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华侨中学高一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华侨中学高一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
1. 在2升Fe2(SO4)3和CuSO4组成的混和液中,加入30克纯铁粉,最后得到2升0.25摩/升的FeSO4溶液及26克固体混和物,则原混和物中Fe2(SO4)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1摩/升
B.0.01摩/升
C.0.05摩/升
D.0.5摩/升
参考答案:
C
2.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NaHSO4、Na2O2晶体中的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1∶2
B.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C.某主族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为H n RO m,则其气态氢化物一般是H8-2m+n R或RH8-2m+n
D.元素周期表中L层电子为奇数的元素所在族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相等
参考答案:
A
略
3. 对下列实验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使鲜艳的红色花瓣褪色具有漂白性
与气体接触时有白烟产生与反应生成固体小颗粒
常温下可用铁制容器运输浓硫酸
铁在常温下与浓发生钝化参考答案:
A
略
4. 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2NO2 2NO+O2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 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③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密闭容器中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
A.②③⑤ B.①④⑤ C.①③④ D.全部
参考答案:
B
略
5. 铝在人体中积累可使人慢性中毒,世界卫生组织将铝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而加以控制。
铝在下列使用场合中,必须加以控制的是
A.制造炊具 B.制防锈油漆C.制铝合金窗D.炼铝厂制造铝锭
参考答案:
A
6. 下列各组顺序排列不正确的
是
A.原子半径:Na<Mg<Al B.热稳定性: HF> HCl>H2S
C.酸性强弱:H2SiO3<H2CO3<H2SO4
D.碱性强弱:NaOH>Mg(OH)2>Al(OH)3
参考答案:
A
略
7. 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②酒精和水的混合溶液,③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溶液,以上混合溶液分离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A.分液、萃取、蒸馏 B.萃取、蒸馏、分液
C.分液、蒸馏、萃取 D.蒸馏、萃取、分液
参考答案:
C
略
8. 下列有关元素周期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非金属性强弱:F2<Cl2 B.金属性强弱:K<Na
C.酸性强弱:H2SO4<HClO4 D.碱性强弱:NaOH<Mg(OH)2
参考答案:
C
略
9.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通过灼热的CuO粉末,可除去N2中的少量O2
B.用新制的生石灰,通过加热蒸馏,以除去乙醇中的少量水
C.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可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K2CO3
D.加入NaOH溶液后再过滤,可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MgCl2
参考答案:略
10. 在托盘天平两端的烧杯中加入同浓度同体积的足量盐酸,当向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0.1mol两种金属充分反应后,而在某一端要再放一个0.2克砝码,天平才能平衡,则这两种金属是()
A. Mg和Al
B. Al和Fe
C. Fe和Cu
D. Na和Mg
参考答案:
A
根据题意,托盘天平两边溶液的增重相差0.2g才能满足条件,题中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关系式分别为Mg~H2,2Al~ 3H2,Fe~H2,2Na~H2,当0.1mol金属与足量稀H2SO4作用后,溶液的增重分别如下:m(Mg)=0.1mol×24g/mol-0.1 mol×2g/mol=2.2g,m(Al)=0.1mol×27g/mol-0.15 mol×2g/mol=2.4g,
m(Fe)=0.1mol×56g/mol-0.1 mol×2g/mol=5.4g,m(Na)=0.1mol×23g/mol-0.5 mol×2g/mol=2.2g,Cu不与稀硫酸反应,增重6.4;故满足条件的金属组合为Mg和Al或Na和Al;答案选A。
11. 能源可分为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称一级能源,需依靠其他能源的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称为二级能源。
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天然气是二级能源 B.石油是二级能源
C.电能是一级能源 D.水力是一级能源
参考答案:
D
略
12. 在恒温恒容的容器中进行反应A(g) 2B(g)+ C(g),若反应物浓度由0.1mol·L-1降到0.06mol·L-1需20s,那么由0.06 mol·L-1降到0.024 mol·L-1,需要反应的时间是()
A、等于18s
B、等于12s
C、大于18s
D、小于18s
参考答案:
C
略
13. 组成为C3H6Cl2的卤代烃,可能存在的同分异构体有()
A.两种 B.三种C.四种D.五种
参考答案:
略
略
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共价化合物内部可能有离子键
B. 原子或离子间相互吸引叫化学键
C. 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D. 第IA主族元素与第VIIA元素一定形成离子键
参考答案:
C
A. 共价化合物内部一定不存在离子键,A错误;
B. 相邻原子或离子间相互作用力叫化学键,B错误;
C. 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例如氯化铵,C正确;
D. 第IA主族元素与第VIIA元素不一定形成离子键,例如HF是共价化合物,D错误,答案选C。
15.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热稳定性:HCl>HI B.原子半径:Na>Mg
C.酸性:H2SO3>H2SO4 D.结合质子能力:S2﹣>Cl﹣
参考答案:
C
【考点】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真题集萃;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分析】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
B.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C.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对应的含氧酸的酸性越强;
D.酸越弱,对应的阴离子越易结合质子.
【解答】解:A.非金属性:Cl>I,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故A正确;B.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Na>Mg,故B正确;
C.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对应的含氧酸的酸性越强,故C错误;
D.酸性HCl>H2S,酸越弱,对应的阴离子越易结合质子,故D正确.
故选C.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某学生为了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进行以下实验。
(1)向100 mL稀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锌粉,标准状况下测得数据累计值如下:
①在0~1、1~2、2~3、3~4、4~5 min各时间段中:
反应速率最大的时间段是________min,主要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速率最小的时间段是________min,主要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但不减少产生氢气的量,可以在稀硫酸中加入________(填序号)。
a.蒸馏水b.NaOH溶液c.NaNO3溶液d.Na2CO3溶液
(2)进行以下对比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Ⅰ
实验Ⅱ:另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5 mL5%e H2O2溶液和5 mL10%H2O2溶液,均未观察到有明显的气泡产生。
①双氧水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Ⅰ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③实验Ⅱ未观察到预期现象,为了达到该实验的目的,可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2~3 反应放热,温度升高,速率加快4~5 溶液中 H+浓度很小② a
(2)①2H2O2=2H2O+O2↑②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③滴加2滴1mol/L 的FeCl3溶液或水浴加热
分析:(1)①.反应速率的快慢可根据单位时间内生成气体的体积大小判断;②根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分析;
(2)①过氧化氢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根据试管A、B实验操作的异同点判断实验目的;
③氯化铁在双氧水的分解中起到了催化作用;可以同时提高两个试管温度,增大反应速率,使实验现象
更加明显。
详解: (1)①在0~1、1~2、2~3、3~4、4~5 min各时间段中,△V分别为50mL、(120-50)mL=70mL、(232-120)mL=112mL、(290-232)mL=58mL、(310-290)mL=20mL,所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2min~
3min、最慢的是4~5min; 在2min~3min内反应放热,温度升高,速率加快;在4~5min溶液中 H+浓度很小,速率减慢;
②a.加入水,氢离子浓度减小、氢离子总物质的量不变,所以符合条件,故a正确;
b.加氢氧化钠溶液,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导致和锌反应的氢离子总物质的量减少,不符合条件,故b错误;
c.加NaNO3溶液,溶液中相当于加入硝酸,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和锌反应不生成氢气,不符合条件,故c错误;
d.加Na2CO3溶液,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导致和锌反应的氢离子总物质的量减少,不符合条件,故d错误;
故选a;
(2)①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O2↑,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2H2O2=2H2O+O2↑;
②分别在试管A、B中加入5 mL5%e H2O2溶液,各滴入1~2滴1mol/L 的FeCl3溶液,待试管中均有适量气泡出现,说明过氧化氢分解能发生,试管A、B中均有适量气泡出现时,将试管A放入盛有5℃左右冷水的烧杯中,将试管B放入盛有40℃左右热水的烧杯中,两支试管不同点是试管A的温度比试管B的温度低,说明研究的是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③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有浓度、温度、气体的压强、催化剂、固体的表面积,为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现象明显,可从温度或催化剂的影响角度考虑,如:将两支试管同时放入盛有相同温度热水的烧杯中,或向两支试管中同时滴入2滴1mol/L 的FeCl3溶液,观察产生气泡的速率,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滴加2滴1mol/L 的FeCl3溶液或水浴加热。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A、B、C、D四种元素,A元素形成的-2价阴离子比氦的核外电子数多8 个。
B元素的一种氧化物为淡黄色固体,该固体遇到空气能生成A的单质。
C为第三周期的第IIA族金属元素。
D的M层上有7个电子。
(1)填元素符号:A ,B、,C ,D 。
(2)A、B、C的简单离子半径大小顺序
是:。
(3) 比较D的气态氢化物与HF的稳定性强弱顺序:。
参考答案:
(1) O Na Mg Cl
(2)O2- ﹥ Na+ ﹥ Mg 2+
(3)HF﹥HCl
18. 下列物质属于钠盐的是
Na2O
CH3COONa NaHSO4Na2O2
参考答案:
对酸、碱、盐、氧化物等可进一步分类
19. (9分)某化学反应2A(g)B(g)+D(g)在4种不同条件下进行(仅有一种条件不同),B和D的起始浓度为0,反应物A的浓度(mol·L-1)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实验1从第________min后一定达到化学平衡,实验4比实验1反应速率快的原因主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定实验3反应进行了30min时恰好达到平衡,则从开始到平衡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3比实验1的反应速率________(填“快”或“慢”),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2A(g)B(g)+D(g)是一个放热反应,且容器的体积均为1L,那么实验4与实验1相比,________放出的热量多,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_______的反应速率最快,快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40 ;温度高,反应速率快;0.03mol/(L·min)(2)快浓度大,反应速率加快(3)实验1 实验1中A反应的程度大,反应的物质的量多(4)2;使用了催化剂
(2)乙,<(各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