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单元测试
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3分共计9分)
1.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仲裁诚皇诚恐摧古拉朽颇有健树
B. 隽刻屏声敛息一丝不苟惊心动魄
C. 酒肆油光可鉴抑扬顿挫藏污纳垢
D. 蒙昧正襟围坐鹤立鸡群郁郁寡欢
【答案】C
【解析】A.有误“诚皇诚恐”的正确写法是“诚惶诚恐” “颇有健树”的正确写法是“颇有建树”
B.有误“隽刻”的正确写法是“镌刻”
C.正确
D.有误“正襟围坐”的正确写法是“正襟危坐”
2.下列各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①我②心里③怀着④挚痛⑤的⑥热爱(词性依次为①代词②名词③动词④形容词⑤助词⑥形容词)
B. ①飞起来②重视语文③生日礼物④我们开心⑤雄伟壮丽(短语类型依次为①补充短语②动宾短语③偏正短语④主谓短语⑤并列短语)
C. 星期六的早晨雨后初晴空气格外的清新妈妈满脸笑容地问我“丫头难得这么好的天气你是打算窝在家里呢?还是陪爸妈出去走走?”(标点符号使用规范)
D.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使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
【答案】A
【解析】A项此处的“热爱”为名词
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古代有许多特定年龄的别称如“弱冠”是指男子20岁时束发加冠举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年“耄耋”指八九十岁
B. 科举考试中的“乡试” 是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考中为举人《范进中举》中的范进就是参加乡试而中为举人
C. 古人将“山的南面水的北面”称作“阴” 《愚公移山》中“达于汉阴”是指“到达汉水的北面”
D. 铭古人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般是用韵的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就是用韵的
【答案】C
【解析】C项错误山南水北叫做阳山北水南叫做阴因此“达于汉阴”是指“到达汉水的南面”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
4.(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词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②自是数年之后()
4.(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安用重法邪?
4.(3)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问题
①【甲】文中表现作者不计个人得失、胸怀博大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②【乙】文中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是 _______________
③从【乙】文中可以看出作为国君唐太宗做到了“_______________” (用【甲】文中的话回答)
4.(4)与范仲淹一样关注国家命运、关注民众疾苦的历史人物很多请你从下面提供的人物中任选两位并写出其与此相关的名句
杜甫顾炎武周恩来
【答案】(1)①探求, ②这
【解析】(1)①句意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求探求
②句意从这以后过了几年是这
【答案】(2)①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
②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
【解析】(2)①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②重法严厉的刑法
【答案】(3)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 ③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解析】(3)①【甲】文作者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据此填写作答即可
②解答此题需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筛选相关语句作答阅读【乙】文根据“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可知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是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
③阅读【乙】文可知本文主要讲述了唐太宗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贼有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而唐太宗认为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因为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认为自己应当去掉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唐太宗作为国君能够心系百姓替老百姓着想这正与【甲】文中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相印证据此填写作
答即可
【答案】(4)示例一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示例二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示例三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解析】(4)从提供的人物中任选两位结合日常文学积累写出其关注国家命运、关注
民众疾苦的相关名句即可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三、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是一首酬答诗“乐天”指白居易“沉舟”是诗人的自比“长精神”的意思是“振作精神”
这首七言律诗是诗人在酒席上对白居易赠诗的应答表达的是诗人在历经挫折后对生活
的乐观态度
B. 颔联用了“闻笛赋”和“烂柯人”两个典故前者指晋代向秀的《思旧赋》引用它是为了
表达对友人与往日美好生活的怀念后者用的是《述异记》中王质的故事引用它是为了
表现世事变迁巨大
C. 颈联一反首联忧伤低沉的情调呈现出“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逢春”的
画面表明诗人要用异常达观的态度来应对世变正像他在《酬乐天咏老见示》中写的“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一样他这棵病树仍要重振精神迎上春光
D. 尾联点明诗人的酬赠之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同时又与友人共勉表达了诗人重
新投入生活的意愿以及振作精神、坚韧不拔的气概全诗从“凄凉”到“沉舟”“病树” 写得
跌宕起伏情调沉郁悲壮
【答案】D
【解析】D项“情调沉郁悲壮”说法有误后面两联突然振起达观豁达不是“沉郁悲壮”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
6.(1)以上三则材料都是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话题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则材料的
内容
6.(2)从表达方式来看材料一以_______________为主材料二以_______________为主材料三以_______________为主
6.(3)阅读以上材料下列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6.(4)结合三则材料我们应该怎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答案】(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规定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冯午生先生培训教师如何进行“非遗”教育我国一些地方对于非
遗的保护措施未进入正轨
【解析】(1)材料一根据“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根据《中华
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
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等信息可知主要讲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规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 材料二根据“北京市丰台区职业与成人教育集团非
遗与设计学院院长冯午生先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对‘非遗’教育的研究他认为在青少年
中普及‘非遗’教育首先应从教师着手”等信息可知主要讲了“冯午生先生培训教师如何
进行‘非遗’教育” 材料三根据“但这些数字并不能说明一些地方对于非遗的保护走在正
轨上”等信息可知主要讲了“我国一些地方对于非遗的保护措施未进入正轨”
【答案】(2)说明, 叙述(记叙), 议论
【解析】(2)材料一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
产法》来阐述何谓“非遗” 是以说明为主材料二讲述了冯午生先生致力于“非遗”教育研
究方面的努力是以叙述为主材料三就如何让“非遗”的保护走上正轨展开谈论主要以
议论为主
【答案】C
【解析】(3)A项我国法律所规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含义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
定义的相比较为细致符合我国国情“如‘传统节庆’就不属于前者定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错误两者定义范围不同而已
B项“只要……就一定能”过于绝对
D项“既有效继承了非物质文化传统又拉动了经济发展是一种有益的尝试”错误原文表述为“这些对‘非遗’竭泽而渔式的开发只能是南辕北辙”
故选C
【答案】(4)①国家的投入和法律的保障②加强“非遗”教育的研究从教师着手对青
少年进行“非遗”教育③利用“手工”的方法将“非遗”教育与学校课程、课本知识融合在
一起④群众的自觉自愿⑤政府尽心尽力去培植适合非遗自由生长的土壤
【解析】(4)根据材料一中从国际到国家对待“非遗”的重视以及材料三中“国家的投入
和法律的保障” 材料二中冯午生先生对“非遗”教育的研究“他认为在青少年中普及‘非遗’教育首先应从教师着手”“抓住‘手工’这一特色可以将‘非遗’教育与学校课程、课本知识
融合在一起并用手工课衔接各学段” 材料三中“非遗的传承其实最主要的力量还是来自
群众的自觉自愿”“尽心尽力去培植适合它自由生长的土壤”等信息进行概括作答即可
7.(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7.(2)请按文中的顺序将“武玩”过程填写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只填序号)
①全身抹泥②滑到水里③撩水润湿坑沿儿④坐在坑沿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3)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胶泥有脾气粘夹锨没力气挖不来(从修辞的角度)
7.(4)开篇作者说“玩泥绝不仅是乡愁” 除了“乡愁”外“玩泥”还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A. 文章以“玩泥”为叙事线索把“武玩”和“文玩”两种玩泥方式紧密串连起来
B. 第⑥段运用“噗噗”“哧溜”等拟声词描写“玩泥”的情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C. 第⑦段写武玩“险情”常发生孩子们坚决不让爹娘知道是怕爹娘打骂阻止
D. 第⑨段“穿堂风一刮门洞忒凉快”点明孩子们在门洞“武玩”“文玩”的原因
【答案】D
【解析】(1)D项根据第⑨段的内容可知原因是“聋子奶奶房后是一条大沟红胶泥出名” 并且只是“文玩”的原因而非“武玩”和“文玩”
【答案】(2)③, ①, ④, ②
【解析】(2)通读文章可知第⑥段主要介绍了“武玩” 根据该文段的主要内容和描写顺序“对着坑沿儿撩水……猫腰挖起坑泥头脸身上划拉两只手小泥板似的把自己糊得严严
实实……跑上坑沿儿坐下……哧溜——滑到水里”来看本题的正确顺序是③撩水润湿坑
沿儿→①全身抹泥→④坐在坑沿儿上→②滑到水里
【答案】(3)运用拟人的修辞将胶泥人格化形象生动地写出胶泥粘性强的特点表现出挖胶泥的不容易
【解析】(3)通过句中“胶泥有脾气”的内容可知此处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拟人
的修辞将胶泥人格化使胶泥有了“脾气” 形象生动地写出胶泥“粘夹锨”的特点表现出
挖胶泥的不容易语言活泼有趣
【答案】(4)对童年生活及乡村风土人情的怀念对乡村自然风光消失的遗憾(或痛惜)【解析】(4)解答时要全面理解文章内容抓住能够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结合全文语境进行分析概括开篇第①段作者说了“玩泥绝不仅是乡愁” 而通过文章第②段“台子
下边是小树林林子下边是大水坑这就是玩泥的地方”对童年时乡村的描述和结尾处“如
今水坑没了村里的孩子不玩泥了吧?他们还是从里到外铁打的一样结实么?”的对比
可以看出来“玩泥”表现出了作者对童年生活、乡村风土人情的深深怀念之情和对以水
坑为代表的乡村自然风光消失的遗憾、痛惜之感
五、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
8.(1)(“最美”活动我设计)请你为本次活动再设计两个方案
方案一“最美”摄影大赛
方案二“最美”征文比赛
方案三 _______________
方案四 _______________
8.(2)(“最美”问卷我调查)校学生会进行了以“说说你认为的‘最美’人物”为内容的问
卷调查活动请根据下面的调查表格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调研的结果
8.(3)(“最美”人物我赞颂)请参考示例从所给的人物中选择一个为他(她)拟写一
段颁奖词要求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40字
示例杜富国你退后让我来!六个字铁骨铮铮以血肉挡住危险哪怕自己坠入深渊无法
还给妈妈一个拥抱无法再见妻子明媚的笑脸战友们手拉手趟过雷场你听那嘹亮的军
歌是对英雄的礼赞
邓稼先袁隆平钟南山李文亮韩红
【答案】(1)“最美”书法大赛, “最美”演讲比赛
【解析】(1)设计方案时应注意围绕“寻找身边最美”的主题与“‘最美’摄影大赛”“‘最美’
征文比赛”保持形式一致如“最美”书法大赛、“最美”演讲比赛等
【答案】(2)大部分同学认为歌星、影星最美其次是老师认为保洁、宿管、食堂师傅
是“最美人物”的同学非常少
【解析】(2)仔细观察统计图表可知在“说说你认为的‘最美’人物”的问卷调查活动中
有40.3%的同学认为歌星、影星最美有34.9%的同学认为老师最美有19.9%的同学认为历史名人、科学家最美有4.9%的同学认为保洁、宿管、食堂师傅最美由此可概括得出结论大部分同学认为歌星、影星最美其次是老师认为保洁、宿管、食堂师傅是“最美”
人物的同学非常少
【答案】(3)【示例】钟南山一场疫情耄耋之年临危受命一袭白衣医者仁心舍己为
国一纸战书不计报酬不论生死他就是出身杏林世家的钟南山
【解析】(3)拟写颁奖词时注意突出人物的事迹赞美人物的美好品质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富有一定的文采符合规定字数如钟南山的临危受命直赴疫区邓家先的舍身忘死一心为国等
六、名著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
9.(1)语段选自《_______________》其中A是_______________(人名) B是
_______________(人名) C是_______________(人名) B和C由此结怨导致后来B 被陷构闯入了_______________(地名)致使其充军发配
9.(2)选出对文学文化常识解读有误的一项()
【答案】(1)水浒传, 鲁智深(鲁达、鲁提辖), 林冲(林教头), 高衙内, 白虎节堂(白虎堂)
【解析】(1)语段选自《水浒传》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讲的是林冲带着夫人到大相国寺去上香路上偶遇鲁智深二人相谈甚欢林冲夫人待在大殿上殿帅府太尉高俅的义子高衙内见其美貌便欲霸占被闻讯赶来的林冲与鲁智深制止后高衙内与林冲的好友陆谦等人勾结三番五次设计强行霸占林夫人但都未得逞最后高俅为陷害林教头设下毒计暗中命人将自己的宝刀卖与林冲过了几日后再让下人以看刀为名将林冲带入太尉府把他带入了白虎堂白虎堂为军机重地不许带刀进入等林冲惊觉时已晚高俅突然出现指控林冲携刀私入白虎堂欲行刺自己林冲百口莫辩终被刺配沧州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答案】D
【解析】(2)D项“整部小说还塑造了杨志、魏延、李逵等人物形象”错误魏延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