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外合作办学的来华留学生双学位项目模式探究—以北京化工大学与热那亚大学“工业设计”专业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中外合作办学的来华留学生双学位项目模式探究—以北京化工大学与热那亚大学“工业设计”专业为例
摘要:中外合作办学是高等院校国际合作的重要方式,对学校的学科布局、
国际化师资建设、国际化人才培养与质量保障体系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以
北京化工大学与热那亚大学“工业设计”专业为例,依托现有中外合作办学的课
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对基于中外合作办学的来华留学生双学位项目之运行模
式进行一些建设性的探索,希望这种探索对提升国际人才培养质量、吸引高质量
留学生来华能起到推动合作用。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来华留学生;双学位项目;运行模式
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深刻演变,作为扩大教育对外开放重要载体的中外合
作办学,在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根据教育部教
育涉外监管信息网发布的信息,截止2020年12月,92%的原“211”工程高校开
展了中外合作办学。
当前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正进入宽领域、多层次及注重质
量效益的新发展阶段。
[1]在中外合作办学教育模式的发展进程中,国际化师资比
例明显提高、国际化课程推陈出新、国际化教学水平不断精进,中外合作办学发
展在一定程度上为高等院校国际化奠定了基石。
尤其是近年来,我们连续超越多
国成为全球第三大留学目的国,并逐渐成为全球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大国。
但是,
来华留学生的质量问题,高等教育国际化“大而不强”、来华留学生“数量一流、质量二流”已引起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应。
[2]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来华留学生高
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围绕“规范管理、提质增效”的主题,对来华留学质量
保障作出具体部署。
文件明确了2019年的工作要点是抓好质量规范的落实,督
促各高校提高发展质量、提升规范化水平,实现来华留学教育工作健康可持续发
展。
[3]在提质增效的新形势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将国际合作与联合学位项目作为
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渠道,其中,来华留学生双学位项目正是优化来华留学生层次,扩大招生规模的有效途径之一。
那么,如何借助中外合作办学的优质资源与课程
体系,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来华留学生双学位项目,实现资源互补,提升来华留学
生培养质量,并在此进程中不断解决运行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就成为我们亟待
深入探索的课题。
双学位项目从学生流动方向可分为国内院校学生在境外合作院校学习,与境
外学生至国内高校学习两类。
总体来看,现有对双学位项目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
前者,而针对境外学生至国内高校的双学位项目研究却略显不足,而将中外合作
办学与来华留学生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联成一气研究的更为罕见。
据此,本人将
目光聚焦在基于合作办学的来华留学生双学位项目的运行模式。
以北京化工大学
与热那亚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为例,从项目模式、关键环
节要素、开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其解决路径与方案四方面加以反思和锤炼,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并为将来实施此类项目的办学提供借鉴。
1.
北京化工大学与热那亚大学来华留学生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模式
1.
项目模式
北京化工大学多年来不断努力开拓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力图发挥学校在化工、材料、生物工程领域的优势与境外院校开展合作项目,培养优秀来华留学生。
其中,与热那亚大学开展的工业设计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取得健设性进展,实
现了两校师生的交流互动,促进两校间科研及其他领域的合作,具体实施进程和
特点如下:
北京化工大学与热那亚大学开设的工业设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采取4+0
的培养模式,即学生四年全部在北京化工大学完成,以北京化工大学工业设计专
业为依托,课程方案在引进热那亚大学产品与船舶设计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由双方
共同制定,专业核心课程全部从热那亚大学引进,课程匹配度高。
项目自2017
年运行以来,双方均投入了大量专业教师开展教学观摩和研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我们合作的模式是,双方针对意大利热那亚大学产品与船舶设计专业学生来华进行专业学习、并预期获取北京化工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学位的事宜进行磋商,最终决定项目采取反向2+1的培养模式,即热那亚大学产品与船舶设计专业本科二年级的学生,经选拔赴北京化工大学工业设计专业,按照双方确定的培养方案学习相关课程,学生完成学业达到双方毕业要求后,即可获得双方高校本科学位。
如图所示为北京化工大学与意大利热那亚大学学制示例图。
1.2关键环节要素
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实施的关键环节要素主要包括:招生宣传、审核录取、学籍管理、培养方案、审核毕业与学生交流。
这些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直接影响到项目运行与人才培养质量。
1.2.1招生宣传
有效的对外宣传是扩大学校知名度、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优质的人才培养与服务只有与良好的宣传互动,才能使整个项目圆满。
比较而言,双学位项目的招生更具针对性,这就要求招生宣传方式更加深入、丰富与多样。
1.2.2审核录取
严格而科学的层层审核、监督把控是确保学生入校前专业素质达标的重要举措,亦是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的基础环节,严格把控是双学位项目学生达标的必要保证。
1.2.3学籍管理
学籍与学生的入学、在校异动、毕业以及校友信息管理等环节紧密挂钩,也是学生管理过程中的最重要依据。
双学位项目,顾名思义,学生得到两个学位,
也需具备双重身份。
因此,为确保学生正常入学以及后续环节的有序运转,双方
院校需为学生办好学籍。
1.2.4培养模式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已经磨合运行四年,四年中,我们在教育政策、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取得很好的平衡[4]从宏观上,我们着眼于“一带一路”背景下国
际留学生培养模式的构建;而在微观上,我们凿实国内本科教育的各项规定,使
国内教育质量达标,同时也满足了外方学位认证要求。
正是因为该项目依托较为
成熟的中外合作办学途径,加之我校较为完整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师资、课程及模式引领,留学生浸润等多元化教育体系,取得了较好的办学效果。
1.2.5学生交流
随着来华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培养熟悉与认可中国文化的国际友人是发展
留学生教育的目标之一。
[5]中外学生语言与文化交流活动作为启智润心、开阔人
生视野、推进人才培养、促进中外交流的纽带,在双学位项目开展过程中极大地
诱发了来华留学生熟悉中国、感知中国、理解中国的热情。
2、问题分析
北京化工大学与热那亚大学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虽然取得丰硕成果。
但因为
它是我校首例反向双学位项目,一方面,在项目运行过程中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另一方面,项目受疫情影响,在运行过程中也难免遇到问题、受到限制。
下面着
重谈谈项目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2.1招生宣传
在招生宣称方面,还存在招生宣传疲软的问题。
由于疫情影响,宣传力度不够、思维固化、模式陈旧、手段单一等问题依然存在。
2.2审核录取
双学位项目审核的材料,其来源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热那亚大学官方出具
的推荐材料;二是由申请者填报的个人信息。
这一环节可能出现因未规定好工作
流程的时间截点、以及因三方沟通不畅而影响审核工作进度的问题。
2.3学籍管理
双学位项目若双方院校学制不同,在学籍方面就存在双方不对等问题。
因热
那亚大学本科学制为三年,北京化工大学是四年,参加双学位项目的热那亚大学
产品与船舶设计专业三年级学生,需进入北京化工大学四年级完成其双学位项目
的课程,这样,为学生注册学籍的年份就成了一个棘手问题。
2.4培养模式
双学位项目作为来华留学教育的一部分,由于学生来华时间较短,项目学生
与我校学生又缺乏沟通交流的平台,加之学生融入性差、参与度低等现象,难免
出现管理脱节,学生学习自主性差的问题。
特别是在培养他们跨文化交流能力、
提升学科专业水平等方面,其潜能还有待挖掘。
3、解决路径与方案
对于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运行过程存在的问题,一部分是可以通过建章立制
的办法使项目工作流程有章可循,一部分则需要转变思路,为此类项目量身定制
可行性方案。
下面简介我校对上述问题的解决路径。
3.1招生宣传
针对双学位项目,北京化工大学转换了传统的、完全依靠合作院校发布讯息
的招生宣传模式,主动出击,取得较好效果。
首先,召集项目的相关授课与管理
团队面向学生就项目情况进行细致介绍,并制作项目招生宣传册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全方位的项目认知要素。
第二,为扩大项目影响力、使宣传效果最大化。
学
校竭力将往届项目培养的学生为媒介,通过设立“宣传使者”的方式,让热那亚
大学学生之间口耳相传,为我们的“品牌项目”讲好故事。
第三,发挥新闻传媒
作用,将项目开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用意大利语发布给热那亚产品与船舶设计专
业的学生,让他们充分了解项目进程,从而实现宣传效果与宣传目的的有机结合。
3.2审核录取
为保证审核录取工作顺利有序,北京化工大学与热那亚大学签署了双学位项
目补充协议,在协议中明确规定学校招生、学生报名以及审核录取工作的几个重
要时间截点,在此基础上双方密切联系,加紧配合。
3.3学籍管理
针对上述学籍管理存在的问题,学校采取错位录入学籍的方式,保证学生能
够顺利选课,且学习年限符合学校来华留学生本科毕业的要求。
同时,学校也将
逐步摸索、探讨制定关于双学位项目学籍与学位管理办法的细则,以保障学生学
习的权益、维护学校教育教学秩序,提升项目培养质量。
3.4培养模式
3.4.1 强化汉语学习和文化体验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既注重知识内容的讲解,也加强实践和文化体验课程建设,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课程体系不断完善过程中,积极引发课程
教学知识的可迁移性,保证所讲知识和不同国情的契合,重视从传统讲解向实际
体验方向转变。
3.4.2 培养全球视野师资,构建国际化标准课程体系
双学位项目借助中外合作办学外教招募途径,加大本校师资队伍的参与程度,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的高水平师资。
本校师资国际化能力的提升,
有利于瞄准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目标及规范,开发契合国际化标准的专业课程。
同时,针对项目学生融入时间短的特点,开发构建汉语及跨文化交际的多元化的课
程体系。
3.4.3 构建多元化的协同管理服务体系
双学位项目作为高校实施国际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应基于顶层设计建立多元
化的协同管理服务体系,全校各部门都应参与其中,明细职责,建立考核标准,
加大问责力度,保证双学位项目全面有效落实,以推进学校来华留学教育的健康发展。
3.5学生交流
为帮助该项目学生突破语言关,快速融入中国教育模式,促进中意学生间的文化交流,我校面向本校工业设计本科学生招募“中意友好伙伴志愿者”,敦促双方学生在学习汉语、意大利语、中国文化、工业设计专业课程方面相互交流。
藉此,以“意大利语/汉语workshop”为抓手,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双语交流活动,为双方学生搭建线上交流平台。
如开展“配音大赛”、“茶文化”、“中意文化对比鉴赏”、“跨年晚会”等活动。
活动的开展不仅为意大利学生打造了良好的语言学习与文化交流环境,也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促进了中意师生间的交流,推动了中国语言文化的传播,进一步增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
1.
结论与建议
北京化工大学与意大利热那亚大学工业设计本科双学位项目是利用中外合作办学与来华留学教育双重资源,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典型示例。
同时也是我校扩展来华留学生规模,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
以上仅就我校已有的办学实践略谈浅识,希望能为正在实施、拓展此类项目的院校提供参考,以求在全国范围内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参考文献:
1]郭强等 2021《“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路径反思》高校教育管理。
2]刘进.“一带一路”背景下如何提升来华留学生招生质量.高等教育管理,2020(1):-0029-11
3]教育部印发《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360A20-07-2018-0008-1发文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年10月9日
4]魏玮,陈永瑞.2020《“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留学生培养模式构建研究》,2020,(12)教育教学论坛 G648.9
5]周瑜.2020《新形势下高校中外学生融合的创新性探索---以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中外学生联合会为例》,1009-5349(2020)17-0022-04现代交际2020年17期。
基金项目: 2020年北京化工大学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立项项目“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0BHXGKJ0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