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篇誗经验交流
高中历史课堂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韩关宝
(江苏省淮安市范集中学)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时代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的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随着我国整体国民素质的提升,针对教学机构和领域的关注越来越多。

为了实现高素质的教育成果展示,充分发展和提升教育理念和方法,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适应社会活动,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

针对高中生的历史课堂教学环境进行分析和研究,深入讨论了关于高中学生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模式,希望能够成功构建思辨能力的教学体系,对提高高中生的素质教育进行良好培养。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思辨能力;培养
为了实现我国高中生的素质教育,教育部门针对教育理论和方式都做出了相应的改革,希望能够解决当今社会面临的学生适应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缺失的问题。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影响下,很多学生缺乏思辨能力,面向我国社会的重大发展目标,全面培养综合型人才,在很大程度上为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奠定了人才储备的基础力量,成功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有用人才。

因此,学校要在日常的课堂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逐渐成为各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高中历史学科在培养高中生综合素质方面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对培养高中生的思辨能力具有促进作用,对此,各校在开展历史课堂教学时要注重高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一、高中生思辨能力概念
思辨能力就是要求高中生树立对事物思考和分辨的能力,提高对于现实事物独立自主进行感受的能力。

这种思维能力需要进行严密的逻辑分析,进行理论支持上的概念解读。

然而,这种思考方式与其他环境干扰无关,不需要参考其他的物质条件,并且,思辨能力还可以完全脱离固有的思维模式,甚至是一种反常态的思考。

在对学生进行思辨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从真正意义上领悟思辨能力的概念,充分展示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思辨能力的概念就是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独立思考能力,即使这种思维模式不符合常规的思维逻辑,甚至与传统的教学背道而驰,但是思辨能力的发展能够充分展现出学生的活跃思维,有效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思辨能力的展示是一个寓教于乐的过程,首先树立了高中生学习历史的意识,再通过教师的引导发现和探究问题,并且,在此基础上帮助和引导学生主动解决问题,进而提高高中生学习历史的能力,正常来讲,思辨一般就是指通过一种辩证统一的思维方式来进行思考和判断,对高中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是促进其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当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思辨能力培养现状
目前,我国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并不注重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面对当下我国社会强烈的世界经济文化交流需求,进行全面的历史人才培养是迫不及待的需求。

在很多的高中学科当中,历史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的重点,培养高中生的思辨能力是
当前高中历史教育的重点和关键,就目前高中历史课堂教育开展现状来看,对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还有待提高,同时由于学生在历史的学习过程中缺乏思辨能力,导致其语言交际能力和沟通能力都不是很强,致使学生的推理和总结能力也不是很强。

然而,在目前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思辨能力的认识不足,直接导致学生的推理和总结能力欠缺。

总而言之,学校和相关的教育部门对学生历史思辨能力不够重视,严重限制和阻碍了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全面发展。

对此,教师应为学生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设置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

三、高中历史课堂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构建
1.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不断进步,对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上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构建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课堂教学环境已成为不可阻挡的社会趋势。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思维,展示自己的个性。

这样我们才能发现每个学生自身独具特色的潜能,培养出更加全面、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教师要敢于开拓创新,解除思想上的束缚,让学生在民主、自由的环境下展现自己的个人魅力,使学生成为独立自主的新时代青年。

让我国博大精深的中华历史文化在充满正能量的环境下继续弘扬发展。

2.设置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牛顿是英国著名科学家,一天下午他在花园里散步,不知不觉陷入沉思。

突然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不偏不倚打在牛顿的头上,这不轻不重的一击似乎提醒了牛顿,他眼睛不由一亮,“是啊,苹果为什么不向天上‘飞’,也不横着‘跑’,却偏偏垂直落在地上呢?难道地球对他有一股吸引力?”正是这个想法、这个疑问成为他的动力,经过不断努力,他终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告诉我们,疑问是行动的指南、是人类进步的源泉。

疑问就等同于动力与爆发力。

所以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可以适当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踊跃表达自己的想法,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那么你一定会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课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假如没有秦始皇,那么六国会不会统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
197--
教学篇•经验交流
(上接第196页)讨论,通过问题的提出,让学生据此进行深入讨论,通过讨论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3.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敢于质疑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创新是社会不断进步发展的源泉。

然而谈到创新、发展、进步,我们就要敢于问为什么,敢于说“不”。

孩童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颗充满好奇的心,不断追问“为什么,哪去了……”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常被一个叫“面子”的东西束缚着;被一种叫“规矩”的东西约束着;被一种叫“传统”的东西制约着。

所以,教师要敢于创新,要跟传统与规矩较量。

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大胆提问。

对那些敢于提出自己观点的学生,教师要给予肯定。

同时,还要注意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鼓励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即使这些学生的观点与想法是错误的,教师也要表扬其勇敢的精神。

对于学生的观点,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和研究,在轻松的环境下,使学生不断进步,有利于思辨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是促进学生良好发展的基础,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奠定良好的基础。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爱好,因材施教地培养学生学习高中历史的思辨能力是当前教师工作的重点。

目前,由于学校对学生历史思辨能力不够重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制订具体的学习方案,进而导致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无法运用变相思维进行思考和学习,严重阻碍了学生历史学习的质量和学习的效果,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思辨能力迫在眉睫,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设置问题情境,从而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教师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和鼓励学生思考,要敢于质疑,以达到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顾颖.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中学生思辨能力的缺失和培养策略[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5):118-120.
[2]冯欣.聚焦思辨能力的英语课堂教学生成影响因子分析[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5(2):83-86.
•编辑孙玲娟
性思维,这样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会避免固有思维定式的影响,养成学生全面考虑、慎重思考的学习习惯。

4.一问多解交流学习
一问多解可以培养学生的横向发散思维,可以有效地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发散思维
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打开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集中式思维具有普遍性、稳定性及持久性的效果,对于规律性知识的掌握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培养,使得学生对语言知识灵活运用。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涉及体育方面的内容,学生一般对运动比较感兴趣,爱好运动,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动脑筋,尽可能多地说出一些体育用语,让学生积极发言。

这种方法的应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思考能力,开阔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思路更加灵活。

三、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学生的学习态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可见树立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对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

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要使学生明白学习态度的重要性,只有拥有了良好的学习态度,才可以在学习中勇敢地面对任何困难并克服困难。

传统的枯燥的、呆板的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起到引导辅助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总结语言规律,使学生对此知识有一个比较系统的知识结构。

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培养英语语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有效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

教师要注意到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学生的意志还处于逐渐完善阶段,学生遇到困难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会降低学习的积极性,长此以往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以,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以积极的学习态度迎接学习中的各种挑战。

四、学习方法和技巧的传授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目前比较提倡“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及探索学习”,合作学习是通过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它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学习是
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中,这种方法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自
制能力,
并且是发自内心的学习。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是教师
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讲解课堂知识的同时,要逐渐让学生掌握英语学习的方法及技巧,学生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习变得更加轻松。

在教学的同时,教师要对
课外知识有一定的延伸,扩展学生的知识范围,开阔学生的视野,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

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解题能力,并逐渐提升解题速度,进而极大地提高学生解题的正确率。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的交流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他们每一个人的思维方式都不一样,在合作学习中,可以相互讨论、相互启发,思想与思想的碰撞与交流。

可以不同程度
地弥补学生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在小组活动中注重锻炼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起到关键
的作用。

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把学习当做一项任务来完成,没有从内心里积极探索知识,学习知识。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及生活的良好发展。

所以,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出发点,积极实施创新教育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靳艳玲.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3.
[2]郭瑞芳.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初探[J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
•编辑谢尾合
1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