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索桥的故事》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索桥的故事》
教案
篇一
1、默读课文,了解主要每人。

2、理清条理,写出课文提纲。

3、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了解主要每人,理清条理,写出课文提纲。

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教学难点默读课文,了解主要每人,理清条理,写出课文提纲。

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引用*诗词《七律·长征》中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导入新课。

“走遍天下路,难过岷江渡”这是没有索桥前,流传于百姓间的一句话。

清嘉庆八年(1803)五月十五日,渡口翻船,一百余人葬身鱼腹。

如此惨状,令私塾先生何先德夫妇坐卧不安,他们再也不能让这样的人间悲剧再次发生,于是决心克服重重困难也要修建桥梁。

这座桥就是位于都江堰鱼嘴分水堤之上,
横跨内外两江的安澜索桥。

围绕着索桥有着许多感人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和作家巴金先生一起去了解它,了解它的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二、学习新课:(20)
1.通过课前的阅读和搜集,你都了解了哪些内容?
词汇积累:
给划线字注音。

安澜桥桥墩岷江逮捕
头晕眼花雪冤千真万确
2.学生将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展示:
3.教师进行讲解:这是一篇散文,作者:巴金。

4.在介绍完作者之后,引导学生默读,默读之后,引导学生进行交流。

交流的内容为:
(1)本文是按照什么(游览的)顺序写的;小组进行交流。

之后进行汇报。

接着进行交流课文是怎样按照游览的顺序写的?(小组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进行记录)然后进行全班之间的交流。

(2)怎样写的?或者先介绍了什么?(索桥)
然后写什么?(“我”站在索桥上,看到两千多年前李冰父子留下的都江堰工程,想到两千多年前的“人们的手和心”;
再写什么?(“我走下索桥从故事中感到”燃烧的心“,引发思绪;
最后点名了什么?(得到比故事更美好的东西”,心灵在故事中得到熏陶、感染、净化)
5.引导学生继续默读课文,同时提问:“你对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是怎样理解的?或者说:
1.通过课前的阅读和搜集,你都了解了哪些内容?
2.学生将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展示:
“为什么故事是讲不完的,谁要到都江堰走一趟,谁要是在索桥上站片刻,他一定会得到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
学生小组内进行讨论。

进行交流:如果学生理解不透,引导学生反复的读第3、5自然段,然后学生进行联系上下文进行交流。

三、师生进行小结:(5)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课文写索桥,却花了很多的笔墨写都江堰的工程,在索桥上为什么联想到了几千年人们的“手和心”,走下索桥有联想到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两者是一脉相承的,索桥的故事感染了作者,引起思想上的共鸣,前面是铺垫,后面是情感的变化)这个石头是会说话的。

你猜猜石头会说些什么?
四、引导学生完成课后第二题:(10)
结尾一句“什么东西”比故事更美、更好,结合现实生活你还能说出那些人间更美、更好的故事吗?写一段反映“爱心”这一主题的语段,200字左右。

1.学生进行说。

2.学生进行写。

学生进行说。

学生进行写。

篇二
1、知识与技能:整体感悟课文的故事情节并声情并茂的讲述。

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和文章结构,深入挖掘本文的主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阅读——感悟——探究——延伸,在自主合作、探究*同感受人间的美好心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人类最美好的事物,让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培养高尚的精神情操。

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受有关索桥的感人故事,使心灵在故事中得到熏陶、感染、净化。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介绍背景导入
1、“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让人望而却步,“走遍天下路,难过岷江渡”这是没有索桥前,流传于百姓间的一句话。

然而,何先得夫妇修了一座索桥,叫“安澜桥”,也叫“夫妻桥”,还叫“何公何母桥”。

课文围绕着索桥发生着许多感人的故事。

今天,我们跟随作家巴金先生一起游览索桥,了解索桥的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请同学们轻声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先介绍索桥;再写站在索桥上,看到都江堰联想到两千两百多年前人们的“手”和“心” ;接着写走下索桥,从何氏夫妇的故事联想到为了多数人牺牲自己的心;最后点明主旨,感悟到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


3、追问:索桥有什么故事?什么东西“ 比故事更美更好”?让我们先来了解索桥。

二、深入理解课文
师过渡:索桥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想看吗?
1、课件展示索桥图片,直观感受索桥的样子。

2、看到了索桥你有什么感受?(长、雄伟、高大------)
3、课文又是怎样介绍索桥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圈出文中从哪些方面介绍索桥,并思考索桥有什么特点。

(桥身长、桥面是木板,不整齐,有的地方断裂,竹索
编的桥栏、没有桥墩,用竹架代替)
4、你对索桥的那些地方感兴趣,试着当当小导游介绍介绍。

(生练习,指名介绍)
5、听了小导游的介绍,我们一定对索桥了解很多,让我们把体现索桥特点的词语重读,语速适中读读第一自然段。

老师读黑色的字,男生读红色的字,女生读绿色的字。

6、(2)过渡:了解了索桥,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索桥的故事。

自学提示
1、浏览课文2-5,想想索桥有什么故事?
2、小声读读故事,从这些故事中体会到了什么?在文中做简单批注。

3、想一想什么东西“比故事更美、更好”?你从哪里看出来?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读书心得。


问题一:1、李冰父子修都江堰的故事。

2、何公何母为民修桥的故事。

3、勇士丹柯掏心引路的故事。

问题二:课件:课外资料,了解李兵父子是怎样修建都江堰的故事。

体会到李冰父子有一颗()的心。

读何公何母为民修桥的故事,体会到何氏夫妇也有一颗()的心。

勇士丹柯有一颗()的心。

问题三
1、对照板书:李冰父子修都江堰造福百姓、何公何母为民修桥勇于牺牲、勇士丹柯掏心引路舍己为人的精神“比故事更美、更好”。

还有什么东西“比故事更美、更好”?(从课文第五自然段找一找。


2、生读出:那种想帮助多数人、想跟多数人的心贴近、为了多数人甚至牺牲自己的伟大的心是不会死的,不管经过百年千载,它都会发光,就像高尔基在一篇故事里所描写的“燃烧的心”那样。

课件出示。

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小组交流。

(生谈体会,把自己的体会送入文字中读一读。


3、师总结:像李冰父子、何氏夫妇、勇士丹柯许许多多的人为了多数人的温暖、安康、幸福而牺牲自己的人,永远活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的心永远存在于人们的心中,千百年来他们依然在发光人们依然会记得他们的丰功伟绩,他们的心灵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依然在影响着一代代。

他们都拥有一颗颗伟大的心。

(板书)
三、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师总结:多么感人的故事,都江堰还有许多动人的故事。

作者走在索桥上,领略索桥都江堰的雄伟、美丽,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心灵也在故事中得到熏陶、感染、净化。

你还能说出哪些人间更美、更好的故事吗?(同桌交流、全班汇报)
2、小练笔:索桥的故事感染了作者,引发了他的思绪,也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位同学,你们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试着写下来)
3、师总结:老师希望同学们说到做到,做一个像李冰父子、何氏夫妇、勇士柯丹造福百姓、勇于牺牲、舍己为人、心地善良、不怕困难、无私奉献的人。

让我们一起饱含深情地读课题:索桥的故事
四、当堂检测
1、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课文通过讲述都江堰上“安澜桥”的故事,抒发了作者对更美更好的东西的赞美之情,表达了对造福人民的人的敬佩之意。

3、积累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这些句子。

五、课后作业
1、试着给课文列一个提纲。

2、搜集索桥其它的故事。

板书设计:
索桥的故事
李冰父子修都江堰造福百姓
伟大的心何公何母为民修桥勇于牺牲赞美、敬佩
勇士丹柯掏心引路舍己为人
篇三
1、引导学生充分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理清条理,写出课文提纲。

2、搜集“安澜桥、都江堰”等课外资料,进一步了解文章中讲述的有关索桥的故事。

3、引导学生自读感悟,交流讨论,理解重点语句和课文的思想感情。

4、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5、让学生感受有关索桥的感人故事,使心灵在故事中得到熏陶、感染、净化。

教学重点:
在故事中使心灵得到熏陶、感染、净化。

教学难点:
1、体会都江堰工程与索桥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2、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感悟什么东西“比故事更美、更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索桥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陌生的。

他们不知道索桥在什么地方,不知道索桥什么样子,不知道索桥的重要作用,更不了解索桥的故事。

为此,在课前应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这些资料包括索桥、都江堰、鱼嘴、二王庙、何氏夫妇等等。

因为资料的内容比较多,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搜集整理归类,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提高他们的合作学习能力。

二、激情导课。

1、“走遍天下路,难过岷江渡”这是没有索桥前,流传于百姓间的一句话。

清嘉庆八年(1803)五月十五日,渡口翻船,一百余人葬身鱼腹。

如此惨状,令私塾先生何先德夫妇坐卧不安,他们再也不能让这样的人间悲剧再次发生,于是决心克服重重困难也要修建桥梁。

这座桥就是位于都江堰鱼嘴分水堤之上,横跨内外两江的安澜索桥。

围绕着索桥有着许多感人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和作家巴金先生一起去了解它,了解它的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如果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缝隙雪冤竹索
都江堰安澜桥(注意“堰”“ 澜”的写法)
3、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例如:索桥什么样子?为什么要修建索桥修建的索桥?
怎么修建的?索桥到底有哪些故事?课文中的“石头”说了些什么?什么东西“比故事更美、更好”?写索桥为什么还要写都江堰工程?……
(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的愿望,老师可以将课文中的要点与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结合起来,预设或生成某些问题。


四、赏析感悟。

(一)了解索桥
1、索桥到底什么样子呢?有什么特点呢?小声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写索桥建造特点的语句读一读,把其中你感受深的语句画下来。

2、在小组里交流找出的句子和词语,结合搜集到的资料,说说索桥的建造特点。

3、全班交流:运用书中的语言信息并结合相关资料介绍“索桥”。

4、“索桥”虽然是那样的简陋,可走在上面别有一番情趣。

请同学们观察图中的人物,想象一下他们走在桥上时的感受。

(可直接运用书上的语言,也可以结合自己的体会)(二)了解索桥的故事
1、刚才我们通过读重点语句并结合搜集到的资料了解了索桥的建造特点,那索桥究竟发生了哪些动人的故事呢?
2、(出示句子)“索桥的故事自然不止这么一点儿,都
江堰也还有许多动人的故事。

”千百年来,是谁在向走过都江堰和索桥的人们诉说着它们的故事?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的语句。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语句)(1)“‘‘鱼嘴‘‘依旧摆在那里,看一百遍也看不出什么变化,可是在它上面,我好像看到了两千两百多年前人们的手和心。


(2)“我不能说这个故事是千真万确的,然而碑上的文字让我们看见了那一对夫妇的心。


3、两千两百多年前人们的心和何氏夫妇的心究竟是怎样的心呢?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结合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建造都江堰的人们和建造索桥的何氏夫妇都具有一颗什么样的心?
4、全班交流
给学生留下充分阅读文本内容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在交流中围绕着重点语句进行赏析、揣摩、诵读,从而在全班的交流中逐渐感悟到:几千年前建筑都江堰的人们和建造索桥的何氏夫妇都具有“想帮助多数人、想跟多数人的心贴近、为了多数人甚至牺牲自己的伟大的心。

”(出示倒数第二段中的语句,齐读)
5、了解了都江堰和索桥的故事,同学们知道作者在写索桥故事的同时,为什么还要写都江堰工程了吗?(学生交流
补充)
6、老师小结
几千年前建筑都江堰的人们和建造索桥的何氏夫妇都具有勇于克服困难,为他人着想,为多数人而牺牲自己的心。

所以说都江堰工程和索桥之间是一脉相承的,只是索桥的故事更深的感染了作者,引起思想上的共鸣,前者是铺垫,后者是人物精神的深化。

7、作家高尔基笔下的勇士丹柯同样具有这样一颗“勇于克服困难,为他人着想,为多数人而牺牲自己的心”。

(简单介绍勇士丹柯的故事)
8、齐读课文第五段,尝试背诵感受最深的语句。

(可简要交流背诵的原因)
(三)课外延伸,深化主题
1、(出示句子)“索桥的故事自然不止这么一点儿,都江堰也还有许多动人的故事。

”你还了解哪些故事,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学生可以将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资料与同学们分享,在交流中进一步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干。


2、出示都江堰河索桥的相关录相图片和课文的最后一句话“然而故事是讲不完的,谁要是到都江堰走一趟,谁要是在索桥上站片刻,他一定会得到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什么东西“比故事更美、更好”?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就能够帮助学生亲身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感受都江堰,索桥的雄伟,美丽,从而领悟到人间更美、更好的东西,那就是“一颗想帮助多数人,想跟多数人的心贴近,为了多数人甚至牺牲自己的伟大的心”,使每一个人的心灵在故事中得到熏陶、感染、净化。

这种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表达欲望,难点也在其中得到解决。


五、总结全文
作者在游都江堰和安澜索桥时,被几千年前的人触动和感染,从而领悟到人间更美、更好的东西,那就是“一颗想帮助多数人,想跟多数人的心贴近,为了多数人甚至牺牲自己的伟大的心”。

第二课时
一、回顾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小组内交流感受最深的地方。

2、修建都江堰的人们和建造索桥的何氏夫妇以及勇士丹柯都具有颗什么样的心?(出示倒数第二段中的语句,引导学生背诵)
二、列提纲
学习完了课文,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试着给课文列一个提纲。

(让学生通过阅读进一步把握文章的脉络,列出提纲,
对文章整体结构安排有进一步的认识。

在小组和全班进行交流)
三、作业布置
你的家乡还有哪些古迹?这些古迹背后发生了哪些故事?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考察并搜集相关资料,在全班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