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昭通市2021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I)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昭通市2021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19高二上·合肥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美两国自1979年建交以来,合作与矛盾长期并存。

面对两个大国之间全面且复杂的关系,我们不能幻想两国关系发展会一帆风顺,但也不能对正在发生的新变化________。

过去一年,中美关系的紧张气氛从贸易外溢到其他领域。

有人认为,美国对华看法正在发生转折性变化。

如何处理一个守成大国和一个迅速崛起大国,探索新的共处之道,成为两国面临的共同挑战。

美国进行任何调整都会需要一段时间,这一点________。

在这个过程中,中美不可避免会出现摩擦甚至对抗,但双方应避免全面对抗情况的发生。

从2018年3月到现在,中方既没有因为对方的霸凌而失去理智,更没有因史无前例的贸易摩擦规模而________。

最近,中美关系出现了转圜。

美方暂停了原先的加税节奏。

中方临时降低了美国汽车的进口关税。

但是,考虑到过去9个多月美方在谈判中表现出的反复无常,我们仍不能________。

面对贸易摩擦,我们有底气。

我们有改革开放40多年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有13亿多人口的内需市场。

搞好对美关系确实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办好中国自己的事情,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置若罔闻毋庸置疑手足无措漫不经心
B . 熟视无睹毋庸置疑惊慌失措掉以轻心
C . 熟视无睹毋庸讳言手足无措掉以轻心
D . 置若罔闻毋庸讳言惊慌失措漫不经心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如何处理一个守成大国和一个迅速崛起大国之间的关系,探索新的共处之道,成为两国面临的共同挑战。

B . 如何处理一个守成大国和一个迅速崛起的大国,探寻新的共处之道,成为两国面临的共同挑战。

C . 如何处理一个守成大国和一个迅速崛起的大国,寻找新的共处之道,成为两国面临的共同挑战。

D . 如何处理一个守成大国和一个迅速崛起大国之间的关系,摸索新的共处之道,成为两国面临的共同挑战。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中国也希望对话磋商,以最大诚意来解决分歧
B . 中国也想要解决分歧,于是以最大的诚意希望对话磋商
C . 中国也确实在解决分歧,并以最大的诚意希望对话磋商
D . 中国也确实拿出了最大诚意,希望通过对话磋商解决分歧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
2. (6分) (2019高三上·德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运河精神的时代价值
孙杰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它贯通南北、联通古今,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基因,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明。

大运河精神是大运河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对大运河文化人文精神层面的深入解析。

那么,该从哪些方面去凝练和概括大运河精神呢?
生生不息的奋斗进取精神是大运河精神的基石。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空间跨度最大、使用时间最久的运河,运河流经区域自然地理状况异常复杂,中国历代运河建设者们在复杂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将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运河连通为一条纵贯南北的人工运河,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生生不息的奋斗进取精神。

今天对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无不体现着这种奋斗进取精神。

与时俱进的创新协同精神是大运河精神的灵魂。

两千多年来大运河的水系在变,河道在变,水情在变,治水理念在变,治水方略在变,管理机构在变,运行机制在变,但创新协同精神未变。

在解决水源短缺、实施黄运分治、构建航道体系等方面,无不体现出大运河建设者们创新协同的精神。

在当下经济一体化、信息全球化、资源共享化背景下,更需要发扬创新协同精神,走合作共赢之路。

海纳百川的融合共生精神是大运河精神的核心。

中国大运河从古到今绵延千百年,促进了不同地域间文化的交流、沟通和融合,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产生,形成了兼收并蓄的恢宏气度,包容开放、多元共生的文化系统。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更需要发挥融合共生的精神。

忠义诚信的使命担当精神是大运河精神的特质。

在大运河漫长的发展史中,它通过一项项工程和一个个鲜活人物把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实践、传承且发挥得淋漓尽致。

大运河开凿发展的历史因人文活动而成就了忠义诚信的使命担当精神,这也是大运河精神的鲜明特征,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折射和反映。

今天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既是一种使命,更需我们的担当。

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大运河精神在形成发展进程中,曾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积淀统一意识,为经济发展、城市繁荣提供精神元素,为文化交流融合注入文化滋养,为科学技术进步提供精神动力。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在经济崛起和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背景之下,大运河作为中华文明象征载体的整体性与延续性价值凸显,弘扬大运河精神,展示其独特魅力,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选自2019年5月27日《北京日报》,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创造的世界上空间跨度最大、使用时间最久的一项水利工程。

B . 大运河贯通南北,跨越了不同的水系,其流经区域的自然地理状况一也异常复杂。

C . 大运河绵延千百年,促进了中原地区与广大偏远地区文化的交流、沟通和融合。

D . 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利用是我们的一种使命,必须通过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来实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开头提出“从哪些方面去凝练和概括大运河精神”的问题,起总领全文的作用。

B . 文章主体采用并列式论证结构,分别阐明了大运河精神的基石、灵魂、核心和特质。

C . 文章通过引用大量详实的历史资料,论证了大运河精神就是大运河文化的集中体现。

D . 文章最后指出大运河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有重要的现实价值,表现出文章的针对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中华民族的奋斗进取精神不仅体现在运河的建设中,一也体现在对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利用中。

B . 创新协同精神在古代实施黄运分治、构建航道体系时需要,在当下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更需要。

C . 发挥融合共生的精神,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去面对当前世界政治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

D . 忠义诚信的使命担当精神是在大运河开凿发展的历史中产生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折射和反映。

3. (12分) (2017高一下·宜昌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苦恼
(俄)契诃夫
暮色昏暗。

大片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落在房顶、马背、肩膀、帽子上,积成又软又薄的一层。

车夫姚纳•波达波夫周身雪白,象是一个幽灵。

他在赶车座位上坐着,一动也不动……他那匹小母马也一身白,也一动不动。

姚纳和他的瘦马已经有很久停在那个地方没动了。

他们还在午饭以前就从大车店里出来,至今还没拉到一趟生意。

街灯的暗淡的光已经变得明亮生动,街上也变得热闹起来了。

“赶车的,到维堡区去!”姚纳听见了喊声,“赶车的!”
姚纳猛的哆嗦一下,从粘着雪花的睫毛里望出去,看见一个军人。

“到维堡区去!”军人又喊了一遍,“你睡着了还是怎么的?到维堡区去!”
为了表示同意,姚纳就抖动一下缰绳,于是从马背上和他肩膀上就有大片的雪撒下来。

……那个军人坐上了雪橇。

姚纳在赶车座位上局促不安,象是坐在针尖上似的,往两旁撑开胳膊肘,不住转动眼珠,就跟有鬼附了体一样。

姚纳回过头去瞧着乘客,努动他的嘴唇。

……
“什么?”军人问。

姚纳撇着嘴苦笑一下,嗓子眼用一下劲,这才沙哑地说出口:“老爷,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哦!……赶你的车吧,赶你的车吧,……”乘客说。

“照这样走下去,明天也到不了。

快点走!”
姚纳就又伸长脖子,微微欠起身子,用一种稳重的优雅姿势挥动他的鞭子。

后来他有好几次回过头去看他的乘客,可是乘客闭上眼睛,分明不愿意再听了。

他把乘客拉到维堡区以后,就把雪橇赶到一家饭馆旁边停下来……湿雪又把他和他的瘦马涂得满身是白。

一个钟头过去,又一个钟头过去了。

……
人行道上有三个年轻人路过,把套靴踩得很响,互相诟骂,其中有个人矮而驼背。

“赶车的,到警察桥去!”那个驼子用破锣般的声音说,“一共三个人。

……二十戈比!”
姚纳抖动缰绳,吧哒嘴唇。

二十戈比的价钱是不公道的,然而他顾不上讲价了。

……一个卢布也罢,五戈比也
罢,如今在他都是一样,只要有乘客就行。

“好,走吧!”驼子用破锣般的嗓音说,对着姚纳的后脑壳喷气,“快点跑!嘿,老兄,瞧瞧你的这顶破帽子!全彼得堡也找不出比这更糟的了。

……”
姚纳感到他背后驼子的扭动的身子和颤动的声音。

他听见那些骂他的话,看到这几个人,孤单的感觉就逐渐从他的胸中消散了。

驼子骂个不停,诌出一长串稀奇古怪的骂人话。

正好他们的谈话短暂地停顿一下,姚纳就回过头去,嘟嘟哝哝说:“我的……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大家都要死的,……”驼子咳了一阵,擦擦嘴唇,叹口气说。

“得了,你赶车吧!诸位先生,照这样的走法我再也受不住了!他什么时候才会把我们拉到呢?”
“那你就稍微鼓励他一下,……给他一个脖儿拐!”
“老不死的,你听见没有?真的,我要揍你的脖子了!……”
“嘻嘻,……”他笑道。

“这些快活的老爷,……愿上帝保佑你们!”
姚纳与其说是感到,不如说是听到他的后脑勺上啪的一响。

姚纳回转身,想讲一讲他儿子是怎样死的,可是这时候驼子轻松地呼出一口气,声明说,谢天谢地,他们终于到了。

姚纳收下二十戈比以后,久久地看着那几个游荡的人的背影……他的苦恼刚淡忘了不久,如今重又出现,更有力地撕扯他的胸膛。

姚纳的眼睛不安而痛苦地打量街道两旁川流不息的人群:在这成千上万的人当中有没有一个人愿意听他倾诉衷曲呢?然而人群奔走不停,谁都没有注意到他,更没有注意到他的苦恼。

……
“回大车店去,”他想。

大约过了一个半钟头,姚纳已经在一个肮脏的大火炉旁边坐着了。

炉台上,地板上,长凳上,人们鼾声四起。

空气又臭又闷。

墙角上有一个年轻的车夫,带着睡意嗽一嗽喉咙。

“我呢,老弟,我的儿子死了。

……你听说了吗?这个星期在医院里死掉的。


姚纳看一下他的话产生了什么影响,可是一点影响也没看见。

那个青年人已经盖好被子,连头蒙上,睡着了。

老人就叹气……他渴望说话。

他的儿子去世快满一个星期了,他却至今还没有跟任何人好好地谈一下这件事。

……应当有条有理,详详细细地讲一讲才是。

……应当讲一讲他的儿子怎样生病,怎样痛苦,临终说过些什么话,怎样死掉。

听的人应当惊叫,叹息,落泪。

“去看一看马吧,”姚纳想。

他穿上衣服,走到马房里,他的马就站在那儿。

“你在吃草吗?”姚纳问他的马说,看见了它的发亮的眼睛。

“好,吃吧,吃吧。

……是啊……我已经太老,不能赶车了。

……该由我的儿子来赶车才对,我不行了。

……只要
他活着就好了。

……”姚纳沉默了一忽儿,继续说:“库兹玛•姚内奇不在了。

……他下世了。

……他无缘无故死了。

……比方说,你现在有个小驹子,你就是这个小驹子的亲娘。

……忽然,比方说,这个小驹子下世了。

……你不是要伤心吗?”
那匹瘦马嚼着草料,听着,向它主人的手上呵气。

姚纳讲得入了迷,就把他心里的话统统对它讲了。

……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 姚纳是因为丧子之痛想找人倾诉,所以才在大风雪的夜晚拉车,希望遇到能听他倾吐心里话的乘客。

B . 小说对雪景的描绘,用笔不多但却非常逼真、形象。

这种环境描写极好地渲染了氛围,烘托了作品主题。

C . 大车店的青年人和姚纳同为社会底层的人物,所以面对姚纳的倾诉,他并未同之前的乘客一样打骂姚纳或是呈现出不耐烦,他的表现同那些乘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 . 小说结尾处,姚纳把心里话向马倾诉,而马也向他的手上呵气,这一情节暗寓着姚纳的苦恼得到了缓解,在这个冷漠的社会上还是存有温情的。

E . 本文以简洁、朴素的语言勾勒了风雪严寒中的几幅画面。

这些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画面连缀起来却展现了一种发人深省的悲剧性。

(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姚纳的形象特点。

(3)小说以“苦恼”为标题有何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9分)
4. (19分) (2019高一下·抚顺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

曾祖叔恒,年十九登进士第,位终安阳令。

祖俌,位终邢州录事参军。

父嗣。

商隐幼能为文。

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

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

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

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

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

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

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

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

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

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

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

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绹,乃补太学博士。

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

大中
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

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

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①。

文思清丽,庭筠过之。

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弟义叟,亦以进士擢第,累为宾佐。

商隐有表状集四十卷。

(节选自《旧唐书·李商隐传》)
【注释】①三十六: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皆排行第十六,人们称之为“三十六”。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
B . 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
C . 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
D . 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
(2)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古人幼时取字,成年命名,字和名常有意义上的联系,出于礼貌和尊敬,一般对平辈和长辈称字。

B . 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做“弱冠”,后泛指男子20岁左右的年纪。

C . “迁”是古代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的词语之一,指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左迁”指降级。

D . 释褐,指脱去平民穿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的服饰。

比喻开始担任官职,也指进士及第授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李商隐幼能为文,受令狐楚礼敬。

他才二十岁时,用所作文章投献给令孤楚,令狐楚认为他是少年俊才,深加礼敬,让他和读书的诸生交游。

B . 李商隐屡得赏识,因此遭遇困境。

他先后得到令狐楚和王茂元的赏识,又恰恰因为两人的党派之争陷入了困境,被令狐楚视为忘恩负义、品行不端之人。

C . 李商隐博学强记,尤善诔奠之辞。

他知识渊博记忆力强,尤其擅长诔文和奠文,和温庭筠、段成式齐名,被时人称为“三十六”。

D . 李商隐恃才怪异,终身仕途坎坷。

他能文善辞,仗着自己的才能,不能坚守节操,行为怪异偏激,被当权者鄙薄,因而虽满腹才华,但仕途极为坎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

②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5. (7分) (2019高一上·宿州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①
向子諲②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

同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

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还?
【注释】①绍兴五年(1135)冬天,词人冒雪前往鄱阳,大雪纷飞的天气使词人感受到了被囚禁在金国的徽、钦二帝痛苦,词人又联想到因为国内主和派阻挠而导致的北伐失败,心有所感,写下了这首词。

②向子諲(yīn):(1085-1152),字伯恭,号梦林居士,临江(今江西清江县)人,南宋初主战派大臣之一。

③鸾铬(lù):天子乘坐的车。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词起句描写了江南江北,大雪漫天,阴沉苍凉,寒冷彻骨,起笔设境,渲染氛围。

B . 第二句中的“易水”即燕太子送荆轲的“易水”,词人一方面借此点出北方国土的沦陷和帝王被俘不回的耻辱。

一方面又取荆辆之所歌之意,倍增悲愤之感。

C . 下阅换头三句,运用衬托、夸张的手法,表达极度的忿恨,要消除北未覆亡的靖康之耻却是难上加难,几
乎比天老、海翻还要困难。

D . “几时鸾铬还”,用借代的手法,满怀希望地问南宋统治者何时帝王能回,以问作结,更能表达含蓄不尽之情。

(2)结合全词的内容,分析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6. (3分) (2019高二上·长春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

《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句子:________,________。

(2)写自己回乡后喜话家常,以琴书为伴的是________,________。

(3)表现作者归家的急切心情的是:________,________。

(4)《滕王阁序》中着力表现大自然色彩变化,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5)《滕王阁序》中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的景色,历来被人视为千古绝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7. (5分) (2020高二下·临沂期末)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甲骨文,又称契文和甲骨文辞。

②前者源于文字的产生过程——用锐器在龟甲上契刻;③后者则与其功用有关——用于记录占卜内容。

④三千多年前,商代的先民不管是打胜仗还是灾祸等事,⑤都需要寻求天地神明的启示。

⑥这些向神明寻求启示的文字在后世成为解密当时社会、文化、军事等方面疑团的重要方法。

⑦如果从1899年算起,甲骨文发现已达120年。

⑧但关于跻身“中国近代史学研究的四大发现”的甲骨文,⑨人们的了解还远远不够。

七、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8. (5分) (2015高二上·海南期中) 孟德斯鸠说:“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

”如今的许多人们只顾创造财富,追求成功,却常常忽略了“美德”的存在。

一个国家经济再怎么富裕,如果她的每个子民都没有道德,良心沉没,那么这个国家依然是黑暗的,她的子民就不会幸福。

请以“道德”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答案:1-1、
答案:1-2、
答案:1-3、
考点:
解析: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
答案:2-1、
答案:2-2、答案:2-3、考点:
解析:
答案:3-1、答案:3-2、
答案:3-3、
考点:
解析: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9分)答案:4-1、
答案:4-2、
答案:4-3、
答案:4-4、
考点:
解析: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答案:5-1、
答案:5-2、
考点:
解析: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答案:6-1、
答案:6-2、
答案:6-3、
答案:6-4、
答案:6-5、
考点:
解析:
六、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答案:7-1、
考点:
解析:
七、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答案:8-1、
考点: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