㊁三角叶驴蹄草(C a l t h a p a l u s t r i s)㊁兴安升麻(C i m i c i f u g a d a h u r i c a)㊁蒙古白头翁(P u l s a t i l l a a m b i g u a)㊁兴安白头翁(P u l s a t i l l a d a h u r i c a)㊁细叶白头翁(P u l s a t i l l a t u r c z a n i n o v i i)㊁棉团铁线莲(C l e m a t i sh e x a p e t a l a)㊁短尾铁线莲(C l e m a t i sb r e v i c a u d a t a)㊁毛茛(R a n u n c u l u s j a p o n i-c u s)㊁石龙芮(R a n u n c u l u s s c e l e r a t u s)㊁翼果唐松草(T h a l i c t r u m a q u i l e g i f o l i u m)㊁瓣蕊唐松草(T h a l i c-t r u m p e t a l o i d e u m)㊁展枝唐松草(T h a l i c t r u m s q u a r r o s u m)㊁箭头唐松草(T h a l i c t r u ms i m p l e x)㊁欧亚唐松草(T h a l i c t r u m m i n u s)㊁东亚唐松草(T h a l i c t r u m m i n u s)
罂粟科P a p a v e r a c e a e(1种)野罂粟(P a p a v e r n u d i c a u l e)
紫堇科F u m a r i a c e a e(1种)齿瓣延胡索(C o r y d a l i s t u r t s c h a n i n o v)
十字花科C r u c i f e r a e(4种)山菥蓂(T h l a s p i c o c h l e a r i f o r m e)㊁独行菜(L e p i d i u m a p e t a l u m)㊁播娘蒿(D e s c u r a i n i a s o p h i a)㊁小花糖芥
(E r y s i m u m c h e i r a n t h o i d e s)
豆科L e g u m i n o s a e(6种)苦参(S o p h o r a f l a v e s c e n s)㊁披针叶野决明(T h e r m o p s i s l a n c e o l a t a)㊁苦马豆(p h a e r o p h y s a s a l s u l a)㊁硬毛
棘豆(O x y t r o p i s h i r t a)㊁毛山黧豆(L a t h y r u s p a l u s t r i s)㊁草木樨(M e l i l o t u s o f f i c i n a l i s)
凤仙花科B a l s a m i n a c e a e(1种)水金凤(I m p a t i e n s n o l i-t a n g e r e)
鼠李科R h a m n a c e a e(1种)鼠李(R h a m n u s d a v u r i c a)
柳叶菜科O n a g r a c e a e(1种)柳兰(E p i l o b i u m a n g u s t i f o l i u m)
伞形科U m b e l l i f e r a e(1种)兴安白芷(A n g e l i c ad a h u r i c a)
杜鹃花科E r i c a c e a e(1种)兴安杜鹃(R h o d o d e n d r o nd a u r i c u m)
萝藦科A s c l e p i a d a c e a e(1种)萝藦(M e t a p l e x i s j a p o n i c a)
旋花科C o n v o l v u l a c e a e(1种)打碗花(C a l y s t e g i a h e d e r a c e a)
唇形科L a b i a t a e(3种)百里香(T h y m u s s e r p y l l u m)㊁块根糙苏(P h l o m i s t u b e r o s a)㊁薄荷(M e n t h a c a n a d e n s i s)
茄科S o l a n a c e a e(3种)泡囊草(P h y s o c h l a i n a p h y s a l o i d e s)㊁龙葵(S o l a n u m n i g r u m)㊁天仙子(H y o s c y a m u s n i g e r)
玄参科S c r o p h u l a r i a c e a e(3种)返顾马先蒿(P e d i c u l a r i s r e s u p i n a t a)㊁轮叶马先蒿(P e d i c u l a r i s v e r t i c i l l a t a)㊁草本威灵仙(V e r o n i c a s-
t r u m s i b i r i c u m)
紫葳科B i g n o n i a c e a e(1种)角蒿(I n c a r v i l l e a s i n e n s i s)
车前科P l a n t a g i n a c e a e(1种)车前(P l a n t a g o a s i a t i c a)
败酱科V a l e r i a n a c e a e(1种)黄花龙芽(P a t r i n i a s c a b i o s a e f o l i a)
桔梗科C a m p a n u l a c e a e(1种)桔梗(P l a t y c o d o n g r a n d i f l o r u s)
菊科C o m p o s i t a e(7种)苍耳(X a n t h i u ms i b i r i c u m)㊁蓍(A c h i l l e a m i l l e f o l i u m)㊁高山蓍(A c h i l l e a a l p i n a)㊁艾(A r t e m i s i aa r g y i)㊁
狗舌草(T e p h r o s e r i s k i r i l o w i i)㊁麻叶千里光(S e n e c i o c a n n a b i f o l i u s)㊁额河千里光(S e n e c i o a r g u n e n s i s)水麦冬科J u n c a g i n a c e a e(2种)海韭菜(T r i g l o c h i n m a r i t i m u m)㊁水麦冬(T r i g l o c h i n p a l u s t r e)
泽泻科A l i s m a t a c e a e(2种)草泽泻(A l i s m a g r a m i n e u m)㊁野慈菇(S a g i t t a r i a t r i f o l i l a)
禾本科G r a m i n e a e(2种)抱草(M e l i c a v i r g a t a)㊁羽茅(A c h n a t h e r u m s i b i r i c u m)
菖蒲科A c o r a c e a e(1种)菖蒲(A c o r u s c a l a m u s)
鸭跖草科C o mm e l i n a c e a e(1种)鸭跖草(C o m m e l i n a c o m m u n i s)
百合科L i l i a c e a e(4种)北重楼(P a r i s v e r t i c i l l a t a)㊁小黄花菜(H e m e r o c a l l i sm i n o r)㊁铃兰(C o n v a l l a r i a m a j a l i s)㊁玉竹(P o l y g-
o n a t u m o d o r a t u m)
43草原与草业 G r a s s l a n dA n dP r a t a c u l t u r e第30卷2018年第1期
2.2草原有毒植物对生产和生态的影响
2.2.1草原超载过牧是造成有毒植物繁衍过盛的主要原因
超载过牧造成草原严重退化㊁沙化,引起有毒植物的大量繁殖,形成种群过盛,造成草原生产力降低,承载力下降,有毒植物在草群中的数量已成为草原退化的一个重要标志㊂
2.2.2多数毒性较大的植物在草群中对家畜正常放牧影响不大
天然草原上常见的毒性较大的植物㊁多呈现全株有毒,根部毒性最大的特点,长期放牧的家畜是一般不采食这些植物的,仅在春季返青时,因家畜贪青或在过度饥饿的情况下会偶尔发生误食中毒㊂本地区主要误食的有毒植物有狼毒(S t e l l e r-a c h a m a e j a s m e)㊁狼毒大戟(E u p h o r b i a f i s c h e r i-a n a)㊁藜芦(V e r a t r u m n i g r u m)㊁毒芹(C i c u t a v i r o-s a)等㊂
2.2.3多数有毒植物可作为中医药或天然农药的宝贵原料
多数有毒植物都可作为中药的重要原料,利用有毒植物狼毒(S t e l l e r a c h a m a e j a s m e)可分离出多种具有较强生理活性成分的尼地吗啉㊁双二氢黄酮㊁伞形花内酯等抗肿瘤物质;草乌头(A c o n i t u m k u s n e z o f f i i)块根具有祛风除湿㊁麻醉止痛㊁消肿抗炎等作用;麻叶荨麻(U r t i c a c a n n a b i n a)㊁天仙子(H y o s c y a m u s n i g e r)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等㊂另外,许多有毒植物具有杀虫或杀菌作用的活性物质,是天然的植物源杀虫剂,如狼毒(S t e l l e r-a c h a m a e j a s m e)提取物对亚洲玉米螟㊁菜粉蝶幼虫㊁蚜虫等害虫具有很高的触杀作用和拒食作用,天仙子(H y o s c y a m u s n i g e r)的乙醇提取物对棉蚜有毒杀作用㊂
2.2.4有毒植物在草原生态环境中担负着重要的生态功能
从草原生态学角度分析,有毒植物是生态系统长期进化而产生的物种,是草原生态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草原植物群落中有着自己稳定的生态位,与其他植物种群相比,具有耐贫瘠,抗旱㊁抗寒㊁耐风沙㊁抗病虫害等特性,在防风固沙㊁保持水土㊁保护草原植被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㊂2.3草原有毒植物的科学防控与综合利用的建议
2.3.1理性使用传统的防除方式
传统上对有毒植物的防除方法主要有人工拔除和化学灭除,其中人工拔除方法经济㊁易行,但因有毒植物多为地下部分发达的植物,人工拔除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还会挖掘深坑,导致人为的草原植物破坏和草原退化㊁沙化;化学灭除方法虽节省人力㊁灭效快,但选择性较差,对毒草及其他可食牧草也具有一定的杀灭作用,大面积使用,易造成环境的化学污染㊂在绿色㊁生态㊁环保理念为前提的新形势下,人工拔除和化学灭除方法易造成人为的生态破坏和种群间平衡,应理性客观地使用传统的为防除而防除的方式,科学地从生态角度考虑有毒植物的存在价值,树立变害为宝的思想㊂2.3.2通过草原合理利用及改良措施,减少和控制有毒植物
合理利用草原,实现草畜平衡是防治有毒植物最有效的办法㊂过度放牧致使优良牧草不断减少,有毒植物迅速增多㊂实施以草定畜,制定合理的放牧利用制度,对已遭受大面积有毒植物侵害的草原推行休牧㊁划区轮牧㊁禁牧以及其它草原改良措施,改变有毒植物的生存环境,减轻放牧压力,加速优良牧草的生长,以实现减少和控制有毒植物数量的目的㊂
2.3.3树立防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科学防控理念
目前,国内对有毒植物的重新认识和生态价值的科学研究工作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人们对有毒植物的认识也由过去简单的拔除 毒草 ,逐步转变为未来利用潜力极大的生态物种资源㊂
2.3.3.1通过对中医药的开发利用,实现草原有毒植物的有效防控
许多毒害草都是医疗界攻克疑难杂症的克星,将有毒植物运用于现代医疗事业已被列入国家重
53
草原与草业 G r a s s l a n dA n dP r a t a c u l t u r e第30卷2018年第1期
要的科研攻关课题,现代研究也证实这些有毒植物具有抗凝血㊁抗氧化㊁抗肿瘤㊁抑制D N A突变㊁延
缓骨骼肌肉疲劳等独特作用,因此,今后可以通过对有毒植物的医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实现对草原有毒植物的有效防控㊂
2.3.3.2通过对植物源农药的开发利用,实现草原有毒植物的有效防控
许多有毒植物所含有的某些有毒物质,在杀灭农作物害虫㊁抑制病原微生物等方面具有明显效果,是天然的植物源杀虫剂或杀菌剂,通过加大研究和开发植物源性农药,既可以有效缓解有毒植物的繁衍给畜牧业带来的危害,又能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寻找绿色环保的防治药剂,真正实现草原有毒植物的有效防控和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㊂
2.3.3.3通过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草原有毒植物的有效防控
有毒植物是草原植物资源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植物遗传多样性中具有重要地位,为保留草原群落中有毒植物相对稳定的数量,维护物种多样性㊂对于交通相对便利的苏木嘎查,可在有毒植物优势区利用其花色艳丽,花期较长的特点,鼓励牧民实施转场放牧,发展草地生态旅游,这样不仅可以实现特殊物种的区域保存,还可为今后深入的开发利用建立天然的种质资源库㊂
2.3.4重视对有毒植物的监测预警和科研投入
建立科学的草原有毒植物灾害监测预警体系,以旗县为单位制定本区域内重点有毒植物的监测㊁评价㊁防控预案,及时有效地避免因有毒植物的大面积暴发而带来的损失㊂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对有毒植物的防控和资源利用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加强旗内草原技术推广机构与国内前沿科研院所的合作,利用本区域内有毒植物资源为专家提供研究基地和试验场所,全面提升有毒植物的科学防控和资源利用水平㊂
3结论
草原有毒植物在某一区域的过度繁衍是草原植被长期逆向演替的产物,其大量存在不仅抑制了其它物种的生长,破坏了草原物种的平衡,增加了牲畜被迫采食或误食中毒的危险㊂传统防治方式下的物理拔除易造成人为的草原进一步退化或沙化;化学防除易造成草原生态环境的化学污染,而且过度的无计划防除也不利于对草原群落物种多样性的保护㊂鉴于草原有毒植物多为多年生植物,根系发达,具有抗旱㊁抗寒㊁抗病虫害㊁耐风沙㊁耐贫瘠和耐恶劣环境等特点,应从生态角度做好对草原有毒植物的科学生态防控,在科学论证后再采取综合的生态防治方式,杜绝对某一物种实施简单的消灭和消除㊂
参考文献:
1 布和敖斯等.鄂温克族自治旗草地资源与评价 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2 布和敖斯等.鄂温克族自治旗野生植物图谱 M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3 赵一之.内蒙古维管植物分类及其区系生态地理分布 M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2.
4 王银,刘英俊等.呼伦贝尔植物检索表 M .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5 史志诚.中国草地重要有毒植物 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6 赵宝班,刘忠艳等.中国西部草地毒草危害及治理对策 J .中国农业科学,2008,41(10):3094-3103.
7 严杜建,吴晨晨等.中国天然草地毒草灾害分布与防控技术的研究进展 J .贵州农业科学,2016,44:(1)104 -109.
8 卢围,宋岩岩,庞龙等.内蒙古阿拉善草地毒草灾害调查与控制对策 J .动物医学进展,2011,32(4):71-75.
9 白云龙.内蒙古天然草原有毒植物综述 J .内蒙古草业,1997(1):13-20.
[收稿日期]2017-12-13
[作者简介]蒋立宏(1974-),女,高级畜牧师,主要从事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和野生植物多样性研究工作㊂
63草原与草业 G r a s s l a n dA n dP r a t a c u l t u r e第30卷2018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