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铁一中、铁一中国际合作学校2014届高三上学期11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届高三11月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两汉今古文经学的斗争与融合
①西汉时期,博士传授弟子的经书是用当时通行的文字——隶书写成的,后人把这样的经书称为今文经。

西汉经学的历史主要是今文经学发展的历史。

西汉初期,刘向刘歆父子在长期的校书过程中逐渐发现了一些用古文字写的经传,如《春秋左氏传》《毛诗》等,这些经传是由秦将文字统一为小篆以前的大篆和六国使用的文字书写的,大篆和六国的文字对于当时的人来讲,是古文字,因此用古文字写成的经传就叫做古文经。

②从表面上看,今古文经学得名是因为所书写的文字不同,实际上,古文经学要想流传必须改写成今文,而今文经学的原始底本就是古文,所以这种文字方面的区别是次要的。

今古文经学方面的根本区别在于经师源流和治经方法的不同。

按照日本学者本田成之的说法,古文学派源于荀子,因大师多为鲁人,又叫“鲁学”;今文学派源于孟子,因大师多为齐人,又称为“齐学”。

今文经学派重微言大义,根据现实的政治需要来解读经,为了需要甚至不惜歪曲经义来论证现实政治的合理性,以致走向阴阳五行和神性化的道路;古文经学派则重名物训诂,即按字义解释经文,力求弄清经文的本义,训诂较简明,不凭空臆造,迷信成分较少。

今古文经学有区别,就难免会斗争。

③西汉哀帝以前,古文经未出现,立学官的五经都是今文经,当时并没有今古文经的名称。

大胆系统地提出古文经应该立为学官并与今文十四博士相抗衡的是刘歆,但刘歆的建议遭到今文博士们的抵制。

直到王莽执政,重用刘歆,扶植古文经学,于是《春秋左氏传》《毛诗》等都立了学官,古文经才第一次取得了合法地位,可惜不久又被废除。

④经过斗争,今文经学自身更加谶纬迷信烦琐化,而古文经学在意识形态领域及东汉统治者心目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并且涌现出一大批在学术上有造诣的著名学者如许慎、马融等,这样以来,古文经学最终由弱变强,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⑤今古文经学并不总是水火不相容的。

今古文经学的融合主要是由古文经学大师来完成的。

古文经学大师都能博通群经,并对今古文经了如指掌。

古文经学为了战胜今文经学,都重视并能够汲取今文经学的优点完善自我;相反,今文经学固步自封。

许慎、郑玄等在今古文经学融合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如许慎的古文经著作《说文解字》就吸收了今文经学家对字义的解释,引用了大量的今文经学。

⑥尽管今古经学在诸多方面不相同,并且上升到四次激烈的斗争,但是他们的政治目标(巩固封建统治,维护封建秩序)从根本上是相同的,决定了他们必将会最终趋向统一。

(摘编自《试论两汉今古文经学的斗争与融合》)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婴疾甚婴:缠绕 B乃复其家?复:恢复
C市诗书,教诸子市:购买 ?D.羞服与诸子同?羞:食物
.下列句子中,表现节妇“善待兄公之子”和“困苦不改其节”的一组是育宗显如子? 不暂出户限?含食哺诸儿?为之婚娶,先于己子? 剪鬓发示之? 日治麻缕为布帛,以继乏绝
A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节妇符合礼法的品行是从公婆和丈夫的哥哥嫂子去世后,在办理丧事及养育宗显等事情中逐渐显现出来的。

B周节妇的丈夫在病重时担心孩子孤弱,生活难以维持,恐怕妻子改嫁,而节妇咬指出血,发誓一定要保全孩子。

C战乱中,节妇和孩子们到处奔逃躲避,尽管忍饥挨饿,吃树皮野菜,也带着自家田地簿册 ,足见节妇虑事周全。

D在对待个人声誉上,节妇对知州的好意极力推辞;在教诲孩子读书上,是稍有懈怠就打板子呵斥,毫不宽恕。

.把下列文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分)
或劝之曰:“呱呱者何足恃,奚为自苦也?”(分)
及长,遣从名师游,所友善士相过则喜,为之置酒;否则,愤叹竟日。

(分),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山间之四时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而或长烟一空,,浮光跃金,,渔歌互答,此乐何极!岳阳楼记,余不忍为此态,自前世而固然永远的门下面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作品的标题《永远的门》门既指画在墙上的那扇门,也可理解为人们的心灵之门;永远,既表现了作品的悲剧性两位主人公最终被隔绝开来,也可理解为作者的深意所在改造国民思想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作品的现实意义在于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在日渐走向现代化的今天,国民的封建意识依然存
在,尊重每一个个体还没有最终实现,而一些无恶意的侵犯还在相当多的领域里产生着作用不仅仅是爱情。

作品中的两位主人公,一位是普通的花店店员,一位是缺乏才华的影院美工。

作者之所以做这样的设计,意在表明地位卑微者也有爱的权利。

通过与院内人们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小人物命运的创作观。

D.一只透明的蓝色花瓶在作品中反复出现多次,与沉闷、凝滞的冷漠情调形成很大反差,它既象征着主人公纯洁、高尚的情感,也包孕了两个孤寂的人企望相通的微妙心意。

作者最后写人们为画师整理遗物时,发现那花瓶被人擦拭过,瓶中的菊花依然盛开。

我们从作品中不难得出结论:这一切无疑是潘姓女子迟到的表白。

作品结局这种潜在的圆满,寄寓了作者对笔下人物的祝福。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小说开篇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小说中郑若奎去世后写道:这个普通的院子里,一下子少了一个普通的生活里没有爱情的单身汉真是莫大的缺憾。

莫大的缺憾是针对什么而言的纵观全文,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线索是什么?请结合作品对这条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简要说明。

(3分)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国产轿车的价格低,适于百姓接受,像“都市贝贝”市场6.08万元,“英格尔”是6.88万元,新款“桑塔纳”也 B.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最近宣布行政院改组计划,以吴敦义代替刘兆玄任行政院长,以期挽回了因“8·8”台风灾难而一路下滑的支持率。

C“霸王”本是令许多人讨厌的一个词语,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价值观念的提高,语言王国的“霸王
”类词语逐渐兴盛起来,如浴霸、彩霸等。

D面对巨大的灾难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通过中国扶贫基金会呼吁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向人民伸出援助之手,帮助那些在中(3分),,。

,,。

①那是出现在小说《战争与和平》里文豪的母系亲属,即贵族保尔康斯基伯爵的房子
②因托尔斯泰为了和农民们谈话经常路过这里而名 ③台地对面地势略高的山冈上巍然屹立着一幢白色房子
④左手边有一个池塘,据说托尔斯泰常在此与农奴的孩子们戏水娱乐
⑤这里有一条“托尔斯泰小路”
⑥继
A.④⑥③⑤②①
B.④⑥⑤②③①
C.⑤②④③①⑥
D.⑤⑥②①③④
16.某中高三年级为配合学生备考学习,特策划年级小报《追梦》,该报设四个版面,请版面名称版面宗旨。

(6分)版面名称版面宗旨第一版: 第二版:②第三版:走进数理化,探究奇妙世界第四版:③17.依照比喻形式,另写两组句子。

要求选择新的喻体,意思完整。

(分)
“两只翅膀的翱翔”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自选,内容充实,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
1.B(A去掉“小篆”。

C改为“有学者认为”。

D因果关系错,“今” “古”是时间和传承原因。

)
2.C(A项有斗争,但目的不一样,古文经学是为了取得合法化,并不是巩固自己的地位。

B项“立了学官”是斗争的结果,不是融合。

从原文看,“融合”是内容上的互相吸收。

D项“胜利”是取得了合法地位,今文经并未消亡。


3.D (A项对应原文“今文经学的原始底本就是古文”说的是字体,“今文经学源于古文经”说的是内容。

B项原因是“歪曲经义来论证现实政治”这是本质原因。

C项应改为“政治目标相同,最终必然融合”。


二.
4.B(复:免除徭役)
.C(不出门不能表现节妇“困苦不改其节”。

喂养教育所有孩子。

是勤俭持家的表现。


.B(“恐怕妻子改嫁”的说法错误。

原文“我死尔能自保乎?”是说丈夫担忧自己死后,周节妇自己不能保全孩子。


有人劝她说:“这样小的孩子怎么能够依靠,为什么让自己如此困苦呢?”(译出句子大意分,“呱呱者、苦”各1分)
等到孩子们长大了,就让他们跟随名师学习,所交往的有才能的人来拜访就高兴,给他们安排酒席;否则,就生气叹息一整天。

(译出句子大意分,、”“相过各1分)
野芳发而幽香水落而石出者皓月千里静影沉璧宁溘死以流亡兮鸷鸟之不群兮C、E。

(C项没有“对比”,院中的人也祝愿他们能走到一起。

E项“祝福”应为遗憾、同情。

)(2)
答:开篇的环境描写中,“古镇”、“古井”、“古老的平屋”、“格局多年未变”,暗示着这里的生活、人们的思想感情、思维方式极易成为一种陈旧的定势,成为一种难以改变的积习;“普通的小杂院”“普通人家”则暗示这样的聚居地,这样的人群具有普遍性。

小说主人公的生活方式、性格行为恰被这一特定生存环境促成。

这里的环境描写为推进情节、塑造人物、表现主题作了有力的烘托。

(作答要点:环境是怎样的;环境描写的作用)(3)
答:对潘雪娥而言,郑若奎的去世使她失却了情感上的依托;对小院中的人们而言,郑若奎的去世,使他们对“郑、潘二人产生爱情”的盼望一下子落空了。

(作答要点:指出针对的两个对象(潘雪娥、人们)及各自“缺憾”的具体所指)(4)
答:纵观全文,推动这篇小说情节发展的线索是小院人们对郑、潘二人孤男寡女关系的猜疑、设想、窥探、评论和以及随之起伏的感情态度的变化。

开始,小院人们很不理解二人的独居,“关切”两人的交往,热切盼望小院里能出现“爱的奇迹”;接着,人们对二人的缺乏温情的简单接触感到泄气,产生遗憾与同情;后来,人们为郑若奎的突然去世而难过,对二人的“守节不移”产生敬意,也为小院里少了一个奇怪的单身汉的话题而感到莫大缺憾;最后,人们看到墙壁上的门,为郑潘二人暗中“私通”而深感“不能言状”的愤懑,和“不能言明”的心理失衡。

(作答要点:“线索”是什么;“线索”在文中如何体现的,最好用序数词表述)
四、
12.(1)D、C(D 3分,C 2分,B原文内容是“乔布斯找到了自己的本心,并从中汲取力量 ”,与表述一致;“不能盲目附和跟从别人的意见”是性格“不愿维持平衡”。

不够恰当。

1分。

A原文“学校几次勒令他退学”,表述成了乔布斯未退学,并且二者因果关系不成立,0分;E“逐步深入”是有一个递进关系存在的,但文章中讲述乔布斯对禅宗的感悟是一个并列结构,分别从人生观、方法论、价值观等角度进行讲述,0分)
(2)
答:①不去做市场调查,只是用大量时间进行自我反省,从失误中吸取教训。

(2分)
②通过内心明悟认真做出取舍,寻找设计产品的方法。

(2分)
③采用最简约而又直指人心的方式设计产品的外观、操控方式、功能设计…
(3)
答:①“禅”中“明心悟性”的哲学帮助乔布斯从自己的本心中,汲取力量。

依从自己的本心去做不同于他人的事情。

(2分)
②“禅”还使乔布斯完全按照自己的本心设计产品,很好地掌握了取舍的原则。

③“禅”中的“慈悲”思想让乔布斯更加谦虚博爱,通过合作与开放,去改变世界。

(4)
答:①“求知若饥”意味着对待知识要像对待食物一样,发自内心、出于本能地渴望与追求。

不论在何时何地,都不能放弃对知识的探寻。

②“虚心若愚”指的是人不能自以为是、自大自狂,要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主动地寻求与他人的合作。

③“虚心若愚”是“求知若饥”的必要条件,只有有了虚心的态度,才能主动的寻找知识,接受知识。

乔布斯正是因为转变了自己对待世界的态度,才有了获取真知,取得了更大的成功。

④“求知若饥”也可以使人更好地“虚心若愚”。

当一个人了解了更多的知识,他才会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以审慎的态度反省自我,最终使自己更加虚心。

五、
13.B?
14.D (A项重复,“十几万元”本为约数,不可以再用 B项“以期”与“挽回了”时态矛盾,不合逻辑。

项搭配不当,“价值观念的提高”不搭配,应改为“价值观念的改变”。

)B (解析:根据语句的内容,可以确定文段中的方位变化,应先“池塘”,后“台地”,再到“房子”。

第一版第二版:漫步文史政,体味多彩人生第四版:打开心灵之门,开启阳光之路示例:生命是一支箭,你必须知道瞄准生命目标和如何运弓,这样才能把弓拉满,把箭射出去。

生命是一艘船,你必须弄清到达的目的地和航行路线,这样才能失方向。

一、总体把握:本题属于比喻型命题作文。

考生要把握的是“两只翅膀”“翱翔”的比喻意义,把握住了这些词的比喻意义,才有可能准确把握材料的命意角度。

二、关键词解读:
? ① “两只”是数量词,是对“翅膀”的限定。

? ② “翅膀”,是鸟类的飞行器官;鸟类要远行,必然离不开翅膀,否则便寸步难行,甚至难以生存。

可见,翅膀是行为的动力,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由此我们可以拓展出“翅膀”的众多比喻义。

例如:“理想(梦想、信念)、自信、执着、追求、坚守、亲情、关爱、良知、责任、勇敢、无畏、毅力、恒心、文学、艺术、智慧……”,也可以理解为“父母的关爱、良师的教导、朋友的警醒、他人的帮助、社会的宽容、国家的强盛……”,也可以是“真善美的力量、偶像的榜样作用、曾经许下的诺言……”,还可以指个人的特长,如“绘画、音乐、舞蹈、运动技能……”,
因为这些比喻义项,都可以成为助推“我”前行、成长的力量,能够为“我”发现、为“我”发展、为“我”实现
超越、为“我”获得自由等充当工具,提供保护,提供动力。

③ “翱翔”是鸟类等在空中回旋地飞翔。

可理解为人生的一种理想状态,一种高远的境界,一种人类期盼的美好情景
④ “两只翅膀的翱翔”还隐含着一种因果关系。

即因为有了“两只翅膀”(理想、梦想、信念、自信、执着等等),所以能够“翱翔”(人生有了高度等)。

三、审题难点:
? 本题带来的困惑是“两只”这个限定词,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理解:
? 其一,提到“翅膀”,我们立马就会想到“两只”,因为一只翅膀不能“翱翔”,而鸟类似乎没有三只翅膀或者多只翅膀的翱翔。

从这一个角度理解,可以淡化对“两只”的强调,只取“翅膀”的比喻义行文。

其二,强化“两只”,从“翅膀”的比喻义中选取两种来行文。

如“理想和毅力”“坚持与勇敢”“人品与才情”等。

其三,从“两只翅膀必须互相配合好才能飞翔”思考,派生出“要团结、要互助、要协作,不能互相拆台、倾轧”等立意角度。

其四,从“两只翅膀缺一不可”这一角度切入,则应该考虑比喻义的相关性。

如“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远大理想与扎实行动”,“法与情”“智商与情商”“自爱与爱人”等等。

【文言文参考译文周节妇,姓赵,名淑。

她的父亲叫周孟德,精通文献经典,有两个女儿,节妇年长而且贤惠。

尤其喜爱节妇,教授她《论语》《孝经》《列女传》,都能通晓书的文义。

十八岁时,父亲寻找适合作女婿的人,找到了同县的周本恭,把女儿嫁给了他。

刚出嫁,婆婆就去世了,不久,公公和丈夫的哥哥嫂子也相继死去。

哥哥的儿子宗显年纪还小,节妇辅助丈夫办理丧,办理丧事都符合礼法,养育宗显如同自己的儿子。

出嫁十一年,生育三个男孩;叫做宗善、宗祚、宗政。

宗政刚出生时,天下大乱。

丈夫被疾病缠绕,病得很厉害,担心自己的病不能好,面对着节妇说:“现在兵革四起,孩子们这样孤单柔弱,我死后你能保全他们吗?”节妇把手指咬出了血,哭着说:“老天在上,如果我不能保全这些孩子的话,老天就让我死!”丈夫死时,节妇年二十九,号啕大哭,哭泣间,含着食物喂养孩子们,从没有迈出过家门槛。

第二年,国朝与张士诚建立的吴国对抗作战,两兵相交烧杀掳掠,家里没有剩下丝毫财产,节妇抱儿子和侄子宗显跟随一妾外逃,处逃躲避。

只拿着官府登记自家田地的簿册,在深山和谷间行走,忍饥挨饿跌跌爬爬,削树皮、采野菜来吃。

有人劝她说:“这样小的孩子怎么能够依靠,为什么让自己如此困苦呢(意思是让她改嫁)?”节妇很生气,不和这个人说话,剪下鬓发给他看,声色俱厉,使人不敢靠近。

战乱结束回到家里,富民几乎把她家的田地全侵占了,节妇拿着田契和他们争辩,最终得以保全。

知州田若赋很赞赏节妇的品行,想要把她的事迹上报到朝廷。

节妇极力推辞不愿上报,于是免除她家的徭役。

节妇感动落泪,每天纺麻织布,来接济困乏。

购买《诗经》《书经》等儒家书籍,教诲孩子们,夜里在屋子里点燃松脂,坐在孩子们两旁亲自教授他们。

有人懈怠低头打瞌睡,就打板子呵斥,一点也不宽恕。

等到孩子们长大了,就让他们跟随名师学习,所交往的有才能的人来拜访就高兴,给他们安排酒席;否则,就生气叹息一整天。

节妇因为丈夫的哥哥死得早,只有儿子宗显在,给他娶媳妇,比自己的儿子早,吃穿与自己的儿子一样,别人分辨不出来。

儿子们谦虚友爱,都有士大夫的操行。

宗祚入太学为太学生,以文章与德行扬名,人们都称节妇善于教导孩子所致。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