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冀教版)
一、我是小小书法家。

(我能拼写这些词语,而且还写得漂漂亮亮。

)(16分)
xi ōng d ì f ēn f āng q ì qi ú sh ēn q
íng
xi ǎng ni àn h àn zh ū k è r én l ǐ w ù
二、我是一个聪明的汉字研究家。

(18分) 1、我会选字填空。

(6分) (1)清 晴 睛
早晨起来,揉(r óu )揉眼( ),看看( )朗(l ǎn ɡ)的天空,( )( )的河水里小鱼在快活的游泳. (2)睁 筝
在广场上,我( )着大大的眼睛看着天上的风( ).
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语文学习,你一定又有了很多收获吧!让我们到语文乐园
2、给下面偏旁找朋友,找得越多越好。

(12分)
门:宀:
船:阝:
三:我要做个细心的小观察家。

(22分)
1、比一比,然后组成词语写下来。

(16分)
情()间()闭()芬()
清()闻()团()纷()
2、读句子,把带点字的正确读音用“”画出来。

(6分)
①作为(wéi wèi)二(2)班的学生,我要为(wéi wèi)班里争光.
②我有一个爱好(hǎo hào)那就是喜欢好(hǎo hào)看的布娃娃.
四、我是背诵小能手。

(11分)
(1)下面这些句子是从课文中选出来的,把它们填写完整。

(7分)
①桃花潭水千尺, 不及汪伦。

②扑鼻的紫花开遍大地,唧唧喳喳的小鸟在
飞着,整个大地沐浴着灿烂的。

(2)在课下阅读时,我积累好多词语。

比如写颜色的词语有:鲜红、嫩(nèn)绿、还有:
(至少写出两个,4分)
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5%
老办法不行了
一只乌鸦口渴了,飞出树林找水喝,在村中遇到了猴子。

猴子告诉它:“村子的井里有水。


猴子走了,乌鸦找到了那口井,就把小石子一颗一颗衔到井里,可是衔了好久,还不见水升上来。

这时候,猴子到井边来打水,看到乌鸦用这种方法喝水,哈哈大笑,说:“你用这种办法喝瓶子里的水是可以的,喝井里的水就不行啦!”
说完,猴子很快打了一桶水,请乌鸦喝了个够。

1、本文写了和之间发生的事。

2、在文中找合适的词填空。

一()石子一()乌鸦一()井
一()办法一()水
3、乌鸦的老办法是什么?找出句子,并用横线画出来。

4、老办法为什么不行了?
5、读了这篇文章,我懂得了
六.(播放《秋天来了》录像)用几句话写出秋天的景色。

(15)四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完卷时间:80分钟)
一、看拼音写词语。

8%
lǒng zhào kòng xìníng shìkāi

( ) ( ) ( ) ( )
cōng yùxíjīguīfàn mǐn ji é
( ) ( ) ( ) ( )
二、用“√”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4%
颤.动(chàn zhàn) 崭.新(zǎn zhǎn) 铁锹.(qiūqiāo) 欺侮.(wǔfǔ)
统率.(shuài suài) 崛.起(juéjié) 惬.意(qièxiá) 储.存(chǔcǔ)
三、选字填空。

5%
(须需) 必品求知胡

(克刻) 苦服攻立

四、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10%
从容不( ) 如( )添( ) 毫不( ) ( ) 理( )当然金( )辉( ) ( )天( )地
山洪( )发( ) ( )扬威呆若( ) ( ) 气( )雄伟来( )去( ) ( )马( )劳
五、把括号中用得不恰当的词语划去。

4%
1、王老师把问题分析得十分(深奥深刻),对大家启发很大。

2、那块石碑的字迹依然(清晰清楚),很容易辨认。

六、句子练习。

4%
1、仿写句子。

例: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2、修改病句:在教室里专心听教师讲课。

七、按课文内容填空。

10%
1、一径,半帘花影月笼纱。

2、业,荒于嬉;行成于
思,。

3、没有,就做不出。

(牛顿)
4、夏日的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
成,像
一样在上面,闪烁着的光点。

八、把古诗诗句补充完整,并做答。

9%(4%+1%+1%+1%+2%)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

,西出阳关无故人。

1、诗题中“使”的意思是:。

2、诗句中“浥”的意思是:。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的感情。

4、课外我还积累了两句表达送别之情的诗句:
“,。


九、实践舞台:按规定的语境练习说话。

2%
爸爸对小冬说:“我今天去郑州出差,不能亲自去接从乡下来的爷爷。

你告诉妈妈,要她下午3点钟去松柏车站接爷爷。

爷爷来后,你一定代我向爷爷问好,让爷爷别忘了到公园去练习太极拳。


中午放学一回家,小冬见到妈妈,忙对妈妈说:“。


下午放学回家,见到爷爷后,小冬说:“。


十、阅读与思考。

14%
有些同学认为阅读很难,其实并不是这样,关键是你要将文章读懂。

先静下心来读它三遍试试!联系上下文想想,从文中找答案。

白鹭
①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②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③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和平常太不一样了。

④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⑤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分则嫌白,黛之一分则嫌黑。

⑥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

田的大小好像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⑦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有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大安稳,而它却很悠然。

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sh ì)好。

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黄昏的空中,偶尔可以见到白鹭在低低地飞,悠然地观看这情景,可以说是乡村生活中的一大乐事。

⑧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

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kēng qiāng)了。

⑨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的诗。

1、仔细阅读短文,从文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3%
( )的蓑毛( )的长喙( )的脚
2、“嗜好”的意思是“爱好和习惯”,白鹭的“嗜好”是。

2%
3、仔细阅读第⑦自然段,思考:文中两处“悠然”分别指什么?2%
4、“美中不足”的意思是虽然很好,但还有缺陷。

短文中的“不足”是指:。

3%
5、仔细阅读第⑧⑨自然段,用“﹏﹏”画出其中描写白鹭的比喻句。

在这些句子中作者把白鹭比
作、。

2%+2%
十二、四年级习作。

30%
题目:我好
生活是个五味瓶,其中的酸、苦、甘、辛、咸五味俱全。

既有真善美,也有假恶丑;既有幸福美满,也有不幸遗憾……相信你在生活中也饱尝喜、怒、哀、乐。

要求: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填“喜欢”、“高兴”、“难过”、“伤心”、“骄傲”、“害怕”……再通过一件具体事例把原因写具体,注意表达清楚,语句通顺。

斥山完小2011—2012学年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一、全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
1、本册教材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即8个单元依次是:美丽的秋天,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热爱祖国,怎样看问题,想问题,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热爱科学。

教材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

2、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一课“识字”,四——五篇课文以及“语文园地”。

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全册课文34篇,课文不再全文注音。

八组课文之后,安排了六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

全册要求认识的字有450个,会写的字有350个。

教材仍遵循识、写分步,多认少写的原则。

(二)教材特点
1、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

2、识字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3、课文的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具有时代感,贴近儿童生活。

4、课后练习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着眼于积累语言,启发思维,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5、突破传统教材的呈现方式,增强了亲和力。

6、教材内容具有开放性和弹性。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32名学生,(其中转学生2名)。

通过上一学年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自觉地完成各项作业,学生掌握了一些汉语拼音知识,具有初步的识字能力,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需要不断训练,想象能力也有待提高。

三、学期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认识450个字,会写350个字。

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书写。

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

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

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会使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4、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5、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

6、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7、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

8、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和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地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

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9、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习写日记。

四、教学重难点:
1、继续培养专心倾听的习惯,养成认真写铅笔字的习惯。

2、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350个,能按字的结构特点把字写端正、匀称。

3、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4、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5、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通顺的句子;能理顺序错乱的句子。

五、教学具体措施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喜欢学习。

2、识字写字教学。

(1)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识汉字。

(2)发挥创造性,设计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游戏中、活动中、
在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

3、阅读教学。

(1)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

朗读的方式要多样,如分组读、集体读,男女生对读、配乐美读、分角色表演读等等。

(2)进行阅读教学时,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精心设计提问,问题既要有思考价值,又要能引起学生兴趣。

4、口语交际教学。

(1)重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和点拨引导,放手让学生交流。

(2)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大胆地与人进行口语交际,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1)实践活动与教材内容有一定的联系,可以将游戏、唱歌、猜谜语、表演等引进课堂。

(2)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生活,使学生在生活
中学语文、用语文。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1 悯农(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意思。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进一步巩固给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方法。

4、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1、同学们,谁还记得《锄禾》这首古诗?能给大家背一背吗?
2、这首诗选自《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首,板书课题:悯农(二)
二、学生自学
1、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
(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

(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2、学生进行自学,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三、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粒、颗、闲、夫、饿、死"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纠正。

2、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死:第四笔是点,第五笔是撇。

饿:熟字"我"加上"饣"就是饿。

颗:熟字"棵"去掉木字旁,换上页字旁,就是"一颗星"的"颗"。

闲:里外结构(或半包围结构),先写"门",再写"木"。

注意最后一笔是"点"。

3、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师生共同介绍作者:李绅是唐代诗人。

《悯农二首》是李绅流传下来的最杰出的作品,思想内容深刻,对比鲜明,富有哲理。

5、理解字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
粒:像米一样细小而成颗粒状的东西。

粟:谷子,小米。

这里泛指粮食的种子。

颗:小而圆的东西。

闲:无事可做;空闲。

夫:和农组成农夫,意思是:农民。

犹:还。

饿:肚子里没有食物。

死:没有了生命。

四海:我国古代认为中国大地四面有大海,所以用"四海"或"四海之内"指全国或全世界。

6、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春种一粒粟:春天种下一粒谷物的种子。

秋收万颗子:秋天收下千颗万颗的粮食。

四海无闲田:天底下没有一亩闲荒的土地。

农夫犹饿死:仍然还有不少农民吃不饱肚子而被饿死了。

7、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

(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8、请学生在全班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四、指导朗读
1、听配乐朗读,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2、与小组成员一起练习朗读,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朗读竞赛,然后评议出最佳选手。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五、练习巩固
1、练习按照田字格书写汉字。

粒:左窄右宽,"立"字略短。

颗:左右﹑宽窄﹑高低﹑长短一样,"果"字的最后一笔是点。

"闲、夫、饿、死"让学生说说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2、比一比,再组成词语写下来。

天()拉()一颗()
夫()粒()一棵()
3、背诵古诗
(1)自己练习背诵
(2)指名背诵
六、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七、布置作业1
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

2、背诵古诗,让家长评分,记录在书上。

附:板书设计:
1 悯农(二)
李绅
难字:颗闲饿死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古诗的意思,知道劳动人民是财富的创造者;封建社会的制度是不合理的。

2、指导学生欣赏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劳动人民是财富的创造者;封建社会的制度是不合理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并组词。

2、同桌之间互相听写词语,写完后,同桌之间对照课本进行相互评议。

3、背诵古诗:全体同学一起背诵,指名背诵。

二、进一步理解古诗的意思
1、让学生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提问:读懂了诗的意思,你有什么感受?
(1)学生默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在书中画一画有关的语句。

(2)自己组织语言练习说一说。

(3)结合自己的体会说一说
(学生可以结合诗句的内容说明:农民在万物生长的春季撒下了种子,他们要为庄稼浇水﹑施肥﹑除杂草,每天是脸朝黄土背朝天,风吹日晒,到了金色的秋季,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了粮食的丰收,但是他们不能享用自己创造的社会财富,他们吃不饱﹑穿不暖,乃至饿死﹑不能生存下去。


(结合插图的内容说明:这农民一家人各个骨瘦如柴,穿着破旧的衣衫,那位妇人的怀里抱着一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农夫站在一边面露难色,无可奈何。


3、教师小结: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二十个字,就揭露了当时的社会,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了那么多的社会财富,他们是值得歌颂的﹑赞扬的。

但是他们没有权力享用自己创造的社会财富,不合理的社会使他们贫困无助、冻死饿死﹑不能生存下去。

这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遭人痛恨的。

三、朗读古诗
1、配乐听老师范读并评议诵读情况。

2、伴着音乐自己练习朗读。

3、在小组内参与朗读,互相学习。

4、师生共同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四、练习巩固
完成书中的第4题。

五、总结
六、布置作业
1、检查第4题,进行自评。

2、把《悯农二首》背给家人听。

2 蚕妇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诗文,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及对封建社会的痛恨。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3、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1、回忆《悯农二首》,请学生分别背诵。

2、《悯农二首》写的是从事生产劳动的人民用辛勤的汗水收获了粮食,可是自己却得不到,吃不饱肚子而被饿死了。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蚕妇》一诗是以从事纺织的劳动人民的口吻介
绍了她们看到的场景,板书课题:《蚕妇》
二、学习新课
(一)投影列出学习步骤,学生自学。

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

(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二)学生进行自学,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三)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蚕妇昨归泪遍满者养
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并纠正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蚕:上面是"天"字,第一笔是横。

昨:部首是"日"字旁。

注意与"作"区分。

满:这是左右结构的字。

(大三点水,小草字头)
养:第六笔是撇,不是竖。

妇:与"归"右半部分相同,最后一笔要封口。

动手书空。

(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师生共同介绍作者
5、理解字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
蚕妇:养蚕的妇女。

归:回来。

满:全,整个。

遍:全。

者:......的人。

(可以让学生联系"学者"、"使者"体会理解;再说说"遍身罗绮者"是指什么样的人呢?)
罗:轻软有稀孔的丝织品。

绮:有文彩的丝织品。

6、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昨日入城市:一个从事养蚕纺织劳动的妇人到集市上去了一趟,
归来泪满巾:回来后,泪水浸满了衣襟。

遍身罗绮者:那些穿着绫罗绸缎的人,
不是养蚕人:不是养蚕织布的劳动者。

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

(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7、让学生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四)指导朗读
1、听配乐朗读,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昨日/入城市,
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

2、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朗读练习,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竞赛,而后评议出最佳选手。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三、练习巩固
1、练习按照田字格书写汉字。

泪:左窄右宽, 左右高低基本一样。

满:左窄右宽, 左右高低一样。

者:第三笔撇要长一些,盖住下面的"日"。

归:左窄右宽,左边高而长,第一笔是小竖。

"蚕、妇、昨、遍、养"让学生自己说说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2、抄写下面词语。

蚕妇养蚕昨日归来遍身
3、背诵古诗(自己先练习,而后汇报。


四、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五、布置作业
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

2、背诵古诗,同学间相互评分,记录在书上。

附:板书设计:
2 蚕妇(张俞)
难字:昨蚕妇满养
归茫着
3 夜宿山寺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3、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5、练习把诗句补充完整。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小擂台
以小组为单位介绍唐朝大诗人李白。

(相同的内容不重复)
二、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夜宿山寺》
三、学习新课
1、教师用投影出示插图,请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说说图画的内容。

在一座很高的山上,有一座寺庙,云雾萦绕在山腰,星星在寺庙周围眨着眼睛。

2、教师伴着音乐范读古诗,请学生进行评价。

3、学生自己读古诗,对照生字表自学生字,记住它们的音、形、义。

4、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宿寺危摘辰敢恐惊
(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纠正。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危:上面是,第三笔是横。

辰:部首是"厂"字头,第五笔是竖提。

摘:左右结构的字,同字框里是"古"。

敢:注意与"取"字的区分。

动手书空。

(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理解字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
宿:住宿。

寺:庙。

危:高。

辰:天上的星星。

恐:害怕。

惊:惊动。

语:说话。

百尺:泛指很高很高。

天上人:天上的神仙。

(5)结合注释和投影中的解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危楼高百尺:这座高高的寺庙高不可测。

手可摘星辰:伸出手去就可以摘到天上的星星。

不敢高声语:在这里不敢大声说话。

恐惊天上人:害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

(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6)让学生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5、指导朗读
(1)结合电脑欣赏当时的意境,听配乐朗读。

(听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2)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练习,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竞赛,而后评议出最佳选手。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6、体会诗中出现的两个"高"字,结合诗句内容谈出自己的感受。

("危楼高百尺"中的"高"是形象的描绘了寺庙的高耸入天,伸手即可摘到星星的景象,以此说明这座寺的高度;"不敢高声语"描写诗人说话时声音的大小,不敢大声说话,恐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这两个字用得巧妙。


三、练习巩固
1、练习按照田字格书写汉字。

摘:左窄右宽, 同字框里是"古" 。

敢:左右宽窄, 高低一样,右边是四笔写成。

寺:第三笔横要长一些。

惊:左窄右宽。

恐:上下结构,上面的"巩"字要写得紧凑些。

"宿、危、辰"三个字让学生说说应注意的问题。

2、填写诗句
()()高百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