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肿瘤患者 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
成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摘要:目的:分析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并探讨
处理方法。
方法:本次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12月,共通过超声监测PICC置管术后的血液肿瘤患者209例,静脉血栓发生共31例,分析PICC置管后
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原因,探讨PICC置管的护理方法及血栓形成后的处理方法。
结论: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与穿刺血管选择、血液高
凝状态、血流速度减慢、置管次数有关,静脉血栓形成后,要及时予以抗凝溶栓
处理,减少肩关节和肘关节活动,局部热敷或使用消肿祛瘀的药物,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导管使用的安全性。
关键词:血液肿瘤;PICC置管;静脉血栓;原因分析;处理方法
血液肿瘤包括恶性淋巴瘤、急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是一种特殊的
肿瘤疾病,临床上主要依靠化疗的方式治疗。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血液肿瘤患者的静脉通道建立,是目前临床上血液肿
瘤患者长期用药和静脉营养支持的一条方便、快捷、有效、无痛性的静脉通路,
该技术采用导管从外周手臂的静脉进行穿刺,导管直接达到上腔静脉,防止药物
对血管的刺激,在体内可留置6个月-1年。
但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易诱发
静脉血栓、静脉炎等并发症,特别是静脉血栓的形成对血液肿瘤患者的生命安全
产生了严重威胁。
本次分析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并
探讨处理方法,结果如下:
1预防和处理
1.1健康指导
PICC置管前:①超声评估患者血管通路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血管;②术前
沟通,减轻患者术前的心理压力,缓解其不良情绪[1],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③穿刺护士应操作熟练,置管一次成功,避免反复操作损害患者血管,增加静脉血栓形成风险。
PICC置管后:①给予患者阿司匹林50mg口服qd;②穿刺部位连续7日,每日一次热敷;③适度抬高置管侧肢体[2],监测患侧肢体颜色、温度、动脉搏动情况等;④做合理运动,可适当弯曲手臂,促进血液循环,但不能提重物或过度用力;⑤不能穿袖口过紧的衣服,以免压迫穿刺血管;⑥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洗澡时不可打湿贴膜敷料,如有污染应及时告知护士更换;⑦置管侧肢体若有红肿、疼痛情况发生,及时报告医生并处理;⑧卧床或输液时,选择平卧位或健侧卧位,不可压迫置管侧肢体。
1.2抗凝溶栓
患者出现静脉血栓时:①使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2周,采用正压封管,确保封管液充满导管,同时检测凝血功能、血小板、血常规、D-二聚体等,2次/周;②尿激酶5000U/ml溶栓治疗;③禁止在置管侧肢体进行血压测量和静脉输液操作;④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1周-2周,同时抬高置管侧肢体20°左右,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及过度使力,以免栓子脱落;⑤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呼吸困难、胸痛咳嗽或休克症状,应考虑肺栓塞发生,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抢救;⑥血液肿瘤患者化疗后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应嘱患者清淡饮食,禁烟禁酒;⑦在抗凝溶栓的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有无出血,确保患者安全;⑧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嘱患者多饮水,每日2500ml总饮水量,少量多次的原则,每次150ml,饮水后避免卧位,取坐位或站立位,防止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2结果
本次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12月,共通过超声监测PICC置管术后的血液肿瘤患者209例,静脉血栓发生共31例,其中女性患者14例,男性17例,年龄20岁-75岁,平均年龄(43.26±10.18)岁,导管留置平均时间(149.31±26.24)天,导管长度39cm-50cm,置入导管品牌由患者自愿选择,白血病患者 8例,淋巴瘤11例,骨髓瘤12例;置管后1个月内发生静脉血栓16例,置管后1-6个月内发生静脉血栓6例,6-12个月发生静脉血栓9例;贵要静
脉穿刺患者发生静脉血栓21例,发生率12.5%,肘正中静脉穿刺患者发生静脉
血栓6例,发生率23.1%,头静脉穿刺患者发生静脉血栓4例,发生率26.7%;置管次数1次发生静脉血栓10例,置管次数2次及以上发生静脉血栓21例;D-
二聚体升高29例;出现胃肠道反应26例。
3讨论
静脉血栓形成是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PICC置管术
原本是对血液肿瘤患者长期化疗提供一条方便快捷的静脉通路,但并发症的发生
却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危险,因此,预防静脉血栓形成、明确其形成原因、及时
处理至关重要。
经过本次研究分析,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
原因和下列因素有关:①穿刺血管选择;②血液高凝状态;③血流速度;④置管
次数。
穿刺血管选择分析:①贵要静脉的位置较深,穿刺要求高,但血管直且管腔
由下至上逐渐增粗,静脉瓣少利于导管顺利通过,静脉血栓发生率低;②肘正中
静脉静脉管腔粗,穿刺要求虽不高,但静脉瓣多且血管分布个体差异大,不利于
导管顺利到达,易引发静脉血栓;③头静脉位置较浅穿刺要求低,方便固定,但
管腔由下至上逐渐变细,静脉瓣多且分支多,导管通过困难,容易损伤血管内壁,增加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率。
条件允许情况下,尽量选择贵要静脉进行穿
刺置管。
血液高凝状态分析:①血液肿瘤患者D-二聚体升高,加之肿瘤细胞容易引发
血小板聚集并释放促凝因子,使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导致静脉血栓形成;
②长期化疗容易引起患者胃肠道反应,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大量失水后增加了
血液高凝状态,使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增加。
患者病情允许情况下,嘱其少量多次
饮水,补充水分以减轻血液高凝状态,预防静脉血栓形成。
血流速度分析:①PICC置管后,导管占据了血管内容积,使血流速度减慢,
从而引起静脉血栓;②长期化疗药物的使用,导致患者食欲减退、营养不良、全
身乏力,影响患者日常活动,功能锻炼的缺乏使血流速度减慢,进一步增加静脉
血栓形成风险。
③患者长期卧床不愿下床活动。
嘱患者每日做握拳练习以促进血
液循环,一日三组,一组30次;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鼓励患者下床活动,可
进行适当家务活动,如扫地、洗碗等。
置管次数分析:①同一静脉二次置管会造成血管内壁损伤,引起静脉血栓;
②多次送管,反复摩擦血管内壁,对血管内壁形成刺激导致静脉血栓形成;③患
者高度紧张,术中不配合,导致置管失败,增加置管次数。
对于置管护士要进行
专业培训[3-4],提高置管成功率;术前对患者进行谈话,和患者积极沟通,尽量消
除患者的顾虑,减少其不良情绪,增加患者配合度。
综上所述,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与穿刺血管选择、血液高凝状态、血流速度减慢、置管次数有关,静脉血栓形成后,要及时予以抗
凝溶栓处理,减少肩关节和肘关节活动,局部热敷或使用消肿祛瘀的药物,减轻
患者痛苦,提高导管使用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费霞,杨雪萍.精细化护理预防恶性肿瘤化疗患者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
血栓形成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12):142-144.
[2]饶娟.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中国
实用医药,2020,15(13):177-179.
[3]陆沙鸥,黄红燕,韦洁静,等.探讨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0):83-84.
[4]贲宗西.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后并发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探讨[J].名医,2020(0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