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余金权课题组发现利用适当配体可以实现酮的γ-C(sp3)-H官能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余金权课题组发现利用适当配体可以实现酮的γ-C
(sp3)-H官能化
由过渡金属催化的经热力学稳定的五元金属环系进行的β-C(sp3)-H官能化,在过去几十年得到广泛发展。

然而,由于六元金属环系不易形成,导致γ-C(sp3)-H官能化研究迟迟没有进展。

迄今为止,也只有在含β-环糊精的甲基新戊基酮上实现了γ-C(sp3)-H芳基化(Science 2016, 351, 252)。

近日,余金权课题组在《JACS》上发表了利用配体活化酮的γ-C(sp3)-H实现官能化的文章(DOI: 10.1021/jacs.8b01359)。

该论文首次报道了利用2,2-二甲基氨基氧乙酸助剂介导的Pd(II)催化活化酮的γ-C(sp3)-H芳基化。

其中,首次证实了2-吡啶酮配体可以促使C(sp3)-H活化(Scheme 1),从而进行γ-C(sp3)-H的(杂)芳基化和乙烯基化;分离并表征了罕见的六元环钯中间体,阐明了其反应机理。

最后,还开发了简便的Mn(II)催化的辅基脱除方法,进一步增加了该反应的实用性。

Scheme 1 钯催化γ-C(sp3)-H芳基化
(来源:J. Am. Chem. Soc.)
该课题组首先对配体进行了广泛的筛选(Table 1),初步发现化合物L11具有很好地效果。

随后,作者对其进行了结构改造,发现在3位引入各种吸电子基团后,反应性变差,并且具有空间位阻的L18也表现出较低的产率,推测均是由于不能与钯催化剂有效结合;保护配体中含有羟基(L19)会导致配体效应完全丧失,表明X型配体在此类C-H活化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

Table 1 γ-C(sp3)-H芳基化的配体筛选
(来源:J. Am. Chem. Soc.)
通过利用建立的最佳配体和反应条件,作者探索了酮的适用范围(Table 2)。

甲基烷基酮、具有β-四级碳中心的酮可以在γ位以良好的收率进行官能化;然而,通过形成六元金属环的γ-亚甲基C-H活化的反应收率很低。

Table 2 酮底物的适用范围探索(来源:J. Am. Chem. Soc.)
接下来,作者还筛查了芳基和杂芳基碘的适用范围(Table 3)。

其中,多种杂环的γ位通过γ-C(sp3)−H活化首次实现了官能化。

Table 3 (杂)芳基碘的适用范围探索
(来源:J. Am. Chem. Soc.)
通过3-碘环戊-2-烯酮进行的γ-C(sp3)−H乙烯化反应(Scheme 2),进一步确认了配体效应。

Scheme 2 γ-C(sp3)−H乙烯化反应
(来源:J. Am. Chem. Soc.)
最后,作者还利用无配体催化剂和2-吡啶酮作为配体的催化剂之间反应性的不同,为活性天然产物多个位点进行后期官能化提供了有用的方法。

文中以既是香料又能药用的麝香酮为例(Scheme 3),证实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

Scheme 3 麝香酮的后期官能化
(来源:J. Am. Chem. Soc.)
为了进一步提高这种含氮导向基团的实用性,课题组还着手开发更有效的脱除方法,筛选了各种金属催化剂作为单电子氧化剂,并发现Mn(OAc)2为最佳催化剂。

文中阐述了合理的反应机理(Scheme 4),即Mn(OAc) 2氧化2a释放出CO2和丙酮,得到亚氨自由基9,后续Mn(I)还原,脱除含氮导向基团便得到目标产物。

Scheme 4 Mn(II)催化导向基团脱除
(来源:J. Am. Chem. Soc.)
为了更深入了解该反应的机制和2-吡啶酮配体的作用(Scheme 5),作者尝试对六元环钯中间体进行分离和表征。

基于此前设想的机理,通过相关实验,分离得到了复合物14,经由X射线晶体学确定了其结构,从而证实了预想的反应机理。

Scheme 5 可能的反应机理
(来源:J. Am. Chem. Soc.)
结语:
余金权课题组首次开发了适用于多种酮的γ-C(sp3)−H(杂)芳基化方法,选用5-硝基-2-吡啶酮为此反应最佳配体,并通过实验阐明了其反应机理。

反应所涉及的底物酮(杂)芳基碘化物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并且适合复杂分子的后期C(sp3)−H官能化。

通讯作者:
余金权教授
论文链接:
/doi/10.1021/jacs.8b01359 余金权课题组主页:
/y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