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思路及常见题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证思路常见题型
1.作者是如何证明观点的? 作者的论证思路怎样? 写出全文的论证思路。 文章从那些方面进行论证的。 2.文章几个段落的论证思路如何? 3.文章某段的论证思路如何? 4.文章某段能否删除? 5.文章某段能否替换?
分析议论文论证思路的一般方法:
1、抓住点示结构思路的语言标志。 要学会抓住关键词句(语言标志)和段落准确提取 和归纳答题信息。议论文的语言比较规范,在表达上呈现 一定的规律。如设问句表开启下文,展开深层论述;“无 独有偶”表顺承;“再说”表推进;“诚然”表转入相反 方面论证;“总之”表分总归纳;“同样”表类比推理等。 2、理解议论文的一般结构与思路。 “提出问题(提出论点或论题)——分析问题(证明 论点)——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或强化论点)”这是议论 文的一般结构。需要注意的是,论点或论题是以什么方式 提出来的;作者是如何围绕论点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证的; 文章的结构方式是总分式(分总,总分总),层进式,还 是并列对照式等。
思路分析: 本段首先提出论点:“嫉妒不但 害人,而且损己。” 然后采用比喻 论证将嫉妒比作毒虫,论证嫉妒会 损害人的心理健康;接着举周瑜因 妒气死自己的事例,论证嫉妒确实 伤身;最后列举嫉妒害人的例子,再 次证明嫉妒害人也损己。
四、分析一篇文章某段落能否删除?
宽容与和谐(原文) ①在现实生活中,如果大家都能彼此宽容, 做到相互关心,相互支持,求同存异,就能形成和 谐的良好局面;反之,如果人们想问题、办事情总 是从一己之利出发,彼此排斥,互不相让,摩擦不 断,就不利于维护团结,就会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 因此,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需要每一个人都多一 份宽容。 [提出论点: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需要每一 个人都多一份宽容。]
③宽容方能和谐,和谐才能成事。纵观古往今来 那些成就大事的人,他们无不具有包容天下的广 阔胸怀,无不善于在“不同”中谋统一、在和谐 中聚力量。春秋战国之时,齐桓公不记恨管仲的 一箭之仇,任其为相,终于得其辅佐,使齐国成 为五霸之首。廉颇知错能改、负荆请罪,蔺相如 胸怀全局、宽容大度,换来了难得的“将相和”, 共保了赵国的安宁。相反,西楚霸王项羽虽武功 盖世,却因“自矜功伐”,最终兵败垓下,自刎 乌江。《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才智过人,但心胸 狭窄,结果抱憾而终,壮志难酬。 [宽容方能和谐,和谐才能成事。]
论证思路
学习目标: 学会具体分析议论文某个文段 或者整篇文章的论证思路 学习重点与难点:
用语言规范准确表述论证思路
什么是议论文的“论证思路”?
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就是指作者在 论述某个观点时的思维过程。这个过 程讲究观点确切,讲究层次明晰,讲 究论证方法运用,讲究论证材料的组 合。论证思路考查综合能力,对考生 的理解能力、辨析能力、概括能力等 都提出有较高的要求。
②宽容,就是心胸宽阔有气量,能容人容物, 不斤斤计较。一个具有宽容之心的人,往往 能够正确对待社会中的矛盾和前进中的困难, 变冲突为祥和,化干戈为玉帛,使摩擦减少 到最低限度,从而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凝聚 力。《论语》中的“宽则得众”,林则徐的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 刚”等,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宽容,就是心胸宽阔有气量,能容人 容物,不斤斤计较。]
一、分析整篇文章的论证思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 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 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 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 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 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④当然,我们讲的宽容,不是无原则的退让和妥协, 更不能以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为代价。大千世界, 矛盾是普遍的,差别是必然的。一个人能不能做到 宽容,关键就在于能不能容人之短、容人之过。 [宽容要有原则,要做到宽容就要能容人之短、容人 之过] ⑤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个人只有多看自己 的短处,容得下别人的短处,才能彼此包容、和平 共处。人与人之间不应该以己之长比人之短,或者 只盯着别人的短处,而应该多理解、少指责,多帮 助、少挑剔,积极营造宽松、融洽、团结的氛围。 [要能容人之短]
选文第④段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能去掉。因为本段指出宽容要有原则, 要做到宽容就要能容人之短、容人之过。既 是对上文论证内容的补充,又开启了下文要 论述的内容,使文章的论证更全面、充分, 又使文章的结构更加严谨。因此,不能删掉 本段。 答题思路: 1.该段的内容是什么? 2.上下文的内容是什么? 3.与上下文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4.得出美哉,书卷气 ①我喜欢孩子身上有几分书卷气。有了书卷气,方不致于势利庸俗,金 玉其外,败絮其中。 ②其实,读书是认识自我并优化人生的一种手段。大学者熊十力说他读 《儒林外史》会全身冒汗,发现许多丑恶的东西还在自己生命的深层次起作 用。王冶秋先生十四次读《阿Q正传》,他的体会是“第一次读它,我会笑 得肚子痛,接着鄙弃其人,之后鄙弃化为同情,同情上升为深思,再读,阿 Q向自己扑来,到后来,才觉得他是一个镜头,也许是报警器……”。有的名 著少年时读过,长大后还需要重读,用不同的阅历去读,用睿智和从容去读, 直至读出人生况味①,读出真知灼见,这不正是对人生之旅的扩展和丰富吗? ③读书还涵养着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谁在看书,看哪些书,决定了一个 民族的精神面貌,影响着一个国家的未来走向。犹太民族以爱读书著称于世, 其国民大多知识渊博、谈吐不俗,不仅涌现出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 等一大批令世人瞩目的天才,而且拥有数量惊人的富贾巨商。犹太民族能够 在国际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酷爱读书肯定是原因之一。这难道不值得我们 去深思、去反省、去学习吗?崇尚读书,是一个民族绵绵不绝的文化根基; 崇尚读书,是一个国家富强腾飞的力量源泉。 ④听说,巴黎人走路头抬得高高的,因为他们后面立着卢浮宫。
二、分析几个段落的论证思路
《激情与成功》4、5、6段是从哪几个角度论证“激情从何而来
的”。 ④高昂的激情来自崇高的理想。没有理想,人就如同手表缺了发 条,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就会停止不前。 ⑤高昂的激情来自强烈的责任心。责任是一个人立身与做事的 基本条件,它源于对国家事业的忠诚和热情。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 的人,会把工作看成追求和奉献,满怀热情地投入工作;一个丧失责 任感或责任感不强的人,会把工作当成一种负担,自然就会丧失工作 的乐趣。 ⑥高昂的激情来自浓厚的兴趣。如果说热忱和激情是"火焰"的 话,那么,兴趣就是点燃激情的"火种"。因为追求自己的兴趣而充满 激情,因为激情而享受快乐!有了兴趣,就能激发潜力,一个人就可能 不断获得成功,就可能达到卓越的境界。反之,如果做自己没有兴趣 的事,只会事倍功半,还很有可能一事无成。
把握论证思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2.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文章先说了什么,后 说了什么。 3.明确论证中使用了论证方法。 4.明确论证的角度,即是正面论证还是反面论证。 分析论证思路,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 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 一类表承转的词语。
思路分析:
首先从高昂的激情来自崇高的理想, 接着从高昂的激情来自强烈的责任心, 最后从高昂的激情来自浓厚的兴趣。 这三个角度来证明“激情从何而来的”。
三、分析某段落的论证思路
嫉妒害人损己 嫉妒不但害人,而且损己。从心理上来分析, 嫉妒犹如毒虫,常常会把妒者自己的心灵啃啮得满 目疮痍。他们往往把旁人的成功视作自己的失败, 把旁人的幸福看成自己的痛苦,整天处于一种极不 舒畅、极不安宁的景况之中难以解脱,无来由的恨 是他们唯一的心理活动。试问,这样的人生尚有何 乐趣可言?更有甚者,读者熟知的“三国”故事,其 中就有周瑜因妒而气死自己的例子。虽然这种极 端并不多见,但嫉妒伤身确是事实。至于由嫉妒引 起的不良行为,诸如造谣、诬陷和打击,更是可能 触犯刑律,其下场难道不是十分可悲的吗?
文章②③段的顺序为什么不能调换?结合文 章内容说明理由。 第②段强调读书对于个人修养的意义,第 ③段强调读书对于民族发展的意义,议论角 度从小到大,逐层深入,所以不能调换。
答题思路:
1.要对换的两段段落大意。 2.两段之间的逻辑关系。 (递进、因果、总分、局部到整体、特殊到 一般) 3.得出不能对换的结论。
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 的过程中,不可能不犯一点错误,不可能不出一 点偏差,应当允许人们犯错误,允许人们改正错 误。容人之过,不求全责备,才能激发创造活力, 形成团结和谐、开拓进取的生动局面。 [要能容人之过 ]
思路分析:
①提出论点: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 谐需要每一个人都多一份宽容。 ②宽容,就是心胸宽阔有气量,能 容人容物,不斤斤计较。 ③宽容方能和谐,和谐才能成事。 ④宽容要有原则,要做到宽容就要 能容人之短、容人之过。 ⑤要能容人之短。 ⑥要能容人之过。
首先, ①直接提出……的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②通过写……的事例(或趣事、典故、传说、寓言等) (或引用名言),提出……的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接着, ①用……的事例(典故、传说、寓言等或引用名言)从正 面(或反面)论证论点。 ②从……几方面论证论点。 (当有分论点时可用此格 式)…… 最后,①得出……的结论 ②总结全文…… ③归纳论点:…… ④发出号召、提出希望等
思路分析:
首先列举六位名人虽出身贫贱,但经受磨炼 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得出“人才 要在忧患中造就的”道理; 接着从三个现象,告诉我们做为一般人也需 要在苦难中磨练自己,方能奋发进取的道理。 然后从正反两面论证了磨炼对人和国家的好 处; 最后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这一中 心论点。
常见的答题思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