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产业链融合之路探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产业链融合之路探究
摘要信息时代背景下,数字化业已成为各类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核心。

就出版业来说,数字化带给传统纸质化的冲击前所未有,迫切需要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产业链密切融合。

这一过程离不开思想意识的颠覆性转变,也需坚持“内容为王”的根本,同时要探索双向转化和二次价值产出等综合举措。

关键词传统出版;数字出版;产业链;融合路径
早在上一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BAT的大佬就纷纷以各种形式表达了对数字化的关注。

阿里的掌舵人马云更是直言,未来的互联网生活必须依靠行业的数字化直至人的数字化。

而对老牌传统行业的出版业来说,数字化其实已经来到了身边,且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带给固有操作模式以巨大冲击。

可以说,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产业链融合已成大势所趋,且正在越来越大程度上左右着传统出版业的生存和发展。

1 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产业链融合的重要性
有两个客观实例可以充分说明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产业链融合的重要性。

2012年初秋时节,德国有着近百年悠久历史的传统报纸《纽伦堡晚报》和《法兰克福评论报》相续宣布停刊和申请破产;同年底,美国第二大传统新闻类杂志《新闻周刊》以一句“最后一期印刷版”的封面标题结束了其印刷版业务。

当互联网已经全面渗透社会经济与行业产业的方方面面时,数字化便开始悄无声息地占领曾经被传统运营模式牢牢掌控的所有领域,并且不断以雷霆万钧的竞争优势带给这些传统领域以强烈冲击。

尤其是在出版业,越来越多新生代受众开始倾向于选择数字出版物。

这其中固然有免费和低价带来的现实好处,但也不排除基于互联网传播的数字出版物的迅捷和便利。

因此,无论是从生死存亡的角度出发,还是试图在信息时代通过转型升级实现超越与突破,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产业链的融合都已经成为时代要求,成为整个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1]。

2 当前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产业链融合的问题
纵观近年来国内传统出版业在遭遇数字出版强大压力时的反应就可发现,我国的传统出版业明显将数字出版视为对手甚至敌手,因而每每被数字出版攻城略地之时总不免嗟叹甚至于怨愤。

反观英美等发达国家更加成熟的业态却不同。

比如英国,传统出版会更加积极地主导数字出版,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数字出版的主力和支撑,因此英国的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不仅不会存在敌我双方的二元分化,反而自始至终就是一家之内的分内事。

因此,从理念和意识的根源上,国内的传统出版业多年来一直没有做好思想
准备,没有从主观层面上坦然面对和欣然接受数字化的转变。

由此自然会带来一系列的连带问题。

比如数字出版的版权保护体系未能建立健全;纸质化与数字化二者间的相互转换不畅;难以充分挖掘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二次价值产出等[2]。

3 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产业链融合的策略
3.1 内容为王道
无论是传统出版还是数字出版,也无论是采取线下实体销售还是线上电子商务营销,出版业的核心依然是内容。

只有符合受众预期、满足读者要求的出版内容才能实现从源头到终端的完整销售链条。

因此,“内容为王道”是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产业链融合的前提与最重要的策略。

比如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曾将其传统印刷版本的工具书进行了数字化转换,由于在检索方面的网络便捷性,这些数字化出版的工具书一经上线便赢得了受众喜爱。

随即,传统印刷版本的工具书销量暴跌至只有过去的一成左右,而电子版本的销量则剧增了近九成。

可见,只要是于受众有用的内容,纸质化和数字化即便会呈现此消彼长的变化,但其总量并不受到出版形式的影响。

因此,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产业链融合的基础必须是内容,只有在内容方面夯实了基础,才能达成二者融合的最终目标。

而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帮助下,未来的融合之路可以充分借助技术的先进性。

比如,利用大数据技术收集、整理和分析不同年龄段、受教育程度等读者的喜好与要求,再据此策划与设置出版内容的战略方向。

又如,利用技术不断细分受众,使将来的出版产业链融合之路实现分众化、个性化甚至定制化,提升出版产业的针对性和成效性等。

3.2 加强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双向转换,深入挖掘二次价值
表面上看,数字化出版物确实在一段时期内给传统纸质出版物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压力和冲击,但换个角度想,依托互联网的线上营销却也给出版物开拓出了更加广阔的虚拟世界的市场份额。

比如,传统出版物要达到读者手中离不开实体书店,这在大中型城市中固然不难实现,可对于相对偏远的乡村甚至山区就实属不易。

然而,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出版物、线上网店则可轻易解决这类问题。

只要有网络覆盖之地,则电子出版物就能畅通无阻地抵达任何有需要的读者终端。

仍以上面牛津大学出版社的工具书为例,当纸质版本的工具書持续不断地在书店销售时,经过转化的电子版本可以同时在线上卖出,这相当于同样内容进行了二次销售,实现了二次价值产出。

因此,加强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双向转换,深入挖掘二次价值就成为二者产业链融合的又一现实策略。

尤其是在教育领域,各类相对专业的教辅材均可以实现数字化转换,形成集音、视频于一体的三维立体式数字教辅材出版物。

这些依托传统纸质出版内容的
电子版本不仅更加有助于扩大受教育人群的范围和层次,而且可以根据不同受众的要求自主化、个性化进行选择或转换,从而以更加丰富多彩的数字化形式吸引潜在的受众群体。

如果更进一步,众多文娱类数字出版物还可以借助网络开发并销售其出版内容的衍生品。

比如经由动漫出版内容开发生产而成的玩具、音像制品甚至食品、日用生活品等。

如此,数字出版产业链就可以得到几乎无止境的开发与拓展。

显然,这对包括传统出版物在内的整个产业都有益无害。

3.3 持续强化对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
数字出版相较于传统出版来说多了网络与信息技术的要求,因此,既能掌握传统出版业务又精通数字化的专业性人才就显得至关重要。

而当前国内不少地方在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产业链融合上遭遇挫折的重要诱因之一也正是人才的匮乏。

故,持续强化对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必不可少。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重点在于培养复合性的应用人才,即,可以尝试在现有传统出版领域选择杰出的从业者开展网络与信息技术培养,也可以将信息专业的青年人才引入出版业,再强化实践学习和操作形成满足数字出版要求的复合型人才等。

4 结束语
“无数字不生存”正在成为新时期中国社会生产生活的常态。

手机依赖、低头族的壮大无不在说明数字化在当前经济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

作为传统行业的出版业与数字出版产业链相融合不仅势在必行,而且已到了决定传统出版存亡的关键。

故而,积极转变思路、主动拥抱数字化才是传统出版实现与数字出版产业链融合的前提。

相较于国外更加发达成熟的业界形态,国内的发展相对迟滞,这其实已经给出版业整体形成了制约。

因此,当下的产业链融合之路需在坚持“内容为王道”的基础上全力实现纸质化与数字化的双向转化,同时还需进一步建立健全数字版权保护的体制机制,且当结合现有实际情况以合作促发展,以双赢的视角应对竞争的冲突。

如此,才能更快摸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产业链融合之路,实现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曼.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出版业数字化的有益探讨——评《新媒体与数字出版》[J].出版广角,2017,(08):93-94.
[2] 王振军.穆毅.融合式发展背景下出版产业如何创新——兼对河南出版产业的一些思考[J].新闻爱好者,2017,(03):52-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