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及练习题附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及练习题附解析
一、选择题
1.2017年10月27日央视财经报道:王者归“铼”,中国发现超级金属铼,制造出航空发动机核心部件。

如图是铼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铼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75 B.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g
C.铼的元素符号是Re D.铼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5
2.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B.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C.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阴离子D.分子大,原子小
3.生活中废弃的铝质易拉罐、破铁锅、废铜线等可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它们属于()A.化合物B.金属或合金C.氧化物D.非金属
4.下列有关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③和④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周期
B.②和⑥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O
C.①和②、⑤和⑥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D.①③④是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
5.某元素R的原子序数为m,能够形成核外有x个电子的R n- 离子,则下列关系式一定正确的是( )
A.m= x B.m = x –n C.m = n - x D.m = x + n
6.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的一部分。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1 Na 22.912 Mg
24.31
13 Al
26.98
14 Si
28.09
A.Al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 g B.Si的元素名称是硅,其核电荷数为14 C.Mg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是D.它们都属于金属元素
7.硒被国内外医药界和营养学界尊称为“生命的火种”,享有“长寿元素”、“抗癌之王”、“心脏守护神”、“天然解毒剂”等美誉。

如图为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硒是一种非金属元素B.硒原子的核外有4个电子层
C.硒元素的原子中子数为34 D.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
8.对分子、原子、离子的下列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氢原子是最小的微粒,不可再分
B.镁原子的质子数大于镁离子的质子数
C.当液态水变成冰,水分子间不存在间隔
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9.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粒子共能表示四种元素
B.图中d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图中b粒子的化学符号为Mg2+
D.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c、e
10.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A.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B.它们表示四种不同的元素
C.①③④表示的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D.①④表示的是阳离子
11.科学家发现在特殊条件下水能表现出有趣的结构和性质。

例如,在一定条件下给水施加弱电场,能使水在常温常压下结成冰(结构见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分子的运动性,在弱电场下,水分子的排列不可能从无序转变为有序
B.水结成“热冰”的过程中,水分子的体积发生变化
C.上述变化过程中分子之间的间隔没有发生变化
D.利用该性质,人们可能在常温常压下建成溜冰场
12.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所示,由该图示不能得出的的结论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氟气比氧气更活泼
C.反应前后分子数目没有改变D.丙不是氧化物
13.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B.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C.原子得到电子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D.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14.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表示三种不同的元素
B.②表示的每个原子在化学反应时通常易得到两个电子
C.①③④表示的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D.①④表示的是阴离子
15.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

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B.元素周期表,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
C.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
D.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也不会改变
16.模型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

如图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①②③可知微粒之间有空隙
B.由①②可知做粒的运动速率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
C.由①②③可知微粒在不停地运动
D.由①③可知微粒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17.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C.将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能恢复原状﹣﹣分子间间隔变大
D.空气是混合物﹣﹣空气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18.为纪念Dmitri Mendeleev (德米特里.门捷列夫)发明的元素周期表诞生150周年,联合国大会宣布2019年是“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

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与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a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
B. Na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
C.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D.在化合物中,钠元素常显-1价
19.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事实解释
A湿衣服晾干分子在不停运动
B铁轨接头处留有一定的缝隙原子之间有间隔
C氯化钠固体不导电,溶液导电固体中离子不能自由移动,溶液中离子能自由移动
D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溶液中含有氢氧原子
A.A B.B C.C D.D
20.根据如图R2-的离子结构示意图,推测m的值为
A.10 B.16 C.18 D.20
21.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分别代表不同的元素。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Z>X B.X和Y两种元素的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C.Z的离子符号可表示为Z2-D.Y和Mg属于同一周期
22.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根据以上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
..的是
A.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B.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
C.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3种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一氧化碳和氢气的计量数之比为1:1
23.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和④两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B.②和③表示的粒子均为离子
C.③和④属于同种元素的不同粒子D.③表示的粒子的符号为Mg+2
24.广西柳州九江河发生镉污染,在湖南又检出大米镉超标,但镉是人类的朋友,如制造“镉-镍”充电电池。

镉(Cd)的原子序数为48,相对原子质量是1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镉元素为非金属元素B.镉原子核外电子数为48
C.镉原子的中子数为48 D.镉原子的质量为112g
25.固体碘受热升华,下列关于此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碘分子质量变大B.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C.碘分子体积变小D.碘分子运动速率不变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
【详解】
A.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符号前的数字是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原子内的质子数,铼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75,A选项正确;
B.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B 选项错误;
C. 铼的元素符号是Re,C选项正确;
D.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符号前的数字是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原子内的质子数,原子中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铼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5,D选项正确。

故选B。

2.B
【解析】
【详解】
A、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脱离化学变化,原子仍可再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错误;
B、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原子和离子,所以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正确;
C、失去电子带正电荷,属于阳离子,错误;
D、有的分子比有的原子大,有的原子比有的分子大,所以分子和原子不能笼统的比较大小,错误。

故选B。

3.B
【解析】
铝质易拉罐、破铁锅、废铜线都属于废旧金属材料,主要成分是金属单质或合金,与有机物氧化物非金属无任何关系,应属于金属或合金.
故选B
点评:此题是对废旧金属的考查,属于废旧金属回收的知识,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4.B
【解析】
【详解】
A、③的元素属于第三周期,④的元素属于第二周期元素,故A选项错误;
B、②的元素是镁元素,⑥的元素是氧元素,故形成的化学式为MgO,故B选项正确;
C、①是稀有气体元素、②是金属元素,化学性质不相似,故C选项错误;
D、③是离子结构示意图,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5.B
【解析】
【详解】
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元素R的原子中质子数为m,R n-离子是表示得到n个电子后形成的阴离子,所以m═x-n。

故选B。

6.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故错误;
B、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由图可知,Si的名称是硅,其核电荷数为14,故正确;
C、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中,最外层的电子数不能超过8个,故错误;
D、硅是非金属元素,故错误。

故选B。

7.C
【解析】
A、由硒元素的名称汉字偏旁“石”字可知,属于非金属元素,正确;
B、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硒原子的核外有4个电子层,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正确。

故选C。

点睛:以钠为例:
8.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在化学变化中氢原子是最小的微粒,不可再分,故A错误;
B、原子变成离子时改变的是电子数,质子数不变,故B错误;
C、微观粒子间总是存在间隔的,当液态水变成冰,水分子间仍存在间隔,故C错误;
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都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故D正确。

故选D。

9.D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a和e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图中共表示4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d微粒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b微粒的核内有12个质子,核外有10个电子,所以b粒子是带有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离子符号为Mg2+,故选项说法正确。

D.c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属于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0.A
【解析】
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可知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表示3种元素的微粒;根据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可知①为阴离子,②为原子,③④为阳离子;由此判断:
A、元素的正化合价数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由图示可知②所属元素在化合物中常显+2价;故A说法正确;
B、它们分别是四种不同元素的微粒,故B说法错误;
C、①核内有8个质子,原子序数为8是氧元素,为非金属元素,故C说法错误;
D、①为阴离子④为阳离子,故D说法错误.
11.D
【解析】
根据“在一定条件下给水施加弱电场,能使水在常温常压下结成冰”知,水是由液态变成了固态,属于物理变化.然后根据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排列及水的三态变化解答。

解:“热冰”现象,即水由液态变为固态:
A、固态的水:水分子有序的排列,分子都在固定的位置上震动。

所以在弱电场下,水分子的排列从无序转变为有序。

故该选项错误;
B、水结成“热冰”的过程中,即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中,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不会变化,属于物理过程,所以在此过程中的原子的个数不会发生变化;故该选项错误;
C、水结成“热冰”的过程中,即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中,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不会变化,但是,水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故本选项错误;
D、在生活中,人们可能利用水的三态变化的特性在常温常压下建成溜冰场.故该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解答此题时,利用了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12.C
【解析】
根据反应条件和图中信息知,A、反应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物是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活泼的置换不活泼的,氟气能把氧气置换出来,说明氟气比氧气更活泼;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4个分子,反应后5个分子,反应前后应分子数目已改变;D、丙是氟化氢,不是氧化物。

故选C。

点睛∶对于金属来说,活泼的置换不活泼的;对于非金属单质来说,同样是活泼的置换不活泼的。

13.C
【解析】
A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分子式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B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C选项原子得到电子变为阴离子或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是正确的叙述;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分子一定大于构成其分子的原子;故答案选择C
14.A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①和②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图中共表示3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②的最外层上有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①为阳离子,是原子失去2个电子,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是金属元素;粒子③④为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D、①质子数>电子数,为阳离子,④的核内质子数=电子数,为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15.C
【解析】
A、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A正确;
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故B正确;
C、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故C错误;
D、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会改变,故D正确。

点睛∶原子核内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原子核外电子数等于原子序数。

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16.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由①②③可知微粒之间有空隙,选项正确;
B. 由①②可知,温度相同,分子不同,运动速率不同,故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
外,还与分子种类(物质本身性质)有关,选项正确;
C. 由①②③可知微粒在不停地运动,选项正确;
D. 由②③分子种类相同时,温度不同,分子的运动速率不同,可知微粒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①③变量不唯一,不能进行比较,选项错误。

故选D。

17.B
【解析】
【详解】
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正确;
B、热胀冷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隔,错误;
C、将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能恢复原状,说明分子间间隔变大,正确;
D、空气中含有不同物质的分子,所以空气是混合物,正确。

故选B。

18.D
【解析】
【详解】
A、Na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B、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C、Na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该选项说法正确;
D、在化合物中,钠元素常显+1价,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19.D
【解析】
它总是在不断的运动。

⑶、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隙。

⑷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相同。

酸碱盐溶液之所以能够导电是因为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20.B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题意可知,图中是R2-的离子结构示意图,则R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2+8+8-2=16,原子
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即m的值为16。

选B。

【点睛】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外面的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的是阳离子;小于核外电子数的是阴离子;等于核外电子数的是原子。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21.C
【解析】
【详解】
A、元素周期表是按元素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原子序数Z>X,故选项说法正确。

B、同一族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X和Y位于同一族,化学性质相似,故选项说法正确。

C、Z位于稀有气体元素的前面,最外层电子数应为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Z的离子符号可表示为Z﹣,故选项说法错误。

D、Y位于第三周期,则Y和Mg属于同一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22.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反应后有氢气单质生成,故化合价一定发生改变,故A选项错误;
B、由图可知,水煤气是一氧化碳和氢气,故B选项正确;
C、该反应中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由CH4和H2O,故C选项错误;
D、经配平得,反应的方程式为: CH4+H2O 一定条件
CO+3H2, 一氧化碳和氢气的化学计量数
之比为1:3,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23.C
【解析】
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但是①只有一个电子层,且是2,属于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③易失去2个电子,所以化学性质不相似,错误;
B、②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属于原子,错误;
C、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

由图示可知③和④的质子数相同,属同种元素,正确;
D、③表示的粒子的符号为Mg2+,错误。

故选C。

点睛:理解和熟记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24.B
【解析】
【详解】
A、镉元素,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题意,镉(Cd)的原子序数为48,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镉原子核外电子数为48,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题意,镉(Cd)的原子序数为48,相对原子质量是112,由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中子数=112-48=74,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题意,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2,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质量的简称,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25.B
【解析】
物质由固态→液体→气态,分子间隔在变大,但分子的大小不变。

本题中由于受热,因此内能增大,分子运动速率加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