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师竞赛作品离骚教学实践报告 苏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骚》教学实践报告
(指导思想,设计方法等说明)
课文新鲜活泼、意义隽永的意象,流动凝重的画面,给读者以视听的美好享受。

因此,教学这首诗可立足于“赏”,设计丰富精美的活动,让学生美美享受一次诗歌大餐。

一、实践过程
(一)课前预习:
要求学生熟悉课文,对课文表现思想情感进行探讨。

通过检索有关信息,对作者
屈原较初中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对《离骚》的文本,能够熟悉。

(二)课堂交流:
按照课堂设计的步骤,完成有关教学过程。

对课堂上生成的问题,及时评价、分
析、解决。

1、由著名的纪念屈原的楹联导入
通过学习名人名句,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2、走近屈原:
了解屈原的生平,经历。

尽量能够知人论世。

学生收集的资料是最重要的。

能够
让学生讲的,老师坚决不讲。

要注意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能够从更高的角度进行引领。

3、朗读诗歌
录音范读、集体朗读、分组朗读、个人表演朗读。

4、质疑问难
自由提问,可以由同学解决;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集中解答。

提示:可以从诗歌的主题、表现手法、感情变化及语言特色等方面提出问题。

弄清每一节的内容和感情。

5、诗歌赏析
分节朗读,感知诗歌的独特内涵与艺术特色。

老师以第一节为例,指导同学赏析诗句,余下几节师生共同完成,旨在引导学
生深入理解诗歌独特的意蕴,学会赏析诗歌。

(三)课后训练“
学完这首诗,你有哪些新的体验?你对屈原有了怎样的认识?你学会怎样鉴赏诗
歌了吗?选择其中一至两个问题,用诗或文的形式写出来。

二、收获与体会
本节课目标达成较好。

由学生知道的、会的,向学生未知的、不会的发展。

对现代诗歌这一文体,学生在初中已有涉及,但是,文章的内涵较为薄弱,手法较为简省。

而高中生需要阅读大量的现代诗歌,并且在阅读过程中,能体味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优秀诗歌。

在美丽如诗的句子地下,脉动着作者一颗赤子之心。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可以鲜明地感知,语言之美,而这一点在修辞、语法、词汇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

在此基础上,又明白了情感之美。

让学生动起来,是我们教学的第一要素。

这篇诗歌,虽然是屈原的杰作。

但,作者表现的仍然是传统的文化情感。

相对而言,现今的文化环境,娱乐文化大行其道。

低级的、消极的、追求娱乐的文化样式,(超级女声、家有好男儿、非诚勿扰、星光大道等等)以其通俗而备受欢迎。

但是,人们常忽视了“通俗”与“庸俗”的界限,甚至为了利益等目的,到了“媚俗”的地步。

这篇文章能够让学生深入领略汉语的语言文化情感之美。

三、问题与建议
学生的认识水平,存在不足。

对这一篇文章的深层内蕴,还有待进一步思考。

这也反映了平时教学时过分迁就学生的水平,而忽略了学生的能力要求。

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一个学期的功夫,在整个教育阶段,都需要重视。

如果我们不能对优美的诗歌,有着崇敬之心,可能会失去文明古国感到自豪的根底。

那些经典诗歌,是不是可以更多的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