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新苏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新苏教版)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总第 1 课时
课题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与估算课时第课 1 时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两位数乘整十数(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过程,初步掌握口算方法。
2.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方法的过程,体验估算策略的多样性,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3.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口算估算解决相应的实际
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索意识和合
作合作交流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自主探索出整十数乘两位
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体验估算策略的多样性,掌握两位数乘两位
数的估算方法。
板书设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与估算
12×10=120(个)
30×5=150(千克)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自主质疑。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一位朋友——智慧小博士。
智慧小博士要带我们去数学王国探索一些数学问题。
要
到达数学王国,必须解答智慧博士提出的问题,敢不敢
接受智慧小博士的提问?
2、首先我们要经过“智慧桥”,解答了问题才可以过桥。
(出示题目:想一想,算一算。
6×10、3×32、
5×11、20×5、4×21、30×3)
适时提问一些题目,你是怎么算的?(为今天的学习做好铺垫。
)
这些题目对于我们班同学来说太简单啦!别急,还
没结束呢!
3、智慧博士又来问题了:智慧博士要给敬老院送他心培育出来的菜椒。
二、自主探究。
1.看课本例题1,从画面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指
名学生回答)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昨天我们已经预习过了,我请一位同学来说说,你是怎么列式的?(是不是等于120个呢,口说无凭,拿出理由和算法啊?)
拿出学案,在小组里交流,你想到了哪些方法。
开始。
2.探究学习12×10的口算方法。
先来看看智慧小博士有什么要说的:恭喜小朋友顺
利通过“智慧桥”,欢迎你们来到“探索屋”,我们一
起来探索12×10= 怎样算?看谁的想法多。
师:谁来说说,这种(特指新的方法)方法是怎样思考的?
(12×10,可以写成12×1=12、12×10=120。
12乘1个十是12个十,12个十是120。
)
师:这么多的计算方法,你最喜欢那种?
刚才的题目我们解决好了,(这个问号就可以消去了)但是做题目还没完整,还要怎么样?(学生口答)
3.探索尝试,类推算法
谈话引出问题:如果搬来30箱,送给敬老院多少个菜椒?你是怎样算的?列出算式:12×30=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试着口算,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
(全班交流,得出最佳方案)
12×3=36,12×30=360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12×10和12×30,这两个算式都是几位数乘什么数?
(结合回答板书课题: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
师: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你会了么?说说
看!(学生说后教师小结)
师:两位数乘整十数,可以先乘十位上的数,再在得到的数后面添写1个0。
4.师:王大伯把去年收获的蒜头装在同样大的袋子里,一共装了60 袋。
为了估算总产量,他从中任意抽出5 袋称一称,结果如下表:
第一袋第二袋第三袋第四袋第五袋
28千克31千克31千克29千克33千克
师:根据称出的结果,你能想到什么?
师:你会估算王大伯去年大约一共收获蒜头多少千克吗?
(1)师:请你们估一估它的结果大约是多少?同桌位先交流一下。
(2)验证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的估算方法,到底谁的估算结果更准确一些呢,咱们用笔算来验证一下吧。
(指名板演)
其余同学做在随堂练习本上。
师:他计算的正确吗?
5.比较分析
师:通过笔算,你们觉得哪个估算结果更准确些?
师:那也就是说笔算结果一定在1800左右。
(板书:左右)
师:那其它的估算结果和笔算结果比,怎么样?【估多了还是估少了】
师板书:少多
6.小结: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
估算,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估算方法。
这些估算方法有
什么共同点呢?
生:它们都是把乘数看做整十数。
师:同样是把乘数看做整十数,为什么有的估多了
有的又估少了?
生:把两个乘数都看小了,所以估少了。
师:想一想这道题怎样估算更准确一些呢?
生:引导学生说出:也就是说估算时我们一般把两
个乘数都看做和它接近的整十数,估算结果会准确一些。
三、自主应用
1.谈话:同学们真聪明,经过自己动脑思考,探索
出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智慧小博士可高兴了,
要邀请小朋友到智慧乐园去。
我们一起来看看,在智慧
乐园里,小博士准备了哪些题目。
先来试一试。
2.想想做做第1题两道题目有什么联系,做这一组
题目有什么心得要告诉大家。
3.想想做做第2题一个乘数的末尾有1个0,另一
个乘数的末尾也有1个0,积的末尾至少有2个0。
4.想想做做第3题说完整题目再计算。
5.想想做做第4题读题独立完成解题过程。
6.想想做做第5题看懂表格,理清关系式,再计算
7.想想做做第6题用今天学的估算方法解决,说一说解决过程。
8.这节课我们在数学王国探索数学问题,主要探究
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总第 2 课时
课题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课时第课 2 时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1. 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
法验算乘法。
2. 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
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用
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
难点: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
策略的多样性。
板书设计: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
24×12=288(个)
2× 1 222答:一共有288个。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自主质疑。
1.口算
21×30= 20×24= 12×40=
20×40= 90×50= 40×50=
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计算的?
2.想想填填
1)2个十是(),20个十是(),240是()个十。
2)12乘20就是12乘2个十,是()个十,是()。
3.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用数学方法去思考、解决,例如这小小的“购买迷你南瓜”问题也不例外。
(课件出示主题图及题目)
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要解决幼儿园的问题,
怎样列算式?
4.你能估算一下这么多南瓜大约偶多少个吗?你是怎样估算的?
二、自主探究。
1.你有什么办法来检测一下自己估算正不正确呢?怎样算呢?你能自己动动脑筋解决这个问题吗?
2.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拿出学案,跟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自己的方法。
全班交流。
① 将12分成2个数的积,再连乘。
② 将12分成10+2:24×10=240,24×2=48,240+48=288。
③ 竖式计算。
3.研究笔算方法。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①第一步算的是什么?怎样算的?
用乘数个位上的2乘24,得48(个一),8和2对齐。
②第二步算的是什么?怎样算的?为什么十位上的1×24得240?“ 4”应写在什么位上?“2”呢?
用乘数十位上的1(个十)乘24,得24个十,也就是240。
写24乘1(个十)的结果240时,通常写成24(个十),4和1对齐。
③第三步算的是什么?怎样算的?在书写上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为什么?
指出:在把两个乘积加起来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8加0,0只起占位的作用,为了简便,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
(在板书上擦去“0”。
)
4.你能用自己的话再说说计算以上这题的方法吗?第二部分的积为什么这样写?教师适时引导归纳笔算乘法的方法,并板书课题。
5.教学“试一试”。
有没有办法知道自己算得对不对?试着调换24和12的位置相乘,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验算,平时要养成计算后验算的习惯。
三、自主应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独立计算,然后交流汇报,说一说是怎样算的,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算什么。
展示一些典型的错例,讨论,纠正错误。
(2)通过计算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
小结:注意第二步乘得的积的书写位置,计算要正确。
2.“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3)寻找典型错误并查找原因再纠正。
3.“想想做做”第3题。
(1)独立完成,找到错误原因,在组内交流。
(2)汇报:哪错了?说一说你是怎样改正的?怎样避免这些错误?
(3)在计算时,你有哪些要点需要提醒大家的?
4.“想想做做”第5题。
(1)独立练习,指名回答。
(2)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想想做做”第6题。
(1)指名读题,独立思考。
(2)交流: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要注意什么?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总第 3 课时
课题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进位)课时第课 3 时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用交换乘数的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
2.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
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
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重点难点:重点: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难点:理解算理,正确列竖式。
板书设计: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
24×53=1272(个)
2×22 02 7 2
答:一共有1272个。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自主质疑。
1.出示例题情境图,关于昨天的南瓜问题,今天有
了新进展。
2.提出问题: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
信息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学生自由发言)简单的问题要求口头列式回答。
出示问题:53箱南瓜一共有多少个?
列出算式:24×53= ()
4、估算。
谁能估算一下南瓜一共有多少个?(1000多元)
你是怎样估算的?
二、自主探究。
1.你有什么办法来检测一下自己估算正不正确呢?怎样算呢?你能自己动动脑筋解决这个问题吗?
2.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拿出学案,跟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自己的方法。
全班交流。
① 将53分成2个数的积,再连乘。
② 将53分成50+3:50×24=1200,3×24=72,1200+72=1272。
③ 竖式计算。
3.研究笔算方法。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①第一步算的是什么?怎样算的?
用乘数个位上的3乘24,得72(个一),2和3对齐。
②第二步算的是什么?怎样算的?为什么十位上的5×24得1200?“ 0”应写在什么位上?“2”呢?
用乘数十位上的5(个十)乘24,得120个十,也就是1200。
写24乘5(个十)的结果1200时,通常写成120(个十),0和5对齐。
③第三步算的是什么?怎样算的?在书写上有没有
更简便的方法呢?为什么?
指出:在把两个乘积加起来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
2加0,0只起占位的作用,为了简便,这个0可以省略
不写。
(在板书上擦去“0”。
)
4.你能用自己的话再说说计算以上这题的方法吗?
第二部分的积为什么这样写?教师适时引导归纳笔算乘
法的方法,并板书课题。
5.教学“试一试”。
有没有办法知道自己算得对不对?试着调换24和12的位置相乘,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6.小结: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验算,平时要养成计
算后验算的习惯。
三、自主应用。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学生相互检查、纠正错误。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用验算的方法自查。
3.做“想想做做”第3、4题
①理解题意② 小组提问③交流问题④独立做题,共同订正。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