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注桩后注浆(PPG)工法(YJGF04-98)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灌注桩后注浆(PPG)工法(YJGF04-98)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期刊名称】《施工技术》
【年(卷),期】2001(030)001
【摘要】@@泥浆护壁灌注桩是我国建筑和桥梁基础的主导桩型,然而由于存在桩底沉渣和桩侧泥皮的固有缺陷,影响桩承载力发挥和质量的稳定性。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院地基所于1993年、1994年先后开发成功桩底、桩侧后注浆两项专利技术。

该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于钢筋笼底部和侧面预设注浆装置,成桩后2~30d内实施后注浆,固化桩底沉渣和桩侧泥皮,并加固桩底和桩侧一定范围的土体,从而大幅度提高桩的承载力、减小沉降。

近2年,后注浆应用于干作业灌注桩也取得了很好效果,因此,本工法统称为灌注桩后注浆工法,即PPG(cast in place pile post grouting)工法。

固化沉渣和泥皮是开发后注浆技术的初始目标,单桩承载力增幅初期仅为25%~40%。

通过现场模型试验和不同地层80余项大型工程的应用实践和120根桩的静载试验,进一步改进注浆装置,优化工艺参数与流程,单桩承载力增幅进一步提高,对于细粒土达30%~70%,对于粗粒土达60%~120%,桩底桩侧复式注浆高于桩底单注浆,后注浆技术由此跨入了成熟阶段。

表1列有不同类别土层、两种后注浆模式的单桩静载试验的典型实例。

【总页数】2页(P46-47)
【作者】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作者单位】北京北三环东路30号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基所 100013,电
话:(010)84286191,8428619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753.3
【相关文献】
1.灌注桩后注浆工法在软土地基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J], 阮圻
2.建筑地基处理中灌注桩后注浆工法的运用分析 [J], 肖增富
3.建筑地基处理中灌注桩后注浆工法的运用分析 [J], 肖增富
4.建筑地基处理中灌注桩后注浆工法的运用分析 [J], 李飞
5.建筑地基处理中灌注桩后注浆工法的运用分析 [J], 鲍元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