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昭通市云天化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化学试卷(4月份) 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云南省昭通市云天化中学高二(下)月考化学试
卷(4月份)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5分)
1.对于在同一容器中进行的反应C+O2═C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碳块磨成粉末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B.升高温度一般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C.容器体积不变时,向其中充入N2,反应速率不变D.增加碳的量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2.在2A+B⇌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A)=0.5 mol/(L•s)B.v(B)=0.3 mol/(L•s)C.v(C)=0.8 mol/(L•s)D.v(D)=1 mol/(L•s)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大
B.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C.升高温度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D.催化剂不影响反应活化能但能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目,增大反应速率
4.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2A⇌B+3C在下列4种状态中,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A.正反应速度v A=2mol/(L•min)逆反应速度v B=2 mol/(L•min)
B.正反应速度v A=2mol/(L•min)逆反应速度v C=2 mol/(L•min)
C.正反应速度v A=1mol/(L•min)逆反应速度v B=1。

5 mol/(L•min)
D.正反应速度v A=1mol/(L•min)逆反应速度v C=1。

5mol/(L•min)
5.可以证明可逆反应N2+3H2⇌2NH3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①一个N﹣N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断裂
②一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断裂
③其它条件不变时,混合气体平均式量不再改变
④保持其它条件不变时,体系压强不再改变
⑤各物质的质量分数都不再改变
⑥恒温恒容时,密度保持不变
⑦正反应速率v(H2)=0.6mol/L•min,逆反应速率v(NH3)=0。

4mol/L•min.
A.全部B.只有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⑦ D.只有①③⑤⑥⑦
6.对可逆反应4NH3(g)+5O2(g)⇌4NO(g)+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达到化学平衡时,4υ正(O2)=5υ逆(NO)
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少,逆反应速率增大
D.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υ正(NH3)=3υ正(H2O)7.关于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电池失去电子的电极称为阴极
B.电解池的阳极、原电池的负极都发生氧化反应C.原电池的两极,一定要由活动性不同的两种金属组成
D.电解时电解池的阳极一定是阴离子放电
8.金属镍有广泛的用途.粗镍中含有少量Fe、Zn、Cu、Pt等杂质,可用电解法制备高纯度的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已知:氧化性Fe2+<Ni2+<Cu2+)()
A.阳极发生还原反应
B.电解后,电解槽底部的阳极泥中只有Cu和Pt
C.电解过程中,阳极质量的减少与阴极质量的增加相等
D.电解后,溶液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只有Fe2+和Zn2+ 9.pH=a的某电解质溶液中,插入两只惰性电极,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a,则该电解质可能是( )A.NaOH B.H2SO4C.Na2CO3D.Na2SO4
10.将0。

2mol AgNO3、0。

4mol Cu(NO3)2、0。

6mol KCl 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用惰性电极电解一段时间后,若在一极析出0.3mol Cu,此时在另一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为()
A.3。

36 L B.4。

48 L C.5。

6 L D.6。

72 L 11.X、Y、Z、W四块金属分别用导线两两相连浸入稀硫酸中组成原电池.X、Y相连时,X为负极;Z、W相连时,电流方向是W→Z;X、Z相连时,Z极上产生大量气泡;W、Y相连时,W极发生氧化反应.据此判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X>Z>W>Y B.Z>X>Y>W C.X>Y>Z>W D.Y>W>Z>X
12.在1200℃时,天然气脱硫工艺中会发生下列反应:H2S(g)+O2(g)═SO2(g)+H2O(g)△H1
2H2S(g)+SO2(g)═S2(g)+2H2O(g)△H2
H2S(g)+O2(g)═S(g)+H2O(g)△H3
2S(g)═S2(g)△H4
则△H4的正确表达式为()
A.△H4=(△H1+△H2﹣3△H3) B.△H4=(3△H3﹣△H1﹣△H2)
C.△H4=(△H1+△H2﹣3△H3) D.△H4=(△H1﹣△H2﹣3△H3)
13.已知H+(aq)+OH﹣(aq)═H2O(l)△H=﹣57。

3kJ/mol.现有以下四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H2SO4(aq)+2NaOH(aq)═Na2SO4(aq)+2H2O(l);
②H2SO4(aq)+Ba(OH)2(aq)═BaSO4(s)+H2O (l);
③HCl(aq)+NH3•H2O(aq)═NH4Cl(aq)+H2O(l);
④CH3COOH(aq)+NH3•H2O(aq)═CH3COONH4(aq)+H2O(l),
其中放出的热量为57.3kJ的是()
A.①和②B.②C.③和④D.以上都不对14.根据以下3个热化学方程式:
2H2S(g)+3O2(g)=2SO2(g)+2H2O(l)△H=﹣Q1 kJ/mol 2H2S(g)+O2(g)=2S(s)+2H2O(l)△H=﹣Q2 kJ/mol 2H2S(g)+O2(g)=2S(s)+2H2O(g)△H=﹣Q3 kJ/mol 判断Q1、Q2、Q3三者关系正确的是()
A.Q1>Q2>Q3 B.Q1>Q3>Q2 C.Q3>Q2>Q1 D.Q2>Q1>Q3
15.已知1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的热量121kJ,且氧气中1mol 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
496kJ,水蒸气中1mol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kJ,水蒸气中1mol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A.920 kJ B.557 kJ C.436 kJ D.188 kJ
二.填空题
16.在某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A、B、C、D四种物质的物质的量n(mol)随时间t(min)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前2min用A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mol•L﹣1•min﹣1.在2min时,图象发生改变的原因是(用字母表示).
A.增大压强; B.降低温度
C.加入催化剂; D.增加A的物质的量.
17.氢氧燃料电池有酸式和碱式两种.
酸式氢氧燃料电池中的电解质是酸,其正极反应式可表示为:;
碱式氢氧燃料电池中的电解质是碱,其负极反应式可表示为:.
18.将铂丝插入KOH溶液作电极,向两个电极上分别通入甲烷和氧气,可以形成原电池.
通入甲烷的一极为,电极反应式为;
通入氧气的一极为,电极反应式为;
总反应式为.
19.已知金属活动相差越大,形成原电池时越容易放电.请根据如图装置回答问题:
(1)A、B、C三个装置中作为原电池的是.(2)写出下列电极上发生的反应:
②极,
⑥极.
(3)当电路上有1mol电子流过时:①极上质量变化g,⑥极上质量变化g.
(4)一段时间后溶液中pH值的变化:A ,B ,
C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0.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CaCO3(s)═CaO(s)+CO2(g)△H=+177。

7kJ/mol
②C(s)+H2O(g)═CO(g)+H2(g)△H=﹣131。

3kJ/mol
③H2SO4(aq)+Ba(OH)2(aq)═BaSO4(s)+H2O (l)△H=﹣114.6kJ/mol
④C(s)+O2(g)═CO2(g)△H=﹣393。

5kJ/mol
⑤2CO(g)+O2(g)═2CO2(g)△H=﹣564kJ/mol
⑥HNO3(aq)+NaOH(aq)═NaNO3(aq)+H2O(l)△H=﹣57.3kJ/mol
⑦CH4(g)+2O2(g)═CO2(g)+2H2O(g)△H=﹣517。

6kJ/mol
(1)上述热化学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填序号),不正确的理由是.
(2)根据上述信息,写出C与O2反应生成CO的热化学方程式.
(3)上述反应中,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有(填序号,下同);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有.21.利用如图装置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量取50mL 0。

25mol/L H2SO4溶液倒入小烧杯中,测量温度;
②量取50mL 0。

55mol/L NaOH溶液,测量温度;
③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混合均匀后测量混合液温度.请回答:
(1)如图所示,仪器A的名称是.
(2)NaOH溶液稍过量的原因.
(3)加入NaOH溶液的正确操作是(填字母).A.沿玻璃棒缓慢加入B.一次迅速加入C.分三次加入
(4)上述实验测得的结果与书上的57。

3kJ/mol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后未及时将盖板盖好.
c.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
(5) (填“能”或“不能")用Ba(OH)2代替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理由是.
(6)若将含0。

5mol H2SO4的浓硫酸与含1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填“小于”、“等于"或“大于”)57.3kJ,原因是.
(7)已知:CH3COOH(aq)与NaOH(aq)反应的△H=﹣12.1kJ•mol﹣1;HCl(aq)与NaOH(aq)反应的△H=﹣55。

6kJ•mol﹣1.则CH3COOH在水溶液中电离的△H 等于.
A.﹣67.7kJ•mol﹣1B.﹣43。

5kJ•mol﹣1
C.+43.5kJ•mol﹣1D.+67。

7kJ•mol﹣1.
2015-2016学年云南省昭通市云天化中学高二(下)月考
化学试卷(4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5分)
1.对于在同一容器中进行的反应C+O2═C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碳块磨成粉末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B.升高温度一般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C.容器体积不变时,向其中充入N2,反应速率不变D.增加碳的量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分析】增大接触面积,升高温度、增大浓度等,均可加快反应速率,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将木炭粉碎成粉末状,接触面积增大,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故A正确;
B.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B正确;
C.容器体积不变时,向其中充入N2,虽然压强增大,但反应物的浓度不变,则反应速率不变,故C正确;
D.木炭为纯固体,则增加木炭的量,化学反应速率不变,故D错误;
故选D.
2.在2A+B⇌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A)=0.5 mol/(L•s) B.v(B)=0。

3 mol/(L•s) C.v(C)=0。

8 mol/(L•s)D.v(D)=1 mol/(L•s)【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分析】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转化为用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然后再进行比较.
【解答】解:都转化为D物质表示的速率进行比较,对于2A+B⇌3C+4D,
A、υ(A)=0。

5 mol/(L•s),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υ(D)=2υ(A)=1mol/(L•s),
B、υ(B)=0.3mol/(L•s),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υ(D)=4υ(B)=1.2mol/(L•s),
C、υ(C)=0.8mol/(L•s),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υ(D)=υ(C)=×0.8mol/(L•s)=1.1mol/(L•s),
D、υ(D)=1 mol/(L•s),
故速率B>C>A=D,
故选B.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大
B.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C.升高温度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D.催化剂不影响反应活化能但能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目,增大反应速率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分析】A.增大浓度,单位体积活化分子数目增多;B.增大压强,单位体积活化分子数目增多;
C.升高温度,提供分子需要的能量,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
D.催化剂,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而增大反应速率.【解答】解:A.增大浓度,单位体积活化分子数目增多,则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大,反应速率加快,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不变,故A错误;
B.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单位体积活化分子数目增多,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不变,故B错误;
C.升高温度,提供分子需要的能量,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大,则反应速率加快,故C正确;
D.催化剂,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反应速率,故D错误;
故选C.
4.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2A⇌B+3C在下列4种状态中,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A.正反应速度v A=2mol/(L•min)逆反应速度v B=2 mol/(L•min)
B.正反应速度v A=2mol/(L•min)逆反应速度v C=2 mol/(L•min)
C.正反应速度v A=1mol/(L•min)逆反应速度v B=1.5 mol/(L•min)
D.正反应速度v A=1mol/(L•min)逆反应速度
v C=1.5mol/(L•min)
【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分析】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
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解答】解:A、平衡时应有正反应速度
v A=2mol/(L•min),逆反应速度v B=1mol/(L•min),故A 错误;
B、平衡时应有正反应速度v A=2mol/(L•min)逆反应速度v C=3 mol/(L•min),故B错误;
C、平衡时应有正反应速度v A=1mol/(L•min)逆反应速度v B=0.5 mol/(L•min),故C错误;
D、正反应速度v A=1mol/(L•min)等效于正反应速度v C=1。

5mol/(L•min),逆反应速度v C=1。

5mol/(L•min),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平衡状态,故D错误;
故选D.
5.可以证明可逆反应N2+3H2⇌2NH3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①一个N﹣N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断裂
②一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断裂
③其它条件不变时,混合气体平均式量不再改变
④保持其它条件不变时,体系压强不再改变
⑤各物质的质量分数都不再改变
⑥恒温恒容时,密度保持不变
⑦正反应速率v(H2)=0。

6mol/L•min,逆反应速率v (NH3)=0.4mol/L•min.
A.全部B.只有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⑦ D.只有①③⑤⑥⑦
【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分析】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解答】解:①一个N﹣N断裂的同时,有3个H﹣H 键断裂,都体现正反应方向,故错误;
②一个N﹣N键断裂的同时,等效于6个N﹣H键形成的同时有6个N﹣H键断裂,故正确;
③其它条件不变时,混合气体平均式量不再改变,说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故正确;
④保持其它条件不变时,体系压强不再改变,说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故正确;
⑤各物质的质量分数都不再改变,说明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故正确;
⑥恒温恒容时,密度一直保持不变,所以不一定平衡,故错误;
⑦正反应速率v(H2)=0。

6mol/L•min,等效于正反应速率v(NH3)=0.4mol/L•min,逆反应速率
v(NH3)=0.4mol/L•min,所以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正确;
故选C.
6.对可逆反应4NH3(g)+5O2(g)⇌4NO(g)+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达到化学平衡时,4υ正(O2)=5υ逆(NO)
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少,逆反应速率增大
D.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υ正(NH3)=3υ正(H2O)【考点】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分析】A、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同种物质)或正逆速率之比等于化学化学计量数之比(不同物质),各物质的浓度、质量、体积分数以及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
B、都表示向反应正向进行,反应自始至终都是1:1,不能说明到达平衡;
C、增大体积压强减小,正逆速率都减小,平衡向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D、各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各物质前面的系数之比.
【解答】解:A、4v正(O2)=5v逆(NO),不同物质表示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表示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正确;
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molNO的同时,消耗xmolNH3,都表示向反应正向进行,反应自始至终都是1:1,不能说明到达平衡,故B错误;
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物质的浓度减小,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故C错误;
D、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3υ正(NH3)=2υ正(H2O),故D错误.
故选A.
7.关于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电池失去电子的电极称为阴极
B.电解池的阳极、原电池的负极都发生氧化反应
C.原电池的两极,一定要由活动性不同的两种金属组成D.电解时电解池的阳极一定是阴离子放电
【考点】有机物的推断.
【分析】A、原电池中的电极为正负极不是阴阳极;
B、根据原电池负极和电解池阳极上得失电子判断反应类型;
C、原电池的两极不一定是由活动性不同的两种金属组成;
D、电解时,电解池阳极上不一定是阴离子放电,当有活性电极做阳极时,是电极本身放电;
【解答】解:A、原电池中失去电子的电极为负极不是阴极,故A错误;
B、原电池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解池阳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B正确;
C、原电池的两极不一定是由活动性不同的两种金属组成,可能是由金属和导电的非金属组成,故C错误;
D、电解时,电解池阳极上不一定是阴离子放电,当有活性电极做阳极时,是电极本身放电,故D错误.
故选B.
8.金属镍有广泛的用途.粗镍中含有少量Fe、Zn、Cu、Pt等杂质,可用电解法制备高纯度的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已知:氧化性Fe2+<Ni2+<Cu2+)( )
A.阳极发生还原反应
B.电解后,电解槽底部的阳极泥中只有Cu和Pt C.电解过程中,阳极质量的减少与阴极质量的增加相等
D.电解后,溶液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只有Fe2+和Zn2+【考点】电解原理.
【分析】A、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B、粗镍中含有少量Fe、Zn、Cu、Pt等杂质做阳极,铜和鉑不失电子沉降电解池底部形成阳极泥;
C、阳极失电子的有Fe、Zn、Cu;阴极析出的是铜;依据电子守恒计算分析;
D、精炼过程中,电解质溶液中一定含有Ni2+.
【解答】解:A、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其电极反应式:Ni﹣2e﹣=Ni2+,Fe﹣2e﹣=Fe2+;Zn﹣2e﹣=Zn2+,故A错误;
B、粗镍中含有少量Fe、Zn、Cu、Pt等杂质做阳极,铜和铂不失电子沉降电解池底部形成阳极泥,电解后,电解槽底部的阳极泥中有Cu和Pt,故B正确;
C、电解过程中阳极失电子的有Fe、Zn;阴极析出的是镍;依据电子守恒,阳极质量的减少与阴极质量的增加不相等,故C错误;
D、电解后,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有H+、Fe2+、Zn2+、Ni2+,故D错误;
故选B.
9.pH=a的某电解质溶液中,插入两只惰性电极,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a,则该电解质可能是()
A.NaOH B.H2SO4C.Na2CO3D.Na2SO4
【考点】电解原理.
【分析】pH=a的某电解质溶液中,插入两只惰性电极,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a,说明溶液酸性增强,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含氧酸、H之后的不活泼非金属的含氧酸盐等,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电解NaOH溶液时,阳极上生成氧气、阴极上生成氢气,所以相当于生成水,导致溶液中
c(NaOH)增大,溶液的pH增大,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B.电解稀硫酸时,阳极上生成氧气、阴极上生成氢气,所以相当于生成水,导致溶液中c(H2SO4)增大,溶液的pH减小,符合题意,故B正确;
C.电解碳酸钠溶液时,阳极上生成氧气、阴极上生成氢气,所以相当于生成水,导致溶液中c(Na2CO3)增大,溶液的碱性增强,故C错误;
D.电解硫酸钠溶液时,阳极上生成氧气、阴极上生成氢气,所以相当于生成水,导致溶液中c(Na2SO4)增大,但硫酸钠溶液呈中性,所以溶液的pH不变,故D错误;故选B.
10.将0.2mol AgNO3、0。

4mol Cu(NO3)2、0。

6mol KCl 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用惰性电极电解一段时间后,若在一极析出0.3mol Cu,此时在另一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为()
A.3.36 L B.4.48 L C.5。

6 L D.6.72 L
【考点】电解原理.
【分析】混合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
AgNO3+KCl=AgCl+KNO3,根据方程式知,
0.2molAgNO3完全反应需要0.2molKCl,还剩余
0.4molKCl,且同时生成0。

2molKNO3,所以混合后溶液中的溶质为0。

2mol KNO3、0.4mol Cu(NO3)2、0。

4mol KCl,用惰性电极电解一段时间后,若在一极析出Cu0.3mol<0。

4mol,根据Cu和转移电子之间的关系式知,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2n(Cu)=2×0.3mol=0。

6mol,
氯离子完全放电时转移电子物质的量=0.4mol×1=0。

4mol,则还有0.2mol电子转移时生成氧气,则生成n(O2)==0.05mol,生成n(Cl2)=n(Cl﹣)=×0.4mol=0。

2mol,再根据V=nV m计算气体体积.
【解答】解:混合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
AgNO3+KCl=AgCl+KNO3,根据方程式知,0。

2molAgNO3完全反应需要0。

2molKCl,还剩余0.4molKCl,且同时生成0。

2molKNO3,所以混合后溶液中的溶质为0.2mol KNO3、0.4mol Cu(NO3)2、0.4mol KCl,用惰性电极电解一段时间后,若在一极析出Cu0。

3mol<0.4mol,根据Cu和转移电子之间的关系式知,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2n(Cu)=2×0.3mol=0。

6mol,氯离子完全放电时转移电子物质的量=0.4mol×1=0.4mol,则还有0。

2mol电子转移时生成氧气,则生成n
(O2)==0。

05mol,生成n(Cl2)=n(Cl﹣)=×0.4mol=0。

2mol,生成气体V=nV m=(0。

2+0。

05)mol ×22.4L/mol=5。

6L,
故选C.
11.X、Y、Z、W四块金属分别用导线两两相连浸入稀硫酸中组成原电池.X、Y相连时,X为负极;Z、W相连时,电流方向是W→Z;X、Z相连时,Z极上产生大
量气泡;W、Y相连时,W极发生氧化反应.据此判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X>Z>W>Y B.Z>X>Y>W C.X>Y>Z>W D.Y>W>Z>X
【考点】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分析】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作正极,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电流从正极沿导线流向负极,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作正极,X、Y相连时,X为负极,则金属活动性顺序为X>Y;
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电流从正极沿导线流向负极,Z、W相连时,电流方向是W→Z,则金属活动性顺序为Z>W;
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X、Z相连时,Z极上产生大量气泡,则金属活动性顺序为X>Z;
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W、Y相连时,W极发生氧化反应,则金属活动性顺序为W >Y,故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X>Z>W>Y.
故选A.
12.在1200℃时,天然气脱硫工艺中会发生下列反应:H2S(g)+O2(g)═SO2(g)+H2O(g)△H1
2H2S(g)+SO2(g)═S2(g)+2H2O(g)△H2
H2S(g)+O2(g)═S(g)+H2O(g)△H3
2S(g)═S2(g)△H4
则△H4的正确表达式为()
A.△H4=(△H1+△H2﹣3△H3)B.△H4=(3△H3﹣△H1﹣△H2)
C.△H4=(△H1+△H2﹣3△H3)D.△H4=(△H1﹣△H2﹣3△H3)
【考点】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分析】利用盖斯定律分析,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不变的;根据目标方程改写分方程,然后求出反应热.
【解答】解:根据目标方程,把方程3反写,计量数乘以2;把方程2乘以;把方程1乘以;然后三者相加;即﹣△H3×2+△H2×+△H1×=(△H1+△H2﹣3△H3),
故选A.
13.已知H+(aq)+OH﹣(aq)═H2O(l)△H=﹣
57.3kJ/mol.现有以下四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H2SO4(aq)+2NaOH(aq)═Na2SO4(aq)+2H2O(l);
②H2SO4(aq)+Ba(OH)2(aq)═BaSO4(s)+H2O (l);
③HCl(aq)+NH3•H2O(aq)═NH4Cl(aq)+H2O(l);
④CH3COOH(aq)+NH3•H2O(aq)═CH3COONH4(aq)+H2O(l),
其中放出的热量为57。

3kJ的是()
A.①和②B.②C.③和④D.以上都不对
【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分析】中和热是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完全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依据概念对选项分析判断.【解答】解:①反应生成了2mol水,反应的焓变为﹣114。

6kJ/mol,故不符合;
②反应过程中除了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放热,硫酸钡沉淀的生成也伴随有沉淀热的变化,反应热大于﹣
57.3kJ•mol﹣1,故不符合;
③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反应热大于﹣57。

3kJ•mol﹣1,故不符合;
④一水合氨和醋酸都是弱电解质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反应热大于﹣57.3kJ•mol﹣1,故不符合;
故选D.
14.根据以下3个热化学方程式:
2H2S(g)+3O2(g)=2SO2(g)+2H2O(l)△H=﹣Q1 kJ/mol 2H2S(g)+O2(g)=2S(s)+2H2O(l)△H=﹣Q2 kJ/mol 2H2S(g)+O2(g)=2S(s)+2H2O(g)△H=﹣Q3 kJ/mol
判断Q1、Q2、Q3三者关系正确的是()
A.Q1>Q2>Q3 B.Q1>Q3>Q2 C.Q3>Q2>Q1 D.Q2>Q1>Q3
【考点】反应热的大小比较.
【分析】三个反应都为放热反应,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生成液态水比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量多,反应越完全,放出的热量越多,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已知①2H2S(g)+3O2(g)=2SO2(g)+2H2O (l)△H=﹣Q1 kJ/mol,
②2H2S(g)+O2(g)=2S (s)+2H2O(l)△H=﹣Q2 kJ/mol,
③2H2S(g)+O2(g)=2S (s)+2H2O(g)△H=﹣Q3kJ/mol,
①与②相比较,由于S→SO2放热,则Q1>Q2,
②与③相比较,由于H2O(l)→H2O(g)吸热,则Q2>Q3,
则Q1>Q2>Q3,
故选A.
15.已知1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的热量121kJ,且氧气中1mol 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kJ,水蒸气中1mol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kJ,水蒸气中1mol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
A.920 kJ B.557 kJ C.436 kJ D.188 kJ
【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分析】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依此结合反应方程式进行计算.【解答】解: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是放热反应,所以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设氢气中1mol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Q,根据方程式:2H2+O22H2O,则:4×121kJ=4×463kJ﹣(2Q+496kJ),解得Q=436KJ,
故选C.
二.填空题
16.在某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A、B、C、D四种物质的物质的量n(mol)随时间t(min)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5B⇌6C+4D .
(2)前2min用A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1mol•L﹣1•min﹣1mol•L﹣1•min﹣1.在2min时,图象发生改变的原因是AC (用字母表示).
A.增大压强;B.降低温度
C.加入催化剂;D.增加A的物质的量.
【考点】物质的量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分析】(1)根据物质的量的变化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再根据物质的量的变化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书写方程式;
(2)根据v=计算反应速率v;由图象可知2min时反应速率加快,据此分析.
【解答】解:(1)达到平衡时A、B、C、D改变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

8mol、1.0mol、1.2mol、0。

8mol,且A、B的物质的量减少,应为反应物;C、D的物质的量增加,应为生成物,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5B⇌6C+4D,故答案为:4A+5B⇌6C+4D;
(2)前2min时,A的物质的量变化为:0.4mol;所以v (A)==0。

1mol•L﹣1•min﹣1;从图象看,2~3min时图象的斜率变大,说明化学反应速率变快.增大压强、加入催化剂均增大化学反应速率,而降低温度减小化学反应速率.增加A的物质的量,虽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图象要产生突变,故A、C正确;
故答案为:0。

1mol•L﹣1•min﹣1;AC.
17.氢氧燃料电池有酸式和碱式两种.
酸式氢氧燃料电池中的电解质是酸,其正极反应式可表示为:O2+4e﹣+4H+=2H2O ;
碱式氢氧燃料电池中的电解质是碱,其负极反应式可表示为:2H2﹣4e﹣+4OH﹣=4H2O .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分析】根据总反应式2H2+O2=2H2O可知H2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氧气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酸性条件下,正极反应为O2+4e﹣+4H+=2H2O;碱性条件下,负极反应为2H2﹣4e﹣+4OH﹣=4H2O,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根据总反应式2H2+O2=2H2O可知H2在反应中被氧化,O2被还原,H2应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O2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解质溶液为酸时,正极反应为:O2+4e﹣+4H+=2H2O,
如果电解质为碱,则负极反应式为:2H2﹣4e﹣+4OH﹣=4H2O,
故答案为:O2+4e﹣+4H+=2H2O;2H2﹣4e﹣+4OH﹣
=4H2O.
18.将铂丝插入KOH溶液作电极,向两个电极上分别通入甲烷和氧气,可以形成原电池.
通入甲烷的一极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H4﹣8e﹣+10OH﹣=CO32﹣+7H2O ;
通入氧气的一极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
总反应式为CH4+2O2+2OH﹣=CO32﹣+3H2O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分析】燃料燃烧时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为原电池的负极,所以通甲烷的铂丝为原电池的负极;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是酸性氧化物,能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通入氧气的一极为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据此分析.
【解答】解:燃料燃烧时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为原电池的负极,所以通甲烷的铂丝为原电池的负极;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是酸性氧化物,能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电极反应为:CH4﹣8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