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件-【鲁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兰亭集序》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中有些词语今天已经发展成 了成语: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天朗气清、游目骋怀、 世殊事异、感慨系之、 放浪形骸。
告诉王羲之你对时间、生命的看法。 告诉王羲之你对生命、时间的看法 可以是名言、歌词、诗词 可以是名言、歌词、诗词 也可以是自己的看法
也可以是自己的看法
把握生命里的 每一分钟,全 力以赴我们心 中的梦。
悟言一室之内(静) 当其欣于所遇 人总是要死亡,任何有情的生命都无 人之相与 往昔的盛会已化为历历在目的往事, 法抗拒时间的无情吞噬, \” 人生就是这样永无止境地追求满足而又 不知老之将至 俯仰一世 过去曾有的欢乐,已如流水向东而去, 放浪形骸之外(躁) \“死亡 是如此强大而无法抗拒,因而个体的 不断地厌倦,既充满了快乐也充满了无 这真是“胜景不常,胜筵难再”“好 俯仰一世,老之将至:人生短暂之痛 生命在它的面前是如此的渺小而脆弱, 死 尽的烦恼,怎能不感慨万分。 花不常开”,这怎能不让人黯然神伤。 也无法回避对 \“死亡 \”的思考,作 生 所之既卷,情随事迁: 世事无常之痛 亦 者在对\“死亡\”的观照中,再次感 向之所欣,已为陈迹:往事不在之痛 大 受到人生之痛。。 矣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生死无常之痛
曰喜怒, 曰哀惧 ,爱恶欲, 七情具 。
——《三字经》
逸 少 王羲之,东晋人字___, 善书法,有___之称,曾 “书圣” 任右军将军,世称___ _。也长于诗文,字和文 “王右军” 任意而行,得自然之妙, 风格潇洒放脱。王羲之曾 经一度做官,他关怀国事, 在政治上曾有积极用世的 一面,后辞官归田,以山 水为娱,好服食养性,胸 怀旷达,为时人敬重。
良辰 美景 赏心 悦事
命 运 难 测
人 生 苦 短
千 古 同 悲
乐 痛
悲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 写作特点 句式整齐,骈散结合。朴素 自然而又错落有致
作者由兰亭盛会写起,极写盛会之\" 乐\"。可大凡美景盛事,都极易引发人的 愁思和感慨,面对兰亭美景,不由得兴尽 悲来,感慨万千,进而展开议论,抒发了 \"人生苦短,命运难测\"的痛惜之情,由 己悲人,沟通古今。全文情景交融,文简 而意深,不愧为千古名篇。
★在本段中找出和作者生死观有密切联系的一 句话,说说什么意思?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对于作者的人生观,还有哪些人与之相同?
古人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时人 以作者为代表的一类文人雅士
后人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千 古 同 悲
本文的写作意图?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东晋是名士风流的时代。他们崇尚老 庄,大谈玄理,不务实际,思想虚无,寄 情山水,笑傲山野。他们思想消极,行动 无为,就像浮萍之于海水,随波荡漾,飘 到哪里就是哪里。当然,死了就死了,无 所谓,因为死就是生,生就是死,“一死 生”“齐彭殇”。
☆活动:流觞曲水,一觞一咏 诗酒相聚
作者为何说“信可乐也”?
人众: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地胜: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良辰
乐
美景
赏心 悦事
事趣:流觞曲水,一觞一咏
时美: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兴雅:仰观俯察,游目骋怀
作者用简洁雅净、 铿铿有致的语言,写出 了宴集之地优美的自然 风光。我们仿佛看到了 这些雅士间儒雅的风度 和诗意人生,这种美好 的聚会自此以后成为千 古美谈。 作者发出由衷的感叹," 信可乐也"。这实在是人 生的极致。这种乐是对 兰亭美景的陶醉,是 来自于兰亭集会的畅
• 齐彭殇
(shāng)
全文思路:
乐 痛
悲
四美具,二难并。
——《腾王阁序》
第一段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兰亭盛会的? (按句)
☆时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时节难得 ☆地点:会稽山阴之兰亭 ☆事由:修禊事 聚地清雅 欢欣之事
☆人物: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名士相聚 ☆环境: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环境 优美
兰 亭 的 故 事
• “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 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在书中位置 :
序(卷首)、跋(卷末)。 • “序”主要有两种:(1)书序:说明编写的 情况、目的、介绍内容。(《兰亭集序》、 《<指南录>后序》)(2)赠序:临别赠言, 勉励、推崇、赞许 。(《滕王阁序》)
听朗读,注意文中的读音、句读,划出 自己有疑问的字词。
快。
☆作者因何而痛呢? ☆在文中找出能引起作者“痛”的词 句。
人之相与 俯仰一世
悟言一室之内(静)
放浪形骸之外(躁)
当其欣于所遇
不知老之将至
王处的时代是政治极为严酷、社会极 剧动荡的年代,“天下名士,少有全者”, 许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 因此,天下名士,首要任务是保全性命。
☆作者因何而痛呢? ☆在文中找出能引起作者“痛”的词 句。
《 兰 亭 集 序 》
自由朗读,读正确字音和句读,并请分别从各段中找
出体现作者情感的字,来理清全文思路。
字音字形 : • 会 稽 (kuài jī ) • 修 禊 (xì ) • 流觞
癸 丑 ( guǐ)
激 湍 ( tuān)
(shāng ) 游目骋怀( chěng)
• 趣舍万殊 (qǔ) 感慨系之 (xì )
正因为我对生命是如此的珍惜,因此, “每览昔者……"。我"悲"古人,因为我 对生命的体验和古人对生命的体验是何其 相似;这里的"悲"不同于上一段的"痛", 是对个体之痛的理性思考,是由己悲人, 更加深刻感人。
人类社会从古至今迈进了多 少年,人类文明的发展也是今非 昔比,但无论世界怎么变化,人 类对生命本质(生命、青春、痛 苦等等)的体验却是一致的,王 羲之也正是道出了这种"千古同 悲",才如此深深地打动了我们。
好梦成真
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上巳节),王 羲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修禊之礼,举行过 一次盛大的风雅集会,参加的名士,有“东山 再起”的司徒谢安、“掷地作金石声”的辞赋 家孙绰,潜心物外的高僧支遁等四十一人。这 天天气很好,名士们分坐在溪水两旁,饮酒赋 诗。他们做曲水流殇之饮,当时要求每人作四 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诸名爵及诗 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 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