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单元达标检测1(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单元达标检测1(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积累与运用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簌.簌(sù) 毗.邻(pí)
絮.语(xù) 槟.榔(bīn)
B.周折.(zhé) 塑.像(sù)
岸埠.(bù) 赐予.(yú)
C.掺.入(chān) 祭祀.(sì)
参与.(yǔ) 静谧.(mì)
D.脖颈.(ɡěnɡ) 相.亲(xiānɡ)
瞥.见(piē) 占便.宜(pián)
【解析】选D。
A项,“槟”应读bīnɡ;B项,“予”应读yǔ;C项,“与”应读yù。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疵点黑眸踌躇嘻戏恍然大悟
B.蜷缩嘟哝坐落情愫流言斐语
C.诞生瓜葛修葺脸颊犄角之势
D.摩挲干瘪休憩叱责金碧辉煌
【解析】选D。
A项,嘻—嬉;B项,斐—飞(蜚);C项,犄—掎。
你能区分“情愫”与“情怀”吗?
请你区别一下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情愫”是真实的情意,诚意。
指一种感情。
“情怀”是含有某
种感情的心境。
指一种心境。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年初踌躇满志
....,计划要攻克两个疑难病例的研究,怎么到了年底竟会一事无成?
B.山东省会大剧院举办的首届山东省会大剧院艺术节即将启幕,近60
场演出包罗万象
....、异彩纷呈,将为观众打造一场演出形式最齐全的艺术盛会。
C.我个人对球队的比赛态度和作风非常不满,这样走下去,这个队没
有什么希望,这场比赛是我们队的奇耻大辱
....。
D.近日韩寒在接受采访时大方提供女儿近照。
快三岁的韩小野,镜头
下显得特别精灵可爱。
大大眼睛,炯炯有神
....,萌态十足。
【解析】选A。
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用在事后。
B项,包罗万象:指各种事物。
形容内容丰富,应有尽有。
C 项,奇耻大辱:指极大的耻辱。
D项,炯炯有神:形容人的眼睛明亮,很有精神。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丝绸之路申遗成功,必将进一步加强了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的文化交流,扩大三国之间在文物保护方面的合作,进而密切三国人民甚至整个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之间的友
好往来。
B.监利老乡王继汉“银行多给两万块,先还钱再回家”这一事件经《楚天都市报》报道后,随即被新华网、新浪、搜狐、网易、荆楚网等多家网站转载,一致认为他是湖北人的骄傲。
C.在“为民办实事,荆楚新福祉”这一马年宏伟工程中,荆州市将在就业、住房、医疗、法治、助残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
D.马年春晚节目中,由开心麻花团队精心打造的喜剧小品《扶不扶》,以生活气息浓郁、喜剧效果明显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喜爱是毫无争议的。
【解析】选C。
A项,前后矛盾,“必将”与“了”矛盾。
可将“了”删去;B项,中途易辙,前两句主语为“这一事件”,最后一句主语改换;D 项,句式杂糅,应去掉“是毫无争议的”。
二、语言表达
5.为《素芭》续写一个结尾。
答:
【解析】小说最后对素芭的结局写得很含蓄,续写的结尾可以是大团圆的、可以是悲剧的,驰骋你的想象力去写,但要符合人物身份和环境特点,符合小说情节的发展趋向。
答案:素芭是被父亲接回去的。
她走时并没有像她的丈夫先前所推断
的那样,为离开丈夫而流泪。
她那黑色的眼睛像深邃的海,你无法从她的眼睛中知道此刻她的心情。
她只是默默地收拾好行李,再默默地跟着无奈又有点脸红的父亲回到了琼迪普尔。
母亲因对自己与女儿不幸命运的悲哀,躲在自己房内哭泣。
父亲则终日不着家,在庄园里狠命干活。
素芭无法说什么,也不知道做什么。
在加尔各答,她想父母,想姐姐,想“萨劳”和“班劳”,想……也许只是有一点点,想帕勒达帕。
她早就忘了出嫁前几天,帕勒达帕对她说的伤心话了,她只想再为他调一个槟榔包。
可是,帕勒达帕还会叫我一声“素”吗?素芭想,也许他已经忘记我了吧。
素芭的内心充满了忧伤。
她生来就不是水晶宫里的唯一公主,也没有高强的法力。
她的黑眼睛里流出了泪水。
素芭来到了河边。
帕勒达帕今天没在钓鱼。
素芭坐在合欢树下,听风吹过叶子的声音。
破碎的阳光荡漾在水面。
“有好多鱼呢,帕勒达帕怎么不来?”素芭想。
一直坐到了下午,素芭直起身子,拍拍裙上的草屑,然后慢慢走近河沿。
琼迪普尔的河流,带着她的美丽的女儿,缓缓流向远方。
【拓展链接】
续写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必须认真阅读提供的材料,从整体着眼,弄清原文的基本内容和主旨,把握原文的思路。
避免产生偏移或前后矛盾的情况。
(2)必须展开合理的想象,我们要从规定的情景出发,补充与原文相符合的情节。
续写时既要扣紧原文的内容而合理想象,也不能囿于
原文,而要力求有新意。
(3)在续写过程中,要认真领会续写的要求,续写部分与原文应该是一个天衣无缝的整体,结构无割裂感,首尾能衔接。
要瞻前顾后,充分注意承接与过渡、伏笔与照应等结构联系,使续写部分成为前文合乎逻辑发展、顺理成章的延伸。
6.任选一位中外名人,仿写短诗。
要求:必须用一个比喻;不超过50字。
示例:泰戈尔
一只飞鸟,
笼养在你的诗集里。
你,就是飞过天空的那只小鸟,
没留踪迹,只留下美丽。
答:
答案(示例):马丁·路德·金
一只带响的飞箭,
落在林肯坐像前。
我有一个梦想,
催开了1963年自由平等的春天。
阅读与鉴赏
一、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旅伴
泰戈尔
世界上不缺少不美的人,比起不美的人,我的旅伴有过之而无
不及。
这委实是件稀奇事儿。
他的秃顶与年龄不相称,所剩无几的头发也已斑白。
两只小眼
睛没有睫毛。
他皱着眉头东张西望,好像在稻田里拾稻穗。
他的鼻
子高而宽,占据了四分之三的脸盘。
额头宽阔,左鬓发毛脱尽,右眼上眉毛消失。
唇髭胡须剃光的脸上,裸露着造物主塑造的粗疏。
餐桌上谁粗心丢失的扣针,他拿起来别在自己的西服上。
女旅客见状,转过脸去笑他。
他收集落在地上的捆包裹的绳子,接起来绕成一团。
别人乱扔的报纸,他叠好放在桌上。
他用餐非常谨慎。
他口袋里装着一瓶开胃的药粉,坐下吃饭,先把药粉倒在水里饮服。
用完餐,再服一粒助消化的丸药。
他寡言少语,说话有些结巴,一开口让人感到他是个傻瓜。
别人在他面前议论政治,大放厥词,他默不作声,无从知道他是否听懂了一些。
我与他在一艘客轮上共度了七天。
有些旅客无端地讨厌他,画漫画讥嘲他,把他当作一块笑料,俏皮
话越说越刻薄。
他们每天用新的言词塑造他的形象,以荒唐的想象丰满他这件作品,来弥补上帝创造的漏洞造成的某些部位的失真,并坚信这是纯正的真实。
有些人猜他是个经纪人,有的说他是橡胶公司的副总经理,猜测激发了打赌的兴趣。
不少旅客对他敬而远之,他已习惯了他们的冷淡。
旅客在吸烟室打牌赌钱,他对他们也敬而远之。
他们在心里骂他:
“吝啬鬼!下贱胚!”
他与船上的吉大港的水手混得很熟。
水手用水手的语言说话,不知他操的什么语言,好像是荷兰语。
早晨,水手用橡皮管冲刷甲板,他也跳来跳去地帮忙,笨拙的动作招致善意的哄笑。
有个少年水手皮肤黝黑,双眼乌亮,头发曲卷,身材单薄。
他送给他苹果、橘子,给他看画报。
旅客们对他有损于欧洲人尊严的举动大为恼火。
客轮停靠在新加坡港。
他把水手叫去,分发香烟,每人一张十美元纸币。
送给少年水手一根镀金手杖。
他与船长道别后,匆匆走下码头。
这时他的真实姓名传开了。
吸烟室里玩牌人的心里发出啊呀啊呀的惊叹。
1.下列各项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作者对“旅伴”丑陋的外貌,采用了工笔,细描细绘。
从头顶、眼睛、
鼻子、额头、眉毛到脸皮、神情,无一遗漏。
B.一个少年水手知道他是富翁,不单“送给他苹果、橘子”,还“给他看画报”。
C.旅客们觉得,对“旅伴”友好,就是让他们受到了污辱,就是“有损于欧洲人尊严”。
D.“旅伴”说话结巴,一张口就让人感觉是个傻瓜,对政治毫不关心。
尤其是当别人口若悬河地“议论政治”,滔滔不绝地大放厥词时,他竟默不作声。
E.文章启示我们:人生旅途,我们会遇到无数的旅伴。
不管是美是丑,请你善待他们。
这样才不会有孔子“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的遗憾。
【解析】选BD。
B项,“少年水手知道他是富翁”错,原文无依据;D 项,“对政治毫不关心”结论牵强。
2.小说塑造了一个面貌丑陋的旅伴形象,但其心灵不丑,请结合全文,归纳“我的旅伴”身上体现出的良好品质。
答:
答案:①节俭。
对落在地上的绳子“他”收集起来,接好,绕成团;别人乱扔报纸时,“他”叠好放在桌上。
②自信淡定。
“他已习惯”别人的冷淡。
“他”似乎不在意人们如何看自己,这更能展现出一种别样的自信。
③知恩图报,慷慨大方。
“他”把水手叫去,送给他们钱或礼物。
“他”
懂得别人敬他一尺,他就要敬别人一丈。
④不低俗。
没有不良爱好。
当别人吸烟玩钱时,“他”不去凑热闹,“他对他们也敬而远之”。
⑤不懒惰。
早晨跳来跳去地帮水手刷甲板。
3.文章结尾写玩牌人把心里的“骂”变成了“啊呀啊呀的惊叹”。
这样收束全文有什么作用?
答:
答案:①谜底揭开,令人恍然大悟,又感余味无穷。
这样的收束,是对以貌取人者的最大讽刺。
②从旅客的惊叹来侧面描写他的非同寻常。
4.泰戈尔不愧为大家,他在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时,笔法相当精妙。
试做分析。
答:
答案:①对比。
将“旅客”与“水手”对比,说明面对“丑陋”有人厌烦之,有人善待之。
②先抑后扬。
开头极力写“他”的丑,写“他”的不堪。
直到结尾,才描写他的非同寻常。
(如答细节外貌神态描写,巧妙的暗示和铺垫等也可)
【强化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太阳·老人·少女
[苏联]瓦西里·舒克申
白天像是烧着的明晃晃的大火。
土地和树木都是灼热的。
草
都干枯了,踩上去沙沙作响。
到傍晚才有了凉意。
这时,一位年迈的老人出现在湍急的河边。
他总是在老地方
坐下——在那棵盘根错节的老树旁,然后就向太阳凝望。
太阳正落到山后去。
傍晚时的太阳看上去又大,又红。
老人一动不动地坐着,双手放在膝上——这是一双深褐色、干枯的手。
他脸上刻满了皱纹,湿润的眼睛黯淡无光。
他的颈项很细,头也小,盖满了白发。
蓝色的印花布衫下支撑着瘦削的肩胛骨。
有一天,老人正这样坐着的时候,听到背后有人说话:“您好,老爷爷!”老人点了点头。
一个少女在他身旁坐下,她手里提着一只小箱子。
“我给您画张像,可以吗?”少女问。
老人沉默了片刻。
他望着太阳,眨动着微微发红的眼睑,那上面已经没有睫毛了。
“我如今可不好看了,而且还有病。
”他说。
“为什么?”少女有点茫然地说,“不,您很美,老爷爷。
”
少女看了老人很久。
然后,她用柔软的小手抚摸着老人那只酱色的干枯的手说:“您很美,老爷爷。
真的。
”老人淡淡地笑笑:“既然这样,那你就画吧!”
少女打开了箱子。
老人一直望着太阳。
少女画着,她从侧面仔细端详老人的面容。
“多好的太阳啊!”老人低声赞叹说。
“怎么好?”少女不懂。
“它
多大啊!你看那河水,多好看……对面岸边的……”
太阳轻轻接触到阿尔泰山的山顶,开始缓慢地沉入远方蓝色的天底里去。
后来,太阳完全隐藏到山脊后面了。
一束鲜艳的金光,投在淡绿的天幕上。
“太阳落下去了。
”老人叹息说。
少女把画纸叠好,放进箱子。
他们就这样静坐了一会儿,谛听微微的水波急促地拍打河岸的声音。
“您明天到这里来吗,老爷爷?”她问老人。
“来。
”他答应道。
少女站起身,到村里去了。
老人又坐了一会儿,也走了。
他回到家里,在炉子旁边那个小角落里坐下,默默无言。
儿子下工回来时总是疲惫不堪,百事都不顺心;儿媳妇也总是带着气。
孙子都已长大,进城去了。
家里没有他们冷清得很。
大家坐下来吃晚饭。
老人挨在桌子边喝着汤,小心翼翼地不让勺子碰到盘子,生怕弄得太响。
大家都不说话。
第二天傍晚,老人和少女又坐在河边那棵盘根错节的树旁。
少女匆忙地画着,老人一面望着太阳,一面说:“以前我当木工,活儿总是挺多。
几个儿子也都是木匠。
打仗的时候死了四个,剩下两个。
我有许多孙子,他们都喜欢我,现在分散在各个城市里……”
少女在画老人的双手,她画了又涂,涂了又画,心情很激动。
“生活很艰难吧?”她问道,好像没听见老人的话。
“什么?艰难?”老人很惊讶,“我活得挺好呀!”现在轮到少女惊讶了,为老人的安详和平静。
太阳又落到山后去了。
天边又悄悄燃起红霞。
“明天是阴雨天。
”老人说。
少女看了看明朗的天空,“为什么?”“我浑身酸疼。
”“你明天来吗,老爷爷?”“不知道,”老人没有立刻回答,“不知怎么回事,浑身都疼。
”
老人站起身,沿着小路上坡了。
少女望着他的背影,一直等他折进小巷。
他走得很慢,低头看着脚下的路,仿佛他是个盲人。
第二天老人没到河岸边来。
少女独自坐着,想念着老人。
他的一生是那样简单,那样平常,而其中又含有某种不简单、不平常的东西。
“太阳是平平常常地升起,平平常常地落下,”少女心想,“但难道这是平平常常?”于是她长久地审视着自己的画,忧伤起来。
老人接连几天都没有来。
少女于是去寻找他的家。
她找到了。
院子里一个身材高大、年近五十的男人正在台子上刨松木板。
“请问,有位老爷爷是住在这里……”男人仔细打量她。
“原来在……我这不正在给他做棺材嘛。
”少女惊愕地张开了嘴。
男人又低下头来刨木板。
“请问,他是盲人吗?”少女沉默了许久说。
“是瞎子。
”“瞎了很久吗?”“十年了。
怎么?”“没什么……”
少女走出院子,她靠着篱笆哭了。
不过,又觉得自己好像在不知不觉中长大了。
1.小说主要写老人与少女交往的故事,为什么中间要插入老人家庭生活的情节?请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目的。
答:
【解析】解答时注意结合文本具体内容,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作答:内容上主要突出老人的生活情景及老人的性格等;结构上主要是与下文相关内容形成对比。
答案:①具体表现老人落寞悲凉的生活境遇;②与下文老人的“活得挺好”的自述形成反差(或“对比”);③更加突出了老人从容达观(或“豁达”等同义词均可)的性格。
2.小说中多次写到太阳,对刻画老人与少女形象分别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回答。
答:
【解析】扣住太阳的特点以及老人和少女的形象特点,根据文本对太阳相关的描写,从手法、技巧方面答出其作用即可。
答案:(1)①描写太阳落山情景,烘托老人人生垂暮的苍凉;②描写老人欣赏赞美太阳,表现老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③描写老人平静从容地看落日,表现老人内心的淡定。
(2)描写日升日落现象,表现少女对人生的思考(或“她的思想成长”)。
3.小说结尾才交代老人是个盲人,这样写有什么妙处?
答:
【解析】注意从情节发展、人物塑造、读者及主题角度解答。
答案:①这样写符合少女对老人由浅到深的认识过程,显得自然;②结尾交代更能突出老人淡定坚强的性格特点,对读者的震撼力更强。
4.请结合全文,谈谈小说中的老人形象给了你哪些感悟。
答: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探究题,解答时要结合文本,分析老人形象的特点,然后适当拓展谈感悟。
答案:(1)失明老人从容安详地看落日,展现出一个平凡人物的坚强内心。
(2)写老人孤单寂寞的遭遇,针砭亲情的淡薄。
(3)写老人不幸的身世,可见战争的灾难、生活的艰难给底层人民精神造成的创伤。
(4)老人与少女邂逅,使少女产生了许多关于人生的思考,表现平凡生活对于人生的启迪。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