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主题作业的优化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主题作业的优化设计
作者:郑天鑫
来源:《山西教育·教学》 2019年第12期
郑天鑫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越来越重视。

在这种
教育背景下,如何提升小学数学主题作业设计成为学生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方式,教师只有将
作业结构设计好才能有效帮助学生吸收课堂知识。

现阶段,还有一些学校受到传统教育影响,
通过题海战术作业为手段达到巩固知识目的。

然而,这种方式并不能激发学生兴趣,时间长了
还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合理的主题作业设计可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主题作业中获得思维锻炼,个人素养也会得到提升。

一、注重作业设计生活化,强化学生实际应用
数学具有逻辑性强、抽象性强的特点,还有部分知识需要理解概念。

因而,数学成为小学
学习中相对较难理解的科目,教师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能激发学生
学习的兴趣,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师想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
需要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从生活入手,为学生创建适当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迅速理解
数学的真谛。

生活是最好的百科全书,也是学生身边的故事与生活经验,教师将教材内容与生
活实际相结合,就可以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内容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用数学思维解决和分析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到课本内容与生活实际有密切联系。

比如,在学习“混合运算”时,教师就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逛超市”的混合运算作为
主题作业,鼓励学生在放学回家后走进身边超市,找一找、看一看,并将感兴趣的物品价格记
录下来,尝试解决超市购物中隐含的混合运算知识,并且通过文字、图表形式记录下来,作业
完成后,还可以记录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这种主题作业布置后,很多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自发组成小组,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带着纸笔、相机,走进超市,用手中的工具记录不同物
品的价格,然后学生根据混合运算知识,结合生活中购物会遇到的问题,进行不同方法的计算。

如,超市进行促销时,酸奶7 元1 盒,买5 赠1;鸡蛋30 元1 盒,第2 盒八折,妈妈一共
带了100 元,她买5 盒酸奶后,还可以买几盒鸡蛋?学生通过这种问题设计引导,让自己参与其中,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加深对混合运算知识的理解,从而完成知识建构
的过程,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培养中一项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提升思维能力。

教师在课堂作业设置中通过巧妙的
问题可以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不断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数学教材习题作业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
知识,体现出数学本质特征,习题设计也具有科学性、合理性,这也成为巩固和评价学生学习
效果的载体,教师要充分挖掘其中可以展现学生思维水平、体现学生能力发展的习题资源,找
出其中有价值的课后习题,并将这些资源进行创新,将数学知识用活,在巩固基础知识上进一
步体现其中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思考问题,用不同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但是,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经常采用题海战术布置作业,这种方式只关注学生得数是否正确,
往往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力锻炼和方法练习,不利于学生提升数学素养。

比如,在学习“运算律”知识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设置“铺设地砖中的学问”,考查学生
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道题目不仅对本单元运算律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而且还是“组
合图形面积”知识的基础,其背后蕴藏着重要数学价值。

这个数学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用多种数
学方法和思路解决问题,教师可以给予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进行探索讨论,也可以将学生分成不
同小组集思广益、共同探讨、相互启发。

最终学生想出了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法,例如填补法,
将不规则原图填补成一个新的长方形,再用减法进行计算。

也可以用分割法,将原题分割成不
同的两部分,再运用挪移法,通过对比分析图形各边长的数据,将部分图形分割成不同图形,
并将分割后的图形移动到剩余图形的另外一边。

通过多种方法比较分析,学生深刻体会到多角
度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感受到数学的乐趣,锻炼了能力,提高了数学素养。

三、注重表征方式选择,强化数学概念理解能力
数学是一门研究生活中数量关系和空间位置关系的学科,教师在讲授数学时要注重凸显数
学抽象思维特点和逻辑思维特点。

小学阶段,很多学生对于数学逻辑思维认知不够,学习经验
和认知水平也存在差距,大多数习惯于用形象思维进行思考,这种思维习惯不利于数学知识的
掌握,容易在以后学习中出现理解偏差。

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逻辑思维和能力拓展,要重视
数学刻画多元表征方式,充分利用多种表征方式丰富学生对于数学符号的选择和感性认识。


数学领域中,对于数的领悟是比较困难的,很多学生需要借助直观模型理解逻辑意义。

比如,教师在讲授“认识分数”这节课时,重点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行学习。

为了帮
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分数,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主题作业:10 分钟内,学生任意列举出几个分数,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释这个数代表的意义,相互之间比一比,哪位学生举例最多,哪位
学生举例方法最独特。

很多学生列举出多个分数例子,在用图形等不同方式表达分数时,也是
别具一格,有数轴的、有圆形的、有长方形的、有三角形的、有线段的,这就充分展示出了学
生对于分数概念的理解能力和层次水平,对于不同整体的不同分法,从面积模型到集合模型,
增强了学生对于分数的认识。

四、注重多媒体技术,强化数学作业设计创新性
小学数学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很多学生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就需要根据教材内容要求,
结合学生现有认知能力,强化数学作业设计的创新性,将教材中抽象知识通过习题将其系统化、形象化,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知识,锻炼学生创新思维和认知能力。

教师将现代化多媒体
技术融入课堂中,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课件和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大量学习资源,拓宽学生视野和眼界,增加学生知识深度。

尤其是现
代化技术发展较快的今天,学生在家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完成主题作业,随时练习,培养和提升学习能力。

比如,教师在讲授“时、分、秒”这一内容时,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创新设计,将
日常生活画面通过钟表动画形式展现出来。

将早上起床时间、吃饭时间、上课时间、放学时间等,与钟表相对应,感受一天中钟表的变化,体会时间的变化,体会时针、分针、秒针之间的
关系。

可以通过画出一天不同节点时间形式,或者动画视频作业形式,让学生设计出自己一天
的活动时间安排,将动态化课堂融入动态化作业中,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从
而更加高效地保障课堂质量。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并不成熟,教师要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和教材内容,培养学生运
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主题作业优化设计是现代化教学中培养
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学生通过完成主题作业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可以培养思维能力,可以提升数学素养。

因此,教师要通过创新教学手法完善主题作业设计,引导学生在主题作业
中获得数学学习方法,理解数学思想,锻炼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学校)
(责任编辑冉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