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修辞手法解析及其对应例题阅读中的运用
初中语文7~9年级常用【修辞手法】详解+练习(含答案),基础分必须拿到手
初中语文7~9年级常用【修辞手法】详解+练习(含答案),基础分必须拿到手☞一上|☞二上|☞三上|☞四上|☞五上|☞六上☞一下|☞二下|☞三下|☞四下|☞五下|☞六下运用修辞手法,可以提高文章的表达效果,使文章的语言变得活泼生动。
在阅读和写作中,也都会涉及到对修辞的赏析或应用。
修辞手法是初中语文的重点基础知识之一。
01比喻1.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将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
常是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为人所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令人生疏的事物。
2.三个要素(1)本体: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3.常见比喻词像、好像、若、似、似的、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等。
4.典型例句(1)云彩好似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地飘浮在空中。
(2)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3)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02拟人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
2.表达效果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对所描写的事物感到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3.典型例句(1)录音机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叭”地一声,不唱了。
(2)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儿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3)鸟儿将巢安放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03排比1.定义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2.表达效果(1)用排比来说理,可起到条理分明的效果。
(2)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
(3)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总之,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及应用试题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及应用试题修辞手法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表达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初中语文修辞手法及其应用,并附上相关试题供同学们练习。
一、比喻比喻是通过明确的对比关系,将一事物描述成另一事物的手法。
它能够使文字或口语更富有表现力。
例题1:请用比喻的方式来描述“黄河”。
答案: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她宛如一条黄色的巨龙,长年奔腾在中华大地上。
二、拟人拟人是把无生命的事物赋予生命特征的修辞手法。
通过拟人的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例题2:请用拟人的方式来描述“秋天”。
答案:秋天是一个撒满金黄色落叶的画家,它用金色的画笔,将大地装扮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三、夸张夸张是以放大或缩小的方式来表达事物,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例题3:请用夸张的方式来描述“下雪”。
答案:窗外下起了大雪,纷纷扬扬的雪花飘洒下来,按照物理规律,雪花应该很小,轻盈地飘落,但这雪花却如同鹅毛一样地大而沉重。
四、排比排比是指用并列的方式来列举事物,使文章的表达更加条理清晰。
例题4:请用排比的方式来描述“学习的好处”。
答案:学习让我们心智开阔、眼界宽广,学习让我们智慧增长、能力提升,学习让我们变得自信、勇敢面对一切挑战。
五、反问反问是一种引导思考的修辞手法,通过将问题变成反问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例题5:请用反问的方式来描述“友谊”。
答案:友谊,是一种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东西吗?友谊,是一把可以买到的商品吗?不,友谊是无价的,它是一颗心与心相连的美丽花朵。
六、对比对比是通过明确的对比手法,将两个事物进行比较,突出差异和特点。
例题6:请用对比的方式来描述“春天”和“冬天”。
答案: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大地回春,万物复苏。
而冬天是寒冷的,大地被冰封,一片寂静。
通过以上的介绍,同学们对初中语文修辞手法有了初步的了解。
下面为大家准备了相关的试题,请同学们积极参与练习。
试题1:请用比喻的方式来描述“友情”。
初中语文八种常用修辞手法详解(附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种常用修辞手法详解(附练习题及答案)语文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双关、引用、反语、联想、通感、顶真、互文、回环、移情、象征、寄寓等。
小学语文常用必学的八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
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比喻的三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
(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
(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像、好像、若、似乎、似的、好似、如、犹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变成、是……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句,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为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拟人的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将事物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典型例句(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舞蹈。
(3)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春》(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5)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夸张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
一定要注意:对某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但不是毫无边际、没有原则、无限的,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中考语文易错题系列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分析文章的修辞效果
中考语文易错题系列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分析文章的修辞效果在中考语文中,修辞手法是一个常见的考点,也是考生易错的地方之一。
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并能够增强修辞效果。
下面我们将分析几个常见的修辞手法,并解析其在文章中的修辞效果。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使用比喻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增强读者的形象感受。
以一道中考试题为例:“华山如皋从这里升腾上去,似乎要把天堂撞个稀烂。
”这里作者通过比喻,用“华山如皋”来形容山势,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华山雄伟壮观的景观。
同时,“撞个稀烂”一词也增加了修辞效果,使得读者对山势的威严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
二、夸张夸张是一种修辞手法,常用来描述事物的特点,通过夸大的手法来增强表达的效果。
以一道中考试题为例:“桃李满天下,鹰击长空。
”这句话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通过“桃李满天下”来强调桃李开花的盛景,用“鹰击长空”来形容鹰的威武形象,使得读者对桃李花开和鹰的威武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
三、拟人拟人是一种修辞手法,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以增强表达的效果。
以一道中考试题为例:“窗外的太阳毫不客气地照射进来,就像一个大明星般光芒闪耀。
”这句话中,太阳被拟人为一个大明星,通过这样的比喻使得读者可以更加生动地感受到太阳的光芒明亮的特点,同时也增加了文章的修辞效果。
四、排比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相同或类似的词语进行并列,以增强表达的效果。
以一道中考试题为例:“勤奋可以使人变得更聪明,智慧可以使人变得更优秀,努力可以使人变得更成功。
”这句话通过排比的修辞手法,将勤奋、智慧、努力三个词语进行并列,强调了这三个品质对于成功的重要性,使得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这一点。
通过以上几个例子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中考语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增强了修辞效果。
在解题时,我们要结合文章的语境,准确判断修辞手法的使用,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和表达方式。
初中语文易考知识点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应用
初中语文易考知识点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应用修辞手法是语言运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初中语文考试中的一个重要考点。
准确理解和熟练运用修辞手法,对于提高文章的表达能力、丰富语言表达、增强写作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初中语文易考知识点中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应用。
一、比喻的应用比喻是一种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相似性的联系,以便使对方更好地理解的修辞手法。
在文章中,适当运用比喻可以增强表达的形象力和感染力。
例如,当我们要描述一个人的勇敢时,可以使用比喻来增强表达的效果:“他的勇敢如同一条炽热的火焰,燃烧着他的内心,驱使他奋勇向前。
”二、夸张的应用夸张是一种通过对事物的夸大或缩小来加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
在文章中,适当运用夸张可以突出重点,引起读者的注意。
例如,当我们要表达一个人非常漂亮时,可以使用夸张来增强表达的效果:“她的美丽犹如百花盛开,仿佛置身于花海之中。
”三、排比的应用排比是一种通过并列句中的平行结构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
在文章中,适当运用排比可以使句子结构紧凑、语言韵律感强。
例如,当我们要表达一个人行为连续不断时,可以使用排比来增强表达的效果:“他忙碌地接听电话、查阅资料、写报告,一刻都不停歇。
”四、反问的应用反问是一种以问句的形式提出肯定或否定的问题,以引起对方的思考的修辞手法。
在文章中,适当运用反问可以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例如,当我们要表达对某种不合理现象的批评时,可以使用反问来增强表达的效果:“难道我们能眼看着这种不公平的现象继续存在下去吗?”五、拟人的应用拟人是一种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思维、情感或行为的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
在文章中,适当运用拟人可以增加情感色彩和形象感。
例如,当我们要描述风的特点时,可以使用拟人来增强表达的效果:“风婆婆轻轻拂过大地,为花朵送去了春的问候。
”六、夸张的应用夸张是一种通过对事物的夸大或缩小来加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
在文章中,适当运用夸张可以突出重点,引起读者的注意。
中考 语文 修辞手法及运用阅读训练及解析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阅读训练及解析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下列语句,运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句是()A. 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
B. 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C. 那时的我,真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
D. 蔡老师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
【答案】 D【解析】【分析】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A、B、C句不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没有喻体。
D都是比喻。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题目。
十一月的一天,我们目睹了一个极其美丽的日落。
当我像平时一样(màn)步于一道小溪发缘处的草地之上,那高空(fēi)红的太阳,终于在一个凄苦的寒天之后、暮夕之前,突于天际骤放澄明。
这时但见远方天幕下的衰草残茎,山边的木叶橡丛,顿时沉浸在一片最柔美也最耀眼的绮照之中,而我们自己的身影也长长伸向草地的东方,宛如是那缕斜晕中仅有的点点微尘。
(梭罗《瓦尔登湖》)(1)给拼音写汉字或给加下划线字注音(màn)步 ________(fēi)红________ 凄苦________(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3)文中“澄明”的意思是________(4)文中划线的句子修辞是________【答案】(1)漫;绯;qī(2)发缘;发源(3)清澈明洁(4)比喻【解析】【分析】(1)字形题的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如“漫”与“绯”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初中语文中的修辞手法解析及解题技巧
初中语文中的修辞手法解析及解题技巧修辞手法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通过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理解并掌握修辞手法的运用对于阅读理解和作文写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初中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进行解析,并提供相应的解题技巧。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通过比较来说明事物性质、特点或关系的修辞手法。
它能够使抽象概念变得更加形象、易于理解。
在阅读理解中,遇到比喻句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解题:1. 理解比喻句的意思:比喻是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物体进行比较来说明其特点,理解比喻所用的物体是关键。
2. 分析比喻句与原文的关系:比喻句往往是为了进一步说明或加深原文中的意思,需注意比喻句的逻辑关系。
3. 推导比喻的含义:根据比喻的意思,可推导出与之相对应的具体意义。
二、夸张夸张是一种通过夸大事物的性质和特点,以产生某种效果的修辞手法。
它能够使文学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在阅读理解中,理解夸张的含义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弄清楚夸张的目的:夸张手法常常用于传递情感或强调问题的严重性,理解夸张在文章中的目的是解题的关键。
2. 辨别夸张与真实情况的对比:夸张手法往往与真实情况形成对比,通过对比可进一步理解夸张表达的意思。
3. 推测夸张表达的影响:夸张手法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判断夸张对文章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
三、拟人拟人是一种将非人事物赋予人的特性和行为的修辞手法。
它能够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读者的共鸣力。
在阅读理解中,理解拟人的技巧有:1. 理解拟人所用的非人事物:拟人需要将非人事物赋予人的特性和行为,理解被拟人化的事物有助于解题。
2. 推断拟人的目的和影响:拟人能够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通过推断拟人的目的和对文章的影响可以解题。
3. 判断拟人的意义:拟人常常体现了作者的感情色彩和主题思想,正确判断拟人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四、排比排比是一种将一系列相同句式、相同结构的表达方式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手法。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解析和对应例题+阅读中的运用
初中语文常见修辞方法及其作用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最常用的还是生动形象。
2.借代: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借代的种类①特征代本体。
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
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代泛称。
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④人名代著作。
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作用: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3.夸张: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夸张的几种形式a、扩大夸张。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缩小夸张。
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超前夸张。
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作用: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4.对偶:它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
作用: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5.排比: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作用:可增强语言的气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6.设问:"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
作用:引起读者思考。
用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7.反问: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打感叹号。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的作用(含答案)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的作用(含答案)中考语文修辞手法的作用讲解一、专题详解在回答与修辞手法相关的问题时,我们需要熟记各种常用修辞手法的作用,并结合句子的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1.比喻比喻是用具体、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或描绘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事理。
比喻需要找到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才能构成有效的比喻。
答题格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将某个对象比作某个事物,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思考】1.下面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月光比作银纱,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茅屋内清幽的氛围。
2)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
这句话并非比喻,而是将同类事物进行比较。
3)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这句话运用了___,而非比喻。
2.下面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是什么?1)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
——《笑》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月光下树叶上雨点的清新柔美,营造出空灵剔透的氛围,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2)严闭的心幕,慢慢地拉开了。
——《笑》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封闭的记忆渐渐开启的过程。
2.拟人拟人是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品具有人格化的效果,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答题格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某个对象拟人化,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其特性,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3)她的身体便囚禁在重叠的浓翠中间。
——《溪水》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溪水拟人化,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溪水流入深林,被绿色植物所环绕的情景。
3.夸张夸张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
答题格式】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启发读者联想,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突出了某个对象的特性。
树枝上的鸟儿比真实的花朵还要美丽。
你有没有见过一朵花从春天一直开到冬天?有没有见过树上的花朵在树枝之间飞舞?有没有见过会唱歌的花朵?这些都是鸟儿重新为冬天带来了生机。
初中语文:常见八大修辞详解,含中考真题和解析
初中语文:常见八大修辞详解,含中考真题和解析一、比喻1、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2、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3、常见比喻词像、好像、若、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等。
4、典型例句(1)露似珍珠月似弓。
(2)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3)云彩好似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地飘浮在空中。
(4)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5)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二、拟人1、定义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2、表达效果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3、典型例句(1)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2)录音机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叭”地一声,不唱了。
(3)青蛙唱着恋歌,嫩蒲的香味散在晚春的暖气里。
(4)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儿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5)鸟儿将巢安放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三、排比1、定义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2、表达效果(1)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2)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3)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总之,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3、典型例句(1)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初中语文中的修辞手法解析与应用技巧
初中语文中的修辞手法解析与应用技巧修辞手法在语文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可以增强文章的表达力,让语言更加生动、具有感染力。
本文将对初中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进行解析,并提供一些应用技巧。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将两个事物进行相互类比的修辞手法。
通过比喻,我们可以用一个熟悉的事物来形容另一个事物,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者的意图。
例如,在描述一个美丽的夜晚时,可以使用比喻来加强描写:“月亮如一颗银色的明珠,挂在漆黑的夜空中,照亮了整个大地。
”使用比喻时,我们要注意选择恰当的形象,以及保持整体的逻辑和连贯性。
二、拟人拟人是一种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类的特质和行为的修辞手法。
通过拟人,可以使描写更加形象、生动,读者可以更加容易地产生共鸣。
例如,可以用“树叶在微风中轻轻地笑着摇曳”来形容树叶的动态,增加读者阅读的趣味性。
但需要注意的是,拟人不能夸张过度,要保持描写的合理性和逻辑性。
三、夸张夸张是一种为了强调和渲染效果而故意夸大事物的修辞手法。
通过适当的夸张,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好几辆公交车排成了长龙”这样的描述,夸张了车辆的数量,但更加生动地表达了拥堵的情景。
夸张要注意掌握分寸,不能夸张过度,否则会失去修辞效果。
四、对比对比是一种将事物进行相互对照的修辞手法。
通过对比,可以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点,加深读者对事物的理解。
例如,“她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他的眼神却冰冷如冰雪”,通过对比,表达了两者截然不同的内心状态。
在运用对比时,我们要注意对比的对象要具有差异性,同时要保证对比的逻辑和连贯性。
五、借代借代是一种用代表事物来代替实际事物的修辞手法。
通过借代,可以使表达更加简练而生动。
例如,在写春天时,可以使用“桃花开了”来代表春天的来临。
借代要确保所借代的代词与实际事物之间有密切的关联。
六、排比排比是一种通过反复运用相同的句式结构来进行修辞的手法。
通过排比,可以使句子更加醒目,增加语言的力度。
初中语文古文阅读中的修辞手法解析
初中语文古文阅读中的修辞手法解析古文阅读是中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古代文化的学习,可以增加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古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可能是一个较为陌生的概念,但了解并掌握这些修辞手法对于理解古代文化以及提高阅读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一、象征手法在古代文学中,常常使用象征手法来表达抽象的情感、思想和意义。
通过对象征手法的运用,古文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和感受。
比如《红楼梦》中“湘云如花含露,馥郁可掬”,这里的“湘云”用以象征女孩子的美丽和活泼,通过花的形象表达出她的美丽如花,馥郁可掬。
二、对仗手法对仗是指词语之间在音节和语义上的配对关系。
古代文人常常通过对仗的手法来增加句子的韵律感和节奏感,使文章更加美妙动听。
比如《论语》中的“言必信,行必果”就是一个典型的对仗句,在音节和意义上呼应,给人一种平衡和谐的感觉。
三、排比手法排比是指在修辞表达中,将几个相同结构或类似结构的句子、词语或成分连在一起,起到增强语言节奏、加强语气、突出内容的作用。
比如《论语》中的“巧言令色,鲜矣仁;厚积薄发,终亡国”就是通过排比的形式来强调以德治国的思想,使句子更加有力。
四、比喻手法比喻是一种通过运用形象的语言来进行类比的修辞手法。
通过比喻手法的使用,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比如《红楼梦》中“黛玉亦聪明能干,见事如脱图画之意,一一精细”中的“脱图画”就是用来比喻黛玉见事之敏锐、细致入微。
五、夸张手法夸张是一种通过夸大事物的程度来达到修辞效果的手法,使文句更加生动有趣。
比如《西游记》中的“我张家口城楼上出过的猴子,有二三十万之多”这种夸张的表达方式,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具有明显的夸张效果。
六、反问手法反问是一种表达作者观点和情感的修辞手法,通过提出问题,虽然不需要得到真正的答案,但可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比如《论语》中的“是仁者乎?吾未见其好也”,这种反问形式将对仁的思考引向更深层次,更加突出了作者对仁的追求。
部编中考语文 修辞手法及运用阅读训练含解析
部编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阅读训练含解析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背诵这五首词;回答下列问题。
(1)《望江南》描写的是什么内容?(2)《渔家傲》所写的塞下风景“异”在哪里?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在《武陵春》中词人是如何表现愁苦之情的?“闻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过程?(4)《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的典故分别表达什么意思?(5)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加以解释。
【答案】(1)这首小词表现了一位因心上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她清晨梳洗后登楼远跳,盼望自己的心上人早些归来,但是“千帆过尽”却仍旧不见归人,她被相思折磨得柔肠寸断。
(2)《渔家傲》描述了与中原地区完全不同的塞外景色。
“衡阳雁去”,秋天边塞的大雁向衡阳飞去,表明塞下天气极寒冷.,与作者的家乡吴地(今江苏吴县)大不相同。
“四面边声连角起”,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塞下特异的声音,这种“边声”当然也是中原所没有的。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坐落在祟山峻岭间的孤城,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了城门,这里当然和内地城市华灯初上时的景象迥然不同。
这也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3)《武陵春》中,作者利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浓重哀愁。
这哀愁浓重到使她无心梳妆打扮的程度,甚至不能提起,不可触摸。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诗人也曾产生了去那里泛舟的念头。
她想去双溪泛舟并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办法。
不过,转而却又否定了自己的计划。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怕的是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内心沉重的哀愁。
哀愁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可是词人却把它比做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
中考语文历年真题解析 修辞手法篇
中考语文历年真题解析修辞手法篇修辞手法是语文学习中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中考必考的知识点。
了解并掌握修辞手法对于提高语文能力、分析文章、理解作者意图等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通过解析历年中考真题,详细介绍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应用。
一、拟人拟人是修辞手法中最为常见且有影响力的手法之一。
它通过赋予非人的事物以人的特征和行为,使描写更生动形象,增强感染力。
例如2018年某市中考试题中的一道题目:“园长和开荒者闲谈起来,都喜不自禁地笑了。
”其中“喜不自禁地笑了”表现出植物开荒者有情感反应,通过拟人手法,使文章情节更加活泼有趣。
二、夸张夸张是一种通过夸大事物的特点或程度,达到修辞的效果的手法。
它常用于夸大事物的优点或缺点,以引起读者的注意。
比如2016年某市中考的一道题目:“树木脚下几乎找不到一块平地。
”这句话中“几乎找不到一块平地”采用了夸张手法,以强调树木丛生的地方没有平地的情况,给人以强烈的观感。
三、比喻比喻是一种运用直观的形象语言,将两个相似的事物进行比较的修辞手法。
它能够产生强烈的形象感受,增强读者对事物的理解和感知。
例如2017年某市中考一道题目:“饱经风霜的面孔上有了更多的皱纹,像一张古老的地图。
”这里用“饱经风霜的面孔”比喻了一个人经历很多风雨,脸上有很多皱纹,就像一张古老的地图一样。
四、排比排比是通过在句子中一系列重复的结构、相同的成分或近似的词语,来形成鲜明的对比效果的修辞手法。
它可以加强语言的节奏感和修辞力度,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比如2019年某市中考一道题目:“撒出的线由无到有,由狭窄捆固变得厚实而弯曲。
”这里通过对线的变化进行排比,突出线从无到有、从狭窄到厚实而弯曲的过程。
五、反问反问是以疑问句的形式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修辞手法。
它能够巧妙地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增强语言的说服力。
例如2015年某市中考一道题目:“还有比这更努力的事情吗?”这里通过反问的方式,强调了某个事情的努力程度,进一步凸显了其重要性。
新中考语文 修辞手法及运用阅读训练及解析
新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阅读训练及解析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而各题。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1)此选段中有一个错字是________,正确的书写是________。
(2)文中划线句是作者改定稿,原稿是“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请比较原稿和改定稿,谈谈修改后的好在哪里?(3)语段中的“实在标致极了”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答案】(1)熳;漫(2)修改后的改定稿,为“清国留学生”加上了定语“成群结队”,“成群结队”具有讽刺的作用,表达了对留学生的不明事故,愚昧无知的讽刺。
(3)反语。
题目中本意是表达自己对清国留学生丑态的厌恶,这里故意用“标致”一词,有嘲弄、讽刺的意思,使文章语言幽默,风趣而不失力度。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汉字的书写,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烂漫:意为颜色鲜明而美丽。
(2)本题考查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先分析原句子与改动句子的区别,很明显是改动的句子加上了“成群结队”一词,然后分析“成群结队”一词是对清国留学生的愚昧无知的讽刺。
表现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
表达出作者内心对东京的失望。
(3)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
先确定本句修辞手法,“标致”是形容人容貌出色,这里形容“清国留学生”很显然是反语。
有嘲弄、讽刺的意味。
然后运用反语的作用(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方法。
不论是正话反说,还是反话正说,比起直白的表达来都更为有力,语气更为强烈,情感更为充沛,,给人的印象也更加鲜明。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案例分析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案例分析修辞手法是语文中常见的一种表达艺术,通过运用修辞手法可以提升作文的效果,使文笔更加生动丰富。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学生们常常接触到各种修辞手法,今天我们将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初中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1. 比喻手法比喻是用「A像B」的表达方式,将一个抽象的事物或概念用具体的形象来描述,从而让读者有形象感受。
比喻手法在初中语文中的应用非常普遍,下面我将举例说明。
【案例一】原句:她的笑声如银铃般清脆。
分析:这句话中使用了比喻手法,把笑声与银铃进行了类比。
通过这种修辞手法,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笑声的美妙和清脆。
【案例二】原句:她眼泪汪汪,如倾泻而下的江河。
分析:这句话中使用了比喻手法,将眼泪和江河进行了类比。
通过这种修辞手法,将眼泪的众多和奔腾汇聚的特点生动地展现出来。
2. 比较手法比较手法通过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比,突出事物之间的相似或相异之处,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和表现力。
【案例一】原句:他勇猛如狮子,奔跑如野马。
分析:这句话通过对比把他的勇猛与狮子进行了类比,把他的奔跑与野马进行了类比。
通过这种比较手法,使他的勇猛和奔跑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案例二】原句:她的皮肤白皙如雪,柔软如棉。
分析:这句话通过对比把她的皮肤与雪进行了类比,把她的皮肤与棉进行了类比。
通过这种比较手法,使她的皮肤的颜色和质感更加形象地展现出来。
3. 夸张手法夸张手法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在语言表达中通过夸张手法可以使描写的事物或场景显得更加生动有趣。
【案例一】原句:他生气时,整个房间都要颤抖。
分析:这句话使用了夸张手法,通过夸大生气的情绪,使读者更能感受到他的愤怒和力量。
【案例二】原句:她的笑声震破了天空。
分析:这句话使用了夸张手法,通过夸大她的笑声的声音,使读者更能感受到她开心的心情和欢乐的氛围。
4. 借代手法借代是用其他词语代替本应该出现的词语,通过借代手法可以使表达更加简练,避免重复。
【案例一】原句:在这片土地上,有他用心灌溉的希望。
【精品】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解析
【精品】部编初中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解析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阅读文段,完成小题。
大熊猫是一种人见人爱的动物。
大熊猫喜欢(xī)戏,憨态可(jū),有时直立起来,状似舞蹈;有时背倚石头啃着竹枝,神情悠然自得;有时团作一团打滚,曼不经心;有时拖着笨拙的身躯,晃晃悠悠地在草地上玩耍。
大熊猫经过训练就成了杂技“明星”,能够表演前滚翻、骑木马、蹬皮球等精彩节目,常常博得观众的热烈掌声与欢笑声。
犬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也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濒危动物。
(1)给加下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填汉字。
倚________ 笨拙________ (xī)________戏憨态可(jū)________(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1)yǐ;zhuō;嬉;掬(2)曼不经心;漫不经心(3)排比;拟人【解析】【分析】(1)注意“倚”读“yǐ”,不要读成“qǐ”。
嬉戏,xī xì,意思是无忧无虑地玩耍。
憨态可掬,hān tài kě jū,形容憨态十分明显,好像可以用手捧住一样,多形容动物或人形态天真可爱、单纯的样子。
(2)“曼不经心”正确书写为“漫不经心”。
读音为màn bù jīng xīn,比喻人做事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3)划线句子“有时……有时……有时……”运用了排比的修辞,“舞蹈、神情悠然自得、在草地上玩耍”赋予大熊猫人的神态及动作,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故答案为:⑴yǐ;zhuō;嬉;掬;⑵曼不经心;漫不经心;⑶排比;拟人。
【点评】⑴作答时,注意易错音的积累,掌握汉语拼写规则,规范拼音书写,不要写成英语字母;根据拼音写汉字,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辨析,避免混淆;⑵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之修辞手法的作用
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之修辞手法的作用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修辞手法的作用初中语文的难点之一就是阅读理解。
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如“为什么要这样写作文?”,“这句话的深层含义是什么?”以及“这个词在这里有什么作用?”然而,我们必须战胜应试,才能获得高分。
本章的目标是回答一个问题: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记住两个步骤:首先解释修辞本身的作用,其次结合句子语境和文本。
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反复、设问、反问、夸张和对偶。
比喻和拟人的修辞用法比较相似,因此我们将它们放在一起讲解。
拟人答题格式:通过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某个物品或事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描述其状态或情态。
有时还需要加上作者的情感。
经典实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答案:通过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草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小草不经意间生长的情态和旺盛的生命力。
比喻答题格式:通过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某个事物比作另外一个事物,生动形象地描述其特性。
有时还需要加上作者的情感。
经典实例:“从未见过开得这么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
”答案:通过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茂盛的藤萝比作瀑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XXX的茂盛。
表达了作者对藤萝花的赞美之情。
排比:可以增强气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答题格式:通过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某个事物的特性,使句子条理分明,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富有气势,或者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经典实例:“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似雪。
”答案:通过采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花的鲜艳美丽,句式整齐、音律和谐、气势如虹,表达了作者对XXX的喜爱之情。
对比答题格式:通过使用对比手法,将两个事物进行对比,突出某个事物的特性。
经典实例:XXX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XXX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道:“不要失了你的时了!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来!……”此段存在明显的问题,因此删除)通过使用修辞手法,作者可以生动形象地表现事物的特性,增强文章的气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常见修辞方法及其作用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最常用的还是生动形象。
2.借代: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借代的种类①特征代本体。
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
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代泛称。
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④人名代著作。
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作用: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3.夸张: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夸张的几种形式a、扩大夸张。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缩小夸张。
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超前夸张。
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作用: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4.对偶:它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
作用: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5.排比: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作用:可增强语言的气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6.设问:“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
作用:引起读者思考。
用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7.反问: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打感叹号。
作用: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起强调作用。
8. 比拟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①拟人。
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
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使事物人格化,使语言富有神采。
9.反复:由二个相同的词语或句式构成反复。
作用:主要起强调作用。
技巧点评⑴不要把有“像”“好像”的句子都看成比喻句。
在多数情况下,“像”“好像”“仿佛”表示比喻,但是要注意以下情况不是比喻。
①表示比喻的: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②表示推测、揣度的。
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③表示例举。
如:攀枝花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去处,像二滩水库、米易溶洞。
④表示想象。
托起它,好像世界上的一切生命都在我掌中似的。
⑵怎样区分设问和反问:设问和反问都是有疑而问,但是设问是自问自答,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则是问而不答,以加强语气。
如: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
(设问)难道你就觉得只是树?(反问)⑶借喻和借代的不同。
①借喻是比喻的一种,侧重于“喻”的喻体和本体相似的关系,借代的借体和本体是相关的关系。
借体与本体之间没有相似点。
②借喻可以换成明喻,借代不能。
⑷怎样区别排比和反复:排比句至少是三个句子,反复句是两个以上的句子。
排比句的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有共同的词语。
反复句是两种以上相同的语句重复,为了突出强调。
如: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排比)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
(反复)答:连用两个“太迟”是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对春天的盼望已久,因为母亲冬天过得太艰难,可见“我”对母亲的爱!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裤子上的裂缝比作伤疤,把”我“内心的愧疚表现的更强烈!曲径通幽出自唐代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含义是弯曲的小路通到幽深僻静的地方。
中考例题例1 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有错误的一项是()A.“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争渡,争渡”运用了反复手法,表现了词人急着寻路回家,奋力划船的情状。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运用对偶手法,描绘了一幅风和日雨、红碧交辉的彩色图画、令人心旷神怡。
C.“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运用反问手法表现了女主人公对在外服徭役的丈夫深切的思念之情。
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出”字运用了夸张手法,写出青山的动态美。
【分析】此题既考查学生对修辞格的辨识,又考查学生对所用修辞作用的理解,是一道修辞方法的综合题。
做题时要从两个角度思考,一是看各自运用什么修辞方法,二要结合语言环境体会所用修辞的作用,甚至结合全文内容去理解。
如A项运用反复修辞,作用理解十分正确,B项是对偶,其作用亦如此。
C项是反问,所表达思想感情是正确的。
最后我们来看D项,“出”字的确出神入化地写出青山的动态美,但决非是夸张的修辞,而是拟人。
【答案】 D【说明】这类题既应注重修辞的运用,又应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意义,只有两者结合,深入分析,才能做准做好。
应予以重视。
例2 下面句中的修辞方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她那红润的脸蛋犹如盛开的梨花。
B.南京的“金城”摩托车在广交会上赫然登场。
C.阅览室里安静得连针掉到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
D.谁会欢迎脱离实际的空头理论家呢?【分析】此题是对修辞方法是否正确运用的考查。
做此题时,必须结合语境去考虑。
如A项运用比喻,将“红润的脸蛋”比喻成“盛开的梨花”,本体与喻体虽然本质上不同类,但二者截然不同的颜色,使二者失去相似点。
因此A项运用“比喻”是不恰当的。
另外三项B、C、D分别是拟人、夸张、反问,运用恰如其分。
【答案】 A【说明】这类题意在考查考生对修辞方法运用能力的测试,要做好这类题,首先要理解语句的含义,其次,选择合适的修辞格来介绍、描述这一事物。
关键就是看这一修辞运用是否合理。
故修辞的运用须紧紧结合语境来判断。
例3 仿照画线的句子,续写一个句子,与画线的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
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这是一道仿写题,又是一道运用修辞题。
要做好这道题,既要注意仿写的相关规则:即仿写题也可叫做句式运用题,它是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语言表达能力。
做此题又要注意运用修辞,就一分句而言,“你是一棵大树”,“你是一泓清泉”可推测下一句应运用含“是”字的暗喻句;就整句来看,又应运用排比的关联词,“如果……就……”最后还要注意围绕中心去仿写含有两种修辞的句式,即围绕“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这一主题而展开。
若经过这样的思考,就不难了。
【答案】①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增添一分绿意。
②如果你是一朵小花,就装着一分春色。
③如果你是一片云朵,就化作滴滴甘霖。
(答案可多种多样,但应注意运用修辞和句式正确。
)【说明】要做好这类题型,除了要掌握好仿写题和修辞的知识,还应在日常的语文学习中,必须注意“观察”语言现象,重视语言积累,重视语感训练,才能更好地学习并运用语言。
例4 对句子修辞方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大海里,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
②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间。
③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④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A.比喻拟人对偶夸张B.拟人拟人对偶比喻C.比喻对偶排比比喻D.拟人对偶排比夸张【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对修辞方法的辨别。
①句中把“银波”的形状比作“鱼鳞”,是比喻。
②句中把“根”富于人情味,“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间,是拟人。
③句中把“长城内外”与“大河上下”作对偶,且前一分句与后一分句同样是字数相同,词性相对,意义相近。
④句中把太阳的温度夸大到“火”的程度。
这是把事物夸大的一种,这是运用了夸张。
【答案】A【说明】做这类修辞题目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像上面“分析”的方法,即逐句逐项地分析,直到找到正确答案为止;一种方法是直接筛选法,这种方法是若你一眼看出哪句是何种修辞,就给该句定位,用排除法即可确定,其他选项暂且不再过问。
总之,做这类题的前提是应熟练掌握各种修辞的类型及判别。
5.对下列古诗词中加点部分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雨,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运用比喻,以景物喻愁思,烘托出闲愁之多。
B.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运用了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爱山的深厚感情。
C.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萤。
——说“春风”能“语”,赋予物以人的动作,生动而别有情趣。
D.螟虫喧暮色,默思坐西林。
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多。
——运用对比手法,以彻夜听雨反衬落叶之多。
6.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
”话语轻柔得像一团云,一团雾。
不,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病痛的伤口。
——“棉球”这个喻体贴切,不仅符合医生职业的特点,而且切合患者当时的心态。
B.哦!我突然感觉到,我是看到了一个更是巴金的巴金。
文静、温和、诚挚的外表里,却有一颗无比坚强的心。
——后一个“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突出了描述对象的特征,给人印象鲜明深刻。
C.目前,我正兴致勃勃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减肥”,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绝不吝惜。
——将作品拟人化,把删削冗繁说成是“减肥”,生动幽默。
D.小雪和妹妹常常不吃晚饭,就跑到海边,把自己焊在礁石上,听潮起潮落,看日沉日升。
——用拟物的方法夸大听潮观海的痴迷程度,形象生动,有感染力。
7.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江上的景色越发奇丽。
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面,像莲花,像海棠叶,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乐手吹策……说不定你忘记自己在漓江上了呢!——此句运用了多个比喻句,写出漓江两岸石乳的千姿百态,进而表现了漓江景色的奇丽。
B.我们总希望一切都是完美的,总希望所有的机缘都能在同时出现,总希望整条路上都是和风丽日、鸟语花香。
却没想到,追求完美的我们,本身就是一种不完美,一种极端的不完美。
——句中三个“总希望”领起的排比句强调了“我们”对“完美”的希求,以及对完美难以得到的深深的惋惜。
C.海与山绸缪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俘了海水;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角角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