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郑州都市区规划推动郑汴港协调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大郑州都市区规划推动郑汴港协调发展
耿明斋
【摘要】城镇化和创新是新常态新阶段保持河南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两大动力源泉。
为此,应该迅速启动至少包括郑、汴、焦、新、许等五城市在内的大郑州都市区统一规划和建设,尤以促进郑汴港区域协调发展为先。
以郑开大道等城际之间主干道快速化改造及城际铁路与市内交通体系无缝对接改造为突破口,逐步形成交通基础设施全面对接、功能定位合理、互动互补、运行顺畅的都市连绵区。
%Under the new normal and new stage,urbanization and innovation are two important sources of motivation which lead to Henan Province’s economy maintaining continuous and steady growth. Therefore,the government should quickly activate the unified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Zhengzhou metropolitan area at least include Zhengzhou , Kaifeng,Jiaozuo,Xinxiang,Xuchang the five cities. Especially,we should give the priority to promoting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Zhengzhou,Kaifeng and Airport area. The intercity main road rapid transformation such as Zheng Kai Avenue and intercity railway urban traffic system seamless joint transformation should as the significant breakthrough , gradually form the traffic infrastructure comprehensive docking,rational function orientation,interaction and smooth operation of the Metropolitan Interlocking Region.
【期刊名称】《河南科学》
【年(卷),期】2016(034)009
【总页数】4页(P1563-1566)
【关键词】都市区规划;协调发展;大郑州都市区
【作者】耿明斋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河南开封 475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61
自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第一个10年,借助于投资及资源开发,河南经济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GDP总量稳居全国第五,跨入经济大省行列.随着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持续和经济新阶段的到来[1],河南经济如何找到新动能,在未来10~20年间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再上一个新台阶[2],仍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重大课题.本文认为,城镇化和创新是两大动力源泉.城镇化不仅可以拉动投资,而且可以形成功能强大的产业承载平台,促进产业升级发展[3].创新的价值不仅是提供新产品满足新需求,更重要的是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4].就河南来说,启动大郑州都市区规划,建设郑汴新区,推动郑汴港协调发展是个很好的切入点和基本抓手.
这里所指“大郑州都市区”并非通常以郑州辖区为边界的“郑州都市区”,而是以郑州为中心,涵盖郑州周边城市辖区在内(郑汴洛焦新许)、正在形成中的“都市连绵区”,或“组合型大都市地区”.提出本建议的理由有以下3点.
1.1 形成以郑州为中心的“连绵都市区”是必然趋势
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共享及外部正效应,使向心聚集发展成为空间演化的基本趋势,也是现代社会的普遍空间结构形态.郑州因其交通区位优势而作为全省乃至整个中原经济区要素聚集中心的地位无可替代.近年来,随着以机场二期、米
字形高铁为代表的现代化交通枢纽的打造和故有优势持续强化,郑州的吸引力和辐射力愈来愈强,要素向以郑州为中心的区域聚集步伐日趋加快,规模持续增大.由此而导致的都市化蔓延迟早会超出郑州市辖区的范围,并与周边城市区域对接,形成“连绵都市区”,也就是“组合型大都市地区”或“大郑州都市区”.既然趋势如此清晰,就应该未雨绸缪,尽快启动“大郑州都市区”规划,对这种趋势加以科学引导,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
1.2“十三五规划”和“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战略布局需要落地
正是认识到上述趋势并顺应上述趋势的需要,《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及谢伏瞻书记(时任省长)在河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明确提出,要“构建‘一极三圈八轴带’空间布局”、“促进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建设郑州都市区”、“推动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构建组合型大都市地区”[5-6].这些重要文件中提出的战略布局,显然不仅仅是一般号召,而是要落地实施的.而要落地实施,就肯定会遇到超出各市行政辖区范围以外的事情,城市之间的协调自然可以化解某些问题,但很多问题单靠城市之间的协调难以解决,必须要在省级层面协调,而省级层面协调的基础之一就是省级层面科学的统一规划[7].
1.3 目前以行政辖区为基础的规划方式很难达到科学与应有的品味
目前,区域与城镇规划都是以行政辖区为区域单元由不同层级政府主导的,而且即使同在一个大的区域单元范围内,不同层级的区域单元规划,也都是独立做出的.比如,乡镇规划基本上由乡镇政府主导独立做出,县域规划由县级政府主导独立做出,市级区域单元规划由市级政府主导独立做出.基层区域单元规划虽然会考虑更高层级区域单元规划的需要,但由于各自独立做出,不同层级区域单元规划错位和相互迁就的情况十分常见.而且往往是高层级区域单元规划迁就低层级区域单元规划,因为低层级区域单元规划更具体,更顾及基层实际需要,更不容易变动.这样
不但拉低了高层级区域规划的水平,而且功能重复、建设重复的现象难以避免[8].所以,就“大郑州都市区”建设来说,如果不能及时启动省级层面的统一规划,而任由各相关城市自由裁量,在各自自我规划的基础上随机对接,那也很难避免功能与建设重复,很难避免低端化.因此,建设组合型大都市区域,适时启动大郑州都市区规划是必需的.
覆盖郑汴洛焦新许区域的广义大郑州都市区内部一定是要分层的.郑汴港一体化区域应为大郑州都市区的核心区:以郑州为中心,与核心区对接,涵盖许昌、新乡、焦作辖区的部分为拓展区;洛阳和济源一体化则可形成副中心区域.统一规划可以在广义都市区的框架下分圈层进行.2005年,省委省政府推出郑汴一体化战略并列入“十一五”规划.此后几乎所有关系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重大战略谋划和重要的政策文件中,都没有绕开过这个话题.经过十余年实施,郑汴一体化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重大进展:郑开大道、物流通道、城际铁路以及连霍、郑民高速公路等多层次快速化交通系统,把两个城市紧紧地联结在一起,使之畅通无阻,有了同城化的效果;郑东新区、开封西区和中牟北部东西向轴带区域建设如火如荼展开,几乎将两个城市连在了一起;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建设在南部的展开,更使郑汴之间产生了咬合效应,在郑汴一体化基础上衍生出了大郑汴港区域.但是,与“对接、共享、互补、互动”,深度融合,最终形成功能强大的巨型都市区及区域增长极的目标相比,郑汴一体化发展仍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很多待提升的空间.这恐怕也是“十三五”规划重新强调该战略,提出建设开港经济带、郑汴产学研示范带和黄河生态带,打造郑汴一体化升级版,促进郑汴深度融合,推动郑汴港协调发展的原因所在.深化实施这一战略,本文认为还是应该从深化规划对接、基础设施对接和功能界定入手.
2.1 规划对接
如前所述,由于规划主体分属两市,各自规划只考虑辖区内的需求,很难顾及辖区
之间对接的需求,所以,做出来的规划事实上是两个体系,而不是一个体系.这是
规划往往产生错位的根本原因.鉴于此,整个郑汴一体化区域,也就是大郑汴港区域,规划主体应该上移至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比如说发改委.整个区域各部分规
划应该在一张图上表达出来.事实上,我们现在至少已经有了郑东新区、郑州经开区、郑州航空港区、中牟县、开封西区等5张分区域的规划图,实际上还有一张
先前做出来的几乎覆盖上述所有区域,面积达2000余km2的“郑汴新区”图,
以及在此图基础上改造的大“郑州航空港经济实验区”图.下一步,应该在发改委
主持下,聘请世界级的规划机构,综合考虑各区域规划现状及相应元素,整合出一个统一的郑汴港一体化发展图,并以人大立法的形式固定下来,严格遵循实施.
河南省虽然有了4个国家战略,但尚没有一个代表经济社会发展前沿需要,顺应
都市化发展规律,以城市新区命名的国家战略.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省份和中部
若干有影响的省会城市早已落地,就是西部一些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明显低于我们的省份,如甘肃和贵州也都陆续展开规划建设(国务院批准建设的新区已有18个,仅中西部就有西咸、贵安、天府、湘江、滇中、赣江、兰州、两江等8个).应该说,不管是综合大战略的中原经济区,还是专项战略的航空港和郑洛新创新示范区,都无法代替城市新区对于一个区域发展的承载和引领价值.因此,依托郑汴港区域
谋划和建设郑汴新区,并使之上升为国家战略,仍然是我们的亟须.
2.2 基础设施对接
1)改造和完善轨道交通系统.现有的郑开城际铁路西起郑州高铁站,东至开封西区,是全省开通的第一条城际轨道交通线路,按理说应该在郑开城际交通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但事实上没有,开行频次低、间隔时间长、与其他市内交通工具对接
不顺畅.因此,费时费钱,不太招人喜欢,造成恶性循环.所以,要使这种现代化交
通工具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必须加以改造.一是郑州这边直接与市内地铁系统
对接,可考虑在不改变现有与高铁站对接的格局下,将地铁一号线从明理路处引出,
向东延伸至绿博园站,直接接上郑开城际.这样,郑开城际的人流就可以直接经由
地铁系统到达市内目的地,而不必再由高铁站转,从而会大大增加城际铁路对人流的吸引力,推动其尽快进入良性运转状态.二是开封这边改变原有向老火车站延伸
的线路设计,改由沿金明广场—大梁路—宋都御街一线向市区主要景点延伸,这
会给郑开之间的人流乘坐城际铁路带来极大的便利,必然会吸引大量人流进入城际铁路系统,实现铁路运行的规模效益和良性循环.完善城际轨道系统的着力点在于
尽早将意想中的开封至港区城际铁路建设转化为实际行动,尽早启动开港城际铁路规划建设,最好能与正在建设的郑州至合肥高铁及设在港区的高铁南站同步对接运行.
2)完善并增建城市道路和供排水、供电系统.首先应该完成郑开大道的快速化改造.作为联结郑汴两市的主轴线,随着两市融合发展步伐的加快和车流人流量的迅速增加,密集交叉路口的现状已经对东西向交通构成了严重的障碍,所以,郑开大道的快速化改造已经迫在眉睫.其次是断头路的对接和新增道路的规划建设,应该包括
东西向现有开封东京大道与郑州平安大道中牟段对接,连霍高速公路南侧道路和北侧沿黄河东西向道路的建设,以及陇海通道南侧郑州航海路、南三环等道路向开封方向的延伸等.南北向由开封向航空港方向的道路除已经规划并开工建设的开港大
道外,还应该在开封与中牟之间及中牟与郑东新区及经开区之间再陆续规划建设数条大道,以形成路网.另外,在供排水、强弱电系统等方面,应该将已经规划即将
启动的郑州地下管廊建设延伸至开封.
3)景观水系和生态廊道对接.郑州东区和开封西区均有庞大且功能完善的景观水系,但两者各自独立,功能无法实现最优化.应该在统一城市规划的基础上尽快将两大
景观水系对接起来,既形成互联互通的网状结构和良好景观,又凸显该区域良好的旅游休闲功能,助推服务业的发展.同时,加快黄河生态带建设的步伐,使之尽快
形成都市区北部的绿色屏障,成为当地居民和外来游人休闲消费的新空间.
2.3 功能界定及培育
合理的都市区布局应该是以中心城市核心区域为枢纽点,以散射状向外延伸的主干交通线路为骨架,以散布在交通干线上大小不同的功能区为支点所构成的城市区域,而不能是圈层状平铺外摊所形成的饼状片.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国的都市区多
是自发无序外摊所形成的饼状片,郑州也不例外.所以,我们迫切需要利用规划以
郑汴港为基础的郑汴新区或大郑州都市区核心区的机会,通过科学规划使之回归到合理的状态.除了前面说过的科学规划和基础设施合理布局之外,重要的就是都市
区体系内各个支点功能的界定和培育.在大郑州都市区核心区也就是郑汴都市区内,郑州的中心地位自不必说.在此基础上,如何发挥开封的比较优势,在与郑州互补
的基础上明确其功能定位,促进都市区相关功能向开封聚集,着力放大其服务覆盖范围,使之成为服务于整个都市区的功能区,而不是仅仅服务于开封辖区的功能区.只有这样,郑汴一体化融合发展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整个区域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活动效率提升的目标才能实现.据此思路,开封应该聚集和放大的功能大概主要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旅游休闲.作为八朝古都,开封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和众多的古迹文化景点,也在饮食文化民俗民风方面保留了很多古代的痕迹,这些对现代人都有着特殊的吸引力.这一方面郑州无法相比,所以也是郑州都市区功能的最好补充,应该将开封界
定为整个都市区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区域.围绕这一功能,有意识地将高档宾馆饭店、博物馆、文化馆等密集布局于开封,以进一步增强对外来人流的吸引力.
2)商务会展.借助人流集散中心功能以及宾馆饭店聚集的优势,可以考虑未来在开封规划建设会展中心,以作为郑州现有会展中心的补充,与航空港区拟建设的会展中心形成功能互补的支点.
3)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事业.除了河南大学的优势外,开封传统基础教育优势和蕴含在民间的深厚文化底蕴,实际上是开封文化教育未被充分开发的内在潜力.应该通
过各种措施,把开封打造成都市区内最具活力的文化教育功能区.省委省政府可以
有意识地将引入河南的增量优质教育和科研资源布局于开封.比如,拟议中将要引
入的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中科院省级分院级别的研究机构等.同时,加大对
河南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支持的力度.使开封成为都市区中另一个教育科研密集布
局的高地.相应地增量高水平医疗机构、高水平文化设施等也在此配套布局,形成
相互支撑、相得益彰的文化教育医疗特色功能区.
4)养老产业.作为文化底蕴深厚、水资源富集、空气质量相对较优的区域,开封可称为中原地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区域,也是最适合养老的区域.所以,养老产
业在此发展大有前途.
5)发展先进制造业.通过引进人才激励创新创业和承接产业转移,培育和发展高技术、低消耗、高效益的先进制造业,可能是未来开封功能区制造业发展的方向.
如前所述,按照我们的设想,除了郑汴一体化区域之外,大郑州都市区还包括许昌、洛阳、新乡、焦作、济源等城市区域,郑州与这些城市的对接发展也应该有各自的特点及特殊的思路和方向.比如,洛阳在大郑州都市区内的地位如何界定,其副中
心地位如何落实和实现?郑州城市区域是否跨河发展?新乡跨河对接郑州发展的愿望如何实现?焦作与郑州的一体化对接发展依据何种思路布局?郑许产业带如何协调发展?等等.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们一系列战略布局都要偶新思路.在“十三五”时期,我国对培育城市群工作非常重视,各大城市群都在谋划新的突破点.中原城市群,
已经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在全国的地位稳步提升.伴随国家发改委正在推进
的跨河南、江苏、安徽、山东、河北等省的中原城市群规划的逐步深入,从河南省全局高度深入谋划以郑州为中心的大郑州都市区规划,促进中原城市群核心地区的加快发展,特别是郑汴港协调发展,将对未来整个中原城市群升级发展影响巨大.
如果进一步考虑国际上讨论热烈的超级城市群的建设与发展,充分认识郑州居“天
下之中”的区位优势和长期不断升级的交通枢纽战略优势,走出郑州看郑州,站位全省大局看郑州,放眼全球超级城市群看郑州,都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未来郑州发展空间巨大.而这种发展空间是需要我们不断开拓和创新的,也是需要持续不断丰富
其内涵的.因此,尽快启动大郑州都市区规划,以更加广阔的视野谋划中原城市群
核心地区的发展战略,引导郑汴港协调发展,保障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的历史发展趋势沿着科学的道路健康发展已经时不我待,需要尽快进行战略布局.
【相关文献】
[1]张占仓.中国经济新常态与可持续发展新趋势[J].河南科学,2015,33(1):91-98. [2]耿明斋.坚持四化同步开拓发展空间[N].河南日报,2016-06-22.
[3]耿明斋,曹青.河南省城市结构及城市形态的演进与预判[J].河南科学,2014,32(6):939-948.
[4]张占仓.创新发展的历史规律与战略措施[J].区域经济评论,2016(1):35-39.
[5]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N].河南日报,2016-05-18.
[6]谢伏瞻.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N].河南日报,2016-02-04.
[7]丁四保.从区域规划看中国的区域制度[J].地理科学,2013,33(2):129-134.
[8]刘彦随,王介勇.转型发展期“多规合一”理论认知与技术方法[J].地理科学进展,2016,35(5):529-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