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春秋·晏子使晋晋平公问先君得众若何晏子对以如美渊泽第十五原文-翻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晏子春秋·晏子使晋晋平公问先君得众若何晏子对以如美渊泽第十五原文|翻译
晏子春秋,内篇问(下) 晏子使晋晋平公问先君得众若何晏子对以如美渊泽第十五原文及译文
【原文】
晏子使晋,晋平公飨之文室,既静矣,晏以,平公问焉,曰:昔吾先君得众若何?晏子对曰:君飨寡君,施及使臣,御在君侧,恐惧不知所以对。
平公曰:闻子大夫数矣,今迺得见,愿终闻之。
晏子对曰:臣闻君子如美,渊泽容之,众人归之,如鱼有依,极其游泳之乐;若渊泽决竭,其鱼动流,夫往者维雨乎,不可复已。
公又问曰:请问庄公与今孰贤?晏子曰:两君之行不同,臣不敢不知也。
公曰:王室之正也,诸侯之专制也,是以欲闻子大夫之言也。
对曰:先君庄公不安静处,乐节饮食,不好钟鼓,好兵作武,士与同饥渴寒暑,君之彊,过人之量,有一过不能已焉,是以不免于难。
今君大宫室,美台榭,以辟饥渴寒暑,畏祸敬鬼神,君之善,足以没身,不足以及子孙矣。
【译文】
晏子到晋国出使,晋平公在精心布置的房屋中宴请他。
飨礼结束,酒宴完毕,平公问道:从前我们的先君是如何取得民众的? 晏
子回答说:君王礼待我们的国君,恩及出使之人,我陪侍在君王之侧,诚惶诚恐不知怎样回答您好。
平公说: 早已闻听先生的大名了,今天才得相见,希望您能告诉我究竟。
晏子回答说:我听说君子如水,容于渊泽之中,众人归附于他,像鱼儿得水,极尽游泳的乐趣;假如渊泽干竭,那里的鱼会改变而顺水漂流,他们向往的只是水啊,不会再回来。
平公又问: 请问庄公与我哪一个更贤德? 晏子说:两位君王行事不一样,臣不敢评价。
平公说:王室不正,诸侯专制,因此想听听大夫您的评价。
回答说: 先君庄公不安于平淡,饮食节俭,不喜好礼乐,好兵器作战,同士兵一同忍饥挨饿共度寒暑。
庄公强力过人,他有过人之处便不可一世,因此遭到杀身之祸。
现在您喜欢广建宫室,美饰楼台馆榭来躲避饥渴寒暑,害怕灾祸而敬飨鬼神,君王您的善行,足能保全自身,但不能荫及子孙了。
【繁体原文】
晏子使晉,晉平公饗之文室,既靜矣,晏以〔一〕,平公問焉,曰:「昔吾先君得眾若何〔二〕?」晏子對曰:「君饗寡君〔三〕,施及使臣,御在君側,恐懼不知所以對。
」平公曰:「聞子大夫數矣,今迺得見,願終聞之。
」晏子對曰:「臣聞君子如美,淵澤容之,眾人歸之,如魚有依〔四〕,極其游泳之樂〔五〕;若淵澤決竭,其魚動流〔六〕,夫往者維雨乎,不可復已〔七〕。
」公又問曰:「請問莊公與今孰賢〔八〕?」晏子曰:「兩君之行不同,臣不敢不知也〔九〕。
公曰:「王室之正也,諸侯之專制也,是以欲聞子大夫之言也。
」對曰〔一十〕:「先君莊公不安靜處,樂節飲食,不好鐘鼓,好兵作武,士與同飢渴
寒暑〔一一〕,君之彊,過人之量〔一二〕,有一過不能已焉〔一三〕,是以不免于難。
今君大宮室,美臺榭,以辟飢渴寒暑〔一四〕,畏禍敬鬼神,君之善,足以沒身,不足以及子孫矣〔一五〕。
」【繁体注释】
〔一〕孫星衍云:「疑有脫誤。
」◎盧文弨云:「『晏以』二字衍。
」◎顧廣圻云:「當作『既事請以燕』。
」◎俞樾云:「按『既靜矣晏以』五字,文不可通。
孫云『疑有脫誤』,是也。
『靜』字疑當作『請』,聲近而誤;『晏』當作『宴』,聲近形似,且本書多『晏』字,少『宴』字,故誤也。
『矣』衍字,『以』字當在『宴』字之上。
其原文云:『晏子使晉,晉平公饗之文室(句),既(句),請以宴(句),平公問焉。
』蓋饗禮畢後,又行宴禮,若昭二十五年左傳『宋公享昭子,明日宴』,是也。
」◎黃以周云:「案『靜』『竫』古通,說文:『竫,亭安也。
』『竫』古『停』字,『既竫矣』,謂饗事畢,『晏以』當作『以宴』,下章『叔向從之宴,相與語』。
禮:主君饗賓,親進醴,其禮嚴肅,饗畢又宴,賓辭讓,請用臣禮,上介為賓,賓為苟敬,于是語,于是道古。
」◎則虞案:明鈔本旁注云:「疑『晏已』。
」指海本刪「晏以」二字。
〔二〕蘇時學云:「案此晉平公以齊先君為問也,『吾』下當脫『子之』二字,觀下文晏子之對可證。
」◎黃以周云:「問齊桓公也。
『吾』下當有『子』字,下章『吾子之君德行高下如何』,文同。
」◎蘇輿云:「拾補『吾』作『君』,旁注云:『「吾」訛。
』」◎劉師培補釋云:「此節平公稱晏子均曰『子大夫』,『吾先君』者,乃指晉文公言,非問齊之先君也。
」
〔三〕劉師培補釋云:「上言『晏子使晉』,不言從齊侯如晉,又下言『平公問莊公與今(下脫「君」字)孰賢』,則景公不在席甚明。
此言『君饗寡君』,『饗』必誤字,疑本作『君貺寡君』,即上晏子聘吳節『施貺寡人』之『貺』也。
『饗』『貺』音近,涉上『饗』字而誤。
」
〔四〕于鬯云:「『君子』何以云『如美』,『君子如美』既不辭,又何以『淵澤容之』,二句義尤難解。
『美』字必誤,疑本作『雨』,『君子如雨』,故云『淵澤容之』,淵澤,容雨者也。
下文云『夫往者維雨乎』,正與『君子如雨』兩『雨』字相照,否則彼『雨』字亦無著矣。
又『淵澤容之,眾人歸之』二句,勿並讀,句法雖相似,而義分屬上下,『淵澤容之』與『君子如雨』為義,『眾人歸之』與『如魚有依』為義。
」◎則虞案:「依」者,如魚藻「魚在在藻,依于其蒲」之「依」。
〔五〕則虞案:黃本「樂」誤「奈」。
〔六〕孫星衍云:「一本作『流動』。
」
〔七〕孫星衍云:「言雨落不上天。
」◎于鬯云:「『不可復已』,承『往』字而言也。
『往』者,歸往也。
上文云『若淵澤決竭,則失雨矣』,又云『其魚動流,則無所歸矣』,故曰『歸往者維雨乎,不可復已』,猶言『孰能禦之』耳。
孫星衍音義云『「不可復已」,言雨落不上天』,謬甚矣。
」
〔八〕王念孫云:「案『今』下脫『君』字。
『今君』見下文。
』◎則虞案:蘇時學說同。
「今君」,景公也。
指海本增「君」字。
〔九〕盧文弨云:「『不』字衍。
」◎則虞案:蘇時學說同。
顧廣圻云:「當移『不』字於『正』字之下。
」指海本刪「不」字。
〔一十〕于鬯云:「此文殊無謂,上文『公問莊公與今君孰賢』(『君』字依王念孫雜志補,謂景公也),晏子既對以『兩君之行不同』,且曰『不敢不知』,則宜接以下文『先君莊公』云云,以伸明其不同之說,何得更有公語雜入其閒。
且『王室之正,諸侯之專制』,於問兩君何涉,語更不可解也。
竊謂『公曰』『對曰』四字,當為涉上文而衍,『正』上脫『不』字,『王室之不正』三句,當掇在上文『平公曰』之下,『聞子大夫數矣』之上。
上文問『昔君先君得眾』(今本『昔君』作『昔吾』,依盧文弨拾補改),謂桓公也,晏子言『不知所以對』,故平公又有語,其文云:『平公曰:「王室之不正也,諸侯之專制也,是以欲聞子大夫之言也。
聞子大夫數矣,今迺得見,願終聞之。
『晏子對曰』云云。
如此,則庶可通。
蓋『王室之不正』,『諸侯之專制』,謂今日也;以見在昔桓公得眾,能使王室正而諸侯不專制,故急欲聞其所以得眾之說,『是以欲聞子大夫之言也』。
與『聞子大夫數矣』語,亦無不接。
姑著於此,以俟學者詳審。
」◎陶鴻慶云:「『王室之正』,當作『王室之不正』,與『諸侯之專制』相對為文。
斯時晉為盟主,平公因晏子辭不肯對,自知失問,故為此言以自解耳。
『不知』之『不』,即此句之脫文,而校者誤補入上句耳。
」
〔一一〕孫星衍云:「『處』、『鼓』、『暑』為韻。
」◎顧廣圻云:「當作『與士』。
」
〔一二〕孫星衍云:「言彊力過人。
『彊』、『量』為韻。
」
〔一三〕孫星衍云:「不容人過也。
」◎劉師培補釋云:「案上語云『君之彊過人之量』,孫云『言彊力過人』,則此文『一過』,即承上『過人』言,『過』乃踰越之『過』,『有』與『或』同,有一過不能自已,猶言彊力偶一踰人,即不復能自止也。
孫說非。
」〔一四〕孫星衍云:「『鼓』、『暑』為韻。
」
〔一五〕孫星衍云:「『神』、『身』、『孫』為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