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与人观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宇宙与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上老师放给我们看的一部科普片,它讲
述的是地球的诞生与人类的进化。
大家对这些大自然的生长规律有兴趣吗?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彩的宇宙与人观后感,仅供参考。
宇宙与人观后感1
《宇宙与人》纪录片主要介绍了以太阳系为代表的宇宙是怎样运作形成的,它包含太阳这样的恒星是怎样释放出其能量的过程,揭示了太阳内部能量的核反应过程。
并详细介绍了核反应是通过太阳内部的氢核等巨变,从而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将太阳内部大量能量从中释放到太阳表面,其能量相当于几百颗氢弹爆炸所释放出的热量,从而使太阳表面温度达到了6000℃。
而太阳作为恒星,它的能量又以电磁波形式源源不断地向它的周围的行星传播。
太阳每天都在消耗其能量并且质量不断的减少,但是在过去的五十亿年中,太阳小号的自身能量还不到其总质量的百分之五,也就是说,太阳的质量相当的大。
当太阳的质量由于能量损耗而耗尽时,不知道我们人类还会存在浩瀚的宇宙中吗?太阳表面也是不太稳定的,它是时时刻刻都在发生活动的,其中最重要的活动是黑子和耀斑。
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的某一些地方温度比较低一些,其它地方温度高。
我们看起来,他比其他地方要暗些。
耀斑却是恰恰相反,由于太阳表面某些地方太阳能源的剧烈释放,使得太阳表面发生剧烈活动,产生日环等现象发出耀眼的光芒。
这两种活动的周期差不多为11 年。
在太阳活动频繁的时期,太阳的电磁波剧烈释放,并形成太阳风,太阳风如同巨大的瀑布向太阳周围快速释放,并冲击地球大气层与磁场,干扰地球自身的电磁波,它与大气层摩擦便形成美丽的极光。
太阳与地球及八大行星的关系十分密切,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形成了一年,并自身转动就形成了自传,形成昼夜交替现象。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由近及远,而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不会受电磁波转大的影响,并且地球自身千百年来由于植物
的生长光合作用,使地球的大气层成分不断发生改变。
最终形成适合生物生存的含有氧气的大气层,更重要的是地球内部的水分通过地震、火山等活动将水带到地球表面,并形成降雨。
长期形成了地球上江河湖波。
就个人而言,我主要谈谈宇宙与人类自身两个方面。
茫茫宇宙已经形成了几十亿年,这当中发生了多少变化,我们都无从得知。
虽然,关于宇宙起源有几种学说:如最著名的宇宙大爆炸,黑洞叙说等待等。
但宇宙到底是如何形成的,我们无从考证,它不像我们居住的地球,通过碳原子的测定就可以确定年代,大文学家苏东波说过“寄蜉蝣于大地,渺沧海之一粟” 。
我们每个人多是渺小的,我们人类年龄最长的也不过一百多岁,与整个宇宙年龄相比太短暂了。
宇宙对于人类来说,还是比较神秘的,宇宙的中心在哪呢?太空中有没有作文外星人的存在,我们都还是无法回答。
从目前人类科技水平来说,人类最远可以观测到距离地球二百亿光年的距离,而这二百亿光年之外的外太空又是什么样子?在我们观察到的范围内,像太阳这样的恒星还有二百多个,那么行星又有多少个呢?这些行星中有没有像地球一样可以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会不会存在生物?人类能不能完成迁徙呢?而在太空探索过程中,人类又要克服那些障碍?等等众多问题。
宇宙与人观后感2
高中的时候,政治教师就说过“事物联系的普遍性”的哲学观点。
我真的想不明白天空中飞扬的尘埃和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按我的观点,如果硬要把我们人类和尘埃来上关系,那就是,尘埃对我们的健康有影响。
无机界又怎样和丰富多彩的有机界拉上关系呢,实在令人费解。
影片中有这么一句话“自从人类发现了这种叫基因的机构之后,就能够相信,哪怕是尘埃,只要经过异常精致的编排,就能缔造出生命这样高级物质形态,并且,只要给它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它就能演化出质能。
”一句多么蕴含科学哲理的话啊。
再看看影片,我们明白宇宙的开端并不是那么的丰富,而是极端的单调,仅有氢元素和极少
量的氦元素。
我们都明白,没有重元素的参与,我们的这个生物大世界肯定不会这样丰富多样!而这些重元素必定就是靠氢、氦两种元素演化而来。
所以,物质是普遍联系的,说的俗一点,他们就像有同样的祖先。
当然,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并不能只是追溯到它们都是有氢、氦演化而来的。
但这恰好能说明“哪怕是尘埃,只要经过异常精致的编排,就能缔造出生命这样高级物质形态,并且,只要给它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它就能演化出质能。
”所以,我们人类和尘埃的联系并不只是限制于“尘埃对我们的健康有害”。
同样,无机界和有机界的联系是那样的紧密,我们清楚,万物由氢、氦演化而来,无机发展到有机,过程是那样的漫长。
这个世界,不会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恩格斯说过“当我们深思熟虑地研究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我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此刻我们眼前的,是一幅有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
是啊,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就尘埃与基因的联系而言,我们能够去尝试演化出我们所需要的东西。
我相信,联系必定有可取的一面,我们得好好利用那种本质联系,为我们这个生物世界,为我们的宇宙发展供给加速剂。
宇宙与人观后感3
宇宙,这个名词给人以浩渺、空旷的时空之感,其中深藏着物质运动的伟大力量;
人类,至今为止唯一发现的拥有生命的国度,挑剔地选择了地球这颗行星,生根发芽,繁育发展。
数千年前,人类的思想开始脱离混沌的时候,就开始思考宇宙,开始对生命的起源充满好奇。
宇宙究竟是什么,宇宙与人又有什么密不可分的关系。
但限于当时科技水平的限制,人类只能借助于天空飞翔的鸟来幻想宇宙。
而事实是,这种愿望终于在400多年前得到了实现。
人类的眼睛真的延长了,望远镜给人类文明所起的作用,可以说超过一切其它单件的工具,因为没有它,就没有可能了解天体的基本运动,就没有可能在天体的观察中得到的牛顿定律,也就没有以这个
定律为基础的现代工业社会。
于是,我们的生活就从此日新月异。
关于宇宙的起源,可谓众说纷纭。
最具影响力的莫过于大爆炸说。
与其他宇宙模型相比,它能说明较多的观测事实。
它的主要观点是认为我们的宇宙曾有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历程。
在这个时期里,宇宙体系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膨胀,使物质密度从密到稀地演化。
这一从热到冷、从密到稀的过程如同一次规模巨大的爆发。
宇宙间的气态物质,逐渐凝聚成气云,再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体系,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宇宙。
虽然大爆炸说广为大家所接受,但科学是在不断向前的,最近哈勃望远镜拍摄的几张照片又让天文学家们开始对这一学说产生诸多疑问。
宇宙形成的真正原因,还是一个谜团,等着一代代的科学家们去探索,去改进。
我们应该抱着怀疑的态度,只有在不断的争论中,真理才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许多人又会有这样的疑问,人类的生命又是怎么起源的呢?
这要归功于我们拥有一颗叫太阳的恒星。
可以说太阳的光辉对地球的生命是最根本的,阳光在地球表面已经掠过了40多亿年,今天的生态就是纯粹阳光的塑造,这种塑造使得地球拥有了一个长达40亿年的生命链。
现在,我们可以精确地知道,这颗价值非凡的发光体非常的巨大,它的直径相当于110个地球,它的表面是6000度的高温,经过一亿五千万公里空间的传输,地球只得到它的光辉的5亿分之一,但仅仅这个零头却恰恰让我们受用无穷。
人类非常羡慕太阳的这种核能,但是却以破坏性的举动宣告了我们对这种能源的掌控,这就是氢弹。
一朵这样的核聚变云能轻易地抹平一座几百万人的城市。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越来越意识到,这样宝贵的能源资源不能用于毁灭人类文明,而应该去造福大众。
这里要解决的难题,是如何约束温度极高的核反应。
由于地球上任何物质都不能承受热核反应所需要的1000万度以上的高温,于是人们试验用能量约束能量,用强磁场来悬浮聚变的核能。
目前,许多国家都有了自己的核电站,核源造福百姓的愿望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但我们对核能源的利用率尚处于较低的阶段,还有许多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
只要我们好好利用太阳给我们的启示,相信我们不会坐吃山空的,能源将
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人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开始逐渐变得自大傲慢起来。
我们开始肆意地破坏环境,开始无所顾忌地改造宇宙赐予我们的一切。
我们认为我们所得到的都是理所当然,殊不知,既然太阳可以孕育一个星球,也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毁灭一个星球。
我们现在的所作所为只会让我们自食其果,如果我们不能意识到环境对我们的重要性的话,我们总有一天会烟消云散,宇宙不止只有我们地球一个行星。
从人类用笨拙的手在岩壁上用简单的图形记录自己的生活,到创造辉煌的史前文明,最后穿越宗教的黑暗,迎来科学的曙光,只用了几万年。
今天,人类更加强大,这种强大连人类自己都为之振奋。
的确,宇宙已经把物质智能交给了我们,但是精神的道德准则却要靠我们自己来建设,否则,文明的级别越高,毁灭的概率也就越大。
人与宇宙只有和谐相处,我们才会走得更远,会得到宇宙更多的眷顾。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宇宙与人观后感(通用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宇宙与人观后感1
上个星期五,我们在马克思主义概论课上观看了《宇宙与人》的科普教育片,这部电影讲述了物质、能量、生命的关系,同时也说明了生命出现的必备环境,讲了人、太阳、宇宙的现在、将来与过去,客观辩证了道德水平能否控制科学成果的错误利用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时间在流逝,人类在进步,人们对宇宙太空的认识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了宇宙的不凡。
宇宙给与了我们人类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从人类所要呼吸的空气到要运用的自然资源燃料。
人类的进化,都离不开阳光。
最早的植物是生活在海洋中藻类,它们吸收阳光,释放二氧化碳。
几亿年下来,植物制造的氧气则是使世界锦上添花。
由于各种分子运动,4亿前在天空中形成了臭氧层,也在这个时候,生命从海洋向陆地延伸。
当氧气达到一定的饱和程度,动物也在进化,发生突变,所以世界上的动物种类也越来越多,也就有了人类的出现。
人类的出
现,才是世界真正存在的关键。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物质,宇宙都一一奉献给了我们人类,作为人类,却为了一代人的利益,不顾可持续发展,直接把这些资源消耗殆尽。
这个科教片告诉了我们,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如果不能善待地球,那么人类自身很快也会处于毁灭。
可以说的是,宇宙的诞生是一个奇迹,但生命的诞生更是一个奇迹,一个纯粹的物质世界,却能创造出智能,创造出了人类去反思这个宇宙,这也许就是哲学的真正根源所在。
前几天,我们观看了一部科普片《宇宙与人》,在经历了60分钟惊心动魄的视觉享受,1个小时荡气回肠的心灵震撼之后,真叫人感慨万千。
应该说,宇宙的诞生是一个奇迹,但生命的诞生更是一个奇迹,一个纯粹的物质世界,却能创造出智能,创造出了人类去反思这个宇宙,这也许就是哲学的真正根源所在。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150亿年前,一个温度高得不可思议的能量奇点突然爆裂,造就了这个充斥着大大小小星际物质的浩瀚宇宙。
而且,这一爆炸过程至今仍在进行着,因为一旦宇宙停止向外运动,它必将会被自身的引力所灭亡。
所以说运动是绝对的,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答案。
宇宙的万物,大至一个星体,小至一粒尘埃,都是由原子所组成的,只不过是在原子的数目上的差异。
而原子又由一些更小的.微粒因受到微妙的力平衡而构成,微粒再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究竟有没有最小的不可分的微粒以构成这个宇宙,至今科学尚未发现。
但可以相信,只有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终究有一天,科学必将揭示整个宇宙的奥秘。
如果这个世界只存在物质,而没有一个更高级的形式去意识到这个物质世界,那么这个世界的存在将毫无意义。
宇宙选择了生命、然后又选择了人。
地球的环境是那么的适宜,有不远又不近的太阳在源源不断提供着生命所需的光和热,液态水为生命诞生提供了温床,时刻不停绕着地球转动的月球给了生命的运动规律,还有那些为我们阻挡外来行星入侵的地球行星伙伴们。
这种种的一切,促使生命产生了。
星期五,我看了《宇宙与人》这部电影。
电影中详细的介绍了人
类的起源:人类是从宇宙中的核子结合产生核聚变,形成了基因,基因也是一切生命的起源,我们人类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既然是宇宙给了我们生命,是小小核子给了我们生命。
我们应该感谢它们,应该让它们继续去创造比我们更伟大的生命。
也许保护宇宙是我们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但是,保护地球是我们应该做的`,是我们能够做的,更是我们必须做的。
科学家已经证实:白色垃圾是不能被大自然所分解的。
所谓白色垃圾就是泡沫,塑料制品等。
而这些白色垃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能够经常看到的,比如:在某个巷子里,几个人推着车子买盒饭,那些饭盒就是白色垃圾。
再比如:在商场里买东西,或在菜市场买菜他们总会给你一个塑料袋,塑料袋也是白色垃圾。
象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在生活中既然有很多白色垃圾的存在。
那么,为什么我们不采取保护措施呢?作为一个泱泱大国,我们的环保为什么还远没有一些比我们小得多的国家做的好呢?真让我搞不懂。
在芬兰,商场买东西不会给你塑料袋,为了环保。
在意大利,铝和塑料的再造可以节省能源90%;钢和纸的再加工可节省能源50%;玻璃的再生产可节省能源30%;回收利用1吨钢可节省水约25吨,可减少空气污染物90公斤;可减少水污染物45公斤。
在日本,每天都有白色垃圾处理车,收集各大商场,零售店的泡沫塑料等白色垃圾在车内处理,他们把橘子汁烧到200度,把白色垃圾弄成象铁一样的东西,再经过特殊的处理,变成了纤维,又把纤维经过纺织,织成一件衣服,拿到市场上去买,这样废品再利用了,并且没有给大自然带来一点污染。
这些方法,不是都很好吗?这些方法,极大的保护了环境,甚至,有的还可以赢利。
宇宙与人观后感(一):
宇宙是神秘的,而茫茫宇宙用物质创造性命更是令人难以置信。
学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咱们知道物质是世界的本源,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而这段话用现代的科技化知识向咱们诠释了世界是物质的,生物起源于物质,物质是人类起源的基石,让我明白“世界是物质的”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影片《宇宙与人》中对有关宇宙诞生、性命起源、外星世界、恐龙灭绝等一系列充满神秘色彩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形象、科学的解答。
地球上性命的诞生也是经过无数日日夜夜的进化得来的,地球的演变最终产生了性命。
地球上环境的完善也是众多因素影响的结果。
月球作为地球的天然卫星,它留给咱们了足够做美梦的温馨长夜,然而它却由于质量太小而只能成为一颗死行星,或许这就是宇宙的选取。
个性名字大全
我从中仔细、清晰地看到了创造人类的物质系统和它的运作。
其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宇宙是一个性命体,世界是能够认识的,世界的本源是物质。
150亿年前,在一个温度高得不可思议的能量奇点突然爆裂,造就了这个充斥着大大小小星际物质的浩瀚宇宙,并且,到此刻为止,在这150亿年间,这个爆炸仍然在进行,也就是说宇宙的构成是核聚变的结果,而这一状况是一向随宇宙的存在发展而存在的,正因宇宙的户外是不会停止的,一旦它停止户外了,它必将被自身的引力所灭亡。
而这也体现了户外是绝对的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宇宙万物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在数目上的不一样就造就了不一样的宇宙万物。
5月6日下午第一节课,我们全班同学都津津有味地看着一部电影——《宇宙与人》。
这几十分钟里,我们在无比地享受,也让我们更深地体会到了世界的奥秘。
应该说宇宙的诞生是一个奇迹,但生命的诞生更是一个奇迹,一个纯粹的.物质世界,却能创造出智能,创造出了人类去反思这个宇宙,这也许就是哲学的真正根源存在。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150亿年前宇宙诞生、50亿年前太阳系诞生、500万年前人类诞生、400年前人类发现日星碎片、公元2000年前人类进入高度发达文明。
木星是世界上最大的星系,是地球的300多倍。
而月球离地球大约三十八点多公里。
有一个月球质量为地球的八十分之一。
大约6千万年前,地球充满活力是因为地球在转动。
液态水是由氢、氧两种元
素组成的无机物,在常温状态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
水是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包括人类在内生命存在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部电影让我重新认识了宇宙,也重新认识了人类世界。
宇宙太空的浩旷神秘,让我感觉到人类的渺小;人类的生命历程,让我感到生命的可贵。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多学习点宇宙的历史来充实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