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泰市第一中学高一物理上学期1月质量检测考试试题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新泰市第一中学高一物理上学期1月质量检测考试试题卷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是打点计时器记录物体运动的四条纸带,物体最可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纸带1
B .纸带2
C .纸带3
D .纸带4
2.如图所示,一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下端悬挂木块A . 木块A 处于静止状态时弹簧的伸长为l ∆(弹簧的形变在弹性限度内),则木块A 所受重力的大小等于
A .l ∆
B .k l ⋅∆
C .l k ∆
D .k l
∆ 3.物理学发展史上,有一位科学家开创了实验与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并研究了落体运动的规律,这位科学家是( )
A .伽利略
B .牛顿
C .亚里士多德
D .笛卡尔
4.在交警处理某次交通事故时,通过监控仪器扫描,输入计算机后得到该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刹车过程中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x =20t -2t 2(x 的单位是m ,t 单位是s ).则该汽车在路面上留下的刹车痕迹长度为( )
A .18m
B .32m
C .48m
D .50m 5.下列物理量中不属于矢量的是( )
A .速率
B .速度
C .位移
D .静摩擦力 6.如图所示,位于斜面上的物块m 在沿斜面向上的力F 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作用于物块的静摩擦力说法错误的是( )
A .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上
B .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下
C.大小可能等于零
D.大小一定不等于零
7.某同学想推动家里的衣橱,但使出了很大的力气也推不动,他回忆起物理课堂上学习的“力的分解”知识,便想了个妙招.如图所示,用A、B两块木板,搭成一个底角较小的人字形架,然后往中央一站,衣橱被推动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这不可能,因为该同学根本没有用力去推衣橱
B.这不可能,因为无论如何该同学的力气也没那么大
C.这不可能,A板对衣橱的推力不可能大于该同学的重力
D.这有可能,A板对衣橱的推力可以足够大
8.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两物体间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且摩擦力的方向和它们间的弹力方向垂直
B.两物体间的摩擦力大小和它们间的压力一定成正比
C.在两个运动的物体之间可以存在静摩擦力,且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任意角度
D.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相反
9.如图所示,物块A、B叠放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水平外力F作用在B上,使A、B一起沿水平桌面向右加速运动.设A、B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1,B与水平桌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2,保持A、B相对静止,逐渐增大F,则 ( )
A.f1不变、f2变大
B.f1变大、f2不变
C.f1和f2都不变
D.f1和f2都变大
10.当汽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
A.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置变化相同B.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变化相等
C.速度大小不断改变,方向一定不变D.加速度大小不断改变,方向一定不变11.下列有关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细小的物体才能看成质点
B.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看成质点
C.研究地球自转的规律时,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
D.研究地球公转的规律时,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
12.在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基本单位是:
A.m、N、kg B.cm、g、s C.m、kg、s D.m/s、kg、N
13.下列各组物理量中,全部都是矢量的是
A .位移、加速度、速度、时间
B .速度、力、时间、平均速度
C .位移、速度、加速度、平均速度
D .速度、质量、加速度、路程 14.用苔藓球养出来的绿植,吊在空中也能养,养成别致的景观。
如图用麻绳将苔藓球盆
栽悬挂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盆栽本身就有重力,其重力没有施力物体
B .麻绳对盆栽的拉力与盆栽对麻绳的拉力是一对相互平衡的力
C .盆栽所受的重力与麻绳对盆栽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 .麻绳对盆栽的拉力与盆栽对麻绳的拉力是同一种类的力,都是弹力
15.一攀岩者以1m/s 的速度匀速向上攀登,途中碰落了岩壁上的石块,石块自由下落。
3s 后攀岩者听到石块落地的声音,此时他离地面的高度约为( )
A .10m
B .30m
C .50m
D .70m
16.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F 1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l 1;改用大小为F 2的力拉弹簧,平衡时长度为l 2。
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
A .2121F F l l --
B .2121F F l l ++
C .2121F F l l -+
D .2121
F F l l +- 17.如图,重为
G 的光滑小球静止在固定斜面和竖直挡板之间。
若挡板逆时针缓慢转到水平位置,在该过程中,斜面和挡板对小球的弹力大小F 1、F 2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
A .F 1逐渐变小
B .F 1先变小后变大
C .F 2逐渐变大
D .F 2逐渐变小
18.关于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 .伽利略认为在同一地点,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快慢不同
B .伽利略让铜球从斜面滚下,测出了其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
C .伽利略通过实验直接证实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D .伽利略通过实验发现了路程与时间平方成正比的规律,建立了匀加速运动的概念
19.下列物理量中,属于标量的是( )
A .路程
B .速度
C .弹力
D .加速度
20.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 的A 、B 两球之间系着一根不计质量的弹簧,放在光滑的水平
面上,A 球紧靠竖直墙壁,今用水平力F 将B 球向左推压弹簧,平衡后,突然将F 撤去,在这瞬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
B 球的速度为零,加速度大小为
F m B .B 球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为零
C .A 立即离开墙壁
D .在A 离开墙壁后,A 、B 两球均向右做匀速运动
二、多选题
21.如图所示,倾角为α的粗糙斜劈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物体a 放在斜面上,轻质细线一端固定在物体a 上,另一端绕过光滑的滑轮固定在c 点,滑轮2下悬挂物体b ,系统处于静止状态。
现将固定点c 向左缓慢移动少许,发现a 与斜劈始终静止,则在此过程中
A .斜劈对地面的压力不变
B .细线对物体a 的拉力增大
C .细线对滑轮2的作用力不变
D .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增大
22.如图甲所示,质量2kg M =的粗糙长木板P (足够长)静止在水平地面上,一个可视为质点的物块Q 以初速度06m/s v =滑上长木板上表面,在物块Q 滑上长木板P 的同时给P 施加个方向水平向右大小为3N 的拉力F ,P 、Q 的v t -图线如图乙所示,其中a 、b 段分别是0~1s 内Q 、P 的v t -图线,c 段是1s ~2s 内P 、Q 共同的v t -图线,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210m/s 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块Q 的质量为1kg
B .P 、Q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P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C .长木板P 最小的长度为3m
D .0~2s 内物块Q 的位移大小为4m
23.如图甲所示,倾角为θ的足够长的传送带以恒定的速率v0沿逆时针方向运行。
t=0时,将质量m=1kg的物体(可视为质点)轻放在传送带上,物体相对地面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
设沿传送带向下为正方向,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则()
A.传送带的速率v0=10m/s
B.传送带的倾角θ=30°
C.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µ=0.5
D.0~2.0s内物体在传送带上留下的痕迹为6m
24.甲、乙两玩具车(视为质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某时刻经过同一地点,若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车的位移图象如图所示,图象中的OC与AB平行,CB与OA平行,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0~t2时间内两车的距离越来越远
B.0~t3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
C.t2~t3时间内甲车和乙车距离越来越小
D.t3时刻甲车和乙车的位移相等
25.甲、乙两质点在同一时刻、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
质点甲初速度为零,加速度大小为a1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质点乙做初速度为v0,加速度大小为a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至速度减为零后保持静止。
甲、乙两质点在运动过程中的x-v(位置一速度)图像如图所示,(虚线与对应的坐标轴垂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线b表示质点乙的运动
B.质点乙的加速度大小a2=4m/s2
C.质点甲的加速度大小a1=2m/s2
D.图线a、b的交点表示两质点同时到达同一位置
三、实验题
26.某同学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他在竖直悬挂的弹簧下端加挂钩码,如图是他根据实验数据在给定的坐标系中作出弹簧总长度l与钩码质量m的关系图线。
实验时弹簧始终未超过弹性限度,弹簧自身质量不计。
根据图象可以计算出这只弹簧的(取2
)
10/
g m s
(1)原长
l=___________cm;
(2)劲度系数k=__________N/m。
27.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弹簧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请根据如下实验过程,完成相关实验内容:
(1)将轻质弹簧下端固定于铁架台上,测量弹簧的原长L0;
(2)在弹簧的上端放一托盘,托盘中加适当的砝码,待系统静止时,记录相应的弹簧长度L;
(3)重复步骤(2),记录多组数据如下表所示。
(4)表中①处应填的数据为_________。
由数据可得: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___N/m,托盘质量m0=_________g。
(g取9.80m/s2)
28.小明利用橡皮筋、弹簧测力计、细绳套等器材做“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的实验时,两次拉伸橡皮筋:第一次用两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筋,使橡皮筋和细绳的结点到达某一点O;第二次是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拉橡皮筋。
(1)第一次拉动使结点到达点O时,除了记录两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还必须记录的是__和__。
(2)关于这两次拉橡皮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两次拉动橡皮筋时,只需要将橡皮筋拉伸相同的长度
B.两次拉动橡皮筋时,弹簧测力计的三次读数要相同
C.第一次拉动橡皮筋时,两测力计必须沿着相互垂直的方向拉
D.两次拉动橡皮筋时,都要将橡皮筋和细绳的结点拉到相同的位置
(3)如图所示,1F和2F为小明在纸上画出第一次拉橡皮筋时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图示,a、b两点为第二次记录拉力F方向的两点,此时弹簧测力计读数为 4.9N
F .请你帮助他在图中画出F的图示。
(_____)
29.在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
(1)下列仪器需要用到的是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先释放纸带再接通电源
B、拉小车的细线应尽可能与长木板平行
C、纸带与小车相连端的点迹较疏
D、轻推小车,拖着纸带的小车能够匀速下滑说明摩擦力已被平衡
(3)如图所示是实验时打击的一条纸带,ABC D……为每隔4个点取计数点,据此纸带可知小车在D点速度大小为_________m/s(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四、解答题
30.如图所示,质量为140kg m =的物体通过三段轻绳悬挂,三段轻绳的结点为O 点轻绳OB 水平,由质量为260kg m =的人拉着,轻绳OA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37θ=︒,物体和人均处于静止状态。
已知sin370.6︒=,cos370.8︒=,取210m/s g =,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求:
(1)轻绳OA 的拉力大小; (2)人对水平面的摩擦力大小。
31.如图所示,在游乐场中,有一种大型游戏机械叫“跳楼机”。
参加游戏的游客被安全带固定在座椅上,由电动机将座椅沿光滑的竖直轨道提升到离地面124m 的高处,然后由静止释放。
为研究方便,可以认为座椅沿轨道做自由落体运动3s 后,开始受到恒力制动,做匀减速运动,且下落到离地面4m 高处时速度刚好减小到零。
然后再让座椅以相当缓慢的速度稳稳落下,将游客送回地面,取210m/s g =.求:
(1)座椅在匀减速阶段的时间是多少?
(2)在匀减速阶段,座椅对游客的作用力大小是游客自身重力的多少倍?
32.如图所示,质量为M =4.0kg 的一只长方体形铁箱在水平拉力F 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运动,铁箱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20。
这时铁箱内一个质量为m =1.0kg 的木块恰好能沿箱的后壁相对于箱匀速下滑,木块与铁箱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50。
求:
(1)木块受到铁箱壁的弹力大小;
(2)水平拉力F 的大小。
(取g =10m/s 2)
33.如图所示,一根长0.1 m 的细线,一端系着一个质量为0.18 kg 的小球,拉住线的另一端,使球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
当小球的转速增加到原来的3倍时,细线断裂,这时测得线的拉力比原来大40 N 。
(1)求此时线的拉力为多大?
(2)求此时小球运动的线速度为多大?
(3)若桌面高出地面0.8 m,则线断后小球垂直桌面边缘飞出,落地点离桌面边缘的水平距离为多少?(g取10 m/s2)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打出的纸带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相同,纸带l上相邻两点的间距都相等,所以纸带1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打出的纸带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相同,纸带2上相邻两点的间距先增大后减小,所以纸带2做先加速后减速的变速运动,不可能为匀变速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打出的纸带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相同,纸带3上相邻两点的间距逐渐减小,所以纸带3做减速运动,可能为匀变速运动,故C符合题意;
D、打出的纸带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相同,纸带4上相邻两点的间距先减小后增大,所以纸带4做先减速后加速的变速运动,不可能为匀变速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2.B
解析:B
【解析】
【详解】
弹簧伸长△l,根据胡克定律F=k△l,物体保持静止,故物体对弹簧的拉力等于物体的重力F=G,因而G=k△l,故选B正确,ACD错误。
3.A
解析:A
【解析】
伽利略开创了实验与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并研究了落体运动的规律,故选A.
4.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根据x=20t-2t2可知,初速度v0=20m/s,加速度a=-4m/s2.刹车后做匀减速运动的位移为刹
车痕迹长度:
2
050
2
v
x m
a
-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5.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位移、速度和静摩擦力都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之比,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故BCD错误,A正确。
6.D
解析:D
【解析】
设斜面的倾角为θ.当F<mgsinθ时,物体有下滑的趋势,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当F=mgsinθ时,静摩擦力为零.当F>mgsinθ时,物体有上滑的趋势,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故选项ABC正确,D错误;本题错误的选D.
点睛:本题考查分析和理解静摩擦力的能力.静摩擦力的产生取决于物体有没有相对运动趋势,可运用平衡条件加深理解.
7.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开始小明是推不动衣橱的,说明小明的推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站在人字形架时,重力产生两个效果,分别向左右两侧推墙壁和衣橱,如图甲所示,小明的重力可以分解成沿A,B 俩个方向的力,由于底角较小,所以A,B方向的力会很大.
如图乙所示,A对衣橱的力可以分解成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力,而水平方向的力会远大于小明的重力,可能大于衣橱的最大静摩擦力,从而推动衣橱,故选D.
【点睛】
我们应该知道两个分力的合力可以远小于两个分力,也就是说用一个较小的力可以产生两
个较大的分力.
8.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摩擦力和弹力都是接触力,摩擦力发生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且沿接触面的切线方
向.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成正比,而静摩擦力不存在这个关系.有摩擦力产生则接触面上必会有弹力.
【详解】
A .两物体间有摩擦力,弹力是产生摩擦力的条件之一,一定有弹力,摩擦力方向沿接触面,弹力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故摩擦力的方向和它们间的弹力方向垂直,故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无关,故B 错误,符合题意;
C .在两个运动的物体之间可以存在静摩擦力,且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任意角度,故C 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故D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9.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对A 物体:1A f m a =,对整体:2()A B F f m m a -=+,可见,当F 增大时,加速度a 增大,f 1变大;而2()A B f m m g μ=+,μ、m A 、m B 都不变,则f 2不变,故B 正确,A 、C 、D 错误;
故选B .
【点睛】
水平外力F 逐渐增大,A 、B 都保持相对静止,加速度相同,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别以A 和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摩擦力f 1和f 2的大小变化情况.
10.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2012
x v t at =+,可知各段时间内的初速度不同,则位移不同,即
位置变化不相同,故A错误;速度该变量△v=a•△t,故应该是在相等时间内的速度改变始终相等,故B正确;若加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则物体速度的方向可能发生变化,如竖直上抛运动.故C错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方向都不变,故D错误;故选B.
1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一个物体能不能看成质点,要看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是否产生影响,地球的质量、体积很大,当对所分析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就可以看成质点,故A错误;BCD. 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的大小相对于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来说太小了,完全可以忽略,此时可以看成质点;但在研究地球的自转时,不能看作质点,故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2.C
解析:C
【解析】
【详解】
国际单位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两部分组成,基本量的单位成为基本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三个基本单位分别是千克、米、秒,分别对应的物理量为质量、长度、时间。
A. m、kg是基本单位,N是导出单位,故A错误;
B.cm、g不是国际单位,s是基本单位,故B错误;
C.m、kg、s都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故C正确;
D. m/s、kg、N都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导出单位,故D错误。
故选:C
13.C
解析:C
【解析】
时间,路程,质量这些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叫做标量,速度,加速度,位移,力等这些既有方向又有大小的物理量叫做矢量,其中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它的方向取决于这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位移的方向.所以选C
14.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盆栽本身所受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所以A错误;
B .麻绳对盆栽的拉力与盆栽对麻绳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所以B 错误;
C .盆栽所受的重力与麻绳对盆栽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C 错误;
D .麻绳对盆栽的拉力与盆栽对麻绳的拉力是同一种类的力,都是弹力,所以D 正确; 故选D 。
15.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自由落体运动遵循的规律及其相关的知识点,同时考查了估算能力。
【详解】
根据自由落体运动遵循的规律可知,3s 内石块自由下落的高度约为
2145m 2
h gt == 用时3秒,攀岩者向上爬了3米,所以距离地面高度约为
45m 3m 48m h =+=
他离地面的高度约为50m 。
故选C 。
16.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胡克定律得F =kx ,式中x 为形变量,设弹簧原长为l 0,则有
F 1=k (l 0-l 1)
F 2=k (l 2-l 0)
联立方程组可以解得
()21122121
F F F F F k x l l l l --+∆===∆-- 故D 正确,ABC 错误。
故选D 。
17.A
解析:A
【解析】
【详解】
小球受重力、斜面弹力1F 和挡板弹力2F ,将1F 与2F 合成为F ,如图
小球一直处于平衡状态,三个力中的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值、反向、共线,故1F 与2F 合成的合力F 一定与重力等值、反向、共线。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挡板绕O 点逆时针缓慢地转向水平位置的过程中,1F 越来越小,2F 先变小后变大,A 正确,BCD 错误。
故选A 。
18.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 .亚里士多德认为在同一地点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快慢不同,伽利略认为同一地点轻重物体的下落是相同的,故A 错误;
B .伽利略让铜球从斜面滚下,猜想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未直接进行验证,而是在斜面实验的基础上的理想化推理,故B 错误;
C .伽利略根据光滑斜面上铜球下滑的运动规律,外推得出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并不是用实验直接证实得到这个结论的,故C 错误;
D .伽利略从对落体运动和斜面运动的一般观察开始,通过实验发现了路程与时间平方成正比的规律,从而建立了匀加速运动的概念,故D 正确。
故选D 。
19.A
解析:A
【解析】
【详解】
路程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速度、弹力、加速度都是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矢量,故A 正确。
故选A 。
20.A
解析:A
【解析】
【分析】
速度不能发生突变,力可以突变,突然将 F 撤去,弹簧的压缩量没有来得及发生改变,故弹力不变,对B 球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即可求得加速度。
在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时,B 球
的速度大于A 球的速度,弹簧将被拉长,A 受到弹簧的弹力A 离开墙壁;在A 离开墙壁后,B 球的速度大于A 球的速度,弹簧将被拉长,A 将做加速运动,而B 做减速运动
【详解】
撤去F 前,B 球处于静止状态,速度为零,弹簧弹力等于F ,将 F 撤去的瞬间,速度不能发生突变,所以速度仍然为零,弹簧的压缩量没有来得及发生改变,故弹力不变,所以B 球只受弹簧弹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 m
不等于零,所以B 球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为零,故A 正确,B 错误;在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时,B 球的速度大于A 球的速度,弹簧将被拉长,A 受到弹簧的弹力A 离开墙壁,故C 错误;在A 离开墙壁后,B 球的速度大于A 球的速度,弹簧将被拉长,A 将做加速运动,而B 做减速运动,故D 错误。
所以A 正确,BCD 错误。
二、多选题
21.AC
【解析】
【分析】
【详解】
BC .对滑轮和物体b 受力分析,受重力和两个拉力,如图所示:
根据平衡条件,有:
解得:
将固定点c 向左移动少许,则减小,故拉力T 减小;细线对滑轮2的作用力等 解析:AC
【解析】
【分析】
【详解】
BC .对滑轮和物体b 受力分析,受重力和两个拉力,如图所示:
根据平衡条件,有:
2cos b m g T θ=
解得:
2cos b m g T θ
= 将固定点c 向左移动少许,则θ减小,故拉力T 减小;细线对滑轮2的作用力等于b 的重力,保持不变,故B 错误,C 正确;
AD .对斜面体、物体a 、物体b 整体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细线的拉力和地面的静摩擦力,如图所示:
根据平衡条件,有:
N =G 总cos T θ-=G 总2
b m g - N 与角度θ无关,恒定不变;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压力也不变;
sin tan 2
b m g f T θθ== 将固定点
c 向左移动少许,则θ减小,故摩擦力减小;故A 正确,D 错误。
故选AC .
22.AC
【解析】
【详解】
AB .设物块Q 的质量为m ,P 、Q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P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
根据速度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得0-1s 内Q 、P 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a1=4m/s2
解析:AC
【解析】
【详解】
AB .设物块Q 的质量为m ,P 、Q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P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
根据速度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得0-1s 内Q 、P 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a 1=4m/s 2,a 2=4m/s 2。
0-1s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Q 有:
μ1mg =ma 1
对P 有:
μ1mg +F -μ2(M +m )g =Ma 2;
Q 、P 共速后做匀速运动,有:
F =μ2(M +m )g
联立解得:
m =1kg ,μ1=0.4,μ2=0.1,
故A 正确,B 错误;
C .长木板P 最小的长度等于0-1s 内Q 相对P 的位移为:
61m 3m 2
L ⨯=
=, 故C 正确;
D .0~2s 内物块Q 的位移大小为: 62(
121)m 6m 2
x +=⨯+⨯=, 故D 错误。
故选AC 。
23.AC
【解析】
【详解】
A .由图知,物体先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达到传送带速度后(在t =1.0s 时刻),由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大于摩擦力,物块继续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图像可知传送
解析:AC
【解析】
【详解】
A .由图知,物体先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达到传送带速度后(在t =1.0s 时刻),由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大于摩擦力,物块继续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图像可知传送带的速度为v 0=10m/s ,故A 正确;
BC .在0~1.0s 内,物体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为:
1sin cos sin cos mg mg a g g m
θμθθμθ+=
=+ 由图可得: 211110m/s v a t ∆=
=∆ 在1.0~2.0s ,物体的加速度为:
2sin cos sin cos mg mg a g g m
θμθθμθ-=
=- 由图可得: 22222m/s v a t ∆=
=∆
联立解得:0.5μ=,37θ=,故B 错误,C 正确;
D .根据“面积”表示位移,可知0~1.0s 物体相对于地的位移:
11101m=5m 2
x =⨯⨯ 传送带的位移为:
x 2=v 0t 1=10×1m =10m
物体对传送带的位移大小为:
1215m x x x ∆=-=
方向向上。
1.0~2.0s 物体相对于地的位移:
310121m 11m 2
x +=⨯= 传送带的位移为:
x 4=v 0t 1=10×1m =10m
物体对传送带的位移大小为:
2341m x x x ∆=-=
方向向下,故留下的痕迹为5m ,故D 错误。
故选:AC 。
24.C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x −t 图象的纵坐标表示物体所在的位置,图像斜率表示速度,由图可知t1时刻之前甲车速度大于乙车,t1时刻之后甲车速度小于乙车,t1时刻两车相距最大,即两车间的距
解析:C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x −t 图象的纵坐标表示物体所在的位置,图像斜率表示速度,由图可知t 1时刻之前甲车速度大于乙车,t 1时刻之后甲车速度小于乙车,t 1时刻两车相距最大,即两车间的距离最大,故A 错误,C 正确;
B .t 3时刻两车的位置相同,两车处在同一位置,根据平均速度定义可知,平均速度相等,故B 错误;
D .在0到t 3这段时间内,甲、乙两车通过的位移相等,时间也相等,则平均速度相等,故D 正确.
故选CD
25.AC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