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广东省清远市佛冈中学高二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广东省清远市佛冈中学高二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有A、B、C、D四种金属,已知:D投入水中可与水剧烈反应;用A和C作电极,稀硫酸作电解质构成原电池时,C为正极;B和C的离子共存于电解液中电解,阴极析出B。

则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C>D>B>A B.B>D>C>A C.D>A>C>B D.D>C>A>B
参考答案:
C
2. 下列习惯不利于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是()
A.只喝优质蒸馏水
B.均衡摄入糖、蛋白质、维生素、水等营养素
C.教室多开窗,以吸入新鲜的空气
D.不吸烟,以避免摄入有害物质
参考答案:
A

3. 下列物质中,可能属于同系物的是()
A、C2H4、C3H8
B、C2H6、C3H8
C、CH4、H2
D、C2H2、C3H6
参考答案:
B

4. 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SO2+O22SO3,下列叙述能够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 容器中SO2、O2、SO3共存
B. SO2与SO3的浓度相等
C. 容器中SO2、O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2
D. 反应容器中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参考答案:
D

5. 向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KI溶液,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变为棕色。

再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不断通入SO2气体,溶液逐渐变成无色。

则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白色沉淀是CuI2,棕色溶液含有I2
B.滴加KI溶液时,转移1 mol电子时生成1 mol白色沉淀
C.通入SO2时,SO2与I2反应,I2作还原剂
D.上述实验条件下,物质的氧化性:Cu2+> SO2> I2
参考答案:
B

6. 下列物质在水处理过程中肯定不会用到的是
A.KAl(SO4)2?12H2O B.Cl2 C.Ca(ClO)2 D.KNO3
参考答案:
D

7. 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三位化学家。

下列有关钯原子(46106Pd)的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序数为46 B.质子数为46 C.电子数为46 D.中子数为46
参考答案:
D

8. 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氯水中通入SO2: Cl2+SO2+2H2O=4H++2Cl-+
B.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Ca2+++OH-=CaCO3↓+H2O
C.碳酸氢铵溶液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2OH-=NH3?H2O+H2O+
D.金属Cu与稀硝酸反应:3Cu+8H++2=3Cu2++2NO↑+4H2O
参考答案:
B

9. 石油催化裂化和裂解的目的是
A.前者是为了得到以乙烯为主的短链不饱和烃,后者是为了提高轻质油的产量和质量B.从石油中获得较多的芳香烃
C.前者为了提高汽油产量和质量,后者为了得到短链的不饱烃
D.提纯石油除去杂质
参考答案:
C

10. 可逆反应①X(g)+2Y(g)2Z(g) 、②2M(g)N(g)+P(g)分别在密闭容器的两个反应室中进行,反应室之间有无摩擦、可滑动的密封隔板。

反应开始和达到平衡状态时有关物理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反应①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B. 达平衡(I)时体系的压强与反应开始时体系的压强之比为14:15
C. 达平衡(I)时,X的转化率为
D. 在平衡(I)和平衡(II)中M的体积分数相等
参考答案:
C

11. 下列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Fe(SCN)3溶液中加入固体KSCN后颜色变深
B.合金的熔点比成分金属的熔点低
C.SO2催化氧化成SO3的反应,往往需要使用催化剂
D.H2、I2、HI平衡混和气加压后颜色变深
参考答案:
A

12. 甘氨酸和丙氨酸以1 :1的配比两两缩合后,得到的产物可能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参考答案:
C
13. 下列各组的两种物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A.氢氧化钠与盐酸,;氢氧化钠与醋酸
B.BaCl2溶液与Na2SO4溶液;Ba(OH)2溶液与H2SO4溶液
C.Na2CO3溶液与硝酸溶液;CaCO3溶液与硝酸溶液
D.石灰石与硝酸反应;石灰石与盐酸
参考答案:
D
14. 在一定条件下,对于A2(g)+3B2(g)2AB3(g)反应来说,以下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中,化学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A.v(A2)=0.8mol·L-1·s-1 B.v(A2)=60mol·L-1·min-1
C.v(AB3)=1.0mol·L-1·s-1 D.v(B2)=1.2mol·L-1·s-1
参考答案:B

15. 常温常压下,在带有相同质量活塞的容积相等的甲、乙两容器里,分别充有二氧化氮和空气,现
分别进行下列两项实验:(N2O42NO2 △H> 0)
(a)将两容器置于沸水中加热
(b)在活塞上都加2 kg的砝码
在以上两情况下,甲和乙容器的体积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
A.(a)甲>乙,(b)甲>乙
B.(a)甲>乙,(b)甲=乙
C.(a)甲<乙,(b)甲>乙
D.(a)甲>乙,(b)甲<乙
参考答案:
D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8分)有关催化剂的催化机理等问题可从“乙醇催化氧
化实验”得到一些认识,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其实验操作为预先使棉花团浸透乙醇,并照图安装
好;在铜丝的中间部分加热,片刻后开始有节奏(间歇性)地
鼓入空气,即可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被加热的铜丝处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为。

(2)从A管中可观察到实验现象。

从中可认识到在该实验过程中催
化剂起催化作用时参加了化学反应,还可认识到催化剂起催化作用时需要一定
的。

(3)实验一段时间后,如果撤掉酒精灯,反应还能否继续进行?原受热的铜丝处有什么现象?为
什么有这种现象?
.
(4)验证乙醇氧化产物的化学方法
是。

参考答案:
(1)2CH3CH20H+022CH3CHO+2H2O
(2)受热部分的铜丝随间歇性地鼓人空气而交替出现变黑变亮温度
(3)反应仍可继续进行;仍可看到原受热部分的铜丝交替出现变黑一变亮的现象;因为醇的催化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

(4)实验结束后,卸下装置B中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试管,从中取出少许溶液做银镜反应的实验[也可使之与新制的Cu(OH)2反应],以证明乙醇经铜的催化作用确实发生了反应,生成了乙醛。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果糖分子的结构简式为CH2OH(CHOH)3COCH2OH,试写出其结构式。

并用*标记出其中的手性碳原子;在果糖分子中C原子以何种杂化轨道成键?成何种键?
参考答案:

其中中的碳原子是以sp2杂化形成3个σ键和一个π键,而其余的5个碳原子都是以sp3杂化形成4个σ键。

18. Q、R、X、Y、Z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

已知:
①Z的原子序数为29,其余的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
②Y原子价电子(外围电子)排布ms n mp n
③R原子核外L层电子数为奇数;
④Q、X原子p轨道的电子数分别为2和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Z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是。

(2)在[Z(NH3)4]2+离子中,Z2+的空间轨道受NH3分子提供的形成配位键。

(3)Q与Y形成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分别为甲、乙,下列判断正确的
是。

a.稳定性:甲>乙,沸点:甲>乙
b.稳定性:甲>乙,沸点:甲>乙
c.稳定性:甲<乙,沸点:甲<乙
d.稳定性:甲<乙,沸点:甲>乙
(4) Q、R、X、Y四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数值由小到大的顺序为(用元素符号作答)
(5)R的氢化物的熔沸点比同主族其它元素氢化物的熔沸点高,原因是R氢化物________。

(6)Q的一种氢化物相对分子质量为26,其中分子中的σ键与π键的键数之比
为。

(7)五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与最小的两种非金属元素形成的晶体属
于。

参考答案:

19. 将1mol气体x和1mol气体y充入反应器中,在催化剂存在下发生了反应
x(g)+y(g) z(g).在反应过程中,产物z的压强(p)变化如下图所示.试判断该反应的正反应是热反应.
参考答案:
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