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重庆市綦江区三江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全卷共两个大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45分钟 )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将答案填入下表)
1、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老鼠取食
B、牛咀嚼草
C、蜗牛爬行
D、石头从山上滚下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老鼠取食,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属于生命现象,A正确;牛咀嚼草,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属于生命现象,B正确;蜗牛属于软体动物,蜗牛爬行体现了动物的运动,具有生命现象,C正确;石头从山上滚下,石头不具备生物特性,不属于生命现象,D错误。
考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2、人体和其他动物以及绿色开花植物一样,结构和功能的的基本单位是:
A、细胞
B、组织
C、系统
D、器官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的细胞有细胞膜,可以保护细胞,同时控制物质的进出,使之从结构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细胞质里有能量转换器--线粒体,把有机物分解并释放出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使之从功能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因此从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的角度来看,细胞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考点: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3、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是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细胞膜除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结构外,还能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对物质具有选择透过性,对细胞有用的物质可以进入,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则不能进入。
考点: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4、凝练隽永的古诗词不仅寄托了人们的情思,还蕴含着一定的生物学道理.下列诗句能反映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D.人家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A正确;“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的意思是,靠近水边的楼台因为没有树木的遮挡,能先看到月亮的投影;而迎着阳光的花木,光照自然好得多,所以发芽就早,最容易形成春天的景象,B错误;霜叶红于二月花”主要是一种叫花青素的特殊色素在其中起着作用.随着季节更替,气温、日照相应变化,叶片中的主要色素成分也发生变化.到了秋天,气温降低,光照减少,对花青素的形成有利,枫树等红叶树种的叶片细胞液此
时呈酸性,叶片便呈现红色,C错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D错误。
考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5、绿色开花植物的植物体的构成是
A、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
B、细胞→器官→组织→植物体
C、细胞→器官→系统→植物体
D、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由细胞再组成组织,构成植物体的主要组织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分生组织,不同的组织再组成器官,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由这六大器官直接构成整个绿色开花植物体,可见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考点: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6、下列能正确表示光合作用的公式是
A、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叶绿体
B、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光能
C、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光能
光
D、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叶绿体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就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见D正确。
考点: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
7、在研究植物光合作用产物的实验中,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A、不让植物进行呼吸作用
B、加强植物的呼吸作用
C、使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D、使植物的生命活动减弱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在研究植物光合作用产物的实验中,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使叶片内原有养料(淀粉)运走耗尽,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
考点: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8、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森林生态系统
B、生物圈
C、草原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考点: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9、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活动,都是主要靠神经系统来调节的。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反射弧
B、反射
C、大脑
D、中枢神经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
考点: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10、如图,近视眼示意图以及可以佩戴的矫正眼镜分别是
A、甲、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图甲光线在视网膜前汇聚,表示成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表示的是近视眼,近视眼用丁凹透镜矫正;图乙光线在视网膜后方汇聚,表示成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因此表示的是远视眼,远视眼用丙凸透镜进行矫正.所以近视眼示意图以及可以佩戴的矫正眼镜分别是甲、丁。
考点:近视、远视形成的原因及矫正方法。
11、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
A、脊髓
B、脊神经
C、脑神经
D、脑干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
考点: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2、王老师已经退休了,最近一到晚上就看不清东西,到医院检查后,医生给他开了药,还要求
他进行食物辅助治疗。
他需要的食物是
A、紫菜和海带
B、鸡蛋和牛奶
C、辣椒和青菜
D、猪肝和胡萝卜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如图:
其中维生素A的作用是促进人体的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患夜盲症、皮肤粗糙等,维生素A主要存在于动物肝脏、鱼肝油等食物中.植物性食物中不含维生素A,但是在胡萝卜、黄色玉米等植物性食物里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在人体内能够转变成维生素A.据此可知,小李患的是皮肤粗糙和夜盲症,应该多吃胡萝卜、动物肝脏等,可见D正确。
考点: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13、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可能导致出现
A、呆小症
B、侏儒症
C、巨人症
D、糖尿病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A错误;幼年时甲状腺功能不足,就会患呆小症,患者长大后表现出身材矮小、智力低下、生殖器官发育不全等症,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有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如果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则生长迟缓,身材矮小,但是智力一般是正常的,这叫侏儒症,B正确;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易患巨人症,C错误;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具体说,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人会患糖尿病,D错误。
考点:生长激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
14、任何生物体都有许许多多性状,可以称为相对性状的是
A、兔的长毛和白毛
B、猫的黑毛和兔的白毛
C、黄豆的圆粒和黄粒
D、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兔的长毛和白毛是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A错误;猫的黑毛和兔的白毛,是两种动物,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黄豆的圆粒和黄粒狐是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C错误;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D正确。
考点: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
15、婴儿在医院刚一出生,医院就给予接种乙肝疫苗,从而提高其对乙肝的抵抗力。
这是因为疫
苗接种于婴儿体内后,可以使婴儿体内产生相应的(
A、抗体
B、抗原
C、病原体
D、特殊的糖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给婴儿注射乙肝疫苗,疫苗进入人体后不会使人得病,但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抵抗乙肝病毒的抗体,A正确;疫苗进入人体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抗体,因此属于抗原,B错误;病原体是能引起人和动物传染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C错误;抗体是一种特殊蛋白质,D错误。
考点:抗体和抗原。
16、具有社会行为的一组动物是
①蚂蚁②菜粉蝶③苍蝇④蜜蜂⑤黑猩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营社会行为的动物一般有明确的分工和森严的等级制度,如:在白蚁的群体中,包括雌蚁、雄蚁、工蚁和兵蚁,其中工蚁一般为群体中最小的个体,但数量最多,为没有生殖能力的雌性白蚁,工蚁的主要职责是建造和扩大巢穴、采集食物、伺喂幼蚁及蚁后等;兵蚁主要是保卫蚁穴;雌蚁的职能是产卵,雄蚁负责和雌蚁交配,如黑猩猩群体中有首领---雄猩猩,负责指挥、协调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其他成员必须服从首领,所以题干中营社会行为的动物有①蚂蚁③蜜蜂、⑤黑猩猩。
考点:社会行为的特征。
17、决定人的酒窝的基因(D)是显性基因,决定无酒窝的基因(d)是隐性基因。
若小芳有酒窝,
则决定这一性状的基因组成
A、可能是DD或Dd
B、可能是Dd或dd
C、一定是DD
D、一定是Dd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因此表现为显性性状(即有酒窝)的基因组成有两种情况:DD和Dd。
考点: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18、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
A、鼻腔
B、肺
C、气管
D、呼吸道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还能对进入人体的空气做一定的处理;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考点:肺的结构。
19、血液经过肺循环后,成分发生了变化,其结果是:
A、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B、废物变成了养料
B、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D、养料变成了废物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的循环途径为: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循环途径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考点:血液循环的途径。
20、血液的组成包括
A、血浆和血细胞
B、血浆和白细胞
C、血细胞和血小板
D、血浆和血红蛋白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约占血液的55%,是一种淡黄色的液体,血浆中90%以上是水,其余是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中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双面凹的圆饼状,其主要功能是运输氧;白细胞呈圆球状,唯一有细胞核的血细胞,功能是防御疾病;血小板形状不规则且无细胞核,具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
考点: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21、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红细胞只能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的血管是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主动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
考点:血管的结构、功能和保健。
22、下列属于人体特异性免疫的是()
A、皮肤的屏障作用
B、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C、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D、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皮肤的屏障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因此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溶菌酶的杀菌作用”,都属于第二道防线,因此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的原因是体内产生了抵抗肺结核杆菌的抗体,属于第三道防线,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D正确。
考点: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23、下列动物中有社会行为的是
A.蝗虫B.青蛙C.蚯蚓D.猕猴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动物营群体生活,绝不是同种的许多个体简单的聚集在一起,而是动物之间存在组织,具有明确的分工和森严的等级制度,还有靠的动物的活动、声音和气味等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称为动物语言,猕猴群体内有严格的等级次序,有首领,负责指挥、协调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其他成员必须服从首领,因此属于社会行为.而青蛙、蝗虫、蚯蚓等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和等级制度不存在社会行为等。
考点:社会行为的特征。
24、动物的下列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A.鹦鹉学舌
B.燕子迁徙
C.飞蛾扑火
D.大马哈鱼洄游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鹦鹉学舌属于学习行为。
考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25、艾滋病是一种威胁人类生存的恶性传染病,它的病原体是一种:
A、细菌
B、病毒
C、霉菌
D、真菌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病原体是能引起人和动植物传染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其中有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因此引起艾滋病的病原体是HIV病毒,HIV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属于病毒,所以艾滋病是一种威胁人类生存的恶性传染病它的病原体是一种病毒。
考点:病毒的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特点。
26、你一定和同学们一起寻找过鼠妇,一般在哪种环境里最容易找到?
A、黑暗干燥的沙土环境
B、黑暗潮湿的土壤环境
C、海边礁石环境
D、太阳底下土壤表面环境
【答案】B
【解析】
考点: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27、骨骼肌在运动中的作用()
A.动力
B.支持
C.保护
D.杠杆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可见,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考点:骨骼肌与人体主要的骨骼肌群。
28、当你伸肘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处于()
A.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B.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C.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D.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如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考点: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
29、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人体完成的每一个动作都依赖于()
A.肌肉和骨
B.骨和关节
C.骨和骨骼
D.骨骼和肌肉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骨骼是由多块骨连接而成,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可见D正确。
考点: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30、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的目的是
A.防止遗传病的发生 B.防止遗传病的传播
C.减少遗传病的发生机率D.缩小遗传病发生的范围
【答案】C
【解析】
考点:优生优育。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 20分)
31、你现在比小学时身高体重都增加了,这与细胞的和有关。
【答案】分裂;分化
【解析】
试题分析: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分裂时细胞核先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
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其结果是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的生长是指新分裂产生的细胞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的过程,其结果是使细胞的体积增大。
考点: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32、人体血液循环途径包括:肺循环和循环。
【答案】体
【解析】
试题分析: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的循环途径为: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循环途径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考点:血液循环的途径。
33、完成某一反射的结构,叫做反射弧。
感受器受刺激后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是:
感受器→________________ →神经中枢→ ________________ →效应器。
【答案】传入神经;传出神经
【解析】
试题分析: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感受器受到刺激后神经冲动沿反射弧传导的途径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考点: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34、请根据下面消化系统模式图回答:
(1)常常有人得胃炎,图中表示“胃”的是。
(填序号)
(2)④是,它能分泌。
(3)[],它是消化道最长的部分,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4)从图中可以看出,消化系统包括和消化腺两个部分。
【答案】(1)⑤;(2)肝脏;胆汁;(3)⑦小肠;(4)消化道
【解析】
试题分析:图中的①②口腔,③食道,④肝脏,⑤胃,⑥胰腺,⑧大肠,⑦小肠,⑨肛门,(1)图中的⑤是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位储存食物和初步消化蛋白质;(2)④是肝脏,位于腹部右上方,能分泌胆汁,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3)⑤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4)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脏、胰腺、胃腺、肠腺。
考点: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各种消化腺的位置和功能。
35、下图是关节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①是,④是,二者合称为关节面,其表面覆盖一层光滑的[],它可以减少运动时两骨之间的摩擦,又可以缓冲运动时的振动。
(2)图中②是,由结缔组织构成,它里面和外面的一些韧带,使关节具有韧性。
(3)图中[]内有少量滑液,起着润滑的作用,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具有灵活性。
【答案】(1)关节头;关节窝;关节软骨;(2)关节囊;(3)3;关节腔
【解析】
试题分析:图中[1]关节头,[[2]关节囊,[3]关节腔,[4]关节窝,[5]关节软骨,(1)图中①是关节头,④是关节窝,二者合称为关节面,其表面覆盖一层光滑的⑤关节软骨,它可以减少运动时两骨之间的摩擦,又可以缓冲运动时的压力;(2)图中②是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它里面和外面的一些韧带,使关节具有牢固性;(3)图中③是关节腔,内有少量滑液,起着润滑的作用,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具有灵活性。
考点:关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6、小强同学学习了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知识后,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很感兴趣。
下图是小强对家族内有无耳垂性状的调查示意图。
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1)奶奶无耳垂,爸爸有耳垂,在遗传学上,这是现象。
(2)人的有耳垂与无耳垂是一对相对性状,据图判断为显性性状。
(3)若用A、a表示控制这对性状(耳垂的有无)的显、隐性基因,则小强和爸爸的基因组成分别
是。
(4) 小强的爸爸有耳垂,其产生的精子类型是下图中的。
(填写序号)
(5)若小强的爸爸妈妈想生一个有耳垂的女儿,几率为。
A. 100﹪
B. 50﹪
C. 25﹪
D.12.5 ﹪
【答案】(1)变异;(2)有耳垂;(3)aa;Aa(4)④、⑤;(5)C
【解析】
试题分析:(1)“外婆有耳垂,妈妈无耳垂”,体现了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性,因此,“在遗传学上”,这是变异现象;(2)图1中外公、外婆都有耳垂,妈妈无耳垂,表明无耳垂是隐性性状,有耳垂是显性性状.因此,据图判断有耳垂为显性性状.调查示意图中的外公外婆(爷爷奶奶还是外公外婆),“能够迅速判断处显隐性状”;(3)“若用A、a表示控制这对性状(耳垂的有无)的显、隐性基因”,则小强(无耳垂)的基因组成是aa,因此爸爸遗传给小强的基因一定是a,所以爸爸(有耳垂)的基因组成是Aa,遗传图解如图1:
.
(4)从图1看出,“小强的爸爸有耳垂”,其产生的精子类型是图2中的④、⑤;(5)从图1看出,“若小强父母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为有耳垂的几率是50%,
人的性别遗传图解如图2:
.
从图2看出,生男生女的几率都是50%,因此,“若小强父母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为男孩的几率是50%.所以,“若小强父母再生一个孩子”,预计这个孩子为有耳垂男孩的几率═50%×50%═25%。
考点: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