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区域发展差异(四大地区)
区域发展差异知识点总结

区域发展差异知识点总结在全球化和城市化的背景下,区域发展差异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差异在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这些差异不仅影响着地区内部的发展,也对地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了解和掌握区域发展差异的知识点对于制定和实施区域发展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区域发展差异的概念区域发展差异是指不同地区在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等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的差异。
这种差异不仅表现为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也包括了同一地区内不同地方之间的差异。
区域发展差异的具体表现包括GDP、人均收入、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水平、医疗条件、就业状况等方面。
区域发展差异的形成原因非常复杂,包括历史、地理、自然资源分布、政策和制度、产业结构、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
同时,区域发展差异也会进一步影响着地区内部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形成一个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二、区域发展差异的影响区域发展差异对地区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区域发展差异会导致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社会交流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影响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其次,区域发展差异也会导致资源分配不均衡,一些地区缺乏资源支撑,无法实现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最后,区域发展差异也容易导致社会不平等现象的出现,加剧地区间的贫富差距,影响人民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
在国际层面上,区域发展差异还会影响着国家之间的合作和竞争关系。
一些发达地区会借助其发达的经济、科技和文化优势,对其他地区进行资源垄断和文化输出,加剧地区间的文化和价值观冲突,甚至会导致地缘政治冲突。
三、区域发展差异的解决为了解决区域发展差异,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政策。
首先是要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区域均衡发展。
政府应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力度,加强对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转型支持力度。
其次,要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提升地区的人力资本和科技创新水平。
区域发展差异(四大地区)

下表为我国四大地区面积、人口占全国的比重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
土地面积/万㎞² 9.5
10.7
71.6
8.2
人口/万人
38.2
26.7
27.0
8.1
从数据可以看 出东、西部地 区各自的优势 是什么?
土地 资源
人力 资源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
2010年
GDP占全 人均GDP/
比较我国四大地区三次产 业结构差异。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差异:东部地带的第二、三产业在经济中所占比重均高于全国平 均水平,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东部地带 的产业结构较优;中西部地带的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还占较大 的比重,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原因:(1)东部地带的自然条件优越,濒临海洋,具有开放性 和便利的海运;中西部地带自然条件差,长期处于较封闭的状态 。(2)历史上形成的经济基础,东部好于中西部地带。(3)历 史时期形成的人们的心里特征也有差异,东部地带的人们在经济 竞争面前危机感和紧迫感较强。
4
(4)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区域
影响因素
自 地形
然 气候
因 素
自然资源
东部地带
平原丘陵为主,地势低平 季高风区,湿润,雨热同期 能源、矿产、水资源不足
社 城市化水平
较高
会 因
科技教育和文化
比较发达
素 对外开放程度 高
经 发展基础
济 产业结构
因 素
交通运输状况
其 劳动力资源
他 民族心理特征
因 素
……
改进对策:中西部地带应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
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区域发展差异1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课时1 四大地区的差异[学习目标]1.了解四大地区的划分。
2.针对两个典型地区,学会分析区域差异的方法。
1.四大地区(1)划分依据:、、和。
(2)四大地区:①东部地区: 11个省(市、区)和特别行政区。
②中部地区: 6个省区。
③西部地区: 12个省(市、区)。
④东北地区: 3省。
2.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1)总体特点:区域发展差异突出,东部地区经济社会相对;中部地区加速、西部地区各方面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东部地区在转方式、调结构、等方面成效显著。
(2)具体表现:①产业结构差异:东部地区、和相对发达;东北地区以为主导;中、西部地区,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较大比重。
②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东部地区,、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已占到相当大的比重,产业蓬勃发展;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仍然是以为主体。
从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分布密度来看,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远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③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开放程度,吸纳外资的能力强;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程度则比较。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广大西部地区积极加强对外联系,尤其是成功地与周边国家进行了广泛的。
思考有人说,我国四大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异,是造成四大地区差异的根本原因,对吗?1.读教材P15图1-13“2012年我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比较”,比较我国四大地区三次产业结构的差异,并说明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再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2.读教材P15~16图1-14“某地区产业结构比例变化”、图1-15“某地区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变化”,回答问题。
(1)说一说该地区三次产业结构和轻、重工业比例的变化情况。
这种变化趋势对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2)试从三次产业构成及其工业内部轻、重工业所占比例两个方面,对该地区2012年产业结构进行评价。
知识点拨我国四大地区优势条件、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地区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发展方向东部地区主要的农业基地、工业区,交通尤其是海运便利,城市化、工业化、国际化水平高能源、原材料不足,环境污染严重,江河下游多洪涝灾害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农业,发挥技术创新优势,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中部地区能源、矿产资源丰富,是农林牧产品的重要产区,有色金属及重工业发达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发挥资源优势,建设能源、原材料基地,东西交通建设西部地区有漫长国境线,利于沿边贸易,能源、矿产、旅游资源丰富工业基础薄弱,科技文化欠发达,交通落后,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稳定粮田面积,提高单产,大力发展交通,开发能源、矿产东北地区工业基础好;水陆交通便利;耕地面积广,土壤肥沃森林过度砍伐,水患、风沙严重。
区域发展阶段、区域发展差异(四大地区)高考

1、指标:(1)常用指标
常用 指标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人均国民收入( GNP) 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区域 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 类型 高收入、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地区
高收入地区 ≠ 发达地区
(2)综合指标---人文发展指数(HDI):通过预期寿 命、教育程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来反映
3、区域的空间结构总体发展趋势 影响因素:地理条件、发展水平、经济区位、历史文化等
总体发展趋势: 平衡——不平衡——平衡……
二、区域发展阶段
(一)、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经济发 展水平
区域产 业结构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低
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以资源型工业和劳 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区域空 间结构
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缺少拥有雄厚实力 的大型中心城市,现代化交通线路数量少。区域 对外开放程度最低
水路、公路、铁路交通 便利,尤其是水运很发 达
对外开放相对较早,开放程 度较高,外向型经济成就突 出
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北方
南方
自然资源 优势
限制性因 素 面临问题
经济地位
森林、煤炭、石油、有色金属矿产、生 铁矿等资源丰富 物资源、水力资源
等相当丰富
旱涝灾害、环境污染、 水资源不足,黄土 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 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区域发 展状态
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的均衡状态
阅读P9材料,回答问题
1、匹兹堡的地理位置特点是: 位于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区的东南部,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西北
部,附近煤炭资源丰富,通过运河与五大湖相通,地理位置优越, 交通便利。 2、匹兹堡直到十九世纪中叶才发展成为大型钢铁基地的原因: 19世纪前由于区域发展水平低,附近丰富的煤炭资源得不到大 规模开发利用,区域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随着美国东北部工业 区的崛起,尤其是宾夕法尼亚运河的开通和铁路的修建,通过五 大湖和运河运进苏必利尔湖附近的铁矿,匹兹堡才成为逐渐发展 成为美国的钢铁工业中心。 3、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的变化:
《§1.3--区域发展差异》教案

《§1.3 区域发展差异》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四大地区的范围并对比分析我国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
2、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状况。
3、知道我国南北方的划分界线及区域差异,限制性因素和发展方向。
4、理解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
【教学重点】1我国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
2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及发展方向。
3.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及意义。
【教学难点】1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2.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教学准备】地图册PPT课件【教学过程】〖导入〗(点拨)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区域间不仅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大,而且社会经济发展方面也存在着巨大差异。
〖授新〗进入21 世纪以后,我国根据全国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
(板书)一、四大地区的差异(一)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读图)P13图1-12“我国四大地区”(问题)P14活动——问题1:我国四大地区各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简称表示)(回答)略(板书)(二)四大地区1、东部地区(13个):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台琼、港澳2、中部地区(6个):晋豫皖、鄂湘赣3、东北地区(3个):黑吉辽4、西部地区(12个):陕甘宁青新蒙、云贵川渝藏桂(问题)P14活动问题2:(回答)家乡陇县在陕西,属于西部地区。
(承转)我国四大地区自然条件不同,发展差异突出,表现在诸多方面。
(板书)(三)发展差异(读表)“我国四大地区基本情况”。
(问题)我国四大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何差异?为什么?(回答)东部>东北>中部>西部(读图)四大地区经济发展比较(问题)我国四大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有何差异?为什么?(回答)东部>东北>中部>西部(板书)1、水平、速度差异:(读图)P15图1-13“2012年我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比较”(问题)比较我国四大地区三次产业结构的差异,说明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再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政策

区域经济评论2021.01REGIONAL ECONOMIC REVIEW 【本刊特稿】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政策刘应杰摘要:近年来,国家大力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创新发展,不断增强发展新动能。
与此同时,国家对区域发展的宏观调控成为最重要的宏观调控之一,区域政策也成为最重要的国家发展政策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政策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区域发展主要有以下五大发展战略:区域梯度发展战略、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区域发展重大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
此外,为贯彻落实区域发展战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区域发展政策,具体来说主要有4项:区域发展先行先试政策、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和税收优惠政策、地区协作和对口支援政策和跨区域协同发展政策。
未来,中国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政策有以下4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中央与地方财权与事权划分改革的问题,区域政策精准化、精细化的问题,区域发展政策的协调问题,区域发展中出现新的分化差距问题。
关键词:区域发展战略;区域政策;改革开放;区域协调发展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766(2021)01-0010-04收稿日期:2020-11-09作者简介:刘应杰,男,国务院研究室专题调研组组长,中国创新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100017)。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坚持实施区域发展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
”第一次归纳总结了中国区域发展的几大战略,并进一步提出了中国未来区域发展的目标任务。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区域发展战略是最重要的国家战略之一,国家对区域发展的宏观调控是最重要的宏观调控之一,区域政策也是最重要的国家发展政策之一。
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异

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异中国是一个拥有广阔土地和丰富人力资源的发展中国家,其经济有着强劲的增长势头。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却并不平衡。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异,并思考其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影响。
一、发展不平衡的原因1.地理因素中国地域辽阔,气候、资源、环境、发展条件等都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地理因素是造成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首要原因。
例如,南方气候湿润,水资源丰富,适宜发展农业、渔业、水利等行业;而北方气候干燥,土地不肥沃,对农业的支持较弱,但煤、钢资源丰富,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收益。
2.历史因素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影响了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
例如,海南因为地处南海之滨,曾是中外商人大力开发的区域,与国际接触频繁,现在仍然保持着其独特的旅游业发展优势。
而西部地区因为交通不便,山高路险,历史上一直处于落后状态,目前仍存储量非常丰富的矿藏资源,但由于发展基础薄弱、科技含量低,这些资源利用价值被严重浪费。
3.政策因素自20世纪80年代实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采取了包括税收、金融、财政等多种手段来促进经济发展。
由于政策制定者往往无法照顾到每个地区的利益,所以政策背离了其初衷,产生了重复建设与浪费现象。
此外,各个地区的发展潜力和需求不同,政策效果也难以达到一致性,导致产业结构混乱,经济不平衡。
二、南北差异中国南北分布大致可以分为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和西北六大区域。
南北方经济发展的差异大体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区域经济总体差距中国南方地区经济发达,其中台湾地区、香港、澳门是全国经济发展的突出区域。
而中国北方地区较落后,如东北的企业改革、河南的农业基础和经济实力较弱、西北地区物流不够发达等问题。
2.经济结构差异南方的经济结构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而北方则以重化工业和农业为主。
制造业和服务业源头富有创新、创造价值的潜力,其发展具有宏观动能;重化工业和农业是陈旧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前景不符,使一些地区难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中考地理)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分区

考点18 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分区考点热度★★★★☆一、地理差异显著1.自然环境差异显著(1)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环境差异显著(1)农业:西牧东耕、南稻北麦。
(2)人口、城市、交通线:东密西疏。
(3)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南北差异不明显。
二、四大地理分区根据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将我国分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区域。
代号区域界线主导因素①西北与北方: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400mm 降水②青藏与其他地区:地势一、二级阶梯界线吻合地势或地形③南方与北方:秦岭—淮河800mm 气温、降水(或气候)三、秦岭——淮河一线代表的地理意义(1)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2)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3)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4)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5)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6)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7)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秦岭—淮河一线以南耕地类型旱地400mm<X<800mm 水田x>800mm 作物熟制一年一熟或二年三熟一年二熟或一年三熟1月气温低于0度高于0度温度带中温带、暖温带、寒温带亚热带、热带河流流量小、季节变化大、汛期短,冬结冰流量大、季节变化小、汛期长、冬季不结冰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干湿地区以半湿润区为主湿润区主要农作物小麦、大豆;水稻、油菜民居特征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屋顶坡度大,墙体高传统主食以面食为主以米饭为主体育活动溜冰、骑马游泳、划船冬季河流结冰不结冰交通运输陆路运输为主,汽车为主要交通工具水运是常用的运输方式考向一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山脉和地形区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我国1月0℃等温线大致通过图中山脉甲,该山脉的名称是A.昆仑山B.秦岭C.祁连山D.武夷山2.甲山脉与淮河构成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与该界线大致吻合的是A.0℃等温线B.亚热带与中温带的界线C.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界线D.800毫米等降水量线3.关于该地理界线南、北两侧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线以南冬季河流封冻B.该线以北耕地以水田为主C.该线以南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D.该线以北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等【答案】1.B 2.D 3.D【解析】1.我国1月0℃等温线大致通过图中山脉甲,甲是东西走向的秦岭,是我国最为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之一,故选B。
区域发展差异

区域发展差异一、东、中、西差异1、划分依据:、经济基础、和对外开放水准。
2、表现:(1)产业结构差异东部地带,和相对发达。
中、西部地带,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较大的比重。
(2)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东部地带,、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已占到相当大的比重,产业蓬勃发展。
中、西部以为主体。
从城市化水平看,东部地带远高于中、西部地带(3)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制定了从沿海到沿、,再到沿的全方位开放开发战略。
东部地带,吸纳外资的水平强,中、西部对外开放水准比较低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积极增强对外联系,成功地与周边国家实行了广泛的二、南、北方差异1、划分界线:秦岭------淮河2、表现:(1)北方:优势:平原面积广阔,等资源丰富限制性因素:缺乏,黄土高原严重存有问题:面临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等任务。
(2)南方优势:热量丰富,水分充足,、生物资源、相当丰富限制性因素:、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存有问题:人地关系日趋紧张三、西部大开发1、范围:西部地带的10个省级行政区以及中部地带的内蒙古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2、优势:矿产资源、、、土地资源丰富。
3、缺乏:落后,匮乏。
4、意义:我国东部与西部地带之间的发展差异,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对于增强,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扩大内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西部地带的变为,将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优势。
我国重要的自然区域界线第一、二级阶梯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第二、三级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内、外流区域的分界线:北段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方接近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月0度等温线):秦岭-----淮河-----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它是湿润区与半湿润区、亚热带与暖温带、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方水田与北方旱地、河流结冰与不结冰的分界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兴安岭西侧--------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东部一线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鸭绿江-------长城(山西境内稍偏南)-------祁连山-----天山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秦岭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1.3区域发展差异(四大经济、南北方、西部)

返回
2.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
P19活动:读下图,说明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差异
(4)对外开放的差异 东部沿海开放早,中西部开放晚 东部开放程度高,中西部开放程度低
思考:对外开放的差异,对经济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
2.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
(1)经济发展差异: 经济发展水平:东>东北>中>西
(2)产业结构差异: 东部优,东北较优,中西部不够合理
北方:煤矿、铁矿、石油丰富
扬长:重工业地区 和能源基地
南方:有色金属矿丰富,水力资源丰富
扬长:有色冶金工业基地 避短:轻工业发达
三.西部大开发 (1999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
1、目的:缩小地区差异,加速西部开发。
2.范围: 12+3
3.西部的优势:
资源丰富—矿产、油气、水能、土地等优势突出 4.西部的劣势:
联系密切
原因
返回
自然条件(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先决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经济基础与产业结构、 工业化与城市化, 交通与市 场、劳动力与科技教育、 基础设施与投资环境、国家 政策等)
二.南方与北方
1.范围、界线: 东部季风区,秦岭—淮河为界
2.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1)自然条件的差异: 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 (2)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工农业、交通、人口与城市、对外开放等
气候: 气温:冬季0℃等温线—温度带: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降水:800mm年等降水量线—干湿区: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界线 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河流: 冬季是否会结冰的界线 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
植被: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 土壤: 红壤与棕壤、黄棕壤的分界线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四大地区+西部大开发

◆ 推1动952城年市-20化01的年该进市程农,业促、轻进工区业域、经重工济业的比、工业化差异(见书本图1-16)
◆工业化进程: 中西部相对滞后 ◆工业产值: 东部地区最大 ◆工业结构(即原因)
东部地带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 已占相当大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
西部地区的劣势
缺:人才、技术、资金缺乏,
交通不便、 基础设施落后
限制:位置(内陆)地势(高) 气候(干旱)生态(脆弱)
农业 畜牧业为主:四大牧区
工业
种植业:灌溉农业(宁夏平原、河套平原) 河谷农业(藏南谷地) 绿洲农业(新疆沙漠边缘) 成都平原
以重工业为主 攀枝花、重庆的钢铁工业 以兰州为中心的冶金、石化工业 西安的飞机制造业 新疆的石油工业 柴达木盆地的钾盐生产
意义
(1)将西部地带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将潜在的优势变为现实优势 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2)缩小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带之间的发展差距 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
(3)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
(4)扩大国内市场需求,促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四大地区的差异
一、四大地区差异(见书本图1-13)
东北:3省 东部:沿海各省(去掉头尾)+3个直辖市 西部:内新青西+陕甘宁+四川重庆+云贵+广西 中部:山西+河南+两湖+安徽+江西
1、产业结构差异(见书本图1-14)
东部地区
东北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产业结构 工业结构
先进制造业、 高科技产业 和第三产业 相对发达
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仍然以传统型工业为主。
3、城市化差异(见书本表格)
区域发展差异四大地区

例3.下列省区中与所属经济地带对应正确的是 A.吉林、辽宁、浙江——东部经济地带 B.内蒙古、陕西、山西——西部经济地带 C.江西、福建、上海——东部经济地带 D.安徽、湖南、山西——中部经济地带
活动
(1)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 地区地 各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
第三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一产业
某市产业结构比例变化
1989
29.1 53.9 17.0
2012 49.3 46.4
4.
(%) 100 75 50 25
某市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变化
0
重工业 轻工业 农业
1952 2.1 34.7 63.2
1960 20.6 53.9 25.5
1978 33.2 47.1 19.7
1. 想一想,东部与中、西部地带的区域差 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 针对各方面的区域差异,分析其形成的 主要原因。
东、中、西部区域差异的原因和主要表现
东部地带
中、西部地带
属于我国地势最低的第 海拔较高,高原
地形 三级阶梯,多为低平的 山地面积大,地
丘陵和平原
形起伏较大
自
然
基本上位于东部季风区
因 气候 内,气候湿润,雨热同
活动 阅读课文,回答:
1. 西部地区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2. 西部大开发有何意义?
优势
(1) 自然资源丰富; ——矿产、油气、水能、土地、旅游
资源等 (2) 政府政策扶植; (3) 社会环境优良; (4) 有70%国境线,利于边境贸易; (5) 有潜在的广阔市场。
劣势
(1) 基础设施落后; (2) 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3) 生态环境脆弱。
区域发展差异

山地、丘陵、平原、 盆地、高原均有分布 亚热带季风气候, 部分热带季风气候 常绿阔叶林及热带季 雨林
红壤、砖红壤
以水田为主
轻工业比重较大, 较发达 二、三产业比重 较高 水陆交通便利
程度较低
程度较高
三、西部大开发
范围: 陕、甘、宁、青、新、川、滇、黔、渝、
藏、内蒙古、桂。 湖南湘西土家族自治州、湖北恩施土家
(四)四大地区对外开放程度差异
东部地带
中、西部地带
自
地形
平原丘陵为主,地势低平
山地高原为主,海拔较高
然 因
气候
东部季风区内,湿润,雨热同期 大部分位于非季风区,干旱区、 高寒区面积大
素
自然资源
能源、矿产、水资源不足
非常丰富
较高,城市分布密度大,综
社
城市化水平
合实力强
会 因 科技教育和文化 发达,科技人员技术工人集中
东北林海雪原
西北荒漠绿洲
内蒙古大草原
雪域高原
哈尼族梯田
现代大都市上海
一、四大地区
国家根据全国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 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把全国划分为东部地 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四大地区。
新
12个
藏
6个
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吉 3个
内蒙古 京津 辽
青
甘宁 晋 冀 鲁
13个
陕豫 苏
川 云
素
对外开放程度
高,吸纳外资能力强
较低,城市分布密度小, 综合实力弱,发展滞后
落后,人才缺乏
较低
经
发展基础
较好
济
产业结构
较优,二、三产业比重大
区域发展差异(四大地区)

四大地区的发展优势与不 足
章节副标题
东部地区的优势与不足
优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经济基础雄厚科技发达人才聚集 不足:资源短缺环境压力大人口老龄化严重发展成本高昂
中部地区的优势与不足
优势:中部地区地理位置优越连接东西部地区具有较好的交通和物流优势;中部地区资源丰富如煤炭、农业等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不足:中部地区在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相对东部地区仍有较大差距产业结构不够优化转型升级压力较大;同时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也 是中部地区面临的重要问题。
西部地区的优势与不足
优势:资源丰富包括土 地、水、矿产等资源; 政策扶持国家对西部地 区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 策如税收优惠、投资补 贴等;西部地区劳动力 成本较低这为企业的发 展提供了成本优势。
发展机遇:随着国家对中部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中部地区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例如基础设 施建设、产业升级等。
展望:未来中部地区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之一。
西部地区的发展前景与展望
地理位置:位于中国西南部包括 四川、云南、贵州、西藏等省份
政策支持:国家对西部地区实施 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税收优惠、 投资倾斜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资源优势:拥有丰富的矿产、能 源和旅游资源
发展趋势: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 不断完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西部 地区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东北地区的发展前景与展望
东北地区概述:包括地理位置、资源优势、经济基础等
当前发展现状:分析东北地区当前的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经济实力等
发展前景展望:结合国家政策、市场需求、技术创新等因素探讨东北地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潜力
未来发展方向:继续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强与国际接轨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经济高质 量发展。
必修三1.3-区域发展差异

4. 农业生产的区别差异
南方
北方
土地 水田为主, 旱地为主,
利用类型 生产规模小 生产规模大
主要 水稻、油菜 小麦、大豆
农作物 等
等
种植制度
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
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
中国矿产资源分布 比较南方和北方各有哪些矿产资源
中国煤炭分布图
中国石油天然气分布图
5. 矿产资源与工业类型的差异 北方:煤矿、铁矿、石油丰富
据
对外开 放程度
雄厚 高 高
较薄弱 较低 较低
薄弱 低 低
项目
产 产业 业 结构 结 工业 构 结构
工业化差异
东部地区 中部、西部地区
第二三产业比重 第一产业比重大 大于第一产业
轻型产业
过渡性产业、重 型产业
工业化进程快 相对滞后
城市化差异
高
低
对外开放差异
高
低
(1)产业结构差异
图1-3 2013年我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比较
发展重工业 南方:有色金属矿丰富,能源缺乏
发展冶金工业和轻工业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地形
自
以平原和高原 为主
山地、丘陵、平 原、盆地、高原 均有分布
然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条
亚热带、热带季 风气候
件 植被 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
景观
林及热带季雨林
土壤 黑土、棕壤 红壤、砖红壤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社 农业 会 生产
(一)四大地区 2.具体划分: 我国四大地区的差异
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 3个
12个
东北地区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注意:包括港澳台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湘教版):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课时59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一、我国的四类主体功能区功能区名称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划分依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划分目的结合区域自身条件、因地制宜的发展,才能合理发展二、区域的发展阶段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初级阶段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以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为主体的转型阶段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低,地区生产总值少以工业化为主要特征,出现一系列工业基地由增长缓慢甚至停滞的态势转向新型工业化水平高,地区生产总值高产业结构传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工业处于起步阶段,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型产业为主体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工业就业人数持续增加,第三产业加速发展。
劳动力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逐步转移由以传统产业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向新型工业化转变,产业结构趋于多元化第三产业发展超过第二产业,以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区域内部发展差异不大,缺乏高水平的中心城市,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稀疏。
区域开放程度较低集聚作用大为加强,中心城市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度增强。
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区域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区域原有优势逐渐丧失,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
区域经济整体呈现萎缩、衰败状态,并带来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严重社会问题注重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对外开放程度较低不断提高由停滞、受限到调整再提高大幅度增强交通运输少而稀疏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由建设停滞、方式落后转向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和完善交通网现代化交通运输、信息商务网络逐步形成城市化特点水平较低,缺乏高水平的中心城市城市化快速推进,形成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由城市衰败、人口外迁转向城市复兴、城市化水平再提高水平高,区域内部差异小人地关系处于低水平的均衡状态表现为明显的不协调,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由不平衡加剧状态向均衡状态转变谋求人地协调,处于高水平的均衡状态特别提醒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域产业结构发生变化(1)初期: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三产业比重很低。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 1.3《区域发展差异》教材内容分析

《区域发展差异》教材内容分析本节主要以我国为例,来阐述区域发展差异。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东、中、西差异,二是南方与北方,三是西部大开发。
东中西部发展差异是本节的重点。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在自然条件、历史基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别,由此形成了显著的区域发展差异。
知识与技能部分要求:知道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范围,通过比较,能正确分析我国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差异。
知道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划分及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和发展方向。
了解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相关内容及范围对象,理解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
过程与方法部分要求:通过众多的文字材料、图片、图表等,采用感觉上强烈的对比冲击,让学生比较和综合分析我国的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并分析其原因,提高学生地理读图、析图能力。
通过讨论交流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及发展前景,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
通过学习我国的区域差异,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点和差异的能力,使学生能对实际区域特征要素的空间结构、空间分布特点及原因进行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部分要求:通过对我国三大经济区及南北方区域差异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的地理国情,明白中国要走向世界强国之林,东西部南北方要协调发展,让学生树立全局的观念。
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通过讨论西部大开发,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开发西部的热情。
教材从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图入手,首先直观地说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及划分标准,使同学们先从感性上对三个经济地带有一个整体了解。
接着讲述三个地带之间的发展差异,不仅有文字叙述,而且通过图表(柱状图、饼状图),用一些具体数字加以对比说明,既有说服力,又不乏科学性。
教材从产业结构、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来进行分析和比较,探讨我国区域发展差异形成的原因。
产业结构的差异主要体现正在三次产业的构成和轻重工业的比重上。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原因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原因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资源丰富的国家,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较大。
在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繁荣、人均收入较高;而在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本文将探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原因。
一、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中国地域辽阔,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是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1. 东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位于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港口的建设和便捷的海上交通使得这些地区成为世界贸易的重要枢纽。
此外,东部沿海地区还拥有较为发达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人才,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2. 中西部地区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的地理位置相对较为偏远。
虽然中西部地区也有一定的资源禀赋,如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农业资源,但受限于交通不便和市场辐射的限制,资源开发利用和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二、工业结构和产业集聚效应工业结构和产业集聚效应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也有重要影响。
1. 东部沿海地区由于自身优势和对外开放的政策,东部沿海地区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企业。
这些企业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了当地产业的快速发展。
此外,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链相对完整,从原材料到加工制造再到销售出口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
2. 中西部地区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的工业结构相对单一。
以传统的重工业和资源型产业为主,这些产业对环境的依赖性强,容易受到能源供应和环保要求的限制。
同时,由于中西部地区的市场辐射能力较弱,产业集聚效应也相对较弱。
三、政策支持和投资力度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投资力度是影响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因素。
1. 东部沿海地区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对于东部沿海地区的政策支持和投资力度相对较大。
例如,建设经济特区、自由贸易区等特殊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
同时,政府加大了对东部沿海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提升了当地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水平。
区域发展差异

•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区域发展差异
情境导入
课程目标
1.了解我国四大地区
的范围,掌握四大地
区的发展差异。
只有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东北,你才能 2.了解我国南方与北
欣赏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 方的区域差异。
只有在河汊纵横、湖荡星罗棋布的江南,你 3.了解我国西部大开
才能体会到“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
探究一
探究二
答案:(1)
省区 项目
地形
气候类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江苏省
①以盆地、山地为 主
②温带、亚热带季风 气候
河流
③河网密集,水量大
矿产 资源
④能源资源(石油、 天然气和煤炭)
探究一
探究二
(2)新疆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天山及其以北地区和昆仑山区。江苏省风能资源 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3)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新疆大于江苏;第二、三产业比重江苏大于新疆。 (4)对新疆的影响: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产业升级,促进资源优势 转化为经济优势。对江苏的影响:缓解资源紧张局面;扩大市场。 (5)是通向中亚的重要门户;交通便利;政策支持;自然资源丰富。
探究一
探究二
解析:第(1)题,结合图1和图2,可以清楚地比较两省区的地形、气候、河流、矿 产资源的不同特征。第(2)题,由材料一中的“有效风功能密度”信息,分析两省区的 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特点。第(3)题,由材料二分析两省区的三次产业比例的差异。 第(4)题,江苏位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技术力量强,但矿产资源缺乏;而新疆位于我 国西部,矿产资源丰富。新疆、江苏的相互协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第(5)题,霍尔 果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有国家政策支持,这些都是其有利的发展 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重型工 业为主
说一说该市三次产业结构和轻重 工业比例的变化情况。这种变化 趋势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
活水平的提高,会起到什么样的
作用?
(1)该城市第一产业的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的
比重基本稳定,第三产业的比重迅速上升。从工业结
构来看,轻工业比例大幅度上升,重工业比例逐步下
降。
第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和轻工业比例大幅上升能
2012年 GDP占全 国比例 51.2 人均GDP/ 元 57722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
18.9
18.9 8.7
23950
22429 33866
20.2
19.8 8.8
32427
31357 46014
利用该数据分析中国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 发展水平与发展速度均有差异
(1)产业结构差异
2012年我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比较
地区
合计
东部 中部 西部 东北 全国
88 80 87 34 289
(4)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为什么我国会出现较明显的地带性差异?
东部地带 自 然 因 素 社 会 因 素 气候地貌 地理区位 产业结构 中西部地带
历史基础
开放政策
业为主,重工业相对较弱。
(2)工业化差异 读“2012年我国四大地区工业增加值结构”图, 说明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
辽中南 京津唐
沪宁杭
珠江三角洲
(3)城市化化差异 根据下表说明我国城市化的区域差异。
100 50 200 400万 万~ 万~ 万~ 人口以 200万 100万 400万 上 人口 人口 人口 7 2 3 2 14 18 6 5 2 31 27 24 26 5 82 26 35 27 20 108 20 万~ 50万 人口 9 13 24 4 50 20万 人口以 下 1 0 2 1 4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
为什么要划分经济地带?
由于各省级行政区的位置不同,自然地理 特点差异很大,因此各地的经济及社会发展水 平也出现很大差异。为充分发挥地区优势,扬 长避短,根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
和对外开放程度,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区。
一、四大地区差异
1、四大地区
3个 12个
6个
13个
判断
产业结构: “二、三、一”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比较我国四大地区三次产 业结构差异。 第三产业:
东部
中部
西部
东北Biblioteka 产 业 结 构工 业 结 构
先进制造业 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 高科技产业 还占有较大的比重 和第三产业 相对发达
以重化工 业为主导
以轻型或 综合型产 业为主
表现出一 定的过渡 性特征
以重型工 业为主
1、我国东部地区的省级行政单位都临海。
2.我国临海的省级行政单位都属于东部地区。
下列省区中与所属经济地带对应正确的是 A.吉林、辽宁、天津——东北地区 B.内蒙古、陕西、西藏——西部地区 C.广西、福建、上海——东部地区 D.安徽、湖南、重庆——中部地区
2010年 GDP占全 国比例 东部地区 53.5 人均GDP/ 元 45317
活跃市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城市化的进程,
促进经济的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
需要。
试从三次产业的构成及其工业内 部轻重工业所占比例两个方面, 对该地区2012年的产业结构进
行评价。
(2)从三次产业的构成来看:第一产业比重仍 然过大,第二产业需要进一步发展,应大力发 展第三产业; 从工业内部轻、重工业比例来看:以轻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