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下册预习学案1-7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历史下册预习学案1-7课
学习课题:繁盛一时的隋朝
学习目标:
1、掌握隋朝的建立及统一,大运河的有关知识。
2、理解大运河开凿的作用;客观公正的评价大运河的开凿。
学习重点:隋朝大运河。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合作学习
预习学案:
㈠预习任务
〔一〕整体感知
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以下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以下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1、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581年北周外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年,隋灭掉陈,统一南北。
动脑筋:你能总结出隋朝可以重新统一南北的条件吗?〔可以讨论〕
2、隋文帝的统治:〔1〕措施: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减轻人民负担;
〔2〕表现:国家统一安定,社会经济繁荣,人口大幅度增长。
3、隋朝大运河:〔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间:在在位时开凿。
从605年起。
观察教材第4页的运河图,填写下面〔3〕至〔6〕项:
〔3〕三点:中心在,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4〕四段:大运河从北向南依次为永济渠、、邗沟、。
〔5〕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上的运河。
〔6〕作用: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二〕局部揣摩
讨论:你知道隋朝类似于学过的哪个朝代吗?试着分析它们的相同点。
㈡预习诊断:
⒈教材中的练一练。
⒉教材中的动脑筋
⒊综合能力训练“知识再现“、“精挑细选”
㈢预习质疑:
1、经过上面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研究。
2、你们小组不能解决的或向全班同学推荐的有价值的问题:
第1单元第2课《“贞观之治”》第2课时〔总第2课时〕
学习课题:“贞观之治”
学习目标:
1、掌握唐朝的建立以及唐太宗和武那么天采取的统治措施的知识。
2、理解贞观之治这一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
学习重点:贞观之治的原因。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合作学习
预习学案:
〔一〕整体感知
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以下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以下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1、唐朝的建立:时间年,建立者是李渊〔唐高祖〕,都城在。
高祖退位以后,传位于李世民即唐太宗,年号。
2、贞观之治:
〔1〕原因:①吸取的教训;②轻徭薄赋,发展生产;③皇帝勤于政事,大臣廉洁奉公;
④提倡节俭;⑤合并;⑥任用贤才和虚心〔任命房玄龄和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
〔2〕结果: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
3、武那么天:〔1〕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称帝后将国号改为。
〔2〕统治措施:①继续实行发展的政策;②继续注意选拔贤才。
武那么天统治期间,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
〔二〕局部揣摩
汉朝时也出现过类似于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你能说出是什么局面吗?然后比较一下这两个盛世出现的共同点有哪些?
动脑筋:读一下课本第8页唐太宗的那段话,想一想他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预习诊断
1.教材中的练一练。
2.教材中的动脑筋
3.综合能力训练“知识再现“、“精挑细选”
预习质疑:
1、经过上面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研究。
2、你们小组不能解决的或向全班同学推荐的有价值的问题:
第1单元第3课《开元盛世》第3课时〔总第3课时〕
学习课题:开元盛世
学习目标:
1、掌握唐玄宗统治前期在政治上采取的措施以及经济上繁荣的表现的知识。
2、理解开元盛世就是唐朝的全盛时期。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合作学习
学习重点:开元盛世;唐都长安。
课前预习:
㈠预习任务
〔一〕整体感知
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以下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以下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1、政治上〔开元之治〕:唐玄宗即位后,励精图治,他采取的措施有:①任用名相〔如熟悉吏治、富有改革精神的〕;②整顿地方吏治;③崇尚节俭。
这些措施,使开元年间政局为之一新,史称“”。
(励精图治的表现:①②③)
2、经济的繁荣:
⑴农业:①兴修水利工程;②农作物种植上:水稻采用育秧移植栽培、蔬菜品种增多、饮茶之风盛行;③农具改进:唐朝时发明了新的生产工具和;④抗拒天灾的能力增强。
⑵手工业:①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②陶瓷业:代表作有越窑、刑窑和〔最著名的〕。
⑶商业:①唐朝的商业繁荣,大都市有长安、、扬州和。
②长安:不是全国政治、经济、
文化的中心,也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的大都市。
3、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时期,历史上称为“”。
了解:唐玄宗统治后期,政治腐败,“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后在唐末农民起义军的打击下,907年唐朝灭亡。
〔二〕局部揣摩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这句诗赞颂的哪位皇帝在位时出现的什么盛世局面?你能归纳一下该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吗?
㈡预习诊断:
1.教材中的练一练。
2.教材中的动脑筋
3.综合能力训练“知识再现“、“精挑细选”
㈢预习质疑:
1、经过上面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研究。
2、你们小组不能解决的或向全班同学推荐的有价值的问题:
第1单元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第4课时〔总第4课时〕
学习课题:科举制的创立
学习目标:
1、掌握科举制的诞生及发展完善的知识。
2、全面理解科举制的影响。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合作学习
学习重点:科举制的正式诞生;科举制的影响。
课前预习:
㈠预习任务
〔一〕整体感知
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以下知识填空,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并努力记住以下知识。
1、科举制的诞生:⑴隋文帝时期,为改变魏晋以来的选官制度,开始用的方法来选拔官吏。
⑵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科举制的完善: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中以、两科最为重要,唐太宗、武那么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⑴唐太宗:①扩充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②严格录取应试者〔进士的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
⑵武那么天:武那么天时创设了殿试和。
⑶唐玄宗:①唐玄宗时,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②玄宗曾八次亲自面试应试者。
3、科举制的影响:⑴科举制改善了,使有才识的读书人可以入朝为官;
⑵科举制促进了的发展;
⑶科举制促进了的发展,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⑷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末才被废除。
㈡预习诊断:
1.教材中的练一练。
2.教材中的动脑筋
3.综合能力训练“知识再现“、“精挑细选”
㈢预习质疑:
1、经过上面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研究。
2、你们小组不能解决的或向全班同学推荐的有价值的问题:
第1单元第5课《“和同为一家”》第5课时〔总第5课时〕
学习课题:“和同为一家”
学习目标:
1.了解和并能够简述吐蕃的社会发展及与唐朝的关系;了解回纥、粟末、南诏的社会生活及与唐朝的关系。
2.引导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出现这种政策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归纳能力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能够认识到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发展的;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这种关系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合作学习
学习重难点:
重点:是吐蕃的发展及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
难点: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的比较开明的政策。
【一】课前预习:
㈠预习任务
〔一〕整体感知
通读教材,标划知识点,并解决以下问题:
①唐朝与吐蕃的关系用一句话概括,应是。
②在唐朝与吐蕃友好相处过程中,有两位女性做出重大贡献和牺牲,她们分别是〔〕和〔〕。
③吐蕃的两位赞普是和。
④连线搭配:
千寻塔吐蕃维吾尔族
大昭寺南诏藏族
布达拉宫回纥彝族、白族
〔二〕局部揣摩
从哪些事例可以看出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是民族平等?
㈡预习诊断:
1.教材中的练一练。
2.教材中的动脑筋
3.综合能力训练“知识再现“、“精挑细选”
㈢预习质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单元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第课时〔总第6课时〕
学习课题:《对外友好往来》
学习目标:
1.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频繁的来往、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2.理解分析隋唐时期出现频繁交往高潮的原因和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3.感悟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中表达的奋斗精神;认识唐朝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进而产生对先人业绩的自豪感。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合作学习
预习重点: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预习学案:
〔一〕整体感知
通读教材,标划知识点,并解决以下问题:
①隋唐时期中国与哪些地区有交往?
②中国人被称为“唐人”的原因是什么?
③新罗与中国交流的事迹有哪些?
④日本从皇帝时开始派“遣唐使”。
⑤唐朝在哪些方面对日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⑥唐玄宗时六次东渡日本的唐朝僧人是。
⑦天竺就是现在的。
唐太宗在位时期,高僧西游天竺。
回国后潜心研究佛经,同时根据自己的经历写有《》一书。
〔二〕局部揣摩
1、你从玄奘、鉴真法师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2、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同我国现在的对外开放有什么区别?
预习诊断:
1.教材中的练一练。
2.教材中的动脑筋
3.综合能力训练“知识再现“、“精挑细选”
预习质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单元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第7课时〔总第7课时〕
学习课题: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学习目标:
1.掌握隋唐时期在科技和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包括赵州桥、唐都长安城、雕版印刷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2.对比雕版印刷术与手抄笔录的影响,培养用对比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唐诗的赏析,进一步激发对诗歌的学习兴趣,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通过学习,认识唐文化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以此激发自身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认识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艺术极具特色,才华过人,热爱祖国,关心民情,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感,以此学会做人应德才兼备。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合作学习
预习重点:李春和赵州桥;“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光耀千古的诗坛”。
预习学案:
〔一〕整体感知
通读教材,标划知识点,并解决以下问题:
①隋朝李春设计主持建造的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欧洲年后才建有类似的桥。
②赵州桥设计科学的表现是什么?
③唐朝的是建筑艺术的代表。
气势宏伟,富丽堂皇。
④唐朝印制的《》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
⑤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
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才华横溢的诗人层出不穷。
今天,我们依然能读到唐朝多位诗人的近万首诗歌。
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
甲:“印章是雕版印刷的先驱。
”乙:“石头书是雕版印刷的先驱。
”甲乙二人谁说的对?为什么?
预习诊断:1.教材中的练一练。
2.教材中的动脑筋
3.综合能力训练“知识再现“、“精挑细选”
预习质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单元第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二〕》第8课时〔总第8课时〕
学习课题:辉煌的隋唐文化〔二〕
学习目标:
1.掌握隋唐时期的书法、绘画成就以及石窟、音乐、舞蹈等艺术成就,包括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书法、阎立本和吴道子的绘画、敦煌莫高窟艺术等。
2.理解颜真卿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
书法艺术在唐朝进入了黄金时代。
并能够表达阎立本、吴道子各自的创作特点。
3.认识莫高窟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以激发自己的爱国主义感情。
同时培养自己的艺术修养和诗文鉴赏能力。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合作学习
预习重点:“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
预习学案:
〔一〕整体感知
通读教材,标划知识点,并解决以下问题:
①唐代著名的书法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唐代著名的画家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_。
②时期,我国书法艺术步入又一个高峰。
书法融合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为书法创
新奠定了基础。
③连线题:颜真卿《步辇图》
柳公权《多宝塔碑》
阎立本《霓裳羽衣舞》
吴道子《玄秘塔碑》
李隆基《送子天王图》
④苏轼赞扬颜真卿书法的诗句是“。
”
⑤擅长人物故事画;画技高超,注重线条的变化,后人称他为“画圣”。
⑥石窟艺术在时期大为发展。
最著名的是坐落在今天甘肃西部的。
大部分洞窟是时期开凿的。
除精美的壁画外,还有无数形象生动的。
同时石窟内存有大量的、等。
〔二〕局部揣摩
1、为什么会把颜真卿的字作为雕版印刷的标准字体?
2、“颜筋柳骨”的说法是否仅限于颜真卿和柳公权两人的字写得好?为什么?
预习诊断:1.教材中的练一练。
2.教材中的动脑筋
预习质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