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一去二三里的名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村咏怀》赏析
《山村咏怀》是北宋哲学家邵雍所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通过列锦的表现手法把烟村、人家、亭台、鲜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并创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作品原文
山村咏怀
一去①二三里,烟村②四五家。
亭台③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2]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①去:距离。
②烟村:被烟雾笼罩的村庄。
③亭台:泛指供人们游赏、休息的建筑物。
[3]
白话译文
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薄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
村庄旁有六七座凉亭,还有许多鲜花正在绽放。
[4]
创作背景
诗人在阳春三月去共城(今河南辉县)游玩时,看到了乡间野外的骀荡春光和迷人的乡村风物,为了表达诗人的闲适心绪和充分享受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所以写下这首诗。
[5]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两句是一种线状的视觉印象,“一
去”做水平运动,”二三“虚指数量多,炊烟袅袅呈垂直状态,“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两句变换为点状视觉印象:亭台座座,鲜花朵朵。
[6]
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每句安排一个量词,即“里”、“家”、“座”、“枝”,新颖有变化,也在每句中安排两三个数字:“一”字打头,“二三”“四五”和“六七”嵌于句中,“八九十”又回归句首,把一到十表示数目的十个汉字按照自然数序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编织在一起,随着诗句和画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几笔就构成一幅自然朴实而又朦胧的山村风景画,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
[3] 名家点评
现代作家金波《金波论儿童诗》:声、义、画得到了很好的融合。
[7]
现代语言学家杨春霖《汉语修辞艺术大辞典》:生动而含蓄,自然而贴切。
[8]
现代作家协会会员郭彦全《履痕乡梦共诗情》:顿觉跌君多姿,妙趣横生。
[9]
作者简介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北宋易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其先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故里在涿州西北10余里处的邵村,幼随父徙居共城(今河南辉县)。
30岁后游河南,隐居苏门山,人称百源先生,死后谥康节,又称康节先生。
著作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等。
他的先天学学说被后人发展为预测学。
[10]
参考资料
1周拥军.《学诗快速入门120问》.天津教育出版社.2013.10.第206页
2周有光.《语文闲谈(初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07.第44页
3刘阳生.《新千家诗》.中西书局.2010.10.第174页
4艾尼.《新手妈妈育儿图典》.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10.第93页
5黄遵洸.《英诗咀华:汉英对照》.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4.01.第5页
6徐昭武,杨培晶.《小学古诗词背育篇目译释与赏析大全》.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08.第111页
7金波.《金波论儿童诗》.海豚出版社.2014.03.第415页8杨春霖,刘帆.《汉语修辞艺术大辞典》.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01.第930页
9郭彦全.《履痕乡梦共诗情》.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8.第225页
10孙叔平.《中国哲学史稿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08.第4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