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新桥层状菱铁矿成因的矿物学证据及成矿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陵新桥层状菱铁矿成因的矿物学证据及成矿意义
谢巧勤;胡雨;王家宇;马子意;徐亮;周跃飞;陈天虎;徐晓春
【期刊名称】《地质科学》
【年(卷),期】2024(59)2
【摘要】安徽铜陵新桥矿区二叠系栖霞组底部和石炭系黄龙组—船山组之间产出层状、似层状菱铁矿矿层。
开展菱铁矿矿层成因研究对于深入剖析区域层控矽卡岩型铜铁矿床成矿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利用粉晶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对菱铁矿矿石进行矿物学研究,结果发现菱铁矿矿石主要由菱铁矿、石英、伊利石和有机质等组成,菱铁矿颗粒粒径较小,表面具有成岩自生的自形石英硬模的微结构,SEM原位微区成分分析显示菱铁矿中除了主量元素铁,还含有大量的锰、锌和钙。
矿石中存在两种微结构和不同成因的石英:表面具菱铁矿硬模和次生加大结构的碎屑石英;具六方双锥、单锥以及生物成因球形的自生石英。
菱铁矿矿石的组成和矿物表面微结构表明其为沉积成因,非岩浆热液起源。
富有机质和亚铁的沉积菱铁矿层和沉积胶状黄铁矿层协同作用,可能是铜陵地区乃至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层状铜铁矿床层控性重要制约因素,以及可能作为燕山期中酸岩浆演化的氧化性含铜成矿流体卸载成矿的地球化学还原障。
【总页数】12页(P498-509)
【作者】谢巧勤;胡雨;王家宇;马子意;徐亮;周跃飞;陈天虎;徐晓春
【作者单位】纳米矿物与污染控制安徽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1地质队;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71;TF521.2
【相关文献】
1.安徽铜陵新桥铜硫铁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床成因分析
2.铜陵矿集区层状硫化物矿床成因——来自胶状黄铁矿—菱铁矿型矿石矿物学制约
3.安徽铜陵新桥铜金矿床黄铁矿Rb/Sr同位素年龄数据--燕山晚期成矿作用的证据
4.铜陵新桥矿区菱铁矿成因——来自碳氧同位素证据
5.安徽铜陵新桥铜-硫-铁矿床矶头岩体的矿物学和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