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德育教育渗透点,培养幼儿良好道德品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找准德育教育渗透点,培养幼儿良好道德品质
发布时间:2023-02-17T06:48:01.07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3年第488期作者:李珊珊
[导读] 作为学前教育,幼儿园应重视德育教育渗透,找准渗透点,培养幼儿良好道德品质。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春波南苑幼儿园310051
摘要:全新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中清晰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需要将情感教育、培养优秀习惯以及良好道德品质为主,重视多方面的无形影响,如环境、行为、语言等,将其渗透在幼儿的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中。

”这就充分说明了,幼儿园德育教育的开展主要核心就是促进幼儿情感发展,重点培养优秀习惯和良好品质。

而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各项游戏、实践活动等,都是渗透德育教育的优秀途径。

据此,本文以“找准德育教育渗透点,培养幼儿良好道德品质”为主题,展开相关探讨。

关键词:德育教育幼儿道德品质培养
经过多次教育实践证明,学前阶段是开展德育教育的基础阶段,也是培养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

每个人的道德品质形成都是在这个阶段初步成形的。

作为学前教育,幼儿园应重视德育教育渗透,找准渗透点,培养幼儿良好道德品质。

一、构建适宜教育环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感化幼儿
环境对于幼儿的内心情绪、个性发展、情感培养、能力提升来讲,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所以,教师应重视舒适、和谐的精神环境构建。

幼儿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好奇心。

因此,教师应重点提升师德修养,努力做文明教育工作者,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外表端庄大方、语言文雅温柔,在班级中保持良好的情绪和状态,教师之间形成和谐的精神环境,成为幼儿学习、模仿的榜样,让幼儿的内心充满安全感,真正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同时,教师要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自尊心,提升孩子的自信心,重点发展孩子的智力,培养其优秀品质,这些都是十分关键的。

在日常教育中,应该将幼儿视为成人,认真、虚心地倾听孩子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解决孩子内心的疑惑,注意态度和蔼、文明沟通,即便是批评幼儿,也要重视方法的选择,保证分寸适宜,让孩子得到尊重。

这样的方式,必然能为幼儿提供和谐、平等的环境和氛围,使其走向美好的发展道路。

二、采取多种教育形式,将德育渗透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
要想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必须让幼儿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让幼儿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原因是什么?在提出明确的教育要求时,应让幼儿明确这样做的好处,针对表现积极的幼儿应及时地鼓励和表扬,针对幼儿的不良行为进行批评和纠正。

通过正负强化,培养幼儿的是非辨别能力,使其内心具有正确的是非衡量标准。

在辨别是非的过程中,借助适当地开展一些趣味活动,引发幼儿注定思考,如讲述趣味故事,开展情境演绎,共同学唱儿歌等,让幼儿能在良好的环境中有所收获与感悟,接受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

其次,应在常规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与生活融合,以此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及道德品质。

在一日活动中应建立必要的生活常规,从现实生活出发,坚持一贯性,使其具有良好的独立、自制等品质。

在生活中渗透德育教育,将培养幼儿独立性、劳动观点、合作谦让、分享交流等品质作为重心,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

如:自己收拾餐具,自己用餐,自己整理衣物等,并要求幼儿说话轻、走路轻,玩玩具时做到轻拿轻放,吃饭时保持餐桌整洁等,针对幼儿展开珍惜粮食的教育。

三、巧借不同类型活动,针对幼儿展开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
在设计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应从知识、智能、品德等角度出发,重视不同学科具有的特点,挖掘其中的德育教育素材,实施有效渗透。

为了让教师能真正挖掘出不同学科中德育素材,教师应认真开展备课工作,明确德育重点,将工作落在实处,在教学方案中融入德育内容,并做到高效检查。

同时,教师要重视孩子的习惯品质培养。

但是,并不是所有孩子都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培养,部分幼儿只能在开始时完成教师提出的要求,随着时间的增加,要求的新鲜感会消失,孩子会觉得疲倦不堪,从而无法长久坚持。

这时,幼儿教师应从幼儿具有的特点出发,设计游戏活动,激活孩子兴趣,让幼儿能在参与游戏时拥有深刻的情感体验,读懂他人的表情、行为等,逐渐亲强化幼儿的交流能力,培养幼儿优秀习惯,针对性地开展区域活动,从而获取良好效果,逐步实现德育教育目标。

总之,教师应该将德育教育渗透在每一个教育活动中,掌握幼儿特点,了解幼儿当前具备的道德概念。

如:形象性、表面性、片面性、笼统性、简单化等。

而这些特点明确表明,在实施幼儿园德育教育,培养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的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形象性、具体性方式,将促进幼儿情感发展作为核心。

所以,幼儿教师要充满爱心、具有耐心,将爱作为纽带,构建和谐的师幼关系,从不同角度培养幼儿道德品质,让幼儿的情感得到和谐发展,为幼儿的一生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倪若曦爱上快乐劳动,体味美丽成长——将劳动教育融入幼儿德育建设的思考[J].求知导刊,2022,(29),98-100。

[2]杨旭冉王景芝近十年我国幼儿园德育的热点与发展趋势研究——基于CiteSpace5.5.R2软件可视化分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2,(04),34-39。

[3]田穗少数民族口承文学德育资源融入学前教育的价值——基于贵州省的调查[J].民族教育研究,2022,33,(04),128-1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